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狐尾藻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效果分析

2022-12-10李先瑞杨国建洪波宋佳瑞阎起明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2年11期
关键词:富营养化底泥氨氮

李先瑞,杨国建,洪波,宋佳瑞,阎起明

(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核工业二四七大队,天津 301800)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企业用水量和居民生活用水量急剧增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也持续增加,而污水处理系统尚未完善,导致河湖地表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不断出现,河湖地表水体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2020 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仍有0.6%的地表水体为劣Ⅴ类,29%的湖泊处于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状态。农村富营养化水体、黑臭水体排查与治理也提上日程,城市富营养化湖泊、黑臭河道及农村黑臭水体亟待整治[1-2]。生物法是治理水体污染的有效生态方法,近年来,人们积极利用水生植物狐尾藻净化富营养化水体[3]。本文首先开展模拟试验,然后以天津市某富营养化地表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狐尾藻对富营养化地表水体的治理效果。

1 模拟试验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等无机营养物质过剩的现象,氮、磷是导致湖泊、水库、海湾等缓流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4]。当前,要积极探索富营养化水体治理方法,去除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等营养物质。下面开展模拟试验,以富营养化地表水样作为治理对象,将狐尾藻投入规格9 m(长)×2 m(宽)×0.8 m(高)的试验水池内,对总磷、总氮超标的地表水样进行治理,初步确定治理效果。其间通过采样监测和日常管护,研究影响治理效果的因素。

1.1 试验水质

试验水样存在严重富营养化,属劣Ⅴ类地表水,通过水质检测可知,水样的主要超标项目为总氮、总磷,如表1 所示。主要监测项目有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氨氮和pH。

表1 模拟试验水质

1.2 监测项目与方法

水质监测项目有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与氨氮。总氮测定选用《水质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HJ 636—2012),总磷测定选用《水质 总磷的测定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 11893—1989),高锰酸盐指数测定选用《水质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GB 11892—1989),氨氮测定选用《水质 氨氮的测定 连续流动-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J 665—2013)。

1.3 模拟试验效果评价

1.3.1 狐尾藻生长情况

为了初步查明水温、气温等对狐尾藻生长的影响,每日对当日气温、水温进行观测和记录,统计周平均气温和水温,对气温、水温与狐尾藻生长分枝情况进行分析,并观察狐尾藻生长与水中总氮含量的关系,如图1 所示。

图1 狐尾藻生长与气温、水温的关系

从图1 可知,1~2 周气温和水温较低,致使狐尾藻生长缓慢;3~5周气温有所波动,水温逐渐升高,并且保持在10 ℃以上,狐尾藻生长速度加快;6~8周水温维持在13~15 ℃,气温维持在16~23 ℃,相对稳定,比较适合植物生长,狐尾藻生长速度最快;9~10 周水温和气温持续上升,适宜狐尾藻生长,但是水中总氮等营养物质含量下降,导致狐尾藻生长缓慢。当总氮等营养物质含量大于1.5 mg/L时,其去除效果明显,但低于1 mg/L时,其去除速度缓慢,植株甚至出现发黄枯萎现象。因此,狐尾藻生长与水温、气温及营养物质含量有关。水温保持10 ℃以上,气温保持16 ℃以上,水中总氮含量大于1.5 mg/L时,狐尾藻生长迅速,污水治理效果较好。

1.3.2 污水治理效果评价

试验组水样中,总氮去除效果最好,去除速度最快。日常水质监测结果如图2 所示。累计治理15 d,水质达到Ⅳ类地表水要求,总氮去除率达到72.7%,去除速度较快;累计治理45 d,水质达到Ⅲ类地表水要求,总氮去除率达到77.8%,其间因总氮含量较低,去除速度明显下降;累计治理60 d,总氮去除率达到86.1%,相对于对照组,去除率显著提高,后期水中总氮含量低于1 mg/L时,植株出现发黄枯萎现象。研究表明,狐尾藻对富营养化水样中的总氮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不仅去除率高,而且去除速度较快。

