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小学生英语演讲与辩论能力系统化构建的思考与实践
——以南京外国语学校及南京外国语学校方山分校英语教学为例

2022-12-08朱善萍

英语学习 2022年11期
关键词:辩论语法词汇

文 / 朱善萍

系统化构建中小学生英语演讲与辩论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世界胸怀、全球胜任力等密切相关。而英语演讲与辩论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动机、背景知识、词汇、语法、篇章结构、语音语调、学习风格等各方面,需根据计划、按部就班地层层构建。因此,英语教师应系统设计、构建教学,以全面培养中小学生英语演讲与辩论能力。

做好中小学生英语演讲与辩论能力系统规划

做好中小学生英语演讲与辩论能力系统规划应秉承“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思想。以南京外国语学校方山分校(以下简称“南外方山分校”)英语教学为例,在培养中小学生英语演讲与辩论能力中,我们将小学、初中、高中分为三个阶段。

小学阶段是重要的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用英语、说英语的愿望。为此,我们引导学生模仿正宗的语音语调、输入地道对话、背诵英语儿歌等,同时还鼓励学生通过参加英语风采大赛锻炼胆量,建立自信,塑造良好的仪态等。

初中阶段是更高层次的打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更注重让学生输入并背诵模仿短小语篇,参与英文电影配音、背诵比赛、模仿比赛等活动。少数计划在高中出国读书的学生在这一阶段还需要准备SSAT 等测试。

高中阶段是进一步提升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要求学生进一步模仿语音语调、拓展词汇、输入与应用篇章结构知识、训练思维能力。同时,学生在高中阶段还要准备高考、高校保送面试或各种国际英语标准化测试(如托福、雅思、SAT、ACT 等)。

指向构建中小学生英语口语与跨文化能力的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基本英语课程架构设想如下页图所示。

激发培养演讲与辩论能力的动机和内驱力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演讲与辩论能力则是表达思想的途径。语言学习是一种自我激励、自主、自动、自觉的行为,是让学生探索、发现,并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优秀的老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能让学生感到学习是快乐的自我挑战、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过程。同样,英语演讲与辩论能力的培养也需要教师努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发展动机。

What do you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 这是一个在英语课堂上老生常谈的问题,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有些学生到中学毕业时可能也没有好好思考过。其实,越早思考这个问题,学生越能有计划地规划自己的人生。教师在让学生思考未来生涯规划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看各种精彩的英语演讲片段,如各国领导人的讲话、外交官或国际组织成员代表的发言等,激发学生的职业理想和对发展演讲与辩论能力的热情。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类似的角色扮演。如在初高中英语教学中,我们会带领学生关注并讨论国内外的一些社会现象或问题,并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召开各类辩论会、模拟新闻发布会、模拟联合国大会等,让学生们扮成相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员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或进行辩论。这些演讲活动与辩论活动不仅安排在每周的选修课上,而且有机地融入常规教学活动中。这样学生就有更多机会体验在真实情境下的英语演讲或辩论。例如,在英语课堂上,我们可以给学生布置如下演讲任务:

●Suppose you are the Foreign Minister of PRC, please give a speech about fighting against poverty in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

●Suppose you are the spokesman of Russia or Ukraine, please make a speech about how to solve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南京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南外”)从2005 年开设了模拟联合国选修课程,并设置了类似于联合国会议大厅的模拟联合国教室。南外方山分校从2018 年建校起设置了专门的模拟联合国教室,开设了模拟联合国选修课程。在该课程中,我们要求全体学生以正装出席,如同置身真实的联合国大会现场。经过这样的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打磨自己的语言和仪态,身临其境地以“小小外交官”的身份进行思考、组织语言、发表演讲、展开辩论。

