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福利院要更多注入“社会”活水

2022-12-21狄宣亚

时代邮刊 2022年21期
关键词:公建社会福利福利院

● 狄宣亚

社会福利院的存在,一直以来都体现着一个社会的良心。作为一种为“三无”老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抚养人)和孤残儿童等社会最弱势群体提供托底生活保障的机构,社会福利院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准,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公益事业发展的水准。

目前,国内大多数社会福利院依然是公建公营模式,依靠财政拨款建设和运营。社会福利院一般属于事业单位,设有专门的人员编制,可以充分发挥政府主导性,为弱势群体提供托底服务。但经过长期发展,公建公营模式的弊端也凸显出来。一方面,针对社会福利院等公益服务性机构,政府投入大、负担重,导致社会福利院的发展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公建公营模式下的福利机构,存在人员紧张、经费短缺、服务设施落后、管理僵化等弊端,服务效能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内的社会福利机构在不断探索新模式、新路径。例如,社会福利院开放部分床位,实行政府供养与个人自费寄养相结合的形式,实现一定盈利。有的机构还采用了公建民营形式,由政府承担机构建设成本,以招标方式,由社会组织或民办服务机构进行经营管理,政府在经营上给予支持、引导与监管,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市场化运营。

社会福利机构市场化经营的方式有很多种,比较常见的有部分服务承包、补贴制度、自助性服务等。早在2000年,上海就率先推出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卢湾区等6个区的12个街道开展了依托养老机构进行居家养老的试点工作。苏州市六区四市所有街道、乡镇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和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也都是采取公建民营的形式运营。社会福利机构采用市场化运营,可以保证其服务理念、手段、设施的及时更新升级,为救扶群体提供更多元、更高效的服务。

市场化运营也引发了质疑:如果提供托底保障的社会福利服务都采用市场化的形式,那如何保证为社会最弱势群体提供稳定保障?比如,一家社会福利院向一家专业养老服务公司购买了服务,一旦公司破产,无法继续提供服务,那谁来承担风险?

对此可以通过市场化方法,比如做好购前评估、过程监管、购后审核,签订保障性协议,最大限度降低可能发生的风险。例如,政府发现服务公司出现经营违约问题,可以提前终止服务;又比如,对于福利机构中自费寄养的群体,可以采用购买服务的形式,对于政府供养的救扶群体则不采用购买服务的形式,从各个方面将市场化经营的风险降到最低。

长远来看,社会福利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才能充分激发各类要素的活力,让弱势群体得到更充分的关爱。鉴于此,有必要将市场化的社会服务更多地引入公立社会福利机构中,激活社会福利机构的各类资源:将更优质的服务、更多的活力带入到社会福利机构中。

在此过程中,政府依然要担当主导者的角色,发挥好决策、引导和监督的职能,充分了解救扶群体的需求,做他们最坚强的后盾。同时又要开放社会资源,将最适切的服务提供给每一个需要照拂的人,让社会福利机构成为人们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机构,增强救扶群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猜你喜欢

公建社会福利福利院
BIM技术在清华珠三角公建项目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公建装修施工的质量控制管理
BABY,COME BACK
感谢信——致南充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孩子将亲手种植的蔬菜送至福利院
可否把宽带作为社会福利
大连红星滨海社区项目
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与欧债危机
美国的社会福利政策及其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