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策略初探

2022-12-15曹祺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22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开发

曹祺

[摘要]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可从以下三点入手:一是确定以爱国崇善为中心的课程目标,发挥课程目标的导向作用;二是设计以地方名人为中心的课程内容,激活乡土资源的育人价值;三是创新以体验创生为中心的课程实施,生成个性化的意义建构。

[关键词] 爱国主义教育;校本德育课程;课程开发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红色血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爱国主义教育历来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一环,不仅关乎“培养什么样的人”,更决定了“为谁培养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也就相应地具有新内涵、新特征与新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如何扎实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必须面对的新挑战、新课题。在一年多的探索中,昆山市花桥集善中学以爱国崇善为核心理念,以地方名人为教育资源,以项目学习为实施载体,开发了“花桥名人故事”校本德育课程,切实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入脑、入心、入行。

一、确定以爱国崇善为中心的课程目标

拉尔夫·泰勒创立的“泰勒模式”将课程目标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在他看来,课程开发的过程就是课程目标的确定、实现和评价的过程。因此,开发校本德育课程的首要任务就是确定课程目标。具体而言,基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课程目标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二是学习者个性发展的需要。

爱国主义是中华儿女最自然、最深厚、最隽永的感情,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而奋勇拼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这个梦想的实现,离不开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时代新人倘若没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没有深刻认识到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是相统一的,没有将爱国情怀、创新精神、世界眼光有机结合起来,则难以成为新时代的追梦人。因此,校本德育课程应当固本培元、凝心铸魂,厚植家国情怀,培育精神家园,让爱国主义精神流淌进学生的血脉之中,培养可堪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在经历青春期,这三年是他们自我意识发展的又一个飞跃期。这主要表现为青少年的内心世界越发丰富,他们在日常生活和校园生活中,常常将很多心智用于内省。在这个成长阶段,初中生完全意识到自我的独立,开始重新审视“我”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此时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初步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所以必须得到正确的价值引领。毫无疑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为初中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有力的支持,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当然,从个体发展的全面性来说,仅仅有爱国主义教育也是不够的,因此在公民教育的视域下,我们尝试将课程目标引向更深处。通过深入挖掘和阐发孟子的“性善论”,结合“集思博学,明德至善”的校训,期望学生由家国情怀出发,不断走进人性之中共有的“善”,由此提出了“崇善”的发展目标。以爱国崇善为中心的课程目标使得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体发展的需要实现了有机融合与深层互动,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真正落地提供了一个发力的方向。

二、设计以地方名人为中心的课程内容

阿尔伯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说明了模仿学习的重要性。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学习榜样人物的爱国主義事迹,以此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一个相当有效的教育路径。尤其是当榜样人物是地方名人的时候,教育效果更为显著。一方面是因为我们与地方名人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有着相似的生活习惯、文化基因和价值观念,这让模仿更有可能发生;另一方面是因为地方名人为振兴家乡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也是学生身边相传的美谈,因而更具有激励作用,更能激发初中生对于家乡和国家发自内心的热爱。为此,我们以地方名人为中心设计校本德育课程,邀请本地学者担任特约撰稿人,集合教学骨干担任编委,将地方名人的生动事迹汇编在校本系列教材《花桥名人故事》之中。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这一伟大梦想的实现,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从花桥名人的身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深度交织和同频共振。因此,在编排课程内容时,我们紧紧扣住新时代这一特定的历史方位,主要按照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组织学习模块,从而将花桥名人的感人故事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之中。“革命救国寻梦”“建设兴国筑梦”“改革富国逐梦”“建功强国圆梦”等学习单元生动再现了花桥名人的先进事迹,由此引导初中生自觉将个人的理想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报效祖国。

在设计课程内容时,我们牢牢抓住爱国主义教育这条鲜明的主线,着重突出花桥地区樊秋声、龚友文、钱宝元等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他们的故事充分展现了革命先烈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念,是引导学生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最直接、最生动的学习资源。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接续奋斗中凝结而成的精神内核,是根植于共产党人的肌体、流淌在共产党人的血脉中的生命源泉,是中国人民敢于面对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重要法宝。之所以强调传承红色基因,是为了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因此,我们致力于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让红色血脉永续流淌,厚植爱国主义的情感。

