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两山”转化的路径

2022-12-22付泽怡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31期
关键词:银山绿水青山绿色

付泽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 710055)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石,是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民生福祉,是最大的公共产品,是乡村人人享有的珍贵财富资源和长远的目标,是乡村振兴的基石。生态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乡村振兴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条便捷通道。“两山论”,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注重强调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这对矛盾体的关系,助力“两山”加速转化,才能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提供连绵不绝的能量。

一、“两山论”概述

(一)“两山论”的诞生与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三期叠加”的时刻。道路坎坷我们必须咬定牙根,不忘初心,爬坡迈坎消化沉积问题。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吉县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同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山”转化前提在于做好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优势[1]。在习近平总书记2006年3月23日发表的一篇题为《从“两座山”看生态环境》的文章中对“两山论”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1]。习近平总书记何时对“两山论”进行了完整表述,这要追溯到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习近平发表了《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近年来,“两山论”仍然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2021年10月12日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国大会领导人的峰会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一个好的生态环境,既是自然的财富,又是经济的财富,它与经济社会的潜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引导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得到突破性成就。

(二)“两山论”的科学内涵

对于“两山论”的科学内涵,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解释,第一,从生态自然观角度说明“两山论”内涵,就要提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观点,在全国人民的关注下,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期间,针对秦岭生态保护的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新论断[2]。从经济学角度说明“两山论”内涵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阐释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这两者的相互促进关系,而另一方面则蕴含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一种内在逻辑,也就是“绿水青山”的保护系统和“金山银山”的实现系统是不可缺少的。从哲学辩证法的视角来阐释“两山论”的内涵,暗含着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阐明了“两山论”的本质上是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使经济生态化与生态经济化的辩证统一,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展示了唯物辩证法的精华。“绿水青山”是最好的生态环境,它既是大自然给予的馈赠,又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关系到社会的潜能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这是党的十五次领导人致辞中所提到的。“两山论”提出后,为引导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逐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

二、乡村“两山”转化路径研究现状

(一)“两山”转化及路径现状研究

目前学界对“两山论”的研究取得了可喜成就,但对“两山”转化实践的研究却少有整体系统的研究成果。在中国知网,对“两山”转化有关文献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17—2021年,检索篇名、主题为“两山”转化问题,仅检索到文献153篇,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整理分类得出以下结果:2017年发表有关“两山”转化问题文献3篇,2018年同比上年增长2篇,2019年16篇,近两年来此问题研究热度不断上升,发文篇数分别为61篇,截至2021年的68篇,在国内“两山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可以发现近五年内学者对“两山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研究越来越深入,致其成为现阶段的一个研究热点,并且近两年其热度不减反增持续升温。

那么如何打开“两山”转化通道,抓住“两山”转化的关键路径至关重要,对于“两山”转化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就要理清相关文献的主题,为各自的研究提供思路及方向。可以清晰明了地看到研究“两山”转化问题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具体主题包括: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念、浙江省、全域旅游、休闲农业、中医药产业、“两山”理论、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丽水市、“两山”、示范县、生态产品、碳汇交易、森林覆盖率、生态环保、转化通道、生态保护、转化路径。本文基于乡村振兴视域下找出可能的“两山”转化的突破路径。

(二)乡村振兴视域下“两山”转化路径研究现状

“两山论”在实现乡村振兴,促进新型农业发展方面具有重大作用。“两山论”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亦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亦是助力乡村实现“生态美,农民富”的终南捷径,亦是对顶层设计的全力支持。段丽杰(2020)认为,日益增加的生态环境压力是制约区域发展的要素。只有基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引领之下区域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协调发展才较为合理,其中加快促进“两山”转化对这一发展至关重要。乡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地和优质生态产品的主要供应源,乡村建设需要整体而系统地认识乡村价值和乡村功能,且基本生态功能理应得到保障,故而乡村振兴的当务之急是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目前,乡村在绿色生活和绿色发展的振兴道路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在规划村居建设方面依然存在疏漏,乡村中绿色相关的生态文明价值观依然没有深入人心,从长远来看缺乏治理的体制机制,农业生产难以带来长效的经济效益等都是未来乡村振兴的绿色发展道路如何做好“两山”转化问题的体现[3]。沈晨仕(2020)认为,文旅融合影响着乡村旅游发展速率、为实现创新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提供新机遇,根据湖州市“两山论”诞生地大力推动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为各地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实践提供破解发展制约问题的路径。李红松(2021)认为,学界只关注“两山论”的相关理论概念,而缺乏对“两山”转化问题的系统探讨及研究,且对于“两山”转化问题的研究多局限于部分地区,缺乏普遍性与理性提炼,再者对于“两山”转化路径的研究多是零散的,并没有深刻把握推进“两山”转化的一般路径及内在逻辑[4]。金艳红、李倩(2021)认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探索“两山论”的实践探索,是有效将“绿水青山”的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桥梁,是推进乡村振兴与全面脱贫有效衔接的重要着力点[5]。任全(2021)认为,“两山论”和乡村振兴战略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两山论”可以科学地引导乡村把特有的生态环境优势转换成经济财富,乡村振兴的实践为丰富和发展“两山论”及研究“两山”转化问题提供方向与思路。现如今,乡村振兴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阻力与困难,如乡村环境待整治修复、乡村发展机制和管理制度不健全、产业基础薄弱、缺少特色产业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及解决好这些问题成为推动“两山”转化的关键所在[6]。综上可以看出,学者们的研究多在于探讨“两山论”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以及“两山论”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意义,对于如何基于乡村振兴视域下“两山”转化路径的研究还不够具体深入,因此存在局限性。

