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赛事资源开发:结构动因、禀赋指标与路径探索
——以湖南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例

2022-12-21雷军蓉由君富张嘉信

湖北体育科技 2022年11期
关键词:体育赛事赛事资源

刘 艳 ,雷军蓉 ,由君富 ,张嘉信,周 宇

(1.湖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2.南华大学 体育学院,湖南 衡阳 421200;3.岳阳市全民健康指导服务中心,湖南 岳阳 414000)

体育赛事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人流、 物流以及信息流的汇聚,因其动用城市资源众多、涉及关联主体广泛,对赛事举办城市的社会经济、 人文环境等诸多方面难以避免产生一定的影响,成为赛事举办城市发展的“触媒”[1]。 通过研究整理发现,承办体育赛事对改善城市空间布局、延伸区域产业经济、打造本土形象品牌、 重塑地方生态环境以及强化体育服务功能等均能产生一定的积极效应。如山东日照自1991 年开展水上项目比赛伊始,前后5 次修编了城市总体发展规划,逐步完善了城市空间形态、 产业民俗体育服务健康中国的内在逻辑与运行机制研究布局以及功能分区,至今承办赛事不胜枚举,水上运动赛事赋能第三产业,服务、旅游业富市动力强沛,以2010 年中国水上运动会为例, 同年旅游收入达122.56 亿元,较前一年增长49.26%,赛后,应赛之趋所建设的日照奥林匹克水上公园更是积极由赛事属性朝服务理念转型, 成为民众体育休闲的综合体,“水上运动之都”空间形象美誉中外。

而历史经验表明,体育赛事资源并不是与生俱来,举办体育赛事也并非一劳永逸的事情,如若缺乏对体育赛事资源合理的开发配置,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道,“繁华美景”很可能只是昙花一现,赛后需面对的土地盲目扩张、场地闲置浪费、财政负担加重、生态坏境破坏等问题也是潜在的风险所在[2]。 以世界顶级体育赛事之一奥运会为例:1976 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亏损超24 亿美元,还债之路长达30 年;1998 年长野奥运会场馆设施耗资超负荷,致使经济衰退跌破历史新高;2004 年雅典奥运会场馆维护入不敷出,间接加剧了希腊财政危机;2018 年韩国平昌冬奥会赛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居民谴责声音连连等。

体育赛事资源涵盖体育赛事所涉及的各类要素及条件,它既可以创造出一定的效益,满足赛事相关利益者的诉求,亦能造成相应的赛事后遗症,成为城市发展的顽疾痼瘴。 而随着我国主要矛盾的转变,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全民健身”“健康中国”“体育强国”战略行动的推动,体育赛事发展态势方兴未艾,如何合理开发配置体育赛事资源,充分发挥其积极之效,已然成为社会各界须直面的现实问题所在。 鉴于此,以赛事资源开发为问题视域,以国内外赛事经验为史鉴,以典型赛事为切入节点,从赛事资源开发的动因出发,剖析禀赋指标,探索适宜路径, 希冀为我国体育赛事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借鉴,以期推动体育赛事市场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1 体育赛事资源开发的结构动因剖析

1.1 赛事资源顶层设计的引动

体育赛事是体育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 体育赛事资源则是体育赛事的重要生产要素[3]。随着体育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健康有序开发体育赛事市场,合理配置体育赛事资源,日趋成为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有力举措,被许多国家和地区纳入发展战略之中。

在国家总体发展规划方面,2011 年中共中央颁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将用简称) 明确提出开发体育竞赛和表演市场, 积极发展体育服务事业[4];2016 年“十三五”规划倡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体育产业;2021 年“十四五”规划再次强调发展职业体育赛事,扩大体育消费,都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擘画了鸿篇巨制。 有鉴于此,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应创新群众性体育办赛模式,广泛开展群众体育健身活动与竞赛,并加强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和保护[5]。 此后,为加强赛事资源的合理配置,《体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进一步强调加强赛后资源利用,加快建设体育资源交易平台,推进可交易资源公开流转;《体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更是号召各地发挥资源禀赋,深挖体育消费潜力,积极培育赛事品牌,以期通过赛事资源带动体育消费,运用消费效益营造体育赛事品牌,打造层层相递的良性产业关系网, 为我国体育产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路线指引。 基于此番,体育产业的发展愈发注重体育赛事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配给。2011 年《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充分利用体育赛事活动资源, 拓展和完善资源开发模式,进一步推动体育旅游业发展[6];2016 年《体育产业“十三五”规划》强调以各类体育赛事活动为平台,加强资源营销,丰富文化内涵,探索完善赛事市场开发和运作模式[7]。 以上政策文件的颁布与实施皆为我国体育产业事业的合理布局, 体育市场的良性运营, 体育赛事的创新开展以及体育赛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环环相扣的政策引动。

