APP下载

黄河流域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分析

2022-12-22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31期
关键词:各省市黄河流域高质量

王 韵

(新乡学院 管理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进入新时期以来,十九大报告显示我国经济已经从以前的高速增长阶段逐渐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使沿岸地区不仅成为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也成为重要的经济发展区。黄河流域区域广阔、人口基数大,具有丰富的资源储备、一定的工业基础以及较强的生态承载能力。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经过努力和战略布局后东西部差距有所缩小,但又呈现出了南北区域发展差距的新局势,促进黄河流域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所必要也十分重要。习近平总书记从十八大以来多次深入黄河沿岸地区对流域内的生态保护状况和相关省市县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实地考察,体现了对黄河流域区域发展的关注和重视。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座谈会时将黄河流域区域生态保护和经济质量发展放置到国家重要战略层面,提出基于地方特色探索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经过2022年1月的进一步强调,8月正式出台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面对经济上“南北分化”的势头以及国家战略部署的号召,进行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刻不容缓。

一、黄河流域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黄河流域区域高质量发展是基于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而做出的科学决策,可以实现生态资源修复保护和区域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无论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内部产业,还是整个国家的发展以及社会民生都将发挥积极影响和重要作用。

(一)以经济发展带动区域整体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因其自身特殊地位和复杂的情况在区域发展中必然要基于生态环境问题、文化传承问题、区域经济问题进行全方位的考虑,统筹安排和部署。黄河流域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黄河沿岸地区经济发展指明了新的前进方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将助推流域内的工业现代化进程,在保持一定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必然会因此改善流域内的生态状况,也将以经济的向好向快发展为治理黄河、生态保护、水资源更好的集约利用以及发展黄河流域特色文化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和物质基础,从而以经济发展辐射政治、生态、文化等方面,为全方位全范围发展提供坚实的动力支撑,带动区域整体实现高质量发展[1]。

(二)区域高质量发展拉动国家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的国家政策,使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进入21世纪以来,逐步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中部崛起战略,让原先困扰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东西部差距逐渐缩小,甚至在最近几年,中西部经济已经逐步在发展速度上超过了东部地区,呈现经济发展向好的稳定态势,也一改长期以来东部地区稳坐经济发展“头部交椅”的传统。然而,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逐渐从“东西分化”明显演变为南北地区的不平衡趋势。实施黄河流域区域经济高质量战略将促进黄河流域的“崛起”,成为我国北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从而缩小南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改善北方经济发展的状况,进而以区域发展拉动国家高质量发展,为国家整体稳步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贡献自身力量。

(三)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惠及民生

黄河流域横贯东西,其涵盖除云贵高原在内的三大高原,涉及包括河南、山东两个最大的人口大省在内的位于黄河中上下游的9个省区、上百个县域,其整体面积达130万平方公里,占北方地区总面积的44.21%。流域内所覆盖的人口总量众多,从2019年年末相关统计来看大约为1.6亿,在今年前三个季度中创造了14.7万亿元的国民生产总值,同比增长率为1.1%,占全国经济总量近1/5。由此可见,黄河流域经济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然而,与经济上的增长势头不符的则是生态上面临的严峻问题。推动黄河流域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将助力落实生态保护问题,督促及时尽快地解决问题,不仅有利于提高区域内人民的经济状况,也将从生态环境方面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惠及社会民生。

二、当前黄河流域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黄河流域涉及我国北方近一半的省区,其区域面积、人口容量、GDP总值都已证明其在北方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作用。然而,区域内部各省市也因自身的特性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与关注。

