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质量管理降低肿瘤介入治疗患者并发症的效果分析

2022-12-12徐宁路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21期
关键词:医护人员发生率满意度

米 伟 徐宁路

1.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医学影像科,湖北武汉 430064;2.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创伤外科,湖北武汉 430064

肿瘤介入治疗是目前肿瘤诊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1-2],但在治疗的同时,介入治疗的风险也受到越来越多关注[3-4],尤其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会使患者产生不良情绪,影响患者的治疗结果和生活质量,需要医护人员改进治疗和护理的各个环节,防止并发症的发生[5]。以往报道中有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多种护理方法,如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等,但均有其局限性,如常规护理侧重于事后补救,对肿瘤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内的护理效果欠佳[6],心理护理侧重于心理疏导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7]。降低肿瘤介入治疗患者的并发症应包括治疗和护理的全方位和全过程,PDCA 质量管理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 个阶段,改善医护人员的思想方法及工作步骤,让治疗工作更加系统化、条理化,能达到降低介入治疗患者并发症的目的[8]。因此,本研究将PDCA 质量管理模式应用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我院)肿瘤介入治疗的病房治疗和护理工作中,分析其降低并发症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入住病房进行介入治疗的136 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8 例。对照组中男38 例,女30 例;年龄35~75 岁,平均(57.65±4.02)岁;病种分布为肝癌33 例,肺癌11 例,胃癌10 例,食管癌5 例,子宫颈癌5 例,乳腺癌4 例。观察组中男39 例,女29 例;年龄34~76 岁,平均(58.22±3.89)岁;病种分布为肝癌35 例,肺癌12 例,胃癌9 例,食管癌4 例,子宫颈癌5 例,乳腺癌3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术前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同时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确诊为肿瘤且接受介入治疗者;无认知缺陷或沟通障碍者。排除标准:伴随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如心肾等器官功能障碍;无法耐受此次介入手术者[9]。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入院宣教、介入治疗注意事项,提供相关检查,提供随访服务。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施行PDCA 质量管理模式,PDCA 质量管理小组共有7 名医护人员(男2 名,女5 名),其中小组长1 名,具体内容如下。①制订计划(P):由研究小组成员运用PDCA质量管理工具,使用头脑风暴等方法制订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等观察指标,同时确定处理并发症的培训计划、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具体措施和提升护理满意度的方法。②实施计划(D):培训医护人员应掌握介入治疗和护理的知识技能,同时进行实战训练和目标考核。重点内容有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如术中术后发热的护理、胃肠道反应的处理、骨髓抑制的护理、术后疼痛的处理等;对于如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从生理功能、情感功能、总体健康和社会功能等方面进行;有如何提高护理满意度,如医护人员的操作、态度、服务、应急能力等。③检查追踪(C):对入组研究对象实施计划的情况进行检查监督。每周召开小组会议,总结患者的情况、意见和建议,对照计划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修正和记录,同时在执行阶段需要不定时组织培训和通报问题,完善PDCA 质量管理模式。④总结处理(A):根据检查追踪的结果,研究小组及时汇总、分析、总结,制订下一步的改进措施,以确保整个PDCA 循环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的良性运行。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10-13]

①并发症发生率:主要统计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术后疼痛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例数,计算其发生率。②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采用肿瘤介入治疗患者生命质量核心量表(QLICP)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情绪、角色、认知、躯体、社会5 项内容进行评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优。③满意度评分:于治疗后或出院前填写PDCA 质量管理小组制订的满意度评价量表(Cronbach’s α=0.7752),对医护人员的操作、态度、服务、应急能力等方面进行评分,总分100 分。十分满意:评分≥90 分;一般满意:评分60~<90 分;不满意:评分<60 分;总满意度=(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1.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1%,低于对照组的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QLICP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情绪、角色、认知、躯体和社会5 项内容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QLICP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QLICP评分比较(分,±s)

组别n情绪角色认知躯体社会对照组68 65.2±10.1 60.8±11.2 66.3±11.3 60.4±11.8 38.7±10.9观察组68 82.1±11.3 77.2±12.1 82.6±10.8 72.7±10.6 53.2±11.4 t 值5.4036.1296.4524.2125.270 P 值0.0040.0020.0020.0110.005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5.6%,高于对照组的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介入治疗在我国已成为治疗肿瘤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由于肿瘤患者风险系数高,容易出现并发症,导致患者产生不良情绪,不利于疾病治疗[14]。如胃肠道反应是由于抗肿瘤药物对患者的胃肠黏膜造成直接性的损害,较多出现于介入治疗术后48 h 内,严重者造成患者呛咳或窒息;骨髓抑制会导致患者出现头晕、面白、乏力及出血等症状,造成感染的发生[15];术后疼痛会导致患者产生不良情绪,严重者出现焦虑、抑郁和无法入睡等。临床中除积极对症治疗外,在工作中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也有明显的效果,如心理护理可以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16];循证护理对可能发生的相关并发症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预防并发症发生[17]。

PDCA 质量管理模式目前广泛应用于医疗的各项工作中,它能结合实际工作的问题,通过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追踪和总结处理4 个步骤,改善医护人员思想方法及工作步骤,让医护人员的临床工作更加系统化、条理化,保证工作科学性[18]。通过分析我院肿瘤介入治疗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原因:①肿瘤患者原发疾病情况不同,如糖尿病患者术后易发生疼痛,化疗患者易出现骨髓抑制症状。②肿瘤患者心理状况不同,如不同参保患者费用对其治疗的影响、不同年龄层次的影响等。③医护人员行为方面和技能方面的不同,如学习新观念的积极性、改变现有护理方法的意愿性等。针对相关原因采取了PDCA 持续质量管理模式,PDCA 质量管理小组完善各种护理方法和经验管理,以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导向,把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和归纳,通过质量指标控制来不断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术后疼痛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总之,针对肿瘤介入治疗患者利用PDCA 质量管理模式有针对性地制订实施措施,同时不断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改进,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医护人员发生率满意度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