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核心素养在组织与实践校园心理剧中的体现

2022-12-21田晓莉王如南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教育局教师发展研究中心郑州450099河南省郑州市回民初级中学郑州450009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35期
关键词:心理剧校园过程

田晓莉王如南(.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教育局教师发展研究中心,郑州 450099;.河南省郑州市回民初级中学,郑州 450009)

校园心理剧源于心理剧,是把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式在特定场所和群体中进行表演和讨论的教育活动。通过大量的实践发现,在校园心理剧的组织与实践过程中,校园心理剧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与教师有着重要的关系。教师在组织与实践校园心理剧中不可或缺的必备素养就是核心素养。校园心理剧的指导教师不仅需要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背景,还需要丰富的舞台训练;不仅要激发学生主角的自发性和创造力,还需要构架剧本、团队互动和配合演出等。

刘凯[1]研究表明,如果校园心理剧的作品创作缺乏有效指导,就会暴露出作品主题表述不明确、剧情的选题选材范围过于狭窄、作品缺乏深度、形式单一等问题。王中华[2]认为,校园心理剧从剧本的策划、编排到表演、修改剧本等过程,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和指导,教师的讲解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等关系到学生对校园心理剧的热情与表演的成功。因此,我们结合已有的研究文献及在课题实践中的实际经验,对教师在校园心理剧组织与实践中的素养要求进行了总结。

一、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与技能知识

校园心理剧不同于其他情景剧,不是简单地排演一部剧,刘俊涛在《校园心理剧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认为,“所谓校园心理剧,是一种团体心理辅导治疗方式,是把学生在生活、学习、交往中的冲突、烦恼、困惑等,融入心理学的知识原理和技巧,以小品表演、情景对话等方式编成小剧本进行演出。”校园心理剧是以现实生活为模板的团体心理辅导手段,排演过程中会涉及专业的心理剧技术。因此,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心理学专业素养,掌握必要的团体辅导的理论与技术,具备并能熟练使用心理剧操作技术。

在各级心理剧大赛中,我们会发现,经过专业培训的教师排演的校园心理剧在技术及剧情设计方面更值得推敲和学习,而没有经过培训或者外行的教师大多会认为剧情越热闹越好,会出现因为必须使用心理剧技术而使用技术的现象,把一堆技术堆砌在一起,花里胡哨的,或者原封不动地照搬技术。例如在第一年编排心理剧时,身边好多老师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心理剧培训,对心理剧专业知识不是很了解,一部分老师也只是通过看书才了解了心理剧技术,使用的技术过于书本化和生硬。吸取了第一次失败的教训,通过自学、培训或心理剧观摩学习等途径,我们逐渐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与技能知识,在校园心理剧的组织与实践过程中更加专业和熟练。

二、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校园心理剧的教育理念是包含在人本主义心理学范畴内的,这就要求教师除了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与技能知识外,还需要具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为学生做好服务。

张囝囡[3]认为,学生通过校园心理剧自主地表演自己内心最深处真实的感受,并进行互动探讨,搭建学生之间自助与互助的平台,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思考。同时,所有参与者通过编写、表演、观看、讨论和思考心理剧,意识到有关问题的重要性,学会解决各种心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因此,在校园心理剧的组织和实践中,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虽然很重要,但不能喧宾夺主。校园心理剧源于学生,最终服务于学生,所以在校园心理剧的组织与实践中,教师最终要服务于学生。开始编排心理剧时,考虑到时间因素或演出效果,很多教师从编排剧本到排练,到最后分享台词都是亲力亲为,教师把学生该做的都做了,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一步步地彩排演出。这样做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也会失去校园心理剧特有的功能。其实,对于校园心理剧的创作和演出,教师也有很多要做的工作,前期既要宣传策划,又要鼓励学生去创造,去尝试,去亲身体验成功与失败,还要组织实施,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要给学生设置太多的条条框框,限制学生思维的空间。

三、具备组织协调、人际沟通及应变能力

实际上,要高质量地完成一部校园心理剧,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实现的,在校园心理剧的组织与实践过程中,不仅需要有写作、导演、摄影、表演、道具服装等方面的人才,同时也需要学校领导及学校其他科任老师的支持与指导,这对于培养统筹组织与协调、人际沟通与应变能力等社会技能是很好的锻炼与挑战。

一个校园心理剧团队中,学生性格不同、习惯不同、能力不同,教师需要通过热身活动,创设与维持真诚、信任、支持性的氛围,帮助演员更好地融入剧情、融入角色;还需要协调场地及设备等资源,对场景的设置与自然转换进行合理地布置;此外,在创设过程中,要组织校园心理剧团队进行多次排练及讨论分享,以及对演出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未知因素加强预测,并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总之,在校园心理剧的组织与实践中,教师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校园心理剧的策划、组织、编排、分析和引导等。作为校园心理剧的策划者、组织者,教师把握和控制着校园心理剧的进行,犹如一根定海神针,把控着校园心理剧的整体节奏和方向,在剧情及演员需要时进行及时恰当地点拨。