(一)黄河流域区域经济增速放缓

从今年前三个季度黄河流域所创造的生产总值来看,虽然仍处于增长阶段,但就其整体态势来看,纵观近几年实际情况可以发现黄河流域区域经济增速逐渐放缓,经济总量在我国整体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持续走低,甚至黄河流域内一些省份如甘肃、山西等经济发展上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衰退现象。相较而言,南方经济的发展势头更好,在全国经济中所占比重增幅较为显著。经过横向比较可以看到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增速情况相较于长江流域来说较为落后,作为其中增长速度稳居前位的山东省也出现了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情况。在与一些东部经济发达的大省如广东、江苏等相比,不仅在经济总量上,而且在增长速度上的差距都在逐渐拉大。因此,寻求一条更适合黄河流域区域经济高水平高质量增长的道路是基于现实情况与未来发展应该考虑和贯彻落实的重点工作。

(二)黄河流域内部发展差异显著

从黄河流域内部各省市的发展状况来看,存在省市间发展不均衡的状况,省市间、市与县之间均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发展差异。以流域内发展态势较好位居第一名的山东省为例,以与其同为人口大省的河南省为参照物,通过官方所公布的数据信息来看,山东省包括GDP总量、财税收入、工业生产增加值等经济指标均超区域内排名第二的河南省1倍多,也比流域内的青海、甘肃、内蒙古等西部区域和位居中原地带的陕西、山西等地区经济总量之和还要多。而在一省的内部市与县、县与县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分化,城区国民生产平均值与县区之间的差距可以达到2倍,而部分发展较好的县区可以突破千亿元,但也有不少的县区生产总值还不及10亿元。内部发展显著的差异也制约了黄河流域整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阻碍了流域内整体水平的提升[2]。

(三)黄河流域区域产业同质化严重

从黄河流域区域产业类型和结构来看,产业同质化严重。一方面,黄河流域中位于中西部地区的省市面临着促进发展当地经济,展示经济成效的巨大压力,往往为了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在对市场需求分析、供给结构分析、投资项目等方面急功近利,没有进行充分深入的调研就急于开始,导致本区域内的资源要素得不到更加优质合理的配置与规划,使产业无法内生化、优质化,这也会致使资源集中产生产业的重复化问题。另一方面,由于重资源和重化工领域的发展,导致对新型产业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资金以及优惠扶持政策不足,致使产业类型主要集中于资源能源类型和化工行业,使区域内新型产业没有足够的支撑和足够的实力,影响区域经济的综合实力,在国内同类型行业产业中居于弱势地位,缺乏独特的竞争优势,竞争力不足。例如,黄河流域内多为煤炭业、有色金属冶炼业、石油、天然气开采等,重工业比重较高[3]。

(四)黄河流域区域协同发展动力不足

从黄河流域区域各省市县域之间的关系来看,整个区域协同发展的动力不足。现阶段黄河流域各省市之间几乎互不相关,“各自为营”,省市间、市与县间以及县域之间缺乏交流合作、协同配合,无法有效发挥省市之间的带动作用,也无法以中心城市辐射周边地区,这将严重制约区域整体发展水平。较为发达的省市以及省会城市在人口、资源、政策上往往具有程度更高的优势。当前黄河流域排名领先的省市为山东省和河南省,其次为陕西省和山西省等,区域内拥有两个国家级的中心城市郑州和西安。然而从实际状况来看,在所有的国家一级中心城市中郑州和西安排名靠后,流域内各省会城市在全国城市的综合排名中均位居中下等水平,其自身发展的弱势,导致可以发挥的辐射带动作用相对不足,无法以自身形成辐射,这同时也导致协同发展的动力不足。

三、推动黄河流域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推动黄河流域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基于保护黄河的基础上,多主体多省市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发挥协调联动作用,凝成一股绳,形成合力,共同致力于打造符合地方特色和区域发展新趋势的新道路。