1.2 地方政府基层探索的推动

随着国民体育意识与日攀升, 体育产业逐渐跻身为首要的民生产业,在国家发展战略中被赋予重要权重。 加快体育产业发展,国务院曾明确要求“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地方政府作为中国治理模式的重要组成, 是国家政策文本与地方群众联动的关键窗口。 如2014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后,31 个省市迅速响应,于2015年相继出台了地方相关实施意见,落实效率显著。

在国家大力开展民族特色体育文化活动, 坚持以赛促发展的政策背景下,湖南省自1986 年开展首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至今沐雨栉风36 载,第十届暂定于2022 年10 月在永州江华瑶族自治县举行。 自上而下, 各级政府前期积极调度部署,为推动赛事的顺利举办提供了充沛动力。 湖南省为应对体育发展新形势新趋向, 科学研判主动识变, 统筹布局积极应变,审视自我乐观求变。 在 2016~2020 年“十三五”期间,充分发挥地方资源禀赋, 全省每年举办县级以上体育赛事活动高达1 372 次,并积极创建“江、湖、山、道”系列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活动,相继举办了“湘西十八洞”山地越野赛、“龙腾潇湘”传统龙船赛等可圈可点、亮点频现的地方性体育赛事活动,体育产业发展态势喜人。 2019 年湖南省体育产业总产出1 066.89亿元,相较上年增长10.3%,其中体育服务业优势明显,总产出807.62 亿元,占全省体育产业比重75.7%。永州市紧跟上级步伐,在“十三五”期间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单位”“全国老年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等多项荣誉,积极开展群众体育活动1 000 余次,参与民众数500 万人次以上。 江华瑶族自治县基于现状出发,更是对2021 年全县体育工作做了特别部署。 以争创“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筹备第十届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办好首届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主要工作目标, 积极举办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以及区域群众赛事活动,增强群众体质,营造体育氛围。以上地方政府基层的探索与努力均为当地体育产业的革新发展,地域赛事资源的开发利用,区域民众体育意识的激发培养以及体育消费的提质扩容提供了层层推动。

1.3 区域民众底层回应的促动

马克思早就指出 “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全部社会关系的本质、基础”[8]。个体的自我意识对于集体价值观念的塑造具有一定给的导向效应,进而能进一步作用于社会活动。 以湖南省第十届少民运动会为例, 最终落地永州江华与当地居民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永州江华瑶族自治县,是以瑶族为主,以壮族、汉族、苗族等10 余个民族为辅聚居的少数名族自治县,富有“神州瑶都”之称。 全县上下民众体育热情高昂,氛围浓厚,踊跃参与少数民族体育运动, 积极举办地方系列赛事活动。 在赛事参与方面,在2007~2019 年4 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间,江华瑶族人民曾3 次代表湖南省参与其中, 并取得了1 银1 铜以及1 个二等奖的佳绩。 而自1986 年湖南省举办首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至今,36 年峥嵘岁月,9 场盛大赛事, 江华瑶族人民从不曾缺席, 并取得了31 金24 银26 铜的辉煌成绩,此番更是反客为主,承办了第十届省少民运动会。 在赛事举办方面,江华本土赛事频繁,各类赛事开展火热。2021 年11月19 日江华瑶族自治县首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拉开序幕,35 个代表队共750 名运动员就蹴球、板鞋竞速、射弩等项目展开激烈角逐。 此外,江华瑶家民俗品牌“瑶族斗龙”大赛,赛事规模日益壮大,目前已有近200 支舞龙队伍活跃在江华一带。 伴随体育事业发展态势迅猛,江华地区体育意识空前高涨,区域民众积极回应,赛事需求供给与日扩增,赛事资源逐渐成为体育产业的核心议题, 进一步开发利用体育赛事资源日趋成为区域发展的题中之义。

