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对“经筋”得长寿

2022-12-08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22年12期
关键词:循行经筋腰痛

受访专家

赵勇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名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副院长。师从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创始人尚天裕教授。从事骨伤科临床工作数十年,始终坚持中医特色治疗,充分发挥中医疗法优势,并以临床为基础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在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软组织损伤及筋病等方面具有独到丰富的学术经验和特色技术。擅长中医手法复位外固定及现代骨科手术治疗四肢骨折,微创针刀(铍针)技术、手法、中药等治疗颈肩痛、腰腿痛,膝关节疼痛、骨质疏松症等病症。

颈肩痛、手肘痛、足踝痛……这些症状很多人都有过,也有的人正蒙受着这些疼痛的折磨。不过,有很多人不拿它们当病、能忍则忍,还有很多人担心自己生了大病要手术,因为害怕而不敢治疗。其实,在这些疼痛的背后,并不都是骨头的问题,也可能是“筋”出现了问题。

“筋”——《说文解字》解作“肉之力也”,意思是能产生力量的肌肉。现代中医认为,筋是对软组织形态的高度概括,包括了肌肉、韧带、筋膜、滑囊等软组织,是对人体筋肉的总称。人体内有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于筋肉骨节的体系,也是十二经脉的外周连属部分。十二经筋主要循行于四肢躯干及头面的体表部位,均不直接入脏腑,有联络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脊椎、膝盖、手腕、脚踝,人体所有骨骼关节都有经筋通过。当颈椎、腰椎、四肢关节出现疼痛时,很可能就是经筋出现了问题。

经筋和经络有本质区别,经络无形,就像飞机的航线一样,有循行的路线但是看不见摸不着;而经筋就好比大地上纵横交错的铁轨一样,有着固定的循行路线,看得见也摸得着。十二经筋在循行过程中会有结聚点,在很多疼痛疾病中,患者描述只有一个或几个点很痛,其他部位都没变化。这种固定的痛点摸上去经常能摸到皮下有小疙瘩,有的痛点处皮肤会发红或发青。像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疼痛,往往就是经筋不畅、气滞血瘀所导致的。只有调对经筋,再依据经筋走向和特点,施以正确的养护和锻炼方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骨科疼痛。

慧眼辨腰痛,痛点识筋痛

腰痛是个很常见的症状,很多老年人和长时间久坐的人都有,但不是所有腰痛都是椎间盘的问题。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通常位于深部,表面按压一般不痛,而且会在休息后得到缓解;有些腰痛有固定的疼痛点,按压时疼痛明显,而且休息后没有明显缓解,这一类腰痛很可能就是经筋引起的。腰胯的附近有三条经筋经过,分别是足少阴经筋、足太阳经筋和足太阴经筋。经筋腰痛常见的痛点有3组,第1组为双侧髂窝,即后腰的2个凹陷点;第2组为双手叉腰,四指位于前方搭住髂骨,大拇指所在点;第3组为双手叉腰,大拇指摸到腰部髂骨最高处,向上一横指再旁开2寸的位置。

如果腰疼符合腰胯经筋的痛点,在排除了椎间盘突出和骨刺的问题后,可以用中药热敷的方法缓解疼痛,再配合日常锻炼,可以很好地保护腰部肌肉,远离疼痛困扰。

中药热敷也叫作“热奄包治疗”,是将加热好的中药药包置于身体的患病部位或是身体的某一特定位置,通过奄包的热蒸气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利用其药效和温度达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祛湿散寒作用的一种外治疗法。专家介绍了一个医院里常用的治疗腰部疼痛的配方,共由八味药组成——伸筋草、透骨草、桑枝、桂枝、五加皮、海桐皮、鸡血藤、威灵仙。其中五加皮、海桐皮舒筋活络,桑枝、桂枝温经通络,伸筋草、透骨草祛风除湿,鸡血藤养血活血通络,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八味药共同起到舒筋活络、祛风散寒、通络止痛的作用。

热敷治疗很适合在家中进行。使用时,把八味药用布袋包起来,用水将布袋稍微打湿,然后放入微波炉中,中高火加热两三分钟,随后放涼至40℃以下,用干毛巾包住放在腰部痛点处即可。每次热敷时长为15—30分钟,每天1—2次。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让他人协助,把热敷包在腰部来回推熨,这样效果更好。须注意的是,有人热敷时追求温度高,觉得这样疗效好,其实这是错误的。中药外敷治疗有两个途径,一是依靠外敷包本身温热的力量,二是通过中药的透皮吸收,两者共同起到治疗的作用。在治疗过程中如果觉得皮肤热烫、有烧灼感,应立即暂停治疗,等温度降下来后再继续热敷。此外,孕妇、皮肤有溃疡、出血、有不明肿块、皮肤过敏等人群不宜使用。

