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雨区城市道路超高缓和段排水关键技术措施

2022-12-15宁山超刘建国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2年22期
关键词:横坡纵断面纵坡

宁山超,刘建国

(1.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 510000;2.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济南 250000)

1 引言

考虑到城市道路交叉口多、车道机非混行等特点,CJJ 37—20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对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平面半径的规定值较JTG D20—2017《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略大[1],但在实际工程中,城市道路两侧一般为建成区,建筑物标高及街道景观已定型,在城市道路新建或快速化改造时,仍有部分城市道路因平曲线半径不满足需要设置超高,超高缓和段排水是否通畅将直接影响道路行车安全,且极大地影响了路面结构层的使用寿命,通过纵断面控制、加强其他排水措施成为解决超高缓和段排水的重要技术手段。

2 纵断面设计

排水坡度和排水径流长度为影响道路排水的最直接因素[2],排水坡度为道路路面合成坡度,与道路设计纵断面、道路横坡、超高渐变有关,道路纵坡不宜设置过小;同时考虑到城市桥梁下部往往设置有辅道,过大的纵坡将引起梁底净空变化过大,道路纵坡又不宜设置过大,超高过渡段有必要进行合理的纵断面设计。

2.1 道路合成坡度

纵坡与超高或横坡度组成的坡度称为合成坡度。合成坡度按照式(1)计算:

式中,jr为合成坡度;is为超高横坡度;j为纵坡度。

在超高渐变段范围内,因道路表面超高渐变会产生超高渐变附加纵坡jf,选取任一车道截面,超高渐变附加纵坡jf与道路纵坡度jd位于同一平面,该平面垂直于道路横断面,纵坡度j为道路纵坡度jd与超高渐变附加纵坡度jf的合成纵坡,纵坡度j与道路纵坡度jd夹角为θ1,纵坡度j与超高渐变附加纵坡度jf夹角为θ2,根据矢量计算规则:

因θ1、θ2非常小,或几近于180°,故有:

则有纵坡度:

距离旋转轴某处超高附加纵坡jf即为该处纵坡超高渐变率Pb,得出:

式中,jr为合成坡度;is为超高横坡度;jd为道路纵坡度;b为距离超高旋转轴的距离;Lc为路线长度;Δi为路线长度范围内横坡差;Pb为距离超高旋转轴距离为b时的超高渐变率(即该处超高附加纵坡)。

2.2 合成纵坡与超高渐变率分析

根据合成纵坡公式可知,在保持道路纵坡和超高渐变附加纵坡一致的前提下,超高横坡越小,对应合成纵坡越小,超高横坡为0时,合成纵坡越小,路面排水越不利。对于超高缓和段,特别是S形平曲线设置超高的情形,必然存在路面横坡由外倾到内倾的过渡,在超高过渡段内也必然存在一段横坡很小的路段。

根据以上分析,超高横坡为0的断面即为超高缓和段范围内最不利排水断面,此时合成纵坡:

即最不利合成纵坡:

超高附加纵坡jf和道路纵坡jd均为存在方向和大小的矢量。当超高附加纵坡jf与道路纵坡jd同向,即都为上坡或都为下坡时,合成纵坡为两者叠加,对排水是有利的;而当超高附加纵坡jf与道路纵坡jd反向,即一个上坡,另一个为下坡时,合成纵坡为两者差值,是一个削减了的不利组合,对排水是不利的[3]。对于S形反向曲线的超高缓和段而言,在超高横坡为0的前后路段,必然是一侧为有利组合,另一侧存在不利组合。

综上分析可知,在考虑排水情况下进行纵断面分析及设计时,超高横坡为0的横断面下,超高附加纵坡jf与道路纵坡jd反向时对排水最为不利。

根据某点超高附加纵坡计算式可知,同一横断面上,最大超高附加纵坡位于距离超高旋转轴最远的点上,因此,在分析最不利排水条件时,可选择位于超高横坡为0的断面上,且距离旋转轴最外侧的点,此时该点超高附加纵坡即为超高渐变率Pb。当最不利排水条件下的纵坡满足排水要求的组合纵坡时,其他特征点也能满足。

2.3 道路纵断面

根据CJJ 37—20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的相应要求,考虑到城市道路通常低于两侧街坊,两侧街坊的雨水排向车行道两侧的雨水口,再由地下的连通管到雨水管道排入水体,因此,道路最小纵坡应是能保证排水和防止管道淤塞所需的最小纵坡,其值为0.3%。若道路纵坡小于最小纵坡值,则管道的埋深必将随着管道的长度而加深。为避免其埋设过深所致的土方量增大和施工困难,规范规定城市道路的最小纵坡不宜小于0.3%。

规范规定的最小超高渐变率1/330,即路面最外边缘的超高附加纵坡约为0.3%,这与规范中对最小纵坡不宜小于0.3%的规定要求一致,其目的均从利于排水的角度考虑[4-5]。

因此,为保证超高缓和段和全路段排水的顺畅,要求最不利合成纵坡不应小于0.3%,即要求:

可知,为保证排水顺畅,道路纵坡需满足如下条件:

综上,在实际工程应用时,为保证最不利条件下超高缓和段排水顺畅,建议道路设计纵坡值不小于0.3%+超高渐变率Pb。

3 其他技术措施

一些既有道路平面或纵断面已无法调整,道路扩建拼宽后汇水面积增加,径流路径加长,或设计阶段条件受限,存在道路设计纵坡值小于建议值(0.3%+超高渐变率Pb)的情况,为避免排水不畅,在超高缓和段积水或形成水膜,影响行车安全,可采取其他措施增强排水,保证道路行车安全。具体技术措施如下。

3.1 增设交安设施

为提高道路行车安全,在道路超高即超高缓和路段增设竖向减速标线、振荡减速带等交安措施,通过行车速度控制减少因路面积水、路面水膜生成而发生的打滑事故,同时路面振荡标线凸起会形成排水通道,减少路面积水[6]。

3.2 透水铺装

在排水不利的某些超高缓和段范围可采用透水沥青、超高性能排水磨耗层等透水铺装,路面水通过路面结构空隙汇入路面结构排水通道,避免路面积水和水膜形成。

3.3 透水型截水沟

采用专用刻槽机械,在路面开槽,形成截水沟,再采用透水型混合料对截水沟进行回填。路面积水能通过截水沟表面下渗,再经由路面连通槽体向路面两侧汇集,进入两侧积水管,进而减少路面积水。

3.4 防滑铺装

防滑铺装是将一种特殊的高分子黏合剂涂抹于路面,并敷上耐磨骨料,以精确的数量铺设而形成的防滑铺装。该类铺装具有一定的透水型,且摩阻力大。

4 案例分析

4.1 项目概况

中山坦洲快线(一期)工程起点位于金字山互通,由北往南利用城桂公路、沙坦公路线位展线,终点接龙塘互通。途径中山市东区、五桂山街道、三乡镇和坦洲镇(见图1)。在旧路上进行快速化改造,实现主线快速化功能,同时对地面道路进行改扩建,实现城市道路功能。项目全长27.597 km,主线采用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兼顾城市快速路标准建设,主线设计速度为80 km/h,高架桥断面宽度26 m(见图2),辅道采用城市次干路标准,设计速度40 km/h,全线快速化道路以桥梁为主,主线桥梁占全线长度77.9%。

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

图2 标准横断面设计图

4.2 总体设计概述

因项目周边路网、城镇布局已经形成,走廊带空间有限,且沿道路两侧大部分路段已经完成了修建性控制规划,项目建设利用旧路平面线形进行快速化改造,只对局部半径较小处做了优化,最小半径360 m。

考虑到项目设置高架桥路段较长,部分路段穿越城区,为提高桥下行车舒适性,减少司乘压抑感,过城区一般路段主线路段纵断面按照桥下净空7 m控制。

主线对应超高值选取原则见表1。

表1 主线对应超高值选取原则

4.3 典型超高缓和段

项目K15~K16路段位于中山市三乡镇城区路段,两侧房屋密集,为减少征拆,该路段维持既有道路线形,存在连续S弯,平曲线半径360 m,最大超高5%,缓和曲线段长140 m,半幅车道宽12.25 m,桥梁段主路设计高程及超高旋转轴位于中央防撞墩边缘处,经计算,该路段超高横坡为0路段,超高渐变率1/233.2。

同时该路段至项目终点设置长12.7 km长连续桥梁段,加之该路段辅道地面纵坡较大,且与主线纵坡走向相反,为控制桥下辅道净空及主线纵断面线形,主线段不能设置较大纵坡,设计纵坡取值0.3%。

4.4 存在问题

珠三角地区湿热多雨,项目建成通车一段时间后,在经历强降雨时,该典型超高缓和路段存在雨水消散慢,易产生水膜附着现象。

该路段在设计阶段建设条件受限,设计纵坡取值小于0.3%+超高渐变率Pb,即0.73%,排水状况不利。

4.5 改善技术措施

为保证项目运行安全,针对该典型超高缓和段存在的排水不利情况,主要通过增加设置交安设施予以改善,具体改善措施如下:

1)超高缓和段加密、疏通中央分隔护栏横向过水通道;

2)该典型路段设置限速60 km/h;

3)完善该典型路段竖向减速标线、振荡减速带。

5 结论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多雨区城市道路超高设置路段会不断新增,超高缓和路段排水问题将愈发凸显。本文系统地分析了超高渐变路段最不利排水条件,各类组合坡度与路面排水的关系,为保证城市道路超高缓和段排水顺畅,建议采用的关键技术措施如下:

1)建议超高缓和路段道路设计纵坡值不小于0.3%+超高渐变率Pb;

2)道路平面、纵断面条件受限时,可采用增设交安设施、透水防滑铺装或透水型截水沟等措施。

猜你喜欢

横坡纵断面纵坡
基于路面排水需求的超高过渡段临界纵坡量化研究
地铁线路纵断面优化系统设计与实现
山区公路曲线预制小箱梁桥面横坡的调整方法
半柔性复合路面在重交通长大纵坡路段的应用
100km/h线路节能坡纵断面设计研究
普速铁路轨道大修中平纵面的施工控制
桥面预制 T 梁横坡及线形的控制
揭示车路协同矛盾 破解长大纵坡难题
浅谈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路基纵断面设计
浅谈宽幅高速公路施工中路面横坡的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