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肌筋膜链”理论探讨自我功能锻炼对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思路与方法※

2022-12-12程子官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5期
关键词:表链筋膜肌群

陈 涛,程子官,张 弛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61007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已经成为现代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长时间伏案、低头等不良体位会使颈椎正常生理前凸变小,周围肌肉、韧带等软组织长期处于紧张状态[1],持续慢性劳损的病变会导致颈椎病。颈型颈椎病(necktype cervical spondylopathy,NTCS)好发于颈椎病的初期阶段,该阶段治疗对减缓颈椎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基于“肌筋膜链”理论,对颈型颈椎病即颈椎病早期进行自我功能锻炼,旨在探讨其在预防颈椎病中的应用推广价值。

1 “肌筋膜链”理论的特点及概述

“肌筋膜”由于美国物理治疗师IDAOLF提出,后来由其学生THOMASMYERS通过解剖学实践加以验证,并在《解剖列车》中详细记录,最终形成了“肌筋膜链”理论[3]。《解剖列车》将肌筋膜组织或结缔组织比喻为“轨道”,肌肉的附着点相当于“车站”。这些“轨道”和“车站”按照特定的层次和方向,通过筋膜直接连接或通过机械形式间接连接,形成一个链式结构,即“肌筋膜链”。各条链彼此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有紧密的联系,实现了对人体的张力、结构的稳定性及姿势的代偿。“肌筋膜链”理论认为,人体中有一个存在于肌肉骨骼系统的整体模式,其注重肌肉与筋膜等组成的整体结构。该理念与中医理论中的整体观念不谋而合。“肌筋膜链”理论以整体化的视野观察骨骼肌肉模式,带给大家新的教育与治疗策略,将整体论应用于姿势与动作分析,在康复治疗界引起了一场重大革命,同时也为NTCS的自我功能锻炼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2 “肌筋膜链”理论对颈型颈椎病的认识

2.1 颈部肌群与颈部“肌筋膜链” 颈椎由7个节段组成,是脊柱中最灵活、最活跃和负荷最重的节段。颈椎的活动范围为前屈、后伸35°~45°,左、右旋60°~80°,左、右侧屈45°[4]。深浅层肌群肌与其相应的筋膜链:竖脊肌-后表链,胸锁乳突肌-前表链,胸锁乳突肌和头夹肌-体侧链,头、颈夹肌和大小菱形肌-螺旋链,菱形肌和肩胛提肌-臂后深链,斜方肌-臂后表链,前纵韧带和头、颈长肌-前深链。在生理状态下,单个肌筋膜链维持姿势并产生肢体运动,是该链中所有组成部分协同作用的结果。同时,颈椎运动的协调和颈椎肌张力的平衡也依赖各肌筋膜链的配合[5]。

2.2 “肌筋膜链”理论对颈型颈椎病运用 不良的生活及用颈习惯会使颈部肌肉群中的某几块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或松弛状态,造成整个颈部肌群的肌力不平衡,从而引起颈部酸痛、劳损及骨赘等的发生。随着人们对“肌筋膜链”理论在物理治疗和运动训练领域的关注,其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在治疗颈椎病中开始得到应用。杜连胜等[6]从肌筋膜链角度探讨手法治疗颈椎病及其功能康复锻炼机制和原理,认为“运用手法治疗颈椎病通过生物学研究为肌筋膜链的作用打下基础”。金鹏[7]在肌筋膜链和扳机点理论指导下运用针刀治疗颈椎病,发现该法可缓解颈椎病患者疼痛、改善颈部功能活动,且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欧阳翠娥等[8]采用“肌筋膜链”理论训练与传统推拿手法治疗颈椎不稳,发现该法可改善等长肌力、活动度及疼痛评分,对于颈椎不稳的治疗效果显著。基于“肌筋膜链”理论治疗颈椎病有一定疗效,但多为侵入性治疗,操作较为复杂,存在临床缺乏大样本研究、推广面较小等不足。同时,该理论在颈椎病的自我康复领域研究较少,缺乏一套完整的自我功能锻炼方法。

对于NTCS患者而言,病情轻重程度不同于其他类型颈椎病,可以获得更多的恢复机会,因此需采取良好的措施对NTCS进行防治。近几年来,“肌筋膜链”理论已成为物理康复领域中比较常用的一种康复手段,其特点是评估方便快捷、方法简单易学。在康复训练中基于“肌筋膜链”理论并结合NTCS的特点,进行自我功能锻炼,收效良好。