● 外敷缓疼方

【组成】伸筋草20克、透骨草20克、桑枝15克、海桐皮15克、五加皮15克、桂枝15克、鸡血藤15克、威灵仙15克。

【用法】放入药包中,微波炉加热,放至合适温度后放于腰部热敷。腿疼、膝关节疼痛的人可以煎煮后泡脚,一天一次,以20分钟为宜。

【功效】舒筋活络、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注意】过敏体质人群慎用;药包温度不超过40℃。

除了热敷,在家里还可以做操预防经筋病变。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组改编自卧虎功的腰胯锻炼操,3个动作循序渐进,能够帮助调整经筋姿势,锻炼腰部肌肉,避免出现腰肌劳损。

● 腰胯锻炼操

【基础姿势】双膝跪地,双手撑地,均与肩同宽,大腿与双臂、地面垂直,两肩微收。

【虎踞身】基础姿势上保持后背微弓,不要塌腰,收腹吸气,缓慢地往后坐,待臀部碰到脚跟后,呼气并缓慢恢复基础姿势。

【虎出洞】基础姿势上保持后背微弓,吸气、收腹,双膝微微抬起至小腿平行于地面,坚持3—5秒后缓缓放下,恢复基础姿势。

【虎伸腰】基础姿势上保持后背微弓,吸气、收腹,缓慢伸直双膝,腹股沟向上顶,抬高臀部,使身体折叠似猫伸懒腰的形态,坚持3秒后缓缓放下,恢复基础姿势。

【注意事项】每个动作做6—10次,初学者动作宜少宜慢,3个动作循序渐进,以自己耐受的程度为准,如感觉不适应立刻停止锻炼。

一针一手法,筋痛不缠膝

还有一类常见的经筋病变则位于膝关节附近。十二经筋中足六经筋从足向上,途经膝关节,止于头身。当风、寒、湿等邪气侵袭足部经筋或体重过重、关节过度使用、关节退行磨损等,就会导致足部经筋循行部位病变。西医里许多膝关节疾病,如骨性关节炎、韧带损伤、脂肪垫炎等,均可以归结为经筋病变。以膝骨性关节炎为例,无论是软骨磨损还是长骨刺,疼痛最终都是刺激痛觉神经所导致。在膝关节周围,神经末梢分布最丰富的地方就位于膝关节周围肌肉、韧带的附着点,这些地方也最容易引起疼痛。很多膝关节炎的患者都有这样的感觉,觉得有一个点或者几个点疼得厉害,其他地方按着都不疼,有的人还能在膝关节附近肌肉上摸到硬结或者条索状的东西,按上去也会引起疼痛。这些肌肉、韧带的附着点,在经筋学说中称为“尽筋处”,肌肉上的硬结和条索状物,也和经筋中“结、聚”所相对应。因此,有专家认为,膝骨性关节炎疼痛的病因和症状,都可以归结于膝关节周围经筋的病变。

针对膝关节周围的经筋病变,中医有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铍针疗法。《黄帝内经》中有记载:“五曰铍针,取法于剑锋,广二分半,长四寸,主大痈脓,两热争者也。”现代铍针比古代铍针要小了很多,但保留了针尖处的锋刃,治疗时从病变处进针,在皮下对病变组织进行切割、松解,起到松解经筋粘连,通络止痛的作用。对于单纯的经筋疾病,铍针治疗效果立竿见影;对于筋骨合病,则可能需要进行多次铍针治疗。铍针对单纯骨性疾病的治疗效果不佳,但即使是X线片看到膝关节有明显退变,也不能轻易排除经筋病变的可能,一定要请医生仔细地进行体格检查。

著名骨伤科大家尚天裕教授是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奠基者和创始人,治疗骨伤科疾病,他有一句十六字方针“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医患合作,内外兼治”。他通过不断的学习、观察,总结出一套治疗膝关节经筋病变的手法,叫做“捏骨缝”。具体操作方法为:首先捏拿放松股四头肌,下肢放平;接着双手拇指与四指分开,摸到髌骨股骨的间隙后,分别置于髌骨上下缘,上下滑动髌骨3—5下,再轻轻捏住髌骨上下提拉3—5下;最后顺着经筋走行方向轻揉放松肌肉。这套手法主要针对慢性的膝关节疼痛,滑膜炎红肿期、外伤急性期不适合。

(编辑    车    翀)

猜你喜欢

循行经筋腰痛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带脉循行浅议❋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经筋排刺法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中老年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任督脉循行刍议*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论五输穴向心排列与《灵枢·经脉》中经脉循行方向相悖*
职业腰痛早防治
督脉循行考
壮医针刀经筋解结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