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布洛芬混悬液与对乙酰氨基酚在小儿高热治疗中的应用

2022-12-13孟昱瑾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9期
关键词: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悬液

孟昱瑾

(朝阳市中心医院,辽宁 朝阳 122000)

小儿高热属于儿科的常见症状,主要症状表现为体温超过39 ℃,引发小儿高热的因素较多,较为常见的是呼吸系统感染。患儿的年龄均在10岁以下[1],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突发高热症状,会对患儿的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病情严重时会夺走患儿的生命,因此小儿高热一定要及时发现并开展治疗,帮助患儿将体温纠正至正常范围,减轻小儿高热的伤 害[2-3]。现在我院内抽取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别给予患儿布洛芬混悬液和对乙酰氨基酚来分析不同药物的作用效果,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累计在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间抽取具有高热症状的患儿80例,根据选取患儿的就诊先后顺序进行编号1~80例,使用随机数字法抽取其中40例患儿为对照组,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治疗,组内男女比23∶17,年龄分布在1~10岁,平均值为(5.40±0.80)岁,病程时间在3 h~2 d,平均值为(1.20±0.50)d,体温在39~41 ℃,平均值为(40.20±0.20)℃;余下40例患儿则作为观察组,选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组内男女比24∶16,年龄分布在8个月~10岁,平均值为(5.60±0.70)岁,病程时间在4 h~2 d,平均值为(1.10±0.40)d,体温在 39~41 ℃,平均值为(40.30±0.10)℃,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纳入感染所致发热的患儿。②纳入体温在39 ℃以上的患儿。③纳入年龄在12岁以下的患儿。④纳入研究开展前未接受退热及抗感染药物治疗的患儿。⑤纳入了解本次研究具体内容,填写同意书并愿意参与研究的患儿。

排除标准:①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发热的患儿。②排除对治疗药物存在过敏反应的患儿。③排除具有腹痛和胃肠道反应症状的患儿。④排除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身体器官功能障碍疾病的患儿。⑤排除了解研究具体内容,但并未填写知情同意书的 患儿。

1.2 方法 依据选取患儿就诊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随机数字法抽取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治疗,治疗药物由江苏亚邦生缘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为H20065887,规格为每支口服溶液120 mL∶6 g,用药方法为口服,用药量结合后患儿的体质量来选择,每隔4~6 h用药一次,24 h内用药次数不得超过4次,用药时间选择患儿就餐后。余下40例患儿则作为观察组,治疗过程中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布洛芬混悬液由惠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为H20020036,规格为每支口服溶液 5 mL∶0.10 g,摇匀后口服,每隔4~6 h用药一次,24 h 内用药次数不得超过4次,每次的用药量结合患儿体质量来确定。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用药后2 h、用药后4 h对患儿的体温进行测定,对比分析两种不同药物治疗方法的降温效果。②统计患儿在用药后出现各类不良反应的情况,对药物治疗方案的安全性进行评估。③依据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4 h的体温评估治疗效果,其中体温明显下降,下降量在1 ℃以上为显效;体温明显下降,下降量在0.5 ℃以上、1 ℃以下为有效;反之则为无效。④于末次测量体温后发放电子版调查问卷,依据患儿及其家属共同完成调查问卷的最终审核得分来评估治疗工作满意度,其中审核得分在60分以上为满意,反之则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SPSS17.0为本次研究获取数据的处理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借助χ2进行检测,用(±s)表示计量数据,借助t进行检测,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选取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2 h、治疗4 h后体温对比 测定治疗前、治疗2 h、治疗4 h选取患儿的体温发现,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的体温分别为(40.3±0.1)℃、(40.2±0.2)℃,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2,P=0.438);治疗2 h、4 h观察组患儿的体温分别为(37.5±0.3)℃、(36.6± 0.4)℃,对照组患儿治疗2 h、4 h的体温分别为(38.5±0.4)℃、(37.3±0.3)℃,数据间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t=4.281,P=0.003)、(t=6.402,P=0.001)。

