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德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路径研究*

2022-12-16

智库时代 2022年41期
关键词:德育院校融合

匡 晶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创新创业教育也被称之为企业家精神教育(Entrepreneurship),是高等教育中关注的重点理念。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逐步认识到创业者在促进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提高失业率方面的作用,此后,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引起了各国重视。近些年来,我国高职院校也将创新创业教育放置在核心位置,这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求,也是培育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在高职教育中,将德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可形成教育合力,共促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一、高职院校德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可行性

(一)德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是共通的

一是目标的契合性:目标是教育改革的出发点,高职院校的德育已经从传统的生活德育转化为立德树人,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培育优质的接班人与建设者。创新创业教育则是为了夯实人才综合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从教育目标来看,德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两者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内容的相通性: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属于理想信念教育、能力教育,教育的核心在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其中,培养学生的决策力、洞察力、领导力是一个重点,而这也是高校德育的重点。另外,创新创业教育也属于品德教育,在创业活动中,学生需要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用鉴定的毅力面对挑战,而要让学生具备进取、好胜、坚韧、自信的个性品质,也离不开德育工作;三是方法的互鉴性:经过长时间研究,高职德育教育已经具备了完善的方法体系与丰富的教学手段,理论、实践上均有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创新创业教育在近几年内兴起,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求理论、实践的结合,德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在方法上具有共通点,值得进行相互借鉴。

(二)德育可助推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第一,德育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教育属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在创新创业环节,部分学生存在着职业道德缺失、急功近利、好高骛远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需注重学生品德的培养,让学生树立高尚的价值取向和理想信念。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明确自身的责任与担当,自觉将自我命运与国家、社会发展需求结合,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第二,德育教育可帮助学生塑造创业意识。创业意识并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一种后天的产物,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并不高,其原因与他们的创业意识薄弱有着密切关系,德育教育能够通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来带动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增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创业成功率;第三,德育教育可培育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让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顺利成功的一项原动力,德育教育能够从哲学层面来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毋庸置疑的是,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普遍缺乏创新力,习惯了被动接受信息与知识,德育教育要求培育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这种思维的本质与创新思维是一致的,借助这项内容来影响学生,可让学生对知识、事物、习惯产生正确的认识,这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顺利形成。

(三)创新创业教育可拓展德育教育内容

第一,创新创业教育丰富了德育理论资源,德育教育的时代性非常强,在不同的时期,德育教育的载体、内容也具有差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创新驱动发展也成为了时代的主题,创新创业教育与当前的时代精神是吻合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囊括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也为德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第二,创新创业教育可提升德育质量。在德育教育中,需通过理论丰富学生素养,利用实践指导学生活动,检验德育成效。创新创业教育更多的是实践层面的内容,其目标更多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组织创新创业教育,可为德育增加实践内容,提升德育教育的实践效益;第三,丰富了德育课程体系。目前,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课程内容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纲要》等。要发挥出德育教育成效,仅仅依靠上述课程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辅以社会实践、学生会活动、党团活动、班会、学术讲座等。而创新创业教育很多都是通过渗透性课程、隐蔽性课程以及活动性课程的方式来组织,与德育教育之间相得益彰,可显著丰富高职院校的德育课程体系。

二、高职院校德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路径

(一)转变教育思想

创新创业活动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学生在创业实践中,需解决文化、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因素,若学生意志不坚定或者能力薄弱,很容易在创业环节中迷失自我。德育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具备健全的三观,让学生能够主动追求美好的生活目标。将德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融合起来,能够瞄准整体目标,明确学生的发展准则,就当前来看,关于德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已经得到了高校教师的认可,但部分教师还不明确两者融合的意义。要达成融合目标,思想意识的转化是关键,作为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认识到德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具体方法,关注学生思想意识方面的内容,扭转教育理念,在原有教学目标基础上丰富教学内容,自觉通过各种方式将德育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在学生层面,也要对德育、创新创业教育两者的关系有正确认识,主动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武装自己,树立爱国主义情怀,具备责任担当和主人翁意识,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在学校层面,要为德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和环境基础,健全政策方面的知识和保障。

(二)建设师资队伍

德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对师资队伍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一批既擅长德育教育,又精通创新创业教育的复合型教师,而就高职院校的情况来看,此类人才的数量匮乏,多数教师未接收过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这就需要学校进行重点培养。具体来看,可在专职教师、辅导员与班主任队伍中,甄选3-4名教师来予以重点培养,制定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引导教师参与学习,不断提升自我,掌握德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相关知识,既要获取理论知识,也要涉猎关于实践方面的内容,以此来提升教育能力,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指导。

另外,德育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需要专职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其他岗位人员的共同协助,创新创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也对高职院校教育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不仅是教师、辅导员、班主任要加强学习,提升自我,其他教职工也要参与到学习工作中,学习德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知识。相关人员要转变思想和理念,认识到自身在德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角色和地位,由高职院校管理者全盘负责,定期在校内组织相关的讲座、培训、沙龙活动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并针对教师队伍提供更精深的专项培训、寒暑假培训等,制定阶段性的培训目标,明确硬性指标,通过该种方式提升教师参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要组织专人参与德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研究,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水平提升、学生兴趣培养、理论与实践结合等方向进行,学校方面要鼓励教师开展对应的课题研究,予以资金扶持。在研究过程中,既要求教师的参与,还要积极吸纳学生代表的进入,通过研究不断扩展师生视野,提升教师的育人能力,促使其将最新的研究渗透落实到教育工作实践中,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成长、成才。