图2 总磷、总氮与氨氮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狐尾藻对试验组水样中总磷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经过45 d 治理,水质达到Ⅳ类地表水要求,相对于对照组,去除率提高52.6%,主要依赖于植物的吸收作用,但是其治理效果明显低于总氮。试验组水样中氨氮并不超标,但是在狐尾藻的治理下也出现明显下降,相比对照组,去除率提高48.3%,水中氨氮去除与氨氮的自然挥发和硝化作用有关,狐尾藻的吸收也贡献很大。模拟试验初步查明,狐尾藻对流速缓慢的地表水体中总磷、总氮具有较好的治理效果,对氨氮也有一定去除效果,富营养化水平低的水体通过单一的狐尾藻治理,可以达到Ⅳ类地表水要求。

2 狐尾藻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2021年,经“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治理后,天津市某纳污河道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是靠近污染源的河段水体和底泥仍存在轻微黑臭现象。采用狐尾藻浮床对水质和底泥进行净化,使水体变清、底泥颜色变浅,使臭水沟变成景观河,进一步研究狐尾藻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效果。

该纳污河道水面宽约为6 m,水深为0.8~1.0 m,生活污水及化粪池废水无序排放,造成河道100 m 范围内黑臭严重。2018年,通过修建污水管道,实现控源截污,通过底泥疏浚,河道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是,该河流水动力不足,水循环不畅,加之底泥清理不彻底,水体和底泥仍存在轻微黑臭现象,采样发现,总磷、总氮与氨氮存在超标现象,如表2 所示。模拟试验表明,狐尾藻对总磷、总氮与氨氮具有较好的治理效果。在河流两侧设置狐尾藻浮床进行治理,其占河面面积的15%。通过水质采样和底泥采样,持续监测治理效果。

表2 治理前水质和底泥的基本特征

通过4 个月的治理,水体变清,底泥颜色变浅,河道内水生植物有序恢复生长。通过采样监测,水质得到明显提升。狐尾藻治理4 个月后,总磷去除率为67.9%,总氮去除率为88.7%,氨氮去除率为80.7%,如图3 所示。

图3 地表水中总磷、总氮与氨氮含量变化

治理期间,因河道水深较小,狐尾藻根系能够直达底泥中,对底泥中的总磷、总氮、氨氮等营养物质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对底泥进行采样监测,发现底泥中氨氮下降68.82%、总氮下降22.09%、总磷下降31.43%,如图4 所示。同时,底泥具有较多营养物质,水体的总氮含量低于1 mg/L,植物依然生长旺盛,未出现发黄枯萎现象。底泥中,在营养富集地段,狐尾藻长势明显较好。

图4 底泥中总磷、总氮与氨氮含量变化

3 结论

模拟试验和河道治理实践表明,狐尾藻对水流缓慢的富营养化水体具有很好的治理效果,尤其是总磷、总氮、氨氮超标的水体。在水深较小的河段,狐尾藻对底泥中的总磷、总氮、氨氮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同时富氮底泥对狐尾藻的快速繁殖起到很大促进作用,利于狐尾藻吸附水体中的总磷、总氮等营养物质。“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治理”是非常有效的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方法,狐尾藻生态治理可以有序恢复河湖生态系统,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猜你喜欢

富营养化底泥氨氮
悬浮物对水质氨氮测定的影响
基于临界点的杭州湾水体富营养化多年变化研究
低温高铁锰氨地下水净化工艺中氨氮去除途径
河道底泥脱水固化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
洪口水库近年富营养化程度时间分布的研究
洞庭湖典型垸内沟渠水体富营养化评价
氧化絮凝技术处理高盐高氨氮废水的实验研究
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氨氮去除的影响因素
幂律流底泥的质量输移和流场
富营养化藻的特性与水热液化成油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