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真实情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微课设计与案例分析

2022-12-12赵丽敏张宝峰杜保佳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微课

赵丽敏,张宝峰,杜保佳

(1.赤峰学院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2.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内蒙古赤峰 024000;3.吉林建筑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1 前言

1.1 微课研究背景

信息爆炸的21世纪,“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大行其道的今天,意味着人类已迈入了“微时代”[1]。手机、电脑的普及,4G技术的升级,5G技术的应用,人们在微信息时代前进了一大步。互联网的升级大大加快了知识的传播,增加了信息量。在这个微信息化时代,传统教育教学与信息化相结合,形成了“微课”,能满足学习者对一定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碎片化学习,促进自主学习[2],改变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局面,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由此可见,“微课”的光明前景,不容置疑。

高中化学课程目标强调整合三维目标,提高学科素养,而微课灵活,明确且有针对性[3],同时满足了学生与教师,得到一份双重惊喜,化学又是一门理论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的科目,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引入微课是非常有必要的。

1.2 微课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在国外,不同的微课程研究方向也不相同[4]。例如1960年,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机构提出Minicourse;1998年,新加坡教育部专门研究微课的项目,注重创设学习情境、学习资源、学习活动;2008年,新墨西哥大卫·彭罗斯教授提议了“一分钟微视频”,是影响深远的“微课程”的先驱[4-6]。我国“微课”第一人胡铁生老师的观点是由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践产出的“微课”[7],是一种教学视频。现如今,微课对于中国教师十分熟悉,许许多多的教师花费精力用于微课的研究与建设。各类微课教学比赛广受欢迎,参与人数只增不减。教育学者关注微课教学比赛,也关注微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截至2022年3月10日,在中国知网搜索关键词“微课”,其相关论文就达到了35304篇,足以说明教育学者对微课的关注度。“微课程”阐释为本土化的“微课”,国内教育教学更易接受。

1.3 微课的概述

1.3.1 微课的概念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微课的发展与研究令人惊叹,学术界的不同观点的学者对于微课的内涵的解释更是十分丰富。微课概念见表1[3,8,9]。

表1 微课概念

1.3.2 微课的特点

“短”:教学活动、视频时长短;“小”:科目范围、资源局限;“悍”:功能强大,学习效果轰动;“灵”:微课可无时不刻学习,体现其动态的改进性;“富”:微课资源丰富,情景丰富,播放格式多样,如mp3、mp4、avi等[4,5,7,8,9]。

1.4 微课的研究意义

我国微课起步较晚,2010年才开始引入,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教育方面也在不断进步[3],互联网提供了大便利,微课成为了信息技术和学科之间的桥梁,两者之间深度融合,更使得学习者和教育者对于微课的设计、制作等有了更高的要求,有了更加期待的效果。化学教学内容较抽象,难理解,理论与实践做不到融会贯通,微课就有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针对自己的兴趣与需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1.5 微课研究的方法

文献研究法用于界定微课相关概念[3],为了解高中教师和学生对微课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及前景,制定了访谈、问卷调查,搜集微课设计素材。对比、分析化学微课教学和传统教学,挖掘微课技术与化学课程的资源整合。

2 微课相关概述

2.1 微课类型

当下微课大多以讲授类为主,其次是实验类。同时,微课的分类是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的。

表2 微课的类型

2.2 微课相关理论

2.2.1 终身学习理论

终身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可以激发人们对知识、价值、技能的理解[7],并在各种条件下充满信心、有创造性的运用这些知识。终身学习是我国教育界的一种重要思想,其中核心思想就是学习者要会学习,即结合网络获取新知识,提升信息素质。

微课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利用互联网获得学习资料,运用自己所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微课只有移动终端就可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按照自己的爱好来选择,并表现出强烈的目的性和学习动力。学生们通过对微课的学习和使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真正实现终身学习的理念,即把终身所学的知识等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主张,以现存的知识体验为基底,积极建好知识框架[8]。该理论注重情境教学,也重视学习者对新知识的渴望,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微课是把某个知识点或重点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和加深学生已经学到的知识,使其有意义地构建知识框架[10],整合文字、图片、音频等多种形式,营造出活泼、有趣的学习环境,取得优秀的成果,学生个性化需要得到满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主导。

2.2.3 微型学习理论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习惯于浅阅读,各种“微”现象如微视频、微信、微电影等,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接受[1]。微学习理论适合于学习者学习时间零散的情况,相一致于微课对于学生的意义。微课的选题内容由微型学习理论主导,要容量较小且课程内容体现较集中的重点或难点知识。微课教学的选题质量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充分利用微课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2.3 化学学科特性