2.2 选取两组患儿在不同治疗方法下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对比 对两组患儿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测定,观察组内患儿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有2例,其中大量出汗1例、过敏性皮疹1例,占据总选取患儿的5.00%,对照组内患儿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有6例,其中大量出汗3例、过敏性皮疹1例、胃肠道反应2例,占据总选取患儿的15.00%,对比两组数据观察组内出现不良反应的患儿明显少于对照组(χ2=5.556,P=0.018)。

2.3 选取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对比 借助评判标准对选取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观察组内没有患儿疗效评定结果为无效,所有患儿用药后4 h体温均降低0.5 ℃以上,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内4例患儿疗效评定结果为无效,其余患儿用药后4 h体温均降低0.5 ℃以上,有效率为90.00%,对比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4 选取两组患儿对治疗工作的满意情况对比 依据自制满意度调查表的评估机制来分析患儿及其家属对治疗工作的满意情况,调查数据显示,观察组内没有患儿的满意度评估结果为不满意,其余患儿及其家属所完成的调查问卷审核得分均超过60分,治疗工作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内3例患儿的满意度评估结果为不满意,其余患儿及其家属所完成的调查问卷审核得分均超过60分,治疗工作满意度为92.50%,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92,P=0.005)。

3 讨论

发热在临床上属于多种疾病的病症表现,这一症状的出现是因为机体防御系统和病原菌斗争,消耗大量的氧气,导致心排血量增加[4-6]。发热症状的出现,会破坏机体平衡状态,从某种角度来看,发热症状的出现会加重患者的病情,一般情况下,人体体温在38.5 ℃以下的发热症状可自行激活免疫系统进行调节,且不会对机体造成较大伤害,当体温超过38.5 ℃时,其危害会明显增大,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来说,长时间高温会对患儿的身体造成不可逆伤害,除此之外,38.5 ℃以上的高热无法通过机体自行调节来恢复健康,需要外界降温措施来加以辅助[7-8]。相关研究显示,当体温超过42 ℃时,机体的神经功能很可能会发生永久性损伤,通过积极研究找到安全合适的治疗方法[9]。

从小儿高热的诱发因素来看,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等感染性疾病所致小儿高热最为常见,这类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患儿的机体免疫能力较差,容易被外界病菌感染[10-11]。对乙酰氨基酚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降温药物,其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主要作用时镇痛解热,但用药后患儿易出现大量出汗、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应用局限性较大。布洛芬混悬液作为一种新型的降温药物,同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相较于对乙酰氨基酚来说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患儿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较少[12-13]。通过本次研究,对选取患儿分别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和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对用药前、用药后2 h、用药后4 h患儿的体温进行测定,研究结果发现,用药后2 h两组患儿体温明显降低,用药后4 h观察组内患儿的体温已趋于正常,且明显低于对乙酰氨基酚治疗下的患儿体温,根据患儿的体温指标评估治疗效果,观察组内疗效评定结果为显效及有效的患儿明显多于对照组,进一步验证了布洛芬混悬液在改善小儿高热中的作用效果。统计选取两组患儿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发现,布洛芬混悬液治疗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儿明显少于对乙酰氨基酚治疗,表明布洛芬混悬液具有药物不良反应小的特点,综合应用价值明显优于对乙酰氨基酚治疗。

借助调查问卷对选取患儿及其家属对治疗工作的满意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数据发现,布洛芬混悬液治疗下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更高,表明布洛芬混悬液在提升治疗效果,保证患儿安全的同时,也取得了患儿家属的认可,综合应用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对乙酰氨基酚作为小儿高热的常规治疗药物,在退热方面的作用效果差强人意,布洛芬混悬液用于小儿高热的治疗,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善患儿的高热症状,相较于对乙酰氨基酚治疗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得到患儿及其家属的广泛认可,值得推荐。

猜你喜欢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悬液
布洛芬真是万能止痛药?
对乙酰氨基酚你真的了解吗
勘误
穴位贴敷联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布洛芬能抗炎镇痛 但肠胃不好者禁用
输注不同量红细胞悬液对患者出凝血功能的影响
吃感冒药进了ICU 全因做错一件事
儿童退热还能用布洛芬吗
扑热息痛过量很危险
消炎药该怎么用?医生说了很多次,可惜少数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