2 体育赛事资源开发的禀赋指标判断

体育赛事的运营核心是对赛事资源的获取和管理, 赛事资源禀赋的丰盈程度以及配置的现实状况逐渐成为衡量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而充分厘清体育赛事资源的构成是其得以顺利开发的关键所在。 有鉴于此,学者们基于不同视角出发各抒己见。 以宏观之,李燕燕认为我国体育赛事资源主要由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个子系统组成[9];以微审之,刘琴综合各界述评,提出至少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知识以及制度等资源[3]。此外,马磊审时度势,进一步强调文化资源在赛事运营中的意义之大、地位之重,并将赛事资源划分为赛事授予资源、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10]。 总之,对于体育赛事资源的划分见仁见智,但在对体育赛事资源开发的判断中,则需立足赛事主体,知悉赛事要素,重视资源表征,挖掘衍生产品,探寻其与区域紧密发展的内在联系。 有鉴于此,以湖南省第十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为例, 对于体育赛事资源开发禀赋指标的判断, 以相关文献分析为理论起点, 以赛事实地调研为实践举措,以专家意见征求为信度佐证,实现核心指标的初步获取以及具体指标的有效筛选与层级划分。

赛事场地作为体育赛事活动的承载主体, 是赛事举办的首当要义。 而场地规模、场地设施作为参赛运动员置身体悟不可或缺的部分往往是赛事最直观、最直接的评价指标[11],更是参赛人员拭目以期的重点所在,合理规划场地规模、配置场地设施无疑是构建良好赛事形象的有力举措。 大型赛事作为短期内人流、物流、交通流的吸引极,场地位置的选取往往是赛事资源配置的学问之处,不仅需为赛事开展提供便利条件,维持城市交通的正常秩序, 更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从“第一印象”中塑造善美城市风貌。 此外,参赛人数、宣传力度等同样是赛事资源的重要组成。 运动员作为体育赛事的核心,人作为生产与消费的主体, 参赛人数不仅决定了赛事规模大小,更是可创造的“经济之源”。 而随着信息化大潮催动,媒体宣传也日趋成为扩大赛事效应的关键渠道。

体育赛事资源的开发与其所处区域资源条件同样息息相关, 无论是宏观角度的地方人文、 经济水平还是生活层面的食、住、行等都是不容忽视的的关键所在[10]。 与之相适的经济实力和广受追捧的赛事氛围无疑是加速体育赛事资源高效开发的重要推力。 此外,体育赛事涉及的城市交通、酒店住宿、饮食体验等配套设施也是尤为突出的存在, 是地方综合实力的体现。 如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为贯通市中心与机场,建设了磁悬浮铁路,为赛事开展提供了高效有序的出行;2022 北京冬奥会为连通北京与张家口赛区,开通了京张高铁,实现一小时速达,为“双城奥运”的完美落幕奠保驾护航。 而运动员作为体育赛事活动的主体, 维护其身心健康安全显然是赛事运营的核心,在个人吃住方面定需严格把关,舒适的住宿环境、安全卫生的饮食,不仅有助于运动员保持最佳应赛状态,为其提供良好的参赛体验,更能为体育赛事资源的开发夯实根基。 此外,聚焦赛事资源的开发,其本质就是立足赛事,审视资源,从构成要素出发,将其利益最大化,效益最优化,寻求可持续化发展。 加之,在人们身心体悟需求日渐凸显的大背景下,体育赛事资源开发的天平不再一昧倾斜于赛事, 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要求更是与日俱增,自然景观、气候条件以及空气质量等顺理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2]。

概言之,以体育赛事资源开发为逻辑起点,以体育赛事资源禀赋为问题视域,通过整理分析文本资料,结合实地调研与专家访谈, 大致认为湖南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赛事资源开发禀赋指标主要涵盖赛事资源条件、 区域资源条件、环境资源条件三大一级指标(X1~X3),涉及13 个二级指标(Y1~Y13),划分为5 个禀赋等级,并对每一级别进行相应阐释(表 1)。