三、创新以体验创生为中心的课程实施

从课程理论来看,课程实施有三个基本取向,即“忠实取向”“互相适应取向”“课程创生取向”。尽管三种取向各有利弊,但“课程创生取向”无疑是校本德育课程实现育人价值的应然选择。这种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既有的课程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校本德育课程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提供真实的学习体验,引导学习者对于新时代爱国主义生成个性化的教育经验。经过一系列实践,我们基于“做中学”理念的“3+X”项目化课程实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花桥名人故事”校本课程以学年为周期,固定在初一年级开设,设有认知类项目、活动类项目和实践类项目三大板块,从不同的层面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着眼于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为新时代爱国主义的个性化建构提供必要的空间。在初一学年里,学生必选3个认知类项目,自选一个以上的活动类项目或者实践类项目,即为X。

(一)认知类项目

认知类项目既是“花桥名人故事”德育课程有效实施的基础,也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入脑、入心、入行的基石。在入学培训时,我们组织新生参观学校“善”文化馆,初步了解花桥地区的地方先贤、英雄先烈和模范人物,以此作为“花桥名人故事”课程的启动仪式。我们统整学校的各种资源,打造一批颇具特色的学习项目,为学生提供充分的选择空间。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立足学科学习。将《花桥名人故事》系列教材有机融入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等学科教学中,由学科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花桥名人故事”小汇报。二是立足专题学习。定期開展“花桥名人故事”主题讲座,聘请骨干教师、地方学者、花桥名人担任主讲,邀请“五老”进校宣讲。三是立足具身学习。有计划地开展各类体验式学习项目,如花桥杰出人物馆参观项目、学校“善”文化馆讲解员培训项目、校园广播“花桥名人故事”专栏主持项目等。这些丰富多彩的学习项目,让学生对地方名人的先进事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爱国心、报国情、强国志。

(二)活动类项目

活动类项目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直接的体验,以便学生将外在的体验内化为自己的爱国情操。在实施过程中,以下三个学习项目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是学生结合花桥名人故事的内容,制作以爱国志士为主题的手抄报,将个性化的理解表达出来。每年11月份的校园文化节中,“童心里的爱国”手抄报比赛是初一年级重要的活动。学生将自己对于爱国主义的感悟融入个性化的手抄报创作当中,形成具有“学生味”和“爱国情”的个人作品。这些手抄报出自学生之手,往往更能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因而具有极佳的教育价值。这一项目旨在引导学生对于新时代爱国主义进行个性化的意义建构和理解表征,并且在彼此分享的过程中实现相互启迪的学习效果。

二是学生采访自己的长辈,撰写新时代花桥人物的爱国故事。“看见榜样的力量”是初一年级德育寒假作业的选做项目之一,因其极富趣味性、互动性和挑战性而备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在阖家团聚的新春佳节里,采访自己的长辈,看到普通人的爱国情怀,撰写新时代的人物故事。在这些故事里,或许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只有平平淡淡的忙碌;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默默无闻的坚持。然而,在平凡的生活中我们仍然看到新时代爱国主义不断闪耀。撰写人物故事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平凡的普通人身上看到爱国主义正能量的过程,从而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更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从而自觉地将个人奋斗融入民族复兴的时代伟业中,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三是学生依托花桥名人故事的内容,创作以革命烈士为主题的情景剧,将鲜活感人的细节表现出来。每年5月份,在“红五月”主题教育活动中,“红色小剧场”是初一年级的特色活动,也是我们学校的品牌活动。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能力特长,自愿选择情景剧项目,自由选择学习伙伴,自主选择指导教师,组成十余人的学习小组。各个学习小组利用一个月的课外活动时间编制和彩排以花桥地区革命烈士为题材的情景剧。到月底时,“红色小剧场”集中上演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红色情景剧,生动再现花桥地区不同年代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与感人场景,为台下初一年级全体师生带来了不一样的红色记忆。更重要的是,通过编制和表演情景剧,学生走进了革命先烈的内心世界,让前人的革命精神、红色基因与爱国情操渐渐融入自己的血脉。

(三)实践类项目

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对榜样人物的敬仰和感动层面,应当落实到担当社会责任的实际行动中。学生向花桥名人学习,奉献社会,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类项目服务家乡,奉献社会,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转化为实际行动。例如,我们与当地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起深度合作,“学生讲解员”志愿服务项目已然成为教育基地的特色名片。更重要的是,这是学生走出课堂、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么做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爱国不是口号,更不是某一些人的事,而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使命与担当,让他们在服务家乡中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具体行动中进一步加深对于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理解。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常谈常新的德育工作。借助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可以有力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落地生根,促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制度化、系统化和常态化开展,使爱国主义成为时代新人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邢国忠,黄强.新时代爱国主义的解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5):23-27.

[3]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开发
以社团活动为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乡土历史教学应做到功在外利在内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英语课程开发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