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医学科技社团科普能力建设研究

2022-12-16

学会 2022年9期
关键词:社团科普医学

郭 洁

(湖南省医学会,湖南 长沙 410008)

健康是人类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话题。在2016年8月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健康中国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纳入国家发展的基本方略,把人民健康提升到“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地位。2017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随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并成立了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这一系列密集的重大决策部署,标志着健康中国战略的确立及健康中国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医学科普是以传播健康领域的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为内容,以培养公众健康素养,帮助其增强自我管理健康能力为目的的活动[1]。建设健康中国,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理念,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大力开展医学及健康知识科普,是实现“健康中国”目标的关键且最为经济的途径。医学科技社团是医学科技工作者自愿组成的学术团体。建设健康中国,提升居民健康素养,需要活跃的医学科普主体和高质量的科普产出。医学科技社团应该充分认识和发挥自身优势,主动作为,成为开展医学科普、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从医学科技社团开展医学科普的优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阶段工作建议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分析。

一、医学科技社团开展医学科普的价值和优势

作为社会团体,科技社团具备非营利性、自愿性、公益性等社会团体共性;同时具备学术性、专业性等有别于其他社会团体的特性。正是由于医学科技社团所具备的这些特性,使得其在开展医学科普方面具备独特的价值和优势[2]。

(一)突破壁垒,整合科普资源

首先,医学科技社团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医学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能够团结组织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为提高全民族科学素养服务;其次,相比医院、医学院校、科研所等其他医教研机构,医学科技社团以其共同体的组织特点,能够突破单位、部门、地域的壁垒,充分实现各单位、各部门、不同地区之间的畅通交流,能够灵活调动和整合科普的各项要素,实现最优质的科普产出,并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受众和覆盖面。

(二)知识汇聚,科普活动有权威性

医学科技社团汇聚医学各学科领域高级专家学者和技术人才,掌握了最为丰厚的科技人才和科普资源,并在社会上具有较高权威性和影响力,从而能有效保证科普活动的专业性、权威性,并获取最优效率。

(三)公益属性,助力科技创新

科普是一项公共事务,具有长期性、投入大、回报低的特点。科普的目的是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创造创新环境和氛围,而不是获取利润。因此,营利性组织很难投入或长期致力于开展科学普及。而具有公益属性的科技社团,不论其自身经营状况如何,都始终致力于开展科普工作。

(四)与自身发展目标一致

第一,促进学术交流与学科发展、开展技术培训与人才培养,实施科学传播与普及是科技社团成立的宗旨和主要业务范围。大力开展医学科学及健康知识普及,是践行医学科技社团宗旨的需要;第二,开展医学及健康科普有利于公众了解医学学科领域,增进公众对于医学社团及医疗卫生行业的了解和认识,加大社会对医学社团和医疗卫生行业的支持,从而实现社团和行业的良性发展;第三,开展科普,还有利于社团成员,即医学科学家、卫生技术人员等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这使得科技社团开展科普工作具备其他主体无可比拟的优势,本身既拥有和产生科普资源,又有进行科学普及和传播的需要。

(五)独立公正,地位独特

目前,医学和健康知识科普面临泛商业化的趋势,权威性和普惠性功能受到影响。与企业或其他第三方相比,科技社团的非营利性和公益性使其能够持有更为公正和中立的立场。在医学科技飞速发展、科学与伪科学并存、经济驱动效益的背景下,充分引导医学科技社团开展医学科普,显然尤为必要且重要。

二、医学科技社团科普服务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各类医学科技社团在医学和健康知识科普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目前医学科技社团的科普服务能力,与自身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要求,以及党和政府、人民群众对医学科学知识普及的需求还存在一定距离。