化学是一门基于实验的自然科学。化学源于实验的同时也依赖于实验。化学的“繁”,其实就说明化学的知识点多且分散,而且很多东西都要记住。所以就需要取舍,需要创新。微课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它把实验和理论有机结合起来,使它更加有效、更有针对性,表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所以化学微课具有特殊的意义。

3 高中化学教师微课教学应用调查

3.1 调查目的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加快,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改革,很多新的教学模式都是以信息化为基础。教学方式多种多样,诸如“翻转课堂”“微课”等新词汇已在信息化教学中广为流行,然而,新的教学方式是否被应用,还要深入到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高中化学教学中是否运用了微课,了解高中化学教师对微课的理解,是否为教学而录制微课,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影响教师使用微课的因素等问题,了解微课在高中化学微课的实施情况,为微课在今后实际的教学应用中提供理论支撑和方向指引作用[10]。

3.2 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3.2.1 调查对象

笔者选取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乌兰浩特市第一中学、锡盟蒙中等多所高中,重点对赤峰市红旗中学、赤峰四中、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等高中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对象主要是是上述学校的化学教师,同时还对10名教师进行了个人访谈。

3.2.2 调查方法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和半开放型访谈为主,笔者主要从高中教师对微课的认识、应用、设计制作等方面进行专题设计,撰写调查问卷和访谈的主要问题(见附录),在访谈前,笔者与受访老师一同确定了访谈的时间和地点。采访时,笔者主要采用手机实况录音,对采访内容进行录制,在访谈之后,将访谈中获得的原始信息进行记录,提取关键主题同时对此次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10]。

3.3 调查结论

本次调查对象为内蒙古多所高中,重点是赤峰市几所高中,共发放调查问卷80份(调查问卷见附录),回收80份。访谈的受访者主要为赤峰市部分高中的化学教师(访谈提纲见附录)。

3.4 调查问卷分析

(1)您的教龄是?

图1 教龄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在受访者中,只有25%的高中教师是10年内的教龄,75%的高中教师都有10年以上的教龄,因此参加此次问卷调查的教师大都具有较高的教学经验。

(2)您对“微课”的了解程度?(单选)

图2 对微课的了解程度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72.5%的高中教师了解微课,说明教师对于微课的了解程度达到了中等水平,深入了解程度并不高,如果想让教师们深入了解还需进一步地学习或对其进行专题培训。

(3)您使用过网络课程进行教学吗?(单选)

图3 使用网络课程进行教学的频率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经常接触网络课程教学的人数占31.25%,说明高中教师平时接触网络课程较少,对于这方面关注较少。

(4)您青睐于使用哪种微课形式?(单选)

图4 微课的形式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选择PPT演示形式的微课教学占比为45%,说明教师希望用PPT演示的方式来展现微课教学,是多数老师较喜欢的微课形式。

(5)您对多媒体的使用熟练吗?(单选)

图5 使用多媒体的熟练程度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多媒体的熟练程度达到一般的占比为77.5%,说明大多数教师都会使用多媒体,但并不是非常熟练。可能与教师经常使用黑板书写,或与学校的多媒体设施配备情况相关。

(6)若尝试用“微课”教学,您愿意吗?(单选)

图6 教师使用微课教学的意向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87.5%的教师是愿意尝试用微课教学。多数教师的选择,也说明微课有利于教学,使师生之间可以良好有效的沟通。

(7)您希望在化学教学哪部分实行“微课”?(多选)

图7 用微课进行教学的部分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利用“微课”进行教学在实验演示和化学原理部分占比较高,说明实验演示与化学原理,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是比较难理解的教学内容,用微课进行教学,对于师生双方都是有利的。

(8)在化学教学中,您觉得“微课”更适合在哪个环节进行?(单选)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微课做课前预习、学习新课、课后复习的占比相当,说明微课可以用在课前、课中、课后每个阶段,甚至可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可见微课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促使学生更好的吸收所学的知识。

图8 微课适合的教学环节

(9)您觉得“微课”制作难度大吗?(单选)

图9 微课制作的难度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47.5%的教师认为微课制作难度大,50%的教师认为制作难度一般,难度大与难度一般的占比接近于1:1。说明要想推广微课教学,要对教师先进行微课制作相关技术的培训。

(10)若要制作“微课”,您愿意吗?(单选)

图10 微课的制作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70%的教师愿意制作微课,说明多数教师愿意使用微课教学,也表明大多数教师愿意接受新事物,愿意对传统课堂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

