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提升行动下幼儿体育的教学设计探究

2022-12-21徐翔宇

湖北体育科技 2022年11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幼儿园幼儿

徐翔宇

(哈尔滨体育学院 研究生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08)

人口政策发生变化后,入园幼儿数量同步上升。 目前,为解决入学不易、资源不均、教学质量不高、教师素质不均衡等一系列问题,贯彻落实《“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提升行动”)[1],“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深化幼儿园教育改革, 科学保教, 补齐学前教育资源与师资机制短板,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健全质量评估体系,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形成高质量学前教育新阶段[2]。”学前教育教学的质量保障离不开科学的教学设计。 幼儿体育既是学前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提升幼儿体质与健康水平,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与习惯所进行的教育活动[3]。 因此将幼儿体育纳入学前教育主导课程, 以幼儿体育教学基本原理为依据,整合教学资源,科学配置优化教学要素,制定体育教学困境解决方案,提高幼儿体育教育教学质量[4],实现幼儿体育与健康目标。 是幼儿体育教学实现质量发展回应时代教育需求的必由之路。

1 提升行动下幼儿体育教学设计的困境

1.1 体育教学设计研究较为匮乏

对我国的幼儿体育教学设计进行文献研究,2012 年至2021 年在中国知网以“幼儿教学设计”为主题,可检索到620条;以“幼儿体育教学设计”为主题,仅可检索到12 条。 从论文发表年度趋势可以看出, 以幼儿体育教学设计为主题的相关研究仅为幼儿教学设计研究的1.94%。 幼儿体育教学设计文献相对缺乏。 这也表明学前教育领域对学前体育教学设计的关注度严重不足, 作为五大课程领域的体育学科未能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主流[5]。

1.2 体育师资配备不足

体育师资是制定体育预设活动方案, 保障幼儿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据统计2021 年全国幼儿园有29 万多所,在园幼儿4 805.2 万人。 近年来由于学前儿童数量增长较快,政府已新增幼儿园60%缓解入园压力,其中,普惠幼儿园幼儿达4 218.20万人,学前教育教师319.10 万人。通过对武汉地区多所幼儿园的110 名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其学历以本、专科或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为主,其中90%入职前未接触专业体育,对体育教学设计的概念混淆,容易忽视幼儿主体差异,且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导致体育教学质量无法保障。

1.3 游戏设计“形”过于“质”

体育游戏是幼儿体育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开展形式,体育教师为了调动幼儿兴趣, 增强幼儿在体育运动中的快乐体验,常运用游戏作为体育教学内容。 但体育游戏中娱乐与体育的功能因缺乏规则约束,易导致功能失衡,在进行体育游戏释放幼儿天性的同时,偏离体育本质。 且由于幼儿体育教师过于重视幼儿兴趣和快乐体验, 未能遵循体育活动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在幼儿体育教学设计中存在教学目标模糊、内容过于游戏化,无法精准控制体育教学的“度”,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4 重普适忽视个体差异

幼儿是活动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十分关键。 纲要指出,3至6 岁幼儿小脑发育水平接近成人, 能维持身体的平衡力和动作准确性。 调查发现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体育活动与幼儿年龄实际需求不符, 给幼儿的身体造成较大的负担[6]。因此,体育教师要更加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性,确保体育活动对幼儿的受益面达到100%。

1.5 幼儿体育教学安全隐患

幼儿安全是幼儿体育教师顺利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首要问题,社会关注度强。 其与教学安排、教学监督、活动场地、器材设施等有着密切关系。 但由于幼儿园教师对不同年龄的幼儿身心发展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认识不足, 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不当, 且无法精准掌握体育教学过程中幼儿身体所能承受的运动负荷量,极可能造成幼儿承受过度运动锻炼,身心超负荷,安全隐患突出。 幼儿园体育活动场地及器材设施的布局不科学,片面追求器械数量,并未考虑不同器械对幼儿的适应性,造成幼儿园体育器械设施盲目配置,在日常体育教学中难被使用[7]。

2 提升行动下幼儿体育教学设计的新内涵

以“提升行动”中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为发展机遇,提升幼儿体育教育水平。 制定科学幼儿体育教学设计,保障幼儿体育教学质量,优化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场地器材等各个组成要素。 帮助体育教师从事课堂教学工作前,整合教学资源,科学配置教学过程各个要素, 形成体育教学问题解决路径或教学目标实现最优化的体育教学活动方案设计过程。 科学的体育教学活动方案是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关键[8]。“提升行动”下幼儿体育教学设计的新要求。