表1 体育赛事资源开发禀赋指标

赛事资源条件涉及场地规模、场地设施、场地位置、参赛人数和宣传力度, 以上指标作为赛事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从赛事类型、筹备方案、竞赛规程、组织机构以及承办单位等方面综合选取形成,正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本组指标是体育赛事资源开发的首要要义,也是延续赛事之火的基础保障。 在区域资源条件方面,城市交通、酒店住宿以及饮食体验是围绕赛事资源开发的附带条件,既是日常生活难以分割的存在,亦是感悟生活的窗口所在,是城市形象塑造与经济发展的重要伏笔(推手)。 经济水平作为区域发展的缩影,是城市功能赖以发挥的物质基础,也是反映区域性资源开发利用的集中体现; 地方人文作为区域文化积淀的呈现,是孕育体育文化的沃土,随着“聚焦文化先行”“打造文化高地”等工作的部署,无可非议成为体育赛事资源开发的必然要求。 环境资源条件从自然景观、气候条件、空气质量上构建了体育赛事资源开发长效运行的外在指标, 虽罕见对赛事造成直观性影响,但从长远角度出发,是赛事效益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石,是带动赛后经济辐射效应的重要一环。总之,3 个维度的综合指标层揭示了体育赛事资源开发的禀赋指标体系, 为湖南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赛事资源开发提供了思路指引和指标选取。 然而,还需注意的是在实际体育赛事资源开发中, 应基于禀赋指标判断资源的所属类别以及丰盈程度,结合实际情况寻求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优效利用。

3 体育赛事资源开发的路径探索

3.1 综合判断,规划在先,开发优势赛事资源

体育赛事资源开发涉及因素多、辐射范围广,综合考究评判,事先统筹规划则尤为重要,是提升资源利用率,保障效益最优化的关键环节[12]。 无论哪种类型的体育赛事都是以赛事举办地为依托,资源禀赋各有所异,借助资源禀赋判断是衡量体育赛事资源丰盈程度并获取优质资源的重要前提, 在体育赛事资源开发过程中应厘清丰盈程度,锁定核心要义,确定开发顺序,制定开发方案,以有计划有步骤的实现资源开发。 此外,对体育赛事资源的开发还需树立“有亮点、明定位、高标准、大前景、切合实际”的原则,聚焦核心资源,以此为切入点,发挥优势效应,争取资源回报率最大化,以期为后续赛事资源开发提供效益保障。

江华瑶族自治县隶属湖南省永州市下辖县,地处湘、粤、桂3 省接壤之部,境内萌渚岭山系盘亘,支脉贯穿全县;亚热带季风气候盛行,气候温和湿润;潇水、萌渚水水系流经,溪河密度颇高,林地资源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6.7%,素有“国家园林县城”“中国天然氧吧”“华南之肺”之称,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环境资源条件丰饶。 对此,湖南省第十届民运会赛事资源开发应充分发挥江华环境资源优势, 坚持赛事建设与生态化开发并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齐驱。 赛事初期,秉承绿色办赛、特色办赛,可以将林地资源“穿插”到赛事规划的进程中,实现两者的交互利用,发挥资源的“乘法效应”。 如:将比赛场地选址于林地风景区,借赛事宣传江华林地风景,推动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林家乐等经济点发展。 赛事中期,以创办亮点赛事、凸显地域之美为核心要义,借助现代信息力量,加大流量曝光,吸睛引流创效益。 如:将林地优势资源融入赛事宣传,加强媒体营销,创办“富氧”亮点赛事,并实行赛事直播,展示瑶族文明之美,吸引外来群众目光,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赛事后期,紧跟国家政策,促进“体旅”深度融合。 如:以体育赛事资源后期利用为重心, 尝试构建以各村寨的瑶族特色体育活动项目为依托的“点”状分布延伸至以瑶文化体育旅游为主体的“线”性分布的总体布局,带动区域联动发展。

3.2 紧抓特色,文化先行,凸显地域人文底蕴

文化作为地域人文的集中体现, 常被视为地方发展的重要引擎。 体育文化作为世界共同体文化中剥离与凸显出来的一种文化形式是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体育赛事发展、 体育资源整合以及产业经济构成的重要因素[13]。 一个地区体育文化的塑造可直接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模式与效率造成影响, 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对凸显地域特色,打造文化品牌,增强文化自信,吸纳整合资源有着积极的催动效应。

