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地方医卫高校加强基层医卫学生职业认同感培养对策研究*

2022-12-16杨金沙

智库时代 2022年41期
关键词:医卫认同感医学生

杨金沙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目前全社会高度关注的方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是重要内容。乡村医疗卫生人才的稳定,尤其是高水平乡村医卫人才的流失,是目前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一大现实问题。作为各级地方性医卫院校,为基层输送医卫人才是其教育教学目标之一。基层医卫人才的培养,首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起对于专业和职业的认同感。

乡村振兴视域下基层医卫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产生积极正向的专业认知,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和提升职业道德;另一方面,也能够为确保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稳定和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作为培养基层医卫人才的医卫类高校,应该注重对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为基层医卫事业和健康中国战略服务。笔者在学生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发现,目前存在较大部分医卫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不强,对基层医卫事业认同度不高的现象。笔者在访谈调查中得知,目前仅有少数同学非常愿意前往基层医疗单位就业,也仅有少数同学愿意坚持在基层医疗单位工作,同时也存在学生对基层医疗单位认知不明确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分析,基层医卫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存在缺失或混乱的情况,这会直接影响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职业目标确定性和职业生涯方向性,进而造成基层医疗事业人才缺失的现象。因此,非常有必要提升基层医卫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一、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学生的专业信念

(1)依托思政课堂,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不容小觑。思政课程通过系统教学,给大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树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正确的科学的理想信念。医卫类高校在对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时,可以引用一些典型实例,如央视热播的《寻找最美乡村医生》中的一些医生原型,通过学习他们的故事,让学生从真实的案例中发现职业的价值所在,提升对医学职业的认同感,从而树立崇高的理想。同时,可以通过开展思政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基地,进行实践学习,或者让学生自行挖掘家乡的模范、典型,进行采访调研,并形成资料带到班级中进行讲解。

(2)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重视专业课程和人文课程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医卫高校在开展专业课程教学中,应充分融入思政元素,如在专业课教学中可穿插优秀人物事迹或典型医学故事,尤其是本地区或本校优秀事迹,将医学救死扶伤、执着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传递给学生,培养医学生的专业情感和崇敬感。同时,医卫高校不能忽视人文课程的教育作用,在构建人文课程时,可结合本地区、本校的实际情况和特色设置课程,打造个性化、针对性的人文核心教材,加强其中思政内涵建设,突出医学本身的特质,培养学生积极正向的人文精神。

(3)注重日常管理和思政教育相结合,凸显管理育人。高校在进行日常管理过程中,应时刻秉承立德树人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教育。学校管理人员在进行日常管理时,将思政教育融入管理过程中,通过在入学教育、主题班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活动中融入专业精神教育,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如:邀请医学行业专家和优秀校友来校进行入学教育宣讲,形成榜样示范作用;开展医学相关主题班会,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到社区送药志愿服务活动中等。在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以管理育人,以教育导人,在教育管理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让学生感受到专业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二、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提升学生的职业自信

高校要充分帮助基层医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开展详细、具体、连贯性的职业生涯教育,从入学贯穿到毕业,甚至延续到就业之后,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职业价值理念。高校对医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职业启蒙阶段,第二阶段为职业规划阶段,第三阶段为职业实践阶段。

(1)开启职业启蒙教育,加深学生职业认知度。大学生从踏入大学校门开始,甚至可以说他们在选择某一类专业那刻起就已经开始了自己的职业规划之路。因此,高校可以在大学生一入校就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给予大学生正确的职业引导,形成正确的职业认知和自信。在医卫院校,职业启蒙教育开展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首先,可以邀请行业专家、最美乡村医生、积极投身基层医卫事业的优秀校友等,通过自身经历进行专业的入学教育,普及基层医卫知识,普及行业内容,加深大学生对于行业专业的认知。其次,就业指导老师进行正规的就业引导,学校安排相应课时的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认识到专业发展方向以及基层医卫工作的前途和方向。最后,结合国家发展总体形势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厘清职业,提升大局观,对大学生进行健康的职业认知教育。

(2)突出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清晰的定位。在医学生正式学习之后,学校可以逐步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通过前期的职业启蒙教育,医学生对于专业有了基础的认知,能够产生一定的职业共鸣。医学院校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职业需求,结合学生的职业需求,通过职业课程教育、职业情感培养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对医学生的职业发展进行细致的规划。职业课程的开展需要紧密结合专业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方向,设置紧凑的内容体系,创新式地开展课堂教学,做到与时俱进,符合当下青年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在有规划的阶梯教学中培养医学生科学高尚的职业情感,形成科学职业规划的初形态。

(3)贯穿职业实践教育,提升学生的职业自信。基层医卫学生职业发展最终的落脚点在职业实践中,因此,职业实践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加深认同感,树立职业自信。医卫类院校可以结合实习实训过程,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实践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拓展专业认知。医卫类院校可以安排学生到基层医卫岗位进行实习锻炼,走进行业贴近岗位,在实习学习中锻炼能力,深化认知。同时,还可结合“三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开展送医送药下乡,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医学的魅力。如长沙某医卫院校,在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特别重视职业体验,在课程设计中加入了职业体验、职业意义、社区探索、服务社会等项目,通过安排学生参与社区人员体检项目服务、担任社区项目的志愿者、协助医卫人员进行体检等,这种培养方式效果颇好,学生们更加坚定了医学之路。职业实践教育的开展既能让学生在服务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基层医卫工作的性质和意义,让学生在实战学习体验中树立职业自信,又能实现高校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效果。

三、开展基层实践服务,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

理论教育离不开实践指导,医卫院校对基层医卫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培养除了在校教育之外,还需结合基层临床实践服务教育,开展“订单式”实习实训,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市场需求,注重人才培养供给的改革,更加凸显市场的需求性,培养出优秀的医卫人才,提升学生的职业情感。基层临床实践服务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是医学生实习实践,第二是医学生实践志愿服务,第三是校社合作式订单培养。