2.1 “育幼所依”探索教学新模式

育幼所依主要指通过制定与实施政策, 推动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 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外部环境和有效保障依据。 幼儿园可在此外部环境和保障依据下探讨与培训机构务实合作,将传统与现代教学模式相结合,制定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新模式[9],通过订制契合幼儿运动需求和家长期望目标的个性化训练培养方案,营造安全、高效、有趣的幼儿体适能课程, 并科学融合脑适能及教育心理学等元素,促进幼儿情感、认知、动作技能的协同培养;同时对身体健康与学习生活各环节进行科学分类, 通过有效的幼儿体育教学实践,开创幼儿体能训练新理念。 让幼儿能够接受到科学、有效、有趣的系统运动的同时,全面发展幼儿身体五项基本素质[10],并以游戏、竞赛、运动专项等教学形式,促使幼儿运动和学习能力的逐步提升[11]。

2.2 贯彻幼儿体育教师轮岗制,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幼儿体育教师轮岗制是指体育教师将不再固定幼儿园授课,实行跨园及跨区域流动制度,均衡各幼儿园之间的体育教学质量。 教师作为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中学习过程的主体,需对幼儿讲授学习内容,使幼儿认识并掌握体育基本概念,领会知识、经验和养成参与体育锻炼的生活习惯。 通过推进幼儿体育专业教师轮岗制, 让更多品行兼优的体育教师进行教学轮岗交流。 帮助幼儿园的体育学科建设,并承担对教学经验薄弱的年轻幼儿体育教师进行在岗培训的责任, 科学培养幼儿体育教师,使这些教师在体育基础理论、教学能力、教学手段、技术动作、教学内容,体育活动组织能力得到快速提高,确保幼儿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2.3 明确幼儿体育教学目标,在游戏中以尺度提高度

幼儿体育教学目标主要指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与兴趣,养成运动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协调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体育教学中以“游戏”作为体育教学活动形式之一,引起幼儿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兴趣,推动与游戏相结合的体育教学内容有序进行, 促成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3~6 岁是幼儿树立正确规则潜意识和培养行为习惯的关键期。 因此,幼儿体育教学设计中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不仅要有温度,更要有适当的尺度,尺度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帮助教师与幼儿实现学前教育教学目标的关键因素。 表扬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上进心和自尊心, 更是能让幼儿在困难面前形成积极进取不畏困难,勇于担当改正错误的决心。 教师适当地表扬与批评有助于幼儿在科学适宜的设计框架中健康学习,用正确的方式与教育理念去引导孩子[12],以规则作为约束,牢牢把握“教学”与“游戏”之间的“度”,充分调动幼儿的自发性与能动性的同时,使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学体育。

2.4 “普异”融合,在个性化中学体育

“普异”融合是指遵循教学基本规律,在设计体育教学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将普适与差异两种性质充分相融形成合力开展体育教学, 赋予实施的体育教学方案普遍适用于单一或多学科课程内容,同时,在实施体育教学方案的过程中注重幼儿个体化差异,调动其积极性[13],保障体育教学活动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新时代学前教育应注重体育教学设计的普适性、有效性,科学保教。 以定位幼儿为体育教学设计核心,发现和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性,避免体育教学超龄化,确保每位幼儿都能积极主动地公平参加符合发展规律的体育活动。

2.5 完善场地器材,在安全中教体育

优质体育教学活动离不开完善的场地器材条件, 幼儿园场地器材离不开财力的支持。 国家应制定并实施科学精确的政策,明确体育器材标准,增加教学专项资金,培育善于使用新兴技术的青年体育教师,将“互联网+”与幼儿园场地器材设施有效结合,通过可穿戴智能体育设备,保障幼儿安全使用体育器材设施,并发挥场地器材设施的趣味娱乐性,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体育活动需求。 通过调动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驱动力,把安全教育合理到体育教学具体内容和手段选择上,预防教学安全事故发生。