图. 基本英语课程架构设想

围绕话题系统性拓展文化知识

演讲不仅关乎语言,也关乎内容。教师要注意演讲话题和内容应与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培养目标相契合,演讲内容要言之有物,符合新颖性、时代性、趣味性、竞争性、挑战性等原则。为此,我们围绕《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年修订)》中对主题语境的要求进行板块化和循序渐进的内容输入与输出训练,有计划地组织学生看英语新闻、读英文报纸,并在英语课堂上组织学生围绕各种话题开展专题性的研究学习。例如,我们设置了每日值日生演讲活动,让学生针对话题进行系统化的内容准备,使他们有计划、有目标、有阶段地积累相应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学生的演讲话题一般可分为以下六个方面:

1. 自我介绍

我的家庭,我最喜欢的人、文艺作品、体育项目、学科,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我的梦想,我理想的大学,我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等。

2. 社会现象

社交软件、网购、外卖、旅游、金融、房地产、代沟等。

3. 社会问题

交通拥堵、污染、人口问题、战争、贫困、城乡差距、社会安全、通货膨胀等。

4.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

中国历史与地理、世界历史与地理、著名历史人物、地方旅游名胜等。

5. 假想性问题

假设自己从事某个职业,要针对某个议题发表观点,如“如果你是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你会就全球人口与贫穷问题发表怎样的意见?”“如果你是航天员,正在太空执行任务,你想和地球上的人们分享些什么?”“如果你是某市市长,你的施政纲领是什么?”等。

6. 科技发展

元宇宙、医药、防疫、光纤通信、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军事武器、宇宙探索等。

学生在课堂上围绕这些话题进行思考、展开演讲和辩论活动,既能培育他们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也能驱动他们不断学习和积累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发展了英语语言能力,也养成了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了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围绕演讲能力夯实语言知识基础

1. 词汇知识

要让学生能在英语演讲中达到“妙语连珠”“字字珠玑”的佳境,教师需要特别注意词汇的积累,以增强口语表达的丰富性、趣味性和准确性,避免词不达意。

词汇学习要设置阶段性目标,不能一蹴而就。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基于词汇书设置一个整体的词汇学习目标,再根据学习时段划分为不同的记忆和复习阶段。在此过程中要定期通过听写、默写等测试来检验学生的词汇学习情况。此外,教师也要从词汇学习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如教授构词法知识、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单词记忆方法、制作单词记忆小册子、养成随手记单词的习惯等。目前,市面上有针对各个学段、各类考试的词汇书,也有丰富多样的词典,教师可有效运用这些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词汇学习需求。

此外,教师要使学生意识到“English is everywhere”以及“A few words a day, and you will have a large vocabulary at the end of the year”,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扩充英语词汇,如网络信息、广告、新闻、展览等。这既能帮助学生积累词汇,也能培养他们发现、观察、积累、记忆的学习习惯,为终身可持续性学习奠定基础。

教师要通过定期的词汇测试、词汇竞赛等作为评价和激励的途径。例如,我们设置了“周周乐”单词竞赛,激励学生学习词汇。虽然学生戏称其为“周周苦”,但仍然全力以赴、认真准备。这种周期性测试和阶段性测试要兼顾挑战性和鼓励性,以让大多数学生能获得学习成就感为首要前提。

词汇模块的构建要基于课程标准, 但又不拘泥于此。例如,为培养学生的演讲和辩论能力,教师可围绕上述六大话题模块,利用思维导图等工具进行英语词汇和句型知识的集群化训练。集群是指根据一定的“中心词”来收集相关的词汇,使学生的词汇知识形成条块状的“集群”,从而有利于形成长期记忆的英语词汇知识或句型知识网络。

2. 语法知识

好的演讲能力离不开良好的语感和扎实的语法知识。为此学生需要在大量的输入性活动中构建语法知识能力框架。在单元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对单个语法知识点的精讲,也要重视对语法知识的系统性构建,还要有足够的句型操练,由此学生才能构建扎实的语法基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为此教师可以利用语法书系统地展开指导学生语法知识学习。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在语法教学中坚持“结构—情景—交际”的原则,认识到语法和结构是为情景交际、为表达一定的思想观点和情感服务的,千万不可本末倒置。