四、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

如何借助校园心理剧引导与教育学生,这是一门艺术,教师采取的方式和态度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不同。从陶行知老先生的身上,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用赏识的眼光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品质,并且将它扩大化。“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教学相长”,学生也常常给予教师修养上的启迪。

在校园心理剧的筹备阶段,挑选合适的演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每个孩子身上的特质都是不一样的,擅长的角色也不一样,这就需要在校园心理剧的准备阶段及彩排阶段,教师用敏锐的观察力发掘学生的潜力,并将之扩大化。有的孩子虽然外表性格活泼,但并不是只适合演绎外放的角色;有的顽皮好动的学生在老师的眼里似乎无可救药,但也有可爱之处。一百个鸡蛋里面没有两个是一模一样的,芸芸众生,尽管个性差异很大,但各有长处。教师的眼睛不能被浮云所遮盖,否则学生的亮点就不能发出熠熠的光辉。因此,教师要有一双“火眼金睛”,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这样一部优秀的校园心理剧才能被演绎出来。

记得第一次排练校园心理剧时,班主任挑选了几个平时表现不是很好的学生,其中有几个学生特别调皮。我担心他们不服从我这个心理老师的管理,结果发现,他们都非常主动和认真,对于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还记得其中一个平时性格很内秀的学生被我安排演绎一个没有多少台词的同桌角色,在彩排过程中,我发现他虽然只有几句台词,但是表现得很有激情和外放,和他平时的性格很不一样。一两次彩排结束后,他主动来找我说:“老师,我能不能多点台词,或者换另一个角色。”在彩排过程中,我也常发现自己对一些角色安排不当,在调整过程中慢慢地发现了每个人的特点和闪光点,然后让他们自己选择擅长的角色和适合自己的角色。

五、提高同理、宽容、深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校园心理剧演出的过程具体包括暖身、演出、分享、结束、审视等。在每一个环节,教师应拥有如咨询师一样同理、宽容、深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对表演过程中的学生团队进行深入指导,照顾到主角、辅角、观众等不同角色的感受,也能自如地运用心理剧的技巧引导角色将其问题以表演的方式顺畅地呈现出来[4]。在指导过程中,要随时对团队的动力进行评估,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角色所表现的意义与感受上。

在演出过程中,由于校园心理剧的公开程度大,教师往往会选择具有表演才能的学生担任主角、替身、辅角等。每个学生对于角色的解读都是不同的,怎么样才能将整个剧的基调统一起来,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干预。在剧本的创作与演员的预演过程中,指导教师应该采用“聚焦”技术,带领学生对主角与辅角的动作与台词进行反复修改,将主角的每一句话都具体化、明确化,帮助主角和观众更明确地捕捉主题的重点。对于辅角的表演技巧的指导,同样应该注重对主角的困扰进行清晰地呈现,并加以深入地探讨,借此导向困扰的核心,将主角内心的想法、希望、恐惧、期待及内心的怨恨、投射带到舞台上,帮助有同类困扰的学生(包括观众)疏导这些感受,了解自己的情绪症结所在[5]。在预演过程中,角色可能会出现情感暴露,这需要指导教师用咨询师的同理、宽容去处理角色的情绪,并运用心理剧技术随时对团体动力进行评估。

教师作为校园心理剧的关键及重要的一个要素,应对校园心理剧的策划、具体实施、排练和演出等过程进行总筹划。同时在学生的主题选择、过程控制、技术应用、审视分享等环节中,教师要做到积极引导和关注学生。指导教师适度的情绪态度和适当的点评也是校园心理剧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所在[6]。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校园心理剧达到预期的效果,使更多的有相似经历或相似问题的学生接受到辅导和教育[7]。

总而言之,建设专业、稳定、具备资质的心理剧教师队伍,是校园心理剧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校园心理剧的推进工作不是靠一两个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就可以完成,教育行政、教研和学校层面的统筹组织、管理是力量之源,推进之本。有了切实可行的校园心理剧开展的制度方案,才能保障活动开展的科学性和体系效果,才能解决小学和初中不同学段校园心理剧的主题内容和技术方法问题。因此,区教体局、区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学校等不同层面如何联通互动,从制度保障上为校园心理剧的推进保驾护航,也是有待解决的重点。

猜你喜欢

心理剧校园过程
校园心理剧助力农村初中“临界生”心理强韧性的实践研究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浅谈运用校园心理剧解决小学生考试焦虑的有效方法
校园心理剧的意义重构与功能优化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