江华瑶族自治县作为南岭民族走廊的重要组成, 是南岭瑶族最集中的聚居地,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瑶文化,2017 年“中国瑶族文化传承研究中心”落户江华,江华一跃成为中国瑶文化研究的枢纽,拥有明显的区域人文资源优势。 因特殊的区域人口民族比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江华盛行,历年来多次参加国内大小民族体育赛事,硕果累累。 自2017 年《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印发,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热潮高涨, 江华作为湖南省第十届少民运动会举办地,更应把握机遇,紧抓特色,以文化元素为卖点,凸显地域人文底蕴。 如:其一,瑶族以龙犬为图腾,瑶山各处“十里不同俗”的舞龙文化盛行,板凳龙、舞人龙、炸龙等形式的龙舞在江华各放异彩,传统斗龙大赛、龙狮灯会也早已成为本土体育文化的代表。 在赛事开展过程中,可以通过身体展演、器物展示、场景互动等形式将龙文化贯穿赛事始末,烘托本土人文环境,展示地方文化魅力。 其二,瑶绣是瑶族人民身份的象征,一针一线记载了瑶族生存发展、 信仰崇拜以及文化艺术的历史形态, 在体育赛事资源开发过程中可以将瑶绣植入到赛事服饰、道具、图文等方面,既能凸显地域人文底蕴,又能营销地方特色艺术作品。 其三,多姿多彩的瑶乡歌舞、惊人动魄的瑶族绝技,都是瑶文化的重要输出。 紧抓文化特色,重点挖掘迎合现代审美的瑶族文化,通过赛事契机将其展示于大众视野,无疑是展现地域文化之美的有效举措,也为拓宽区域“体育—旅游”经济增长点增添可能。

3.3 因地制宜,整合资源,拓宽体育服务空间

资源本身并不会产生实质性的经济价值, 必须将其置于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中, 使其得到有效利用并与其他资源进行目的性整合才能发挥其自身价值[14]。 而资源整合则是获取资源并对其进行绑聚形成能力的过程[15]。 从资源的识别、获取再到配置、利用,不仅要因地制宜选取优质、富集、独特的资源以获取效益最大化, 亦要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引入互补性和新颖性资源进行资源的整合,以实现资源价值的共创。

《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曾指出,因地制宜努力打造百姓身边“15 分钟健身圈”,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拓宽民众体育服务空间。 值此之际,江华更应抢抓承办湖南省第十届少民运动会赛事机遇,带动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发展。 首先,体育赛事资源开发要充分利用其敦厚久远的瑶族文化、崇尚体育的乡土人文等资源禀赋,广泛开展民众喜闻乐见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射击、竹排、打陀螺等),不仅能丰富群众健身选择,满足群众健身需求,提升全民身体素质,还能助力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传承,为江华体育事业提供后备人才保障,加速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 其次,以村寨社区为单位,以瑶族特色体育项目为核心驱动,充分发挥瑶族原著文化的符号作用,营造区域体育氛围,打造区域特色体育项目名片,激发民众体育活力。 踊跃开发社区、公园、广场、居民活动中心等场所,积极开发配置赛事场馆闲置空间,依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合理开展适用性改造,完善场地和服务设施, 并定期向民众免费开放, 拓宽体育服务空间。 最后,加强体育产业与旅游、休闲的融合发展,尝试打造“瑶族韵味”的体育旅游、体育休闲经济增长点,以实现刺激消费、拉动经济与创设体育服务空间的双赢。

3.4 科学评估,深耕遗产,打造地方品牌效应

科学评估体育赛事资源是赛事资源合理开发配置的重要前提,正确审视自身资源禀赋,学会扬长避短是赛事资源开发的应有之义。 纵观国内外众多体育赛事普遍存在“头重脚轻”现象,过多注重于赛前与赛中的资源开发配置,而忽视赛后的开发利用,常出现场馆闲置、赛事亏损等消极情况。 而体育赛事资源开发应是一个系统连续的工程,统筹兼顾赛前、赛中、赛后每一环节,科学评估外部风险及内部机遇,才能更大程度创造持续性效益[16]。 赛后效应作为时间跨度最长的环节,是创造持续性影响力的关键所在,深耕赛事遗产,不仅是对于资源的有效利用,更是打造地方品牌效应的工作重点。

