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前后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变化情况

2022-12-13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9期
关键词:血常规股骨骨折

刘 帅

(辽宁省阜新市中心医院,辽宁 阜新 123000)

骨折创伤手术之后人员机体便会出现全身性应激反应,主要是出现并发症、凝血功能絮乱、血液流失等,在治疗期间处理不佳将会影响患者恢复。血常规是临床最主要的检测工作,方法简单易行,主要原因是红细胞、血红蛋白量以及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和血小板等,将其检测结果作为围手术期安全的评价指 标[1-3]。基于此,我院尝试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前期和后其的血常规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对手术治疗后血常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选取近年来收治于我院的54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开展相关临床研究,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收治于我院的5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5例,女性19例,年龄61~95岁,平均(57.14±17.72)岁。所有患者的都因自身原因摔伤导致骨折,手术之中使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行腰硬联合麻。纳入标准,符合股骨转子间骨折诊断标准患者,年龄限制在60岁以上,性别不做限制,符合手术指标的人员,满足手术麻醉需求的患者。排出标准:具有心血管疾病以及半年以上心肌梗死病史的人员,以及各项内脏功能不全、老年痴呆、颅脑损伤、骨质疏松和精神病患者等全部排出在在外。患有严重股骨质疏松患者,存在病理性骨折患者和瘫痪长期卧床患者也不能纳入到标准中。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以及一般治疗进行对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手术前准备 在所有患者病例中对资料进行采集,对病史进行分析,对患者病史详细检测,做好体格检测工作,对患者受伤原因进行调查,发现所有患者受伤的原因都是因为跌倒。对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后都要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抗凝。对患者血常规进行检测,对患者手术状态以及风险进行预测[4],发现患者血常规和尿常规都是合格的,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严格评估,发现其凝血功能正常。对合并有心肺疾病以及老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动脉血气检测工作,并将结果作为评估依据。患者围手术期治疗要进行补液,有低血容量时还要给予扩容治疗,确保患者血压正常,还要对血糖进行严格控制,有效调整患者血糖,达到手术基本需求。患者在手术前2~3 d的身体状况要达到上述要求。并且,还需要对患者的内科合并症进行分析和处理,针对患者原本存在的慢性疾病、高血压等疾病得以控制,可以达到基本标准。

1.2.2 手术中处理 对满足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技术以及流程制定,在手术中对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牵引闭合复位,C型臂X线机透视复位成功后对患者股骨进行固定,肢体取内旋内收位[1]。取股骨大转子上方3~5 cm进行切口,使用三棱锥对股骨髓腔方向进行开口处理,看见三棱锥方向进针点方向做好插针导针工作,使用电转扩大转子入口,使用瞄准器将主钉插入到股骨近端髓腔内部,有效调整后调整倾角,瞄准后进行导针,位于股骨颈中下1/3处,位于股颈正中,沿着导针方向注入螺旋刀片,取下定位器,因为手术中切口不大产生损伤小可以不使用引流管,对手术时间以及出血量进行记录[5]。

1.2.3 手术后处理 麻醉后患者就可以坐起,手术后期对患者使用头孢呋辛注射,避免患者出现感染,在手术前期对患者实施头孢西丁钠和美罗培南抗炎治疗,一直到患者感染全面治愈。手术后12 h对患者实施低分子肝素钠抗凝,对切口进行观察,及时换药。与手术后第1、3、5、7天早晨对患者血常规进行检测,结合手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检测结果确定是否需要输血。结合患者症状体征以及血常规等决定是否使用抗炎治疗[6-8]。控制血糖,实施拍背、吸氧等护理,术前与术中需要对患者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术后要尽快将尿管拔除掉,对于长时间保留尿管的患者,护士需要每日对其尿道进行清理,并对患者进行定期及时更换尿管。对于疼痛重的老年人使用镇痛药物,手术7 d复查伤侧髋关节正侧位片,对固定位置以及骨折对合情况进行法分析。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老年患者手术前后血常规结果进行记录,主要是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中性粒细胞比值(NEUT%)、血小板计数(PLT),各指标正常值范围为:WBC参考值为(4~10)×109/L、RBC参考值为(3.5~5.5)×1012/L、HGB参考值为120~160 g/L、PLT参考值为(100~300)×109/L、NEUT%参考值为43%~76%,还要对患者手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进行记录[9]。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EpiData构建数据库,采用双录入一致性检验对数据进行控制住,结合检验实际结果对数据库内信息进行改进。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则用(%)表示,采用χ2值检验。危险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通常情况分析 患者骨折后2~3 d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时间控制在28~85 min,手术中患者的出血量范围应该为20~300 mL。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和手术中都进行输血,手术后1 d输血患者为9例,3 d输血为5例,一共输血600 mL。

2.2 手术前后检测结果比较 WBC、RBC、HGB在手术后第1、3、7天检测结果都低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EUT%在术后第5天检测结果低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在手术第3、5、7天检测结果都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手术前后血常规指标检测结果(±s)

注:d表示WBC第1、3、5、7天低于手术前,P<0.05;n表示RBC第1、3、7低于手术前,P<0.05;b表示HGB第1、3、5、7低于手术前,P<0.05;e表示NEUT第5天低于手术前,P<0.05;t表示PLT第3、5、7天高于手术前,P<0.05。

2.3 手术前后血常规指标异常率比较 手术后第1、3、5、7天RBC异常率显著高于手术前,P<0.05;手术后第3天WBC异常率显著高于手术前比较,P<0.05;手术后第1、3、5、7天HGB异常率显著高于手术前比较,P<0.05;手术后第3、5、7天PLT异常率与手术前比较,P<0.05。手术后第1、3、5、7天NEUT%异常率与手术前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 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现在老年人骨折患者逐渐增多,治疗的最佳方式就是通过手术,在手术前后需要对老年人血常规进行检测,在患者骨折2~3 d进行手术,手术前期要做好准备,减少患者卧床时间,减少手术病死率[10-13]。PLT主要功能及时止血和修补破损血管,保护患者的血管内皮,参与到内皮修复工作中,避免患者动脉硬化现象出现,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价值,人体在遭到非常严重的创伤时,身体会有应激反应以及受其他因素影响,从而使得人体内部的凝血系统功能发生絮乱,进而使得人体内部的PLT计数逐渐下降。相关人员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最终发现床上后急性阶段的白细胞介素IL-6会有效刺激人体的血小板,从而使得体内的PLT不断提升,还会导致人体贫血以及局部感染等各种情况出现[14-15]。

本文针对骨折病例PLT术前检测结果均值作为参考,发现术后第1天检测结果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第3天、第5天和第7天高于手术前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由于出血后人体的PLT丢失,PLT值在术后第1天会下降,但在第3天后会逐渐提升。

在老年人自身机体条件允许情况下进行手术治疗,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分析,血常规检测是最有效的方式,对患者的各项指标等进行及时检测和分析,将其作为患者手术后恢复的指标[16-1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术后患者血常规治疗存在一定波动,部分患者可出现指标异常情况,应及时检测并采取对症治疗措施,以降低患者术后风险。

综上所述,血常规指标监测应用于在老年人骨折治疗中指标依据效果更好,并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血常规股骨骨折
王阿姨骨折康复记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血常规解读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伤筋动骨怎么破
伤筋动骨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