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匮要略》研究文献热点与趋势*

2022-12-17焦阳张曼凌天张卓文李露芳翁晓兰

河南中医 2022年12期
关键词:金匮要略经方中医药大学

焦阳,张曼,凌天,张卓文,李露芳,翁晓兰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 杭州 310053

《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诊治杂病的中医专著,古今医家以各种方式和角度对其进行整理和研究,延续至今[1]。笔者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三大数据库发现,第一篇以《金匮要略》为主题的论文始于1955年,至今已过去65年。为了进一步了解《金匮要略》研究脉络,特别是近20多年的研究现状、前沿和热点。笔者从文献计量角度,辅助科学知识图谱对此进行探讨,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收集本研究主要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获取中文文献,获取方式是通过高级检索模块,以主题词搜索“金匮要略”并设定时间范围为2000年至2021年,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到文献2 989篇,万方数据库中检索到文献8 038篇,维普数据库中检索到3 905篇,通过Excel软件对上述文献进行去重操作,并删除题名中含有“目录”“目次”“投稿启示”“索引”、作者为空、科普类等不相关文献。另外,还对相关字段进行处理,如把同一机构的二级机构名称,统一以一级机构名称进行合并,对变更过的刊名以变更后刊名为准进行合并,相同关键词的合并,引用论文筛选等,最后使用Python语言对不同格式的数据进行批量处理,转成CNKI的Relworks格式数据,最后将得到的有效数据6 714条,通过Citespace的“CNKI Format Conversion”进行数据格式转换,然后再次导入CiteSpace软件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

1.2 数据分析本研究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主要使用陈超美教授开发的CiteSpace(5.8.R3)软件,通过软件运行[2],对22年来《金匮要略》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生成“科学知识图谱”,旨在探索国内对中医经典《金匮要略》相关研究开展可视化分析。

2 结果

2.1 《金匮要略》相关研究发文现状

2.1.1 《金匮要略》相关研究发文量该领域发文量逐年递增,2009年以前,年平均发文150篇,2010年以后一直保持高发文量,年均发文量达到435篇,见图1。

图1 2000年至2021年中文发文量时间分布折线图

2.1.2 《金匮要略》相关研究发文质量本研究涉及486种刊物,载文量位于前3名的是《河南中医》《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光明中医》,以上刊物2021年的影响因子均偏低,北大核心期刊发文占比只有6%,见表1。

表1 各期刊发表《金匮要略》文献数量及影响因子

2.2 《金匮要略》相关研究核心作者核心作者是对本学科研究发展具有较大贡献的科研人员,以发文量为尺度,可有效识别不同学科的研究现状[3]。根据筛选,得出国内该领域10位核心作者,即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张琦(39篇),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姜德友(34篇),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林昌松(32篇)、黄仰模(31篇),天津中医药大学的马晓峰(30篇),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张再良(27篇),湖北中医药大学的李云海(27篇),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王庆国(26篇),湖北中医药大学的戴天木(25篇)、陈国权(25篇),陕西中医药大学的赵天才(20篇),这些核心作者为《金匮要略》相关研究做出了突出的理论贡献。根据得到的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可以看出节点数902个,607个连线,合作网络密度为0.001 5,显示合作关系比较分散。比较有代表性的合作团体有广州中医药大学黄仰模、林昌松、刘丽娟、刘清平研究团队,湖北中医药大学李云海、林连美、张志峰、桑红灵团队,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王庆国、王雪茜、程发峰、李成卫团队,见图2。

从作者突现角度来看,通过对该作者某一时期的集中发文,可反映出该作者在某一时间段对某一研究领域的关注度。根据上图作者合作网络图谱,运行软件,产生15个作者的突现图。可以看出湖北中医药大学的陈国权和南京中医药大学的蒋明开展《金匮要略》研究较早。他们为该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如张再良致力于《金匮要略》研究,出版了《金匮指要》[4]等著作10余部。在2000年至2007年还有浙江中医药大学的何任、连建伟,湖北中医药大学的戴天木,天津中医药大学马晓峰等,较早在此领域开展研究。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至2012年突现的作者只有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黄仰模,发文研究方向为《金匮要略》在风湿、痛风相关病证的诊治方面[5]。从2011年开始几乎每年都有新的突现作者,但关注时间都不长,1~2年的有李宇铭、李宁、刘统治,然后转向。超过4年的有李成卫、吕翠霞,其中山东中医药大学的吕翠霞、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王庆国、钟相根、王雪茜团队分别在2016年和2019年开始转入该领域研究,从文献来看,主要从事经典理论、教学创新、经方证治等研究,见图3。