此次,江华县承办省第十届民运会,秉承“立长远、打基础”的建设理念,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开主题规划设计与建设工作,不仅是江华向外展示自我的契机,也是拉动内需的有力推手,应借鉴经验、规避风险,注重赛后影响的持续性,充分挖掘赛事遗产可利用价值。 首先,科学评估赛事资源禀赋,合理定位赛后资源,以提升区域知名度,打造地方品牌,促进持续性发展为切入点,建立契合当地发展现状、凸显本土特色的开发模式。 譬如:以林地资源为依托,开发山地系列赛事,打造“景赛一体”山地赛事品牌;以瑶族传统体育项目为基石,建立“体-旅”体验长廊,打造瑶家旅游品牌等等。其次,深入挖掘赛事遗产的文化内涵,解密“神州瑶都”瑶文化,强调资源的特殊属性,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辐射效应,吸引群众感悟瑶都历史文化特色、体悟瑶族体育文化演进,带动瑶文化的纵横发展,打造地方文化品牌效应。 此外,借助赛事遗留资源,结合当地资源禀赋,以突出赛事旅游资源原生态特质为重点,坚持把赛事遗产融入文化、休闲、旅游等产业经济,进一步配置开发赛事遗产,不断挖掘和拓展目标市场,切实发挥赛事遗产可持续性效应,最大限度提升经济和社会效益。 例如:将赛后遗产转型成旅游体验基地, 体悟传统体育文化; 开展“魅力瑶都”特色演出,打响瑶族旅游名片等。

3.5 尊重自然,科技创新,践行可持续化发展

习总书记曾多次在不同讲话中强调: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我们生命延续、民族永续的根本大计。 自中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以来,生态环境日趋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议题,成为建设现代化新格局的题中之义。 而“科学作为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革命的力量”[17],在全社会推进生态化转型,践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治本之策,用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则是关键着力点。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更是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作为现代化发展的指导理念,并将“创新”置于五大理念之首,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赛事资源开发中,也应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念,激发资源科技创新开发活力,坚守可持续化发展理念,奋力达成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协调统一的局面。

江华作为大自然孕育的资源宝库, 拥有富饶的自然资源禀赋,值此赛事之际,应把握机遇,实现“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兼收入囊中。 可以尝试从以下两个维度展开思考:其一,资源节约。 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善于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无限的利用,直接关乎着地方发展的命脉。 赛事资源开发切要谋基础、利长远,学会运用科技的力量,渗透至资源管理的全过程,以期降低资源损耗,加速资源恢复,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比如:①环保办赛,尽量采购可降解型材料,降低二次处置费用;②节俭办赛,运用现代技术改造场地,减少新建比赛场地;③科技办赛,通过人工服务智能化,减少人力资源消耗等。 其二,环境友好。 环境作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 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赛事资源开发应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兼顾发展与保护、索取与投入、利用与修复,将科技创新融入环境开发保护的各个环节, 使其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效益最大化的广度和深度。 例如:①鼓励使用可降解的环保型购物袋, 减少一次性包装材料使用, 有效降低“白色垃圾”的产出;②对于不可再利用且必须焚化的废弃物,将其转化为电能或热能的形式二次利用,减少废气排放等。

4 结语

体育赛事资源开发涉及主体众多,涵盖因素广泛,与赛事条件、区域条件以及环境条件都有着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内在联动。 在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统筹规划之下,体育赛事日趋成为营造体育氛围、 拓宽体育群体、 拉动体育消费的重要窗口, 而对体育赛事资源进行合理的审视剖析与开发利用毋庸是赛事有序开展的重要前提。 基于此,立足于不同体育赛事的现实概况,秉承“因赛而异”的基本原则,以湖南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实例,解读赛事开发的结构动因,判断赛事资源的禀赋指标,并提出相应的开发路径,以期为湖南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有序开展提供理论参考,进而促进我国体育赛事由量化到质化的转型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赛事资源
本月赛事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区县电视台如何做好重大赛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