三、乡村“两山”转化的突破路径

(一)推动“两山”转化治理乡村人居环境,增强生态文明意识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随着现阶段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主要矛盾的变化,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满足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两山论”与乡村振兴中的生态宜居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即“两山论”中所说的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内在逻辑,注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的必要性,要看GDP但不能唯GDP。但是,以往农村的发展大多是依托消耗自然资源而获得财富,虽然农民收入可观但是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磨灭的损害。大气、水污染等问题层出不穷,农村的人居环境日益恶化,与打造优美环境适宜安居的目标背道而驰,乡村环境的综合整治是目前农村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是不可或缺的。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要充分发挥现行自然资源,绝不跨越一分一毫的生态红线,保护好山水林田湖草,防治农业水源污染,提高耕地面积,对乡村原有的风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如畜禽污染、乱搭乱建、焚烧秸秆和纸钱、随手乱丢垃圾和污水等行为要坚决杜绝。增加人民生活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农村道路问题,及时修复崎岖的村道,助力农产品短途运输并加快其他产业在乡村的蓬勃发展。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我们应当从自身做起,呼吁广大人民群众牢记“两山论”,读懂“两山论”的深刻内涵,把“两山论”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强化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中,把“两山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指导。深刻体会保护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积极宣传引导,倡导绿色生活,深入开展全民绿色行动,使绿色发展的相关理念深入人心,唤醒全民绿色发展的意识,加强推行“两山论”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呼吁全民参与。实现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我们共同参与,共创美好生活,努力实现“绿水青山人人享有,金山银山不流失”的目标。

(二)推动“两山”转化完善体制机制,形成有效治理

推动“两山”转化,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以“两山论”为指导,坚持走绿色发展的道路,各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政策。一是通过宣传引导普及村民生态文明意识,制定好乡规民约,有效治理农村人居环境。让村民参与到乡村振兴当中,参与到决策中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充分调动起村民的积极性,鼓励村民积极参加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奖惩机制。二是完善“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转化的体制机制,按照党中央的文件精神做好振兴规划,建立健全长效的生态检查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并完善生产和生活垃圾回收分类利用制度;把控好农药的使用剂量、化肥等产品的使用度、严守生态红线制度;分开建立城市与乡村自然资源环境核算账户,可更加清晰明了地对比城市与乡村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情况,建立绿色金融体系,为“两山论”指导下的乡村振兴提供资金保障。对于政府财政投入收入、招商引资资金加强监管,对即将退休的领导干部进行自然资源资产的系统排查,逐步形成绿色发展由外而内的自觉转变。三是做好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的工作。建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将生态保护的绩效与干部领导们的工作检查考核机制相联系,从而更好地为良好的乡村生态环境提供制度保障。建立补偿机制,由于现阶段自然资源生态价值核算还没有相对统一和完善的生态补偿标准,因此注重发展对自然资源生态价值核算的研究至关重要。对于调查中出现的某些重点的生态区域要及时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支付力度、政策要关注弱势地区,同时要扩大生态补偿范围,探索和总结生态补偿的实践经验,争取尽快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生态补偿模式。

(三)推动“两山”转化要发展特色产业(绿水青山),实现生活富裕(金山银山)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需要有特色产业的带动,越来越多的产业开始以生态和环保为特色,比如近年来兴起的乡村特色旅游、特色小镇、农家乐、自助采摘、农业文化遗址、生态湿地公园等多种生态创新产业。新型创新产业的兴起打破了原有只要“金山银山”的错误发展观念,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灵活运用各种新发展模式,完全契合了“两山论”视域下注重对生态价值的保护要求。根据各地方的实际特点,因地制宜地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拒绝一成不变的产业发展模式,结合自身的生态特色,致力于推出各具特色的品牌。以“两山论”为准则,大力发展“绿水青山+”的模式,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和发达网络平台直播带货宣传各自的产品及旅游风景区,促进乡村振兴实现生态、绿色、创新、多元发展,最终将乡村打造成产业兴旺、生活富足的美丽家园。

猜你喜欢

银山绿水青山绿色
绿色低碳
从“天人合一”到“绿水青山”
既要GEP也要GDP 普洱的绿水青山正成为金山银山
国外是如何保护“金山银山”的
绿水青山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