3. 语篇知识

要让学生在演讲中能出口成章,就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篇知识,让学生把握篇章结构。这是目前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有些教师在分析文本时,看似设置了粗读、细读等活动,但其实并未有效分析语篇结构。而如果学生不具备充足的语篇知识,在演讲或辩论活动中往往会显得语无伦次、逻辑混乱。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篇知识,观察和理解语篇结构和语言特征,加强对段落与段落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逻辑关系的理解与表达,并在口语表达中有效运用。

4. 语音知识

良好的英语语音语调的输出源于足量的、正宗的语音语调的输入。我们对此提出以下四个建议:(1)有输入才有足够的输出

大量的输入是输出的前提。英语新闻、英语影视剧等都是语音语调输入的优质资源。教师要注意甄选具有正能量和一定挑战性的教学内容。1990 年笔者刚进南外教书时看到学生一人一台收音机,每天早晨他们会各自戴着耳机收听并模仿广播电台英语节目的地道发音。有了足够的输入,学生才有输出的底气。

(2)有模仿才有正宗的输出

教师要引导学生模仿名人英语演讲、课文录音等,在反复模仿中不断纠正发音。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眼到、耳到,如果发现学生有语音方面的小毛病,可以即时纠正,也可以下课以后单独指导。教师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英语电影配音竞赛或者名人演讲模仿竞赛等,激发学生的模仿热情。南外的英语老师往往会要求学生在模仿听音20遍以后达到自然背诵状态。(3)有背诵才有丰富的输出

要让学生系统地背诵课文、名篇或诗歌等,培养学生的韵律感、节奏感。比如,学生可系统性地背诵一套经典的英语教材。笔者在中学时曾在老师的指导下系统地背诵了《灵格风英语教程》。在大学时代,老师要求我们系统背诵了Essential English、《许国璋英语》以及一些莎士比亚名剧。南外的英语老师曾让学生系统背诵New Access、New Concept English、New Horizons、English in Mind等英语教材。笔者的一位南外学生是耶鲁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双博士生。笔者曾问他南外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他思考了一下,认真地说:“背书。”还有一位考上清华大学数学系的南外学子曾系统模仿背诵了《新概念英语》1—4 册,所以他的口语非常流利,语音也很正宗。(4)有良好的评价机制才有更有效的输出

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即时口语演讲评价外,南外和南外方山分校每学期末还有形式多样的英语口语测试,包括朗读一篇短文、背诵一小节课文、根据短文回答问题、根据主题进行戏剧表演等。测试的总目标是让学生输入和输出更多正宗地道的语言,学会用英语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5)有丰富的活动和展示平台才有良好的输出

南外和南外方山分校举行一年一度的外语节。外语节有时持续一周,有时甚至持续一个月之久。通过组织配音、朗诵、背诵、演讲等各类比赛活动,南外给予学生展示口语和语音语调的机会。此外,我们也通过模拟联合国课程或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的英语演讲比赛和辩论活动等,让学生充分锻炼自己的口语水平,训练思维能力。

培养良好学习风格与风度礼仪

一方面,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口语演讲与辩论时塑造良好的学习风格等。在口语表达上,教师尤其要提醒学生注意规避一些口语方面的不良习惯,保证表达的流畅性与准确性。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挖掘学生的独特性和可塑性,让学生按一定周期,制订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计划等,培养学生的学习计划性,通过丰富多样的语言活动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性。通过这种组合式、板块化的学习和练习,学生在演讲与辩论能力上即可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

演讲者的仪态风度也是演讲的重要一环。因此教师也要注重训练学生的体态,引导学生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由此学生们不仅能在平时注意行为举止端庄大方,而且在未来的其他交际场合中也能落落大方地展示礼仪与风貌。

朱善萍,江苏省英语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英语高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南京外国语学校原教科室主任,南京外国语学校方山分校首任校长;第10 届、11 届、12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猜你喜欢

辩论语法词汇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跟踪导练(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本刊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