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家装改造类”电视真人秀节目娱乐性和专业性的平衡和选择
——以《梦想改造家》为例

2022-12-10卢柏羽上海东方梦想家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

环球首映 2022年9期
关键词:娱乐性专业性建筑师

卢柏羽 上海东方梦想家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

一、节目架构分析

2015年7月22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了《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其中要求真人秀节目努力转型升级、改进提高,丰富思想内涵,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实现积极的教育作用和社会意义。其中细则第四条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关注普通群众,避免过度明星化。这样的要求,与彼时已经播出了一季的《梦想改造家》节目的内涵不谋而合。在登陆东方卫视前,《梦想改造家》节目的前身,《非常梦想家》已经在上海地面频道颇具人气。其节目形势采用四段式结构:

1.温情故事开篇:《梦想改造家》节目中的故事,皆源自于观众的报名信息,导演通过筛选,找到能够与大众共鸣性的故事,通过影视艺术加工,赋予每个家庭故事不同的情感铺陈,或感同身受,或情感共鸣,最终将解决问题的落脚点放在“居住困难上”,从而为后面的节目进行叙事铺垫。以节目第五季,日本设计师本间贵史参与的“孤独的家”为例,节目的故事环节展示了一名生活在中国东北、独自带着患有“孤独症”女儿的母亲。通过对母女二人生活的记录和讲述,展示了母亲的坚强,让故事的感情达到高潮,引起了较好的感情共鸣。除了此类感情共鸣的故事选题外,社会热点事件也往往会成为节目故事的选择。以《梦想改造家》第七季为例,节目找到了5位因为各种原因,在50多岁仍然处于单身状态的“姐姐”,通过她们抱团养老,一起在丽江买房、一起生活、相互扶持的故事,将友情、养老、女性等关键词展示给观众,成功引起了网络热议,对于这种社会热点问题的把握,也是节目成熟和自信的标志。此外,民生问题、改革热点,同样也会出现在《梦想改造家》的故事中。比如第五季节目中对于上海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的旧楼改造工程,节目第七季对于河南三门峡窑洞的改造工程,都与“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的时代号召进行勾连,也都起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2.专业的设计介入:《梦想改造家》节目的第二部分,是设计师、建筑师的介入。通过故事环节的铺垫,节目组会根据委托人的需求,项目的特点,去为改造匹配专业的设计人员。而这样的专业设计,也为后续的改造部分提供了扎实的专业基础。设计师、建筑师通过对现场的勘察和委托人的攀谈,再结合自己的专业设计,给出业主“开盲盒”般的设计效果。而这样的环节设置,由于委托人不能参与设计,仅仅只能提出要求,故而给了专业设计师、建筑师最大程度的自由。而这样的架构设计,也成功的让《梦想改造家》成为造星工厂,受到不少建筑师和设计师的追捧。其实,《梦想改造家》选择的设计团队,往往来自海内外建筑界、设计界的头部团队。他们在自有领域已经是声名鹊起,只是圈层之间自有的鸿沟,让专业领域的名人难以曝光于大众视野。网络热搜的持续,也让更多普通人开始关注并讨论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受众的地位相对被动,对媒体设置的议题更多的是只能选择接受或不接受,其自由选择被局限在各种媒体提供的不同信息中。网络的大容量增加了议题设置的难度。网络时代多元化的传播者、开放的传播渠道、复合式的传播形态,都弱化了专业媒体为公众设置议题的效果。[1]网络热搜的持续,让一档原本受众较为固定和单一的节目再次走红,但随之而来的是被动信息的获取,让不少网民陷入了一种碎片信息的阅读效果。不同的碎片被单独剖析、解读,从而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新媒体时代“使用与满足”突破了大众传媒时代的理论局限,即受众仅限对于媒介提供的内容进行“有选择的接触”,但对于节目的创作者和参与者而言,纵观8年节目的整体调性和内涵,这样的娱乐效果并非本意。

3.改造过程的全方位展示:从建筑的拆除到室内的软装。这个改造施工过程,是节目的重要环节,大到建筑的宏观社区规划,细到部分建材的挑选,节目都会全方位的给出展示。而这部分内容,从设计师讲解,到镜头呈现,都淋漓尽致的展现了节目的专业性。此外,在施工环节,节目还消化了来自赞助商的大部分广告内容。所以,在不少非专业观众的节目的构想中,这部分内容的收视表现应该乏善可陈,但出人意料的是,施工环节的收视表现和网络内容讨论,都呈现上扬的曲线态势。而这就归功于节目导演组在施工阶段的议题设置。议题设置是大众传播媒体的一个重要功能。大众传媒可以赋予不同类型的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媒体机构从客观公正的视角来影响人们对于这一社会事件的基本判断。[2]通过巧妙的议题设置,引发改造共鸣,是施工环节赢取口碑的重要设定。这点我们会在下文展开讨论。