3 学前教育提升行动下幼儿体育教学设计实践路径

3.1 遵循体育教学目标,确立幼儿体育教学设计

幼儿体育教学的设计源于幼儿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由幼儿体育教学目标所确立[14],正确的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实施与评价的基本依据,更是体育教学设计的标准[15]。 如图1 所示教学目标的设计构成, 依据幼儿成长的现实需要制定教学目标。 从身心发展、心理健康等方面出发,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依据,科学制定教学内容,促进幼儿身体健康与运动技能、社会与情感发展、学习方式言语发展、认知与一般知识发展[16]、科学与艺术发展等五个领域协同发展,以实现情感培养—认知兴趣—动作技能为主的教学设计目标。 为幼儿体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用正确的理念去引导幼儿参与体验学习,合理运用有效教学手段、方法,监督指导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在科学的框架中实施巩固提高教学效果[17]。

图1 体育教学目标设计

3.2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设计适宜体育教学

幼儿体育教学内容虽然呈现形式多样化, 但都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在对幼儿进行体育教学时要时刻注意幼儿在运动中承受运动负荷后所表现出的情绪变化, 注重采用寓学于乐,新颖有趣的活动内容,使其保持对体育的兴趣。 幼儿时期的体育活动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身心健康。 但由于幼儿身体机能仍未成熟,环境适应能力和抵抗力较弱,神经系统和各器官功能还未发育成熟[18],所以开展体育活动是幼儿学习并运用基本运动技能的重要途径[19]。 在开展学习基本运动技能的体育活动中教师需要根据性别差异的特点相应安排不同的体育教学活动, 充分考虑幼儿的静态天赋及身体所能承受运动负荷的差异性。

3.3 提升幼儿体育教资力量,保障教学设计质量

普及教师轮岗制,加大教师轮岗交流力度[20],创新幼儿师资培养方式, 提供全学段幼儿体育教师体育理论与运动技能交流平台,全面提升幼儿体育师资力量,实施体育教学实践路径,是促进幼儿体育的重要前提。 鼓励与支持入职前幼教专业学生出校园深入“践、学、思”,使幼教专业学生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积累实践经验, 让其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如何发现、解决、反思问题的能力,总结及完善教学理论,真正做到“践、学、思”一体。 同时,幼儿园定期开展幼儿体育教学设计研究、体育教学经验交流互助活动, 为入职后幼儿教师提供专业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习交流互助的机会,培养其专业素养。 建立健全幼儿教师体育教学能力考核制度,提升幼儿教师教学态度、教学专业素养, 让幼儿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与指导中有新的思路与方法。

3.4 普异融合下“2+1”双循环教学,培育终身体育践行者

“2+1”双循环教学主要指以学前教育特点为依托,从设计体育教学方案的过程出发,贯彻“普异”融合原则,将2 节体育课融入1 节其他学科课程,开展双循环教育模式。 以幼儿园主导大循环教育,幼儿在接受的正规教育模式,即基础教育;社会教育主导小循环教育,幼儿在接受的特长培养模式,即特长教育。 幼儿园充分发挥双循环教育模式具有的互补性功能,在体育教学中采用英语、数学、生活常识等不同学科基本教学方法,并与体育学科交叉融合形成的多学科混合式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借助社会资源,增加特色教育,将学前多学科混合式教学方法合理有序融入课中,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言语表扬、鼓励幼儿养成运动习惯,让幼儿在体育教学中培养特长的同时接受教育,培养其乐观向上性格,激发幼儿身体、情感、社会性等循环目标,使其从小树立对终生运动的兴趣与习惯。

3.5 “互联网+器材设施”赋能体育教学,保障幼儿体育安全

“互联网+”为幼儿体育教学带来新的发展生机,进一步促进幼儿体育发展。“互联网+体育教学模式”实现教师、学生、学校间实时了解和密切交流,以幼儿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设计科学合理教学目的,研究场地、器材不同设施与“互联网”技术结合使用的方法,精准定位使用不同器材设施的难易程度,遵循器材设施使用规律,创设使用现有器材设施开展合理的教法、玩法,使教学过程、策略不断推陈出新,设计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将互联网教育融入每个教学环节中, 关注学生的实时健康状态, 及时发现问题, 并调整教学过程中的运动负荷量度,保障幼儿身心健康和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21]。

4 结语

优质的幼儿体育教学设计既是幼儿安全运动、 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也是学前教育设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 新时代幼儿体育教学设计主要是教师围绕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动作而设计,充分发挥新兴技术、基础设施功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锻炼幼儿体质与智力,培养体育意识,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让幼儿体育活动在符合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安全学习体育知识、技能、方法,运用科学的创设方式去设计适合幼儿身心成长的体育教学内容,充分满足幼儿体育和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需求,为幼儿未来运动效应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幼儿园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