(三)完善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德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可在各个方面来进行,其中,建设对应的校园文化是一个有效渠道,当前,国家倡导高职院校建设创新文化、培养时代新人,这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了具体的导向。人创造环境,环境也会影响人,校园文化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管理以及教育作用,校园文化的建设成效也会影响德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融合。德育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了明确的价值指引,校园文化则为德育教育带来了现实依托,实践证实,积极向上、健康奋进的校园文化可带领学生一起奋勇向前,长期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学习,能够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行为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高职院校本身就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需积极推行校史文化与校训文化,将德育内容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另外,还要不断地梳理校史发展脉络,开发红色资源,挖掘学校发展中的奋进故事,挖掘优秀的校友文化资源,用趣味的视频图像、漫画、故事等展现给学生,构建生活化的育人体系,激励学生以德育内容为价值引领,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影响力和说服力。同时,也要注重高职院校外部环境的整治,坚决杜绝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学生。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也不容忽视,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道:应当“让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良好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可让学生接收到好的文化审美体验,形成主动拼搏的意识,学校可将德育内容的态度、主题、思想观念隐藏在学校雕像、挂画、语录中,对学生形成深刻的影响,这可深刻影响学生的创业价值选择。

(四)教学渠道融合

一是发挥思政课堂作用:严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发挥出思政课堂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促进德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在思政课程教学中,要让学生知晓,创新创业课程并非是针对少数学生的课程,也不是落实文件政策的作秀举措,而是为了让更多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中收获综合能力。对此,要借助马克思主义原理,帮助学生形成辩证思维,注重教材内容的开发,打造出全要素、全方位的教材体系,在《形势与政策》中,为学生分析国内外政治经济走势的变化;在《思修与法律》中,帮助学生掌握规范自己利益的方法。在思政课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做到与时俱进,利用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形式,在课堂上设置分享环节,以各类趣味化的创业故事作为依托,为学生潜移默化分析其中的德育内容,让学生自觉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习惯之举与情感认同,并在这一过程中持续交流、升华理解。

二是发挥榜样力量:榜样属于德育工作的一项常用手段,利用榜样,可拉进现实行动、理想人格之间的距离,可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德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进程中,要发挥出榜样的力量,让学生站在榜样的观点和视角来分析问题,将自我意识与榜样之间融合,在遇到问题时,要思考:“如果是他,会怎么办”。创新创业活动具有极强的主观意识,对于大学生而言,在创新创业时,他们会面临诸多复杂的关系和主体,需克服很多困难,利用榜样,可为学生提供主观方面的指导,并可显著激活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新意识。

三是组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是为了鼓励更多的青年大学生扎根中国大地,自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熏陶,这一活动将德育、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合了起来,利用 革命教育洗礼学生的思想,鼓励学生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命运结合,实现了学生自身价值与时代发展之间的同频共振。高校要鼓励更多学生参与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在校内组建小分队,立足于当地,带领学生走入到革命老区中,利用创新创业项目、专题辅导、参观革命旧址等方式对接创新创业教育。

(五)组织实践体验

实践体验即有组织、有计划的帮助学生拓展学习渠道,发展第二课堂,借助实践活动来深化德育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

一是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在培育学生的综合能力上有着积极价值,创新创业教育也属于实践活动,高职院校要将寒暑假利用起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如“三下乡”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活动中,学生可深刻的了解农村、体验农村生活。高职院校还要积极寻求合作企业,打造校企合作平台,发动校友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场所,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接受锻炼,活动成长。

二是做好基地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需以实践基地作为平台,德育也是如此。高职院校需做好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根据学生意见建立创新创业绿色通道,与有意愿、有想法的学生交流和沟通,调动学生创造性,激活其创新热情,在参与校内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摸索到了创业的真谛,也受到德育实践的熏陶。另外,建设校外实践基地,高职院校需根据政策内容来拓展校企合作途径,与合作企业共同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厚植基地土壤,促进创新创业成果的顺利转化,建立囊括高职院校、企业、政府于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有力推动德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六)评价体系融合

要顺利将“立德树人”机制落实到实践中,需扭转传统的教育评价导向,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中存在的问题,评价体系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要提升德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融合成效,需建立其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德育与创新创业的融合目标在于培育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因此,在评价时,不能主要考虑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不可以成绩作为主要标准,而是要关注德智、才智的评价。即便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未取得成功,但对于学生表现出的创新理念和道德内涵,也要予以鼓励和肯定,对待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要建立对应的奖励机制与容错机制,让学生产生自信心,利用评价帮助学生具备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要在德育层面、创业精神上设置对应的衡量指标,将个人价值、社会价值融合起来,可以为每个学生设置创新创业道德评价档案,将学生在创业实践中表现出的德行品格、环保观念、个人信用等纳入到具体的评价标准中,在评优、评先中,也要将上述因素考虑在内,回归德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初心。通过该种方式,让学生的各项行为都能够被记录在案,对于学生也具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和警醒作用,也能够对他人起到勉励作用,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完善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对德育内容的践行。

三、结语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推行的时代背景下,关于德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和受到了学界的高度关注,成了高职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在两者的融合过程中,需转变思维与理念,制定科学的教育方法,充分考虑到青年大学生的成长需求,重视理论、实践之间的融合,并针对德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建立适合的评价体系,共促学生的成长。

猜你喜欢

德育院校融合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