(11)您无意主动制作“微课”的原因是什么?(单选)

图11 不愿意主动制作微课的原因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没时间制作微课的占比为43.75%,说明教师平时工作很忙,没有太多时间用于制作微课上。同时也表明了微课的制作相对麻烦。

(12)你觉得“微课”的制备需要哪些能力?(多选)

图12 制作微课需要具备的能力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四个选项的占比均达到了80%以上,说明微课的制作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技术能力,也表明了制作微课的难度、复杂程度都相对较大。

(13)学生自主观看“微课”视频后,您觉得学生能否突破难点?(视频可反复观看)(单选)

图13 观看微课视频可以自学突破难点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认为学生能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自学突破难点的占比为85%,说明教师承认微课对于学生有一定的辅助功能,对于学生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4 高中化学微课设计

4.1 微课设计原则

(1)实用性与主题明确相结合的原则

高中化学知识点繁多且易混淆。在微课的设计和开发中,应明确本节的主题[11],待解决的问题,以一个中心展开,最终归结为解决一个核心问题[8]。微课并非是一种虚拟的课堂,它是一种真实的教学,它的最终目标在于解答学生的问题,因此,在微课的设计和开发中也要注意实用性。

(2)微型化与内容完整相结合的原则

高中阶段,10-20分钟是学生们一个专注的时间段。所以一节微课的时长持续在15分钟左右,效果最佳,既达到了“微”的效果,又将某个知识点完整的呈现出来[8];微课制作要素的完整与相关知识内容的完整两者都要,还需逻辑清晰、语言精简,开门见山。

(3)科学性与学生为主体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的心理需求正是微课的出发点,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8],微课教学的最终目标为促进学生自主协作的学习知识。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应坚持“科学性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高中化学教学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化学知识框架,做到“因人”“因时”施教。观察学生对微课运用效果进行的反馈,继续对微课进行改进。从学生本体出发,回归于学生本体,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9]。

4.2 微课设计流程

图14 微课设计流程图

5 高中化学微课案例分析

5.1 课堂对比

以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小节《金属钠与水反应》内容为例,选取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两个化学成绩,人数相当的班级,在高一十三班进行传统课堂的讲解模式,在高一八班进行微课的讲解模式。在讲课过程中观察,记录学生的学习态度,练习题以及作业的完成程度。对比、分析化学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差异与劣势。

5.2 结果分析

通过两个班的观察记录,高一十三班学生的学习态度在课程讲到三分之一时,有几个学生的积极性明显降低,讲到三分之二时,有几乎一半的学生积极性降低,回答练习题时,学生回答,抢答的人数不到三分之一,作业的完成程度为80%;高一八班学生的学习态度在课程讲到三分之一时,全班学生兴趣依旧高昂,讲到三分之二时,有几个学生的积极性降低,回答练习题时,学生回答,抢答的人数达到三分之二,作业的完成程度为90%。

从结果中可以得知:微课教学情景化,可视化且融入新的教学思想、理念以及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坚持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将理论与实验淹会贯通,便于知识的理解,能够将当天所学的知识掌握牢固,且及时练习,及时反馈,及时反思,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然而,微课只是补充课堂上的不足,是一种辅助工具,不能替代真正的课堂,并且微课的目标明确,知识点相对固定,很难实现三维目标,微课的设计、制作也是部分教师的一大难题[12]。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致使“互联网+教育”为必然走向,微课诞生于教育信息化时代。微课的“短、小、精、悍、灵、富”等,引致广泛关注与应用,得到了一线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和喜爱。简单地说,以学生为主体,才能设计一个好微课,出发点须是学生的需求,以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为辅助,自主学习。微课是课堂实践的从新分配,不是简易的压缩包,教师辅助和引导学生,形成学生为课堂中心的学习,使自主学习分配更多的时间。此外,从学生出发为首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微课类型设计的原则,教师需有认知。以微课能更好的应用于高中化学课堂为目的,微课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教师须重视,寻求解决举措要积极,且要不断修正,才有更优秀的微课。因此,教师设计微课时,主题要明确,资源要合理,课堂实间分配也要合理;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教师要做到精简;学生差异性、课堂情境的创设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着手这些方面,优化微课设计,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使用微课,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方面,教师更容易,教学效果更佳。

6.2 展望

希望可以为其他的研究者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研究成果,微课技术与化学课程的资源整合可被深度发掘,在今后,可提供些许数据支撑用于研究高中化学微课,为学校建立化学微课课程平台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化学微课
高中化学微型实验教学策略探讨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守恒法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探析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