(一)缺乏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

无论是人才还是技术,科技社团都拥有学科领域内的顶尖资源。但尚未将这种优势及多年积累形成的社会影响充分转化为开展科学普及工作的动能。大多数医学科技社团对科普工作缺乏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科普活动仍按传统的“老三样”惯性运行,比如结合各世界卫生日进行科普讲座;在科技工作者日、科普日开展科普讲座;依托会员、委员会专家队伍,撰写科普文章、录制电视节目、出版科普书籍等。这些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多成效,但在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总目标下,在进一步发挥科技社团科普功能、细分受众需求、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形式多样化、提升传播效能、打造品牌等方面还缺乏长远规划和实施路径,还未达到医学科技社团应有的质量和水平[2]。

(二)尚未形成系统性的科普工作机制

社团工作的主体是秘书处和各分支机构。秘书处为常设办事机构,设有相应工作部门,同时根据相应学科领域设立多个分支机构。未设立科普工作部门,未形成有效的科普工作机制,是目前科技社团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以湖南省医学会为例,秘书处设有办公室、财务部、学术继教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办、会员培训部等五个部室,但尚未设立科普工作部门或科普专职工作人员;相较于学术交流、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工作,科普工作力度明显不足,系统化、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尚未形成。据了解,很多省级科技社团也存在类似情况。有关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25家省级学会中,设立科普工作部门的仅3家,有科普工作专职人员的仅4家[6]。

(三)科普产品质量不高,有影响力的科普品牌不多

好的科普产品,包括优质的内容和高效的传播,是科普产品的核心要素,而这也是目前医学科技社团在提供高质量科普服务方面的短板。医学科技社团具备专业优势,但如何将专业知识转换成通俗易懂、生动的语言,如何了解和回应不同人群的需求,如何及时结合社会关切的热点,如何在科学性的同时兼具人文关怀,以及如何在信息化时代不断优化传播普及的效能,如何进行线上平台的运营推广,这对大多数科技社团来说,还是略显陌生的课题。对210家全国学会互联网科普现状的调查显示,2020年,210家学会发布的4.2万篇科普内容中,标注为原创的仅占7.6%;90%左右的学会在微信和网站有科普性内容更新,但在今日头条、澎湃、抖音、快手等视频平台的更新率不足4%;80%的学会在2个以上的互联网平台更新科普内容,但在3个及以上平台更新科普内容的学会仅占26.7%[5]。这表明,现阶段科技社团为科普产品创作动能不足,视频平台利用率、跨媒体跨终端联动传播能力和传播效能不足,有影响力的科普品牌较少等[2-3]。

(四)未充分发挥共同体作用,尚未形成科普协调联动机制

很多学科领域的科技社团,尤其是一些历史比较悠久的科技社团,依托自身的人才优势,在为政府开展决策咨询、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反映本领域的发展诉求和建议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充分发挥了科技社团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作用;同时,科技社团作为学术平台,在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学研交流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但目前科技社团尚未将其协调联络优势转化为科普工作的助力和动能;尚未充分发挥学术共同体作用,政府、企业、科技工作者共同投入科普、发展科普的协调联动机制尚未形成[2]。

三、科技社团科普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的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科普是一项公共事业。目前,我国既有法规、文件对科技社团在我国科普事业发展中的定位、职能等表述不够完整,尚未清晰界定科技社团在我国科普事业发展中的定位和应当承担的职责。政府对科技社团开展科普工作的支持、投入尚未形成有效机制,还停留在阶段性、临时性的项目支持上,税收减免政策扶持体系尚不健全。同时,社会各界尤其是生命健康相关基金、产业、企业投入医学科普工作的意识、力度还不够,未形成社会共同参与的氛围和共识[10]。

(二)科普未列入科技人才评价和绩效考评内容

科技社团开展科普工作,依靠的是专家和会员。医学科技社团的专家和会员基本都是卫生技术人员。而在对卫技人员的考核、晋级和奖励的各种评价体系中,鲜少将其在科普方面的投入精力和产出效益纳入评价标准。这导致大多数在一线从事繁重工作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缺乏参与或持续参与科普作品创作的激情和热情[3]。