3 基于“肌筋膜链”理论的自我功能锻炼方法

“肌筋膜链”理论强调运动功能与姿势功能的统一。基于“肌筋膜链”理论,对NTCS的自我功能锻炼从维护颈椎生理曲度、增强颈椎活动度、减少颈部肌群粘连及痉挛等几个方面展开,具体锻炼方法如下:①改善颈椎活动度。参与颈椎运动功能的主要为浅层肌群。李喆[9]认为,长时间的低头导致前表链上的前屈肌群长时间处于紧张的短缩状态,后表链斜方肌和肩胛提肌为代偿前伸的颈椎,处于过度绷紧及拉长状态。长此以往,可导致肌纤维撕裂、钙化及弹性下降、肌组织缩短等。“肌筋膜链”理论注重人体的运动功能,通过自我功能锻炼可增加前表链、体侧链、后表链等多条筋膜链的肌张力,使各条筋膜链之间达到平衡,减少病理性代偿,从而更好地维持颈椎的活动性,延缓退变。具体方法:患者取坐位,腰背挺直,尽量放松和伸展颈部,肩膀微微向后张开;然后缓慢向前屈颈低头,向后伸颈抬头,左右侧屈偏头,左右旋转扭头,每个动作的幅度应直至颈肩部肌肉感到紧绷为止,并保持5 s,动作宜缓慢、到位。上述动作完成后,使颈椎恢复至中立位,用下颌向前、向下、向后、向上做一画圈滑利关节动作;反向重复上述动作。每日一至数次,每次10~15 min。②缓解肌群挛缩。黄强民等[10]认为,“灭活肌筋膜链触发点”是减轻颈椎病疼痛的关键,所谓灭活即压榨、扎断扳机点内的张力带,松解肌肉短缩,实现肌肉组织被牵张开,以使局部致痛恶性循环被打破,进而恢复肌筋膜链的拉力,使颈周软组织重新达到平衡状态,减轻患者症状。自我功能锻炼方法基于“灭活肌筋膜链触发点”的治疗思路,结合“肌筋膜链”理论中的松解和拉伸技术,通过点按、弹拨手法使得挛缩的肌束松开,减少痉挛,从而加快局部肌肉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缓解疼痛。具体方法:患者取坐位,颈椎向前微屈,以左手为例,左手手指自然张开,指尖微屈,指腹按压于颈项右侧肌群,头部缓慢向左旋转的同时左手向左用力,使指腹从右侧肌群滑过,右侧同理。同时,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垂直肌腹弹拨相应的颈部肌群(胸锁乳突肌、菱形肌、斜方肌、竖脊肌等),寻找痛点,着重按揉,每日一至数次,每次5~10 min。③增加颈部稳定性。颈椎生理功能的实现是以颈椎稳定为前提的。马明等[11]认为,高负荷、外伤引起的颈椎肌肉损伤导致脊椎稳定性下降,压迫神经或血管,是NTCS发病的病理基础和根本原因。因此,规范的康复训练可改善NTCS患者的颈椎稳定性,提高生活质量,是现代医学的重要内容[12]。基于“肌筋膜链”理论的稳定肌训练方法可增强前深链中的前纵韧带、头颈长肌的肌力及体侧链中的半棘肌,从而增强颈肌的稳定性和协调性,维持人体颈椎生理曲度,强化颈椎生物力学的稳定性,利于颈椎功能的恢复。具体方法:患者保持颈部自然中立,下颌轻收,颈椎向前屈约15°,双手手指于头后部交叉相握,置于后枕部并向前施力按压,在保持头颈稳定的情况下手与后枕部对抗用力;将双手交握姿势调整为前额,持续进行对抗用力,即可训练前屈及颈双侧肌肉。每个动作持续25 s左右,反复训练20次,每2次休息20~30 min。

4 小结

有学者认为,非侵入性的治疗是治疗颈椎病最有益的方法[13]。临床治疗方法繁多,如针灸、推拿、理疗和辅助治疗等。因此,笔者认为,当前缺少的不是新疗法,而是新理论。基于“肌筋膜链”理论的自我功能锻炼在临床诊断、治疗、运用上均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诊断上,借鉴“肌筋膜链”理论可以从整体上对患者的姿势、形体状态进行评估,更客观、精确、全面地认识病情。在治疗上,可兼顾锻炼颈椎的深层肌群及浅层肌群,更好地维护颈椎的稳定性及运动功能,减少该病的复发。在未来发展上,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康理念”“治未病思想”越来越受到各个人群的重视和关注,基于“肌筋膜链”理论进行自我功能锻炼干预治疗NTCS,不仅顺应了现代人们的需求,同时也为治疗相关慢性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猜你喜欢

表链筋膜肌群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锻炼核心肌群 这四种方式可以事半功倍
筋膜枪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RICHARD MILLE 小表链,大文章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
曲线美学
三级跳远亚洲纪录保持者李延熙小肌群力量训练的负荷变化特征
表链玫瑰金变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