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培育中森林抚育间伐措施分析①

2022-12-17宋敬洁

热带农业工程 2022年4期
关键词:林分间伐森林抚育

宋敬洁

(郯城县国有林场总场 山东临沂 276100)

森林植被能够平衡生态系统,为地球生物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森林抚育间伐是森林经营中的主体任务,是森林培育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行之有效的森林抚育间伐技术,不仅能为林木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和充足的成长养分,而且能赋予森林更强的自然灾害抵御能力,实现对森林结构的优化调整,促进森林质量提升。

1 森林培育中森林抚育间伐概述

1.1 森林抚育间伐的意义

森林抚育间伐是森林培育过程中在幼龄林郁闭形成后到林分成熟前,根据林分的发育状况和培育目标,适当砍伐一定数量(比例)的林木,扩充保留树木生长空间,为其提供必要的光照及水分,能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森林健康水平和稳定性,更好的发挥森林各种生态功能。

1.2 森林抚育间伐的作用

第一,改善植被生长环境,维持合理的林分密度。采用抚育间伐措施,优化林木生存空间,维持树木合理的密度,规避过大的树木密度阻碍树木汲取养分的情况[1]。以人工的方式干预森林资源,还能突出森林生物种类发展的多样化,加快混交林发展速度,保障森林生态平衡。同时,能够为森林物种提供更广阔的生存空间,有利于森林资源稳定性的提高。此外,还能使森林资源得到更好地改善。第二,维持树种的平衡性。工作人员在森林培育期间,需对树种展开全面分析,做好生长密度的合理计算,以便为树种平衡生长提供保障,以此促进森林培育能够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采用抚育间伐措施,去除干扰树种或培育价值较低的树种,着重培养目的树种,从而突出树木生长的合理性[2]。同时,在该措施的干预下能稳定森林生态环境发展的平衡性,突出森林培育工作有序性。第三,提高林分结构合理性,提升林分质量。天然幼龄林及混交林中,基本上都会掺杂培育价值不高或材质偏差的林木,而在抚育间伐措施下即可将此类林木剔除,余下的林木具备优良的材质和较高的培育价值。同时,林木生长期间,可能会出现病虫害侵蚀或感染疾病的情况,或部分林木被风吹倒,此时依托抚育间伐即可将长势不理想、染虫、患病的林木清除。此外,树木自然死亡是林分密度的调整路径之一,但该过程中可能会淘汰优质林木,劣质林木反而留下。此时引入抚育采伐,在人工干预下去除劣质林木保留优质林木,可促进林分卫生状况的改善。

2 森林培育中森林抚育间伐对象

抚育间伐措施的实施应当在幼龄林郁闭期至林分成熟前开展[3]。森林抚育间伐针对林分密度较大,生长量较小,林分结构不合理的林地进行。自然状态下,由于个体差异的缘故,林木会分化,有部分出现不理想的长势或直接淘汰生长优势不足的林木。然而,林木拥有较长的自然分化周期,被淘汰的部分林材会腐烂于林地中,从而浪费森林资源。此时,通过该措施的应用,摒除自然稀疏并以人工间伐替代,可加快森林资源培育速度,循序渐进的达成林材经营目标。以树木生长规律来看,在选择抚育间伐对象时,林木分化可作为重要的一个依据。如以幼龄林为例,可选择逐年降低径级的林木作为主要对象;又如成长林,则是以感染病虫害或生长被抑制的林木为主。

3 森林培育中抚育间伐方法

3.1 疏伐

该方法以幼龄林郁闭至成熟龄的林分为对象,在林区的郁闭度达到0.8以上时,林木分化明显。工作人员应从林木生长需求出发,结合具体实际情况采用上层疏伐、下层疏伐、综合疏伐的抚育方法,将劣质树木去除后,形成具备明显阶梯且光照良好的环境。该方法通过对立木密度的调整,有利于林分结构的改善,可促进保留木营养空间、林木叶量及直径生长量的增加,从而增加单株林木材积生长量,是提早林木成材期、缩短森林采伐年龄的重要方法之一。

3.2 透光伐

该方法进行的时间为幼林时期,是围绕林冠未郁闭或已经郁闭、林分密度大、林木光照不充分或目的树种被非目的树种压抑等情形所开展的一种间伐措施,能够有效调整林分组成,伐除不良植株及非目的树种,塑造良好的生活空间供优良植株及目的树种生长发育。在应用该方法时,通常选择幼龄林郁闭前后到杆材林时止,具体时间需结合地理位置、树种特性、立地条件等。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林分密度大等地域,可适当提前,反之应尽量延后。透光伐具体包含团状、带状及全面三类抚育方法。三种方法均适用于树种分布均匀合理的林地中,去除会对目的树种生长构成影响的树木后,保证目的树种阳光充足。在带状抚育时,应控制抚育宽度约2 m,控制间距约4 m,且需对地形条件予以考虑[4]。