(三)经费保障有限

科普是一项需长期投入的公益性工作。科技社团是非营利性组织,在其日常运营管理中,收入主要包括会费、捐赠资助、拨入项目经费、有偿服务所得;支出包括各项业务活动支出及人员、办公等管理成本。在科普还远未形成市场补偿机制的情况下,经费匮乏成为科技社团科普工作面临的关键问题[3-4]。

四、加强医学科技社团科普能力建设的建议

经济社会越发展,人们对生命与健康的要求和期待就越高;医学发展得越迅速,医学科普就越任重道远。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医学科技社团更应主动作为,积极回应社会和公众对卫生健康知识的迫切需求,着力加强自身科普能力建设,积极争取和协调外部指导与支持,为践行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一)提高认识,提升组织保障力度

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把预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提升健康素养作为增进全民健康的前提。医学科技社团要主动融入卫生健康工作大局,充分认识开展健康促进、普及健康知识的重大意义,把医学及健康知识科普作为核心业务工作来抓。要在理事会层面成立科普工作委员会或领导机构,科普工作委员会要加强对秘书处、分支机构科普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秘书处要设立工作部门或专职工作人员,确保将科普列入常态化业务工作;各分支机构要根据科普工作委员会和秘书处的部署和要求,紧密联系专家和会员,开展科普的创作和传播。

(二)整合资源,建立机制,加强规划

医学科普是一项系统性和长期性的工作。医学科技社团要根据医学科普和健康促进工作特点,充分整合自身人才和技术的优质资源,加强顶层设计,制定长远规划和阶段计划,进行系统化的科普工作体系和机制建设;要制订从内容创作到平台运营、从工作机制到经费保障、从一般活动到品牌建设的短期计划和长远规划,并明确工作重点和实现路径[5-6]。

(三)夯实内容,扩大传播,打造品牌

充分发挥科技社团人才和技术优势,吸收借鉴新闻与传播科学的理论和经验,开展科普能力培训,培育科普作者队伍,从而把医学科技社团的学术权威性和传播的及时生动性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医学科普产品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及性,创作具有学术组织特质和特色的医学科普产品[7]。除了利用科普文章、科普讲座、义诊咨询等方式进行科普宣传,还要加大“互联网+”科普工作力度,不断拓宽传播渠道,增强传播吸引力和渗透力,增强与受众的融合,提高传播效率[8-9]。

在提升科普产品质量、增强科普传播实效的基础上,进行科普平台和品牌的培育、建设与打造。要充分发挥医学科技社团权威专家和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积极发挥会员和科技工作者的志愿精神,加强资源整合,加强品牌策划、运营和深度开发,增强受众黏性,赢得广泛关注,不断扩大医学科技社团医学科普影响力。

(四)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加大科普经费投入

在提升自身运营能力、拓展自有资金来源的同时,医学类科技社团要充分发挥学术共同体的协调作用,争取政府支持,调动企业、社会共同参与医学科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争取政府投入,获得企业、机构资助,形成政府、企业、机构、学会之间的协作联动,多元化筹措科普资金;同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还可探索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从而为医学科普事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五)完善医学科技社团科普工作政策扶持体系

坚持医学科技创新和提高公众健康素养,是健康中国战略主体的两翼。医学科技社团要充分整合资源,呼吁、促进政府部门建立科技社团科普工作政策扶持体系[4]。一是进一步明晰医学科技社团在健康中国战略及健康科普工作中的定位与职责,把学会纳入健康促进工作大局,开创以政府为主导、以学会为载体、以医学科技工作者为核心的健康科普工作新格局。二是加大科普经费保障投入,采取科普项目招标、购买服务、委托运作、奖励补助等方式,充分保障医学科技社团科普工作的有效开展。三是将科普工作纳入职称晋升、学科平台建设的评价体系,从制度上保障和激发医学科技工作者和学术单位的科普工作热情[1]。四是畅通科普传播人才的培养激励。设立科普技术职称,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科普传播工作队伍,为实现科普内容创作、呈现方式、媒体运营和市场运作等各个方面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10]。

猜你喜欢

社团科普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的进步
科普达人养成记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社团少年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