4.回家环节的惊喜展示:此环节是节目的核心,通过改造前后的对比,让观众感受设计的力量。而这,也是所有家装改造类节目的核心逻辑——前后对比。相较于空洞的空间对比,通过委托人的使用感受、亲身体验,能够放大改造效果,而静态空镜、变形家具、空间动线、建筑逻辑的专业讲解,也会让受众在感同身受的同时,将委托人的这种实践理论化,从而能够居高临下的去剖析整个改造的前后对比。而此环节,往往还附带着节目的价值构建。《梦想改造家》从百姓视角出发,每期都选择一个典型的案例帮助普通“草根”完成家庭装修梦想,并且通过对装修背后酸甜苦辣的家庭故事动情诉说,让观众直面社会痛点,感受家庭不易,同时也让观众能够更加珍惜热爱现在的生活,珍视和家人的情感,这种温暖走心又能窥见众生之美的价值取向赢得了观众的认可,也为素人真人秀节目的创作方向提供了参考样本。

二、节目娱乐性的呈现

《梦想改造家》节目的娱乐性,究其根本也可以泛指“生活服务类真人秀”节目的娱乐性。此类电视节目的娱乐性重点体现在两个方面:

1.根据冲突,解决矛盾。此类娱乐性表征最突出地表现在法制、民生类节目,通过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将家庭、隐私事件公开化。通过满足受众的窥视欲望,达到娱乐化的目的。《梦想改造家》的娱乐性,大体也在这个广义的“窥视”范畴内。通过对委托家庭的居住困难,当下窘境,生活方式的解读和诉说,引发受众情感共鸣,唤起受众感同身受。最终,通过“化干戈为玉帛”,“家庭情感修复升华”等结局,来为冲突画上句号。这样的冲突,不仅仅来自家庭本身,如病患家庭,特殊家庭等以煽情为主的基础冲突外,在施工过程中,当出现利益纠纷,出现事态压力,真人秀节目最精彩的内容也会随之上演。情节之下的反应,或愤怒,或激动,都会让屏幕前的受众具有强烈的代入感。作为《梦想改造家》节目的导演,笔者经历过多次这样的矛盾冲突。设计师和施工队的冲突,委托人和邻居的矛盾冲突等等。当冲突一个一个被化解之后,改造工作也会随之步入尾声。当然,这些冲突必须基于事实,如前文所说,这也是“真人秀”节目的逻辑基础和第一要义。一切基于事实,一切不设剧本。但这种真实,并非原封不动的记录,这也是故事真实和拍摄纪实的区别。“纪实不是真实,纪实是一种美学风格,是一种与真实的关系。而影像不是现实,而是被中介了的现实,在观众与现实世界之间,还存在着创作者、摄像机、再现的作用与方式等因素。”[5]

2.满足消费,刺激欲望。生活服务类电视节目的另一个娱乐性体现,就是商业消费,广告带货。较为极端的节目如“电视购物”节目等。《梦想改造家》节目,因为有最直观的视觉感受和行业背书。所以受众在观看节目时,会被强烈的前后视觉对比所冲击,同时通过使用者沉浸式的体验、讲述,来刺激对于家电、建材等的消费欲望。而节目为了让这样的讲述和广告不显得生硬,通过大量的真实实验去为产品和技术背书。同样源于真实的记录,也刺激着电视受众的购买欲望。以节目第五季《孤独的家》为例,设计师为了匹配委托人特殊的睡眠需求,专门远赴日本,进行软装、灯具、床品等居家产品挑选。其中一款可以根据人体分泌汗水进行自动体温调节的棉被,引起了受众广泛的关注和购买欲望。虽然《梦想改造家》节目本身,并不直接进行带货、买卖,但是这样的消费刺激,也是受众喜欢观看的原因。中国人的家庭生活,大体都是相似的。为了更好地增加受众的粘连度,节目从初期的全部特殊户型,过渡到后来的“普通户型”,节目第六季《普普通通的家》就是典型的通过普通户型的改造,来引导和唤起受众共鸣性和消费欲的典型选题。这种拉近和受众距离的选题,也是节目娱乐性的一种侧面体现。而这样的娱乐性,导演组通过“揭秘价格”的方式,把全篇推向高潮,而从网络评论来看,对于改造价格的讨论,也是节目绕不开的热点之一。