3.3 卫生伐

卫生伐主要是清理森林中部分林木,清理的对象多以病木或患虫害的树木为主。当森林中有树木出现病虫害时,为避免大面积树木受害,工作人员需定时监察森林生长状态,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审批并清理有危害的树木,尽可能挽回损失[5]。同时,该方法实践过程中,要控制好采伐的度,确保清理对象属于确实有危害的树木,切忌图方便省事大规模清理树木从而破坏森林培育。此外,病木、有害树木清理工作结束后,需及时做好补植工作,从而为森林健康发展提供保障。这种方法一般结合其他的抚育方式一起进行,只有在林分突然遭受自然灾害,如病虫、风、雪、等危害,大量树木受到损害,这时对受害木的采伐急迫而又不能与最近抚育采伐结合进行时,才单独实行卫生伐。

4 森林培育中森林抚育间伐时间

森林培育抚育间伐开始阶段为幼林郁闭后。在确定抚育间伐首次时间方面,应以林分、立地等为根据,同时要突出适宜性。具体而言,在确定首次抚育间伐时间时需要从下述几方面予以考虑:一是优势林木树冠长度与树木均高间呈现出与1∶3或十分接近的时期,首次间伐即可开始;二是林分郁闭度达到0.9时,首次间伐即可开始;三是对林木平均生长量曲线展开观察,一旦林木胸径、树高等连年生长量出现降低的情况,此时可选择胸径连年增量与曲线交接处林龄当成开始间伐的时间;四是生长不良,或小径木占比约1/3,或所有林木中约有30%出现枯死、濒死情况,此时即可开始间伐;五是遭受雪害、风害几率较高的地段,间伐需提前开展;六是林区存在便利的交通条件,且当地有着较高小径林材需求时,抚育间伐时间可适当提前。

5 森林培育中控制抚育间伐强度

抚育间伐强度表示林木伐除与保留数量的比例,综合相关研究成果表明,抚育间伐强度是决定抚育间伐措施实际效果的关键,除此之外,影响抚育间伐强度的因素有间伐株数、郁闭度及材积等,现阶段间伐技术推广科学性略显不足,存在不彻底、不系统等缺陷。为保证抚育间伐措施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需要从下述几方面做好抚育间伐强度的控制:一是以林木分级为根据做好间伐株数的确定,或以林木郁闭度在间伐前后的变化情况为根据做好间伐强度的确定[6];二是抚育间伐强度确定中,需对经营目的和上一次间伐强度等因素予以综合考虑,同时要参照有关人工林或自然林间伐后郁闭度、林木间伐后蓄积量等国家规定;三是做好抚育间伐强度确定方法的选择。例如,依据树高确定抚育间伐强度的方法应用中,需以林分、立地条件或已有间伐经验等为根据,对优势木平均树高展开分析,获取不同优势木树高对应单位营养面积等信息后,科学确定间伐株数。

6 优化森林培育中抚育间伐管理策略

一是转变森林管护思想。森林抚育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作人员思想观念,因此要重视工作人员抚育间伐意识的增强,做好思想观念的转变工作。通过提高工作人员对抚育间伐重要性的认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积极主动地实施科学的间伐措施,并以规范性及制度性要求为根据严格开展作业。同时,要对森林抚育间伐工作予以重视,依托科学的措施促进林区林木结构、生态平衡的改善,带动林区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提高。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增大管理力度。林业部门应以本地林业发展状况为依据予以适当的补助,并设立专业的小组负责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工作。同时,健全费用管理制度,明确资金流向,高效管理抚育间伐专项资金。此外,结合定期或不定期抽查方式,确保资金落实到位。三是提升工作人员业务水平。采取现场指导或专家讲座等方式,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丰富森林抚育间伐工作人员理论知识,促进其操作技能的提升。同时,定期考核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引入适宜的奖惩措施,激发他们积极学习新技术,促进自身业务水平的持续提升。

综上所述,森林资源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自然资源,在改善生态环境及发展经济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抚育间伐措施不仅可以改善植被生长环境、维护物种多样性与树种平衡,而且还可以提高林分结构合理性,保障林木的健康生长,从而促进森林培育效果的提升。为了更好地发挥抚育间伐的价值,在森林培育中要积极转变森林管护思想,加大资金投入并严格开展管理工作,同时要注重工作人员业务水平的提升,以便取得更可观的森林培育成效。

猜你喜欢

林分间伐森林抚育
间伐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其水源涵养能力研究
新时期森林抚育经营技术与措施
森林培育过程中森林抚育的重要性实践
一次间伐对速生桉树大径材增长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
山西临猗苹果园间伐技术应用效果调查与评价
抚育间伐对油松林下灌木多样性的影响
辽西地区森林抚育的理念与实施
4种人工林的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特征研究
4种阔叶混交林的持水特性研究
谈抚育间伐间隔期内林分的动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