(一)增强创新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助力

面对黄河流域内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放缓的局势,各地方政府应该加强顶层设计,从资金、政策上发力,引导区域各省市依托时代潮流和市场发展趋势,先从自身做起,不断提升和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以创新激发经济发展活力,以此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助力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具体而言,各省市要助推产业把创新摆在更重要的位置,为构建现代化产业提供充足的支撑。在重化工产业方面,要在合理配置和利用地区资源优势的同时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这类产业进行改造和优化。在制造产业方面,要结合地区实际状况,从实际出发,培养新兴产业,促进区域经济产业的多元化、综合化、先进化,还要合理利用黄河水利资源,在落实生态保护战略的基础上,科学可持续地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以实现资源配置的最大化、最优化。

(二)协调地方经济,形成黄河流域经济带

基于区域内各省市发展的速度、态势不同以及地区特色不一的现实状况,各地政府应该协调地方经济,形成黄河流域经济带。可以依据位于黄河上、中、下游的不同地区区域内的资源优势和发展优势产业,如煤炭业、有色金属、石油、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保留优势产业,进一步探索可以开发、值得开发的产业,进行关于开发的适宜性评价,将流域内各省市重新进行划分和规划,帮助各省市明确自身的发展定位和主体功能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明确主体功能后,可以利用区域内处于重要交通干线上的城市,如兰州、郑州、济南、西安等,将其以交通枢纽连接成一个整体式的城市群落,形成黄河流域经济带,以重要城市为点,以主要交通干线连接成面,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下,结合实际进一步制定更加具体的发展规划和黄河流域经济带发展会议制度等,以此真正助力区域整体发展[4]。

(三)挖掘地方特色,打造现代特色产业

在优化地区原有产业的基础上,黄河流域内的各级省市、县域要结合自身特色进行深入的挖掘,打造兼具特色化和现代化的新型产业。例如对于处于交通枢纽的城市,可以依托交通的便捷,进一步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对于山东和河南这样的农业大省来说,可以进一步在进行现代化农业发展,如提升耕地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快信息化农田建设等基础上,延长产业链,将农业与文化、旅游、网络、新媒体等领域进行结合,为农业发展增添新动力。对于一些实力较为雄厚的城市,如西安、郑州、济南等,可以与区域内的高等本科院校、知名企业、优秀的科研机构等进行合作与交流,重点开发电子信息、高端设备制造、新能源等领域,利用国家对于新型产业的扶持和优惠政策,抓住发展和开发的契机,力求整合区域资源的基础上,打造一批具有长效发展潜能和发展优势的新型特色现代企业[5]。

(四)发挥协同带动优势,进行跨区域合作

针对各个区域自身所处地理位置、地方特色优势、人口基数不同的现实,追求区域内各省市、县域的完全均衡发展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鼓励发展势头较好的省市发挥协同带动优势和作用,进行跨区域合作。可以通过先打造以较为发达的城市为首的合作经济高地,推动这些城市进行联合协作,进而形成合作发展示范区,以此带动其他城市的协作发展,在合作发展示范区里,打破城市和城市之间的隔膜,实现跨区域的资源配置、产业转移,还可以打造文化旅游一站式服务,形成一条龙式的区域旅游规划,从而实现资源整合,形成合作发展的机制,将区域整体的利益放置在首位,以追求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促进黄河流域区域经济的整体高质量发展。

结语

黄河流域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保护黄河生态平衡,促进流域内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国家战略和新发展理念的必然选择。黄河流域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以发挥经济优势,以经济发展带动区域整体高质量发展,进而缓解“南北分化”所呈现的不平衡状况,以区域高质量发展拉动国家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必然可以更大程度地惠及民生。面对现阶段黄河流域区域经济增速放缓,区域内部发展差异显著,区域产业同质化严重以及区域协同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流域内各省市区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该增强创新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助力;协调地方经济,形成黄河流域经济带;挖掘地方特色,打造现代特色产业;发挥协同带动优势,进行跨区域合作,发挥各省市优势和特色,积极进行探索和改革,更好更快地朝着黄河流域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

猜你喜欢

各省市黄河流域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2019年各省市诗词学(协)会换届情况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陕西担当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中国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中国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