三、节目呈现的方式

《梦想改造家》是一档“家装改造类真人秀”,不可避免地会和“建筑”“设计”“装修”“产品”等名词挂钩,而此类内容的多寡,呈现方式的样态,也都会影响专业受众对节目的口碑。具体到节目中,专业性表现在以下两点:

1.设计内容的专业性,虽然是一档电视真人秀节目,但是《梦想改造家》的主角和明星一直是设计师和建筑师。笔者曾经和一位参与过节目的建筑师聊天时,对方谈到,之所以愿意接受《梦想改造家》的邀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建筑师、设计师能够被充分的尊重。而不像部分改造类节目,用明星去取代设计师,将设计边缘化。能够参与《梦想改造家》的建筑师和设计师,自身已经有了业内较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他们对平台的认可,无疑也是节目专业性的一种背书。而这种设计的专业性,也是节目的骨架。依赖前瞻的设计,依靠全面的思考,《梦想改造家》的改造案例,往往能够得到受众和委托人的认可。例如,建筑师董工设计的“悬崖边上的房子”,也被称作“船长之家”,在峭壁之上的石头房子,极富未来感和视觉冲击力,像一座矗立在悬崖之上的灯塔。从设计思考阶段就介入记录,再到施工中的重重困难,可以让受众完整地看到,一座优秀的建筑如何拔地而起。这样的参与感,对于专业观众的吸引力,无疑会成倍放大。这样的记录方式远胜书本或访谈来得直接。除了设计,施工的专业性和施工环节的可读性,对于普通有家装需求的受众也有莫大的吸引力。基于对主流媒体和专业设计的信任,装修问题——这个令不少家庭头疼的难题,在这里有了标杆和标准。更多的受众通过节目,借鉴到了设计、了解了施工,抑或熟悉了产品。不管需求如何,节目内容的专业性,构成了其赖以生存的环节。设计师、导演组、赞助商、不同的受众都在这个专业性的基础上予取予求、相互依赖。

2.呈现方式的专业性,这里讲的呈现方式分为设计作品呈现方式和节目内容呈现方式。所谓设计作品呈现方式,是指如何将设计师的作品搬上屏幕,让普通观众和专业观众都可以从中自得其乐。除了全景式的记录、全方位的拍摄,节目也运用了专业的建筑图纸和模型加以解读、调整,使其更具阅读性。同时,不拘泥于建筑形式的解读,通过大量人文情感的铺陈、设计灵感的汲取、产品选择的推敲,在最终的作品呈现上,受众可以从较高的维度去审视建筑和改造。而在节目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梦想改造家》则需要将建筑搬进荧屏。如何将冰冷的建筑和居住者的关系通过镜头进行呈现,如何通过建筑师、设计师的视角去阅读改造项目,如何用大众审美的角度去解读改造项目,是导演组和摄影组需要考量的问题。除了大量非常规手段的拍摄技术外,如《梦想改造家》第八季,成都“整整齐齐的家”,最终通过一段无人机穿越整个建筑内外的方式,来完整地呈现改造的全景。节目格外重视在回家环节,设计师的讲解。前面曾经提到过节目的四个部分,其中的回家展示环节是节目的核心、重中之重,也是设计师、建筑师展示作品的重要环节。设计师的讲解,从宏观的思路,到细节的处理,需要娓娓道来。每个项目的重点,也需要区分不同的呈现方式。如《梦想改造家》第五季,“窑洞里的家”,通过对传统窑洞的改造,让传统的建筑形式兼具了现代的生活方式。而在回家环节,节目组邀请了当地的村民、民俗艺人和设计师一起去体验、讲述。让讲解的同时,兼具体验功能。让冰冷的建筑在呈现上富有人情味;同时,不同的艺术元素交相呼应,更好地诠释了设计师的思路,更完整地呈现了建筑的最终样态。

因此,对于《梦想改造家》节目的娱乐性和专业性,并不能简单的割裂开来。笔者认为,家装改造类节目的核心和基础应该是专业性,而娱乐性则是骨骼基础之上的骨血。可以使整个节目,甚至整个改造项目变得丰满。《梦想改造家》能够在此类改造节目中脱颖而出,也在两者之间做出了平衡和选择。通过娱乐性去层层铺设矛盾、放大问题,又透过专业性去步步解决娱乐性所抛出的矛盾和问题。这样的结合,也可以为“家装改造类真人秀”的探索和创新,提供一种思路和借鉴。

猜你喜欢

娱乐性专业性建筑师
气象宣传新闻性和专业性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声博雅徐兆宪 音响零售,品牌+专业性不可或缺
小小建筑师
演员的专业性和多样性
监狱管理专业警务技能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改革的思考
“微文化”传播对高职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
新时期国产类型电影的创新之路
猴子建筑师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一个建筑师的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