图2 《金匮要略》相关研究核心作者合作网络图

2.3 《金匮要略》相关研究文献影响力文献影响力主要体现在论文的被引用率,是科研文献被他人

认可的程度标志之一[6]。由于Citespace对于CNKI格式的文献无法进行引用分析,因此运用Python和数据库工具对论文数据进行合并处理,统计出近22年来《金匮要略》研究高被引论文10篇。其中《“血不利则为水”的机制及临床意义》被引用次数较多,受到了广泛关注,探讨了“血不利则为水”的理论渊源及发生机制,并揭示“中医之水”理论及其临床意义[7]。在《诠释“中医之水”——水、湿、痰、饮的内涵及治疗理论》一文中,也是关于“水”的研究[8]。除此之外,文章中有5篇都是关于“痹症”病因病机研究。说明关于“痹症”相关病证研究为“金匮要略”的热门研究领域。余下还有关于经方的临床辨证论治、治未病等内容,表明这些也是《金匮要略》研究的重点领域,见表2。

图3 《金匮要略》相关研究作者的突现分析图

2.4 《金匮要略》相关研究机构根据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可以看出节点数201个,即机构数量,连线153个,合作网络密度为0.007 6。对这些机构进行分析发现,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节点中心性(centrality)最大,其次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表明共现网络中的大多数机构都与之有合作关系。从机构论文产出量来看,高产机构比较集中,主要集中在中医药高等院校,如北京中医药大学(764篇)、山东中医药大学(561篇)、天津中医药大学(560篇)、南京中医药大学(500篇)、成都中医药大学(454篇)、广州中医药大学(443篇)、浙江中医药大学(435篇)、中国中医科学院(430篇)、河南中医药大学(382篇)。前10名的研究机构,发文量占到总发文量的50%,由此可见,该主题的研究格局相对紧凑,头部聚集效应明显,见图4。

图4 《金匮要略》相关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

从机构突现看,通过机构在某一时段集中发文量分布可以了解机构对某领域的集中关注情况。运行Citespace,根据产生的机构共现图谱,选择“Burstness”按钮,在“Mininum Duration”填写“1”,“burst items found”填写“15”,可见南京中医药大学团队开展《金匮要略》研究突现时间相对较长,时间较早。对比作者的突现图可以发现,同期该校蒋明研究团队从事《金匮要略》研究,显示其对该机构的此方面研究具有重要贡献。类似的还有湖北中医药大学,在陈国权带领下,展现出一定的影响力。2010年以后,山西中医药大学、南阳理工学院、首都医科大学相继进入此研究领域,但持续时间短,转向快。2019年开始,有三家机构在此领域关注度提升,有望持续突现。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历年以来一直保持稳定的发文量,研究实力较强,但发文作者团队突现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见图5。