(1)夯实医学生实习实训,扎牢专业根基。根据国家培养任务要求和人才培养计划,医学专业的学生都会在毕业前进行实习实训锻炼,即到临床岗位进行跟岗学习。医卫院校根据专业要求和计划,安排基层医卫学生到基层医卫单位进行实习跟岗学习,在跟岗实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深入到一线临床岗位,逐步熟悉临床工作流程,实实在在地融入到工作岗位中。在跟岗学习过程中亲身体验,一方面积累临床经验,将专业基础打扎实;另一方面让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中了解专业的重要性和职责所在,感知行业发展需求,在一朝一夕中培养出对专业和行业的情感。

(2)拓展医学生实践志愿服务,增添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力。在医学类高等院校,应当在日常实践教育中适当拓展,学校志愿服务组织或者社会实践部门可以适当组织开展相应的专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责任心,提升医学生的责任感。例如,医学院校可以联合社区开展送医送药下社区活动,让医学生跟随专业教师一同参与,充分运用专业知识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医学院校还可在假期开展“三下乡”活动,组织基层医卫学生到乡村普及卫生知识,促进乡村卫生事业发展。在特殊时期,医学生可以担任志愿者或者必要的协助人员前往需要的地区提供帮助和服务,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某些医学院校集中培训部分学生前往需要的地区提供志愿服务,如帮助扫码信息采集、维持核酸秩序等,同时还有部分医学院校专门对学生进行了核酸采样和流调知识培训等。

(3)依托“订单式”培养,启发学生的自主意识。目前,在一些地区已经开展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即地区卫生单位与地方医卫高校开展“订单式”合作人才培养工作,地区卫生单位委托基层医卫高校对基层医卫人才进行培养,开启“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如,长沙某医卫院校就和长沙县、宁乡县、浏阳市等地区卫健委合作,受地区卫健委委托,培养基层医卫人才,开展临床医学订单班,按照地区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结构要求来培养学生,为地区医卫事业提供人才支持。“订单式”培养方式的运行,在一定程度上既能够给予学生就业帮扶,解决就业难题,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方向,启发职业自主意识,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稳定就业心态,提供强大的支持,促进就业质量的提高。

四、注重政策引导,构建社会支持系统

对于基层医卫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必须依据有理有利的国家政策支持,让学生深切明白国家对于基层医卫人才的支持和重视。基层医卫高校应该注重从政策方面给予学生足够的解释和指导工作,同时在此基础上争取获得家长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为基层医卫专业学生职业认同的培养构建支持系统。

(1)注重政策引导,提升学生的大局观。地方医卫高校应当加大对国家政策的学习,并为学生解读,使学生更了解国家对基层医卫工作的重视程度。如,组织学生对支持基层医疗事业相关政策的内容进行学习解读;组织学生了解最新的时事政策,对其中事关基层医疗工作的内容进行分析;组织学生学习本地区政策制度,熟知本地区基层医疗卫生的政策和制度。基层医卫高校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时,应充分结合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了解目前专业发展形势和国家的重视度,引导学生树立职业发展大局观。

(2)重视家庭支持,形成家校的良性互动。学生职业认同感的树立除了学校的教育引导,必不可少的还有家庭的重视和支持。受中国传统就业观的影响,多数家庭觉得只有大城市的大医院才是正儿八经的工作,才是体面的工作,对于基层工作岗位认同度很低,更有甚者认为好不容易跳出的“农门”绝对不能再回去。这一就业观念的影响导致部分学生在选择专业和职业方向时好高骛远。因此,医卫高校对于基层医卫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需要获得家庭的理解和支持,高校可以与家长建立联动机制,在入学时给家长介绍专业发展前景、邀请家长参观专业发展历程、帮助家长了解基层医卫事业的重要性;在日常联动过程中可以将国家相应政策讲解给家长听,帮助家长多了解基层就业的优势;在毕业时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就业,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从侧面稳定家长的信心。医卫院校通过家校互动获得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促使家庭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引导,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坚定学生对于职业的信心。

(3)寻求社会支持,构建社会支持系统。基层医疗事业发展不仅是党和政府高度关心关注的方面,也是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体现。而基层人才培养是基层医卫事业发展的核心,基层医卫人才对职业的认同感决定着基层医疗事业发展的稳定性。这已经不仅仅是某一个高校的工作任务,而应该成为全社会共同的支持。基层医卫高校可以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联合社会力量,寻求社会基层医疗机构、社会福利机构、政府下属机构、医疗合作单位等的支持,安排学生进入相应的机构进行学习,感受专业的重要性。同时,加大对基层医卫事业重要性的宣传,在全社会引起良性效应,如运用基层医疗人员正能量的案例在社会上引起热点效应,让人们充分关注和认可到基层医疗人员的重要性。行业的社会重视度提高,必然会给从业人员带来归属感和价值获得感,因此,基层医卫专业学生对于职业的认同也会随着社会环境的提升而提升,进而产生职业幸福感。

五、小结

基层医卫学生职业认同感的树立和培养对于他们将来就业方向和目标的确立有着重要意义,会直接影响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稳定性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地方医卫高校需要结合国家和本地区的政策,因地制宜地对基层医卫专业学生展开教育,通过政策引导、理论教育、实践教学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助力国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制定的“学得实、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人才目标计划的达成,促进国家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医卫认同感医学生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两会医声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转化医学理念结合CBL教学法在口腔基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新发展阶段医疗卫生机构档案管理工作质量提升对策
急救知识普及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构筑医卫文化建设的四梁八柱
浅析国有企业员工企业文化认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