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赤峰学院学人风采——李晓兰

2022-12-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油莎赤峰残膜

李晓兰,女,中共党员,生态学专业博士,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土壤生态与改良研究所所长。曾获赤峰学院最美家庭、赤峰学院就业先进个人、赤峰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赤峰学院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21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计划”资助。先后从事肥料利用率、土壤生态学等相关研究。目前主要从事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线虫、土壤理化特征,油莎豆品种引进及高产栽培,沙地榆树疏林草原地上植被与土壤性质、土壤线虫的关系及其对围封和放牧干扰的响应等研究。

●教学科研成果

李晓兰博士先后承担本科生《土壤肥料学》《农业气象学》《土壤与营养实训》《食品环境学》《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生物技术制备大实验》等课程的授课任务。指导26名本科生完成毕业论文,有5名同学的毕业论文获得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本人获得赤峰学院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指导研究生参加全国“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荣获三等奖,指导研究生参加第四届辽宁省“枫叶优体杯”教育类研究生专业能力大赛获得三等奖。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其他项目4项,总资助经费260余万元。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专著3部。

●服务地方实践及成果

李晓兰博士长期致力于“三区人才”服务工作,先后帮扶敖汉旗农牧业局、林西翔林塑料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赤峰市恒业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赤峰市禾天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林西县鸿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在作物施肥、农膜生产、苗木栽培及施肥、油莎豆种植、果树施肥等方面给出了合理化建议,得到了服务单位的认可。还陆续开展了北方棉花、玉米两大农作物覆膜连作后的残膜情况调查,以土壤线虫为指示生物进行了研究,发现连作和残膜量的增加使得植物寄生线虫呈现增加趋势,部分土壤理化性质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利于土壤的健康发展,建议用厚度大于0.01mm以上的地膜,降低农膜的破碎度,有利于残膜回收,减少土壤中残膜的留存量。该研究和服务正在进行中。

●典型事迹

李晓兰博士针对北方地区土壤沙化严重的问题,陆续引进了油莎豆品种15份,种植在沙化严重的耕地上,不但起到了固定沙土的作用,而且改善了土壤状况。通过多年施肥试验和种植模式的探索,制定了北方沙区油莎豆种植的技术模式,目前应用该技术方法推广种植油莎豆10000亩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开展了沙地榆树疏林草原退化植被恢复研究,为了能够更好地治理沙化草地,围封了3公顷严重沙化草地,采取不同措施进行恢复,目前恢复效果较好,在当地起到了示范作用。

猜你喜欢

油莎赤峰残膜
油莎豆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赤峰家育种猪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赤峰家育种猪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油莎豆种植与收获机械技术装备研究现状
我国油莎豆制品开发现状
地表残膜回收机在西北成功应用
链齿式残膜回收机研制成功
油莎豆在河南实现亩产858公斤
链齿式残膜回收机研制成功
链齿式残膜回收机研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