图5 《金匮要略》相关研究机构的突现分析图

2.5 《金匮要略》相关研究关键词共现分析关键词共现指两个关键词同时出现在同一篇文献关键词中,这种关联称为共现频次,高频关键词表明了研究的主要方向和热点领域。

2.5.1 研究热点分析运行Citespace软件,“Node Types”选择“Keywords”,得到关键词共现图谱,结果显示有911个节点,即纳入统计关键词数911个,有2 485条连线,Density=0.009 8,显示关联并不紧密,进一步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可从不同角度展示研究领域,了解研究热点情况。CiteSpace提供了三种聚类方法,用于在施引文献的不同位置提取聚类标签。聚类的编号从0开始,数字越小,包含的关键词越多[9]。最后得出10个聚类簇,选取排在第1位的关键词作为类名,即为研究热点。上述10个聚类的研究热点主题大致可分5个方向:一是《金匮要略》基础理论研究,主要包括高等中医院校中医经典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结合《伤寒论》《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的阐发研究等,如#0“金匮要略”类、#5“伤寒论”类、#8“张仲景”类等。二是临床研究,主要研究历代医家关于《金匮要略》的临证应用,名医治疗验案等,如#6“临床应用”类、#7“临床经验”类。三是关于方剂学的研究,主要对相关经方的配伍方法与特点的研究,如#1“经方”、#4“配伍”类。四是关于经方治疗某种现代疾病的研究,研究《金匮要略》中病证的病因病机、辨证治法等,如#2“胸痹”类、#9“痰饮”类等。五是探讨《金匮要略》中原文注释、阐发的研究,如#8“治未病”类,见表3。

表3 《金匮要略》相关研究关键词聚类分析

2.5.2 研究主题演进路径与前沿陈超美教授认为,突现主题术语能探测学科发展的新兴趋势和研究主题演进。利用Citespace软件的突现词功能,通过研究突现主题词的时间分布,可以描述学科领域研究演进。2000年至2020年,《金匮要略》研究领域出现了15个突现词,这些关键词都是在2000年开始出现,分别为“治法”“理论探讨”“治疗”“《内经》”“加味治疗”“应用”“中医疗法”“教学”“黄帝内经”“失眠”“痰饮病”“异病同治”“痛经”“用药规律”。梳理突现关键词,可以看出《金匮要略》研究演进路径可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0年至2003年,主要是对《金匮要略》经典原文的理论探讨和临床症状的研究。第二阶段从2005年至2010年,突现关键词主要集中在《金匮要略》的临床治疗研究、历代医家对《金匮要略》研究。第三阶段从2010至2016年,主要集中在教学研究方面,其他如对经方治疗情志类病的辨证治疗思路分析等,研究转向较快,没有形成持续热点。第四阶段是2016年至今,研究方向集中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据挖掘等方法,对《金匮要略》所载“经方”原文进行梳理及总结,探索“异病同治”的方法,或者妇科病的用药规律。另外,这一阶段还对“痰饮”概念进行了阐发,分析其用药规律,指导临床。这些研究领域有望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见图6。

图6 《金匮要略》相关研究关键词的突现分析图

3 讨论

《金匮要略》相关研究发文量从2009年开始大幅跃升,研究从理论或者文献角度开始转向临床应用、数据挖掘等,为《金匮要略》研究提供了更广阔方向。另外,早期核心作者及团队多聚集在“双一流”中医药院校,对于机构影响力的提升效果显著,近年来,核心作者有向普通院校和研究机构扩散的趋势。

从关键词突现可以看出,科技手段介入《金匮要略》临床应用已逐渐成为当下研究新热点。不足之处体现在研究者可能仅从各自的中医理论视角开展研究,跨领域的交叉研究偏少,比如数据挖掘方向研究,学科间缺乏交流融合,使研究结果缺乏整体性与深入性[10]。

从关键词聚类表和高被引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出,经典原文、经方、医案等理论研究的关键词占多数,显示《金匮要略》领域理论研究仍是主流,从研究热点看,分布比较广。如研究者对于痹症领域的阐发,特别是胸痹的辨证论治,是当前《金匮要略》研究的核心热点之一,也是其重要价值体现。如对“血不利则为水”这条经典原文的集释,集中体现了《金匮要略》中“活血利水”法则。还有《金匮要略》中张仲景对《黄帝内经》所载“治未病”思想发展,形成更具体的“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观点,并在临床实践中予以发挥完善。另外,还有其在妇科领域的应用价值,也是经久不衰的热点主题。不足之处是《金匮要略》列举病症六十余种,但从10篇高被引论文可以看出,重点研究的病症不过几种,如胸痹、甲亢、风湿性关节炎等,对于其他病种的理论研究和临证应用预计将是未来的新热点。

猜你喜欢

金匮要略经方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对经方薯蓣丸的认识及临床思考
张仲景:经方善用姜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金匮要略》对黄疸病的认识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谈中医药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对青年教师的要求
瓜蒌薤白半夏汤在肺间质纤维化病程发展中的应用
浅析《金匮要略》对后世医家论治痹病的启示
湖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