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联合常规康复治疗脑梗死患者的 应用效果

2022-12-07颜业龙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22期
关键词:脑部针灸血流

颜业龙

(万宁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海南 万宁 571500)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较为严重的一种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为意识障碍、昏迷等,若不及时给予治疗,易导致疾病进一步发展,对机体的各项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使机体出现功能障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随着康复理疗的发展,临床研究表示,在脑梗死患者发病后实施康复治疗,通过药物进行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并对患者的肢体功能、语言功能等进行训练,可改善患者预后,但单纯的常规康复治疗所需时间较久,且对患者神经功能、脑部功能的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1]。中医认为,脑梗死属于“卒中”“中风”等范畴,应以疏通血管、增补气血、化瘀活血之法治疗,而针灸治疗可通过对患者足三里、水道、金津等穴位进行点刺,促进血液流通,改善机体脑部血管阻塞状态,进而起到活血化瘀、疏通筋脉之功效[2]。故本研究主要探讨针灸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万宁市人民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102例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观察组(5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4例;年龄43~75岁,平均(63.42±5.41)岁;梗死类型:脑桥梗死12例,基底节区域梗死16例,中脑梗死11例,其他12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5例;年龄45~76岁,平均(63.45±5.40)岁;梗死类型:脑桥梗死15例,基底节区域梗死14例,中脑梗死12例,其他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诊断标准:参照《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3]《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入院经脑部医学影像学检查确诊,且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者;全身无感染性疾病者;首发脑梗死者;无脑外伤史、脑部手术史者等。排除标准:自身合并有脑部血管畸形者;合并有精神系统疾病者;合并有恶性肿瘤者;入院前6个月进行针灸治疗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等。本研究经万宁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患者均行常规抗凝、抗血小板等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此基础上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对患者关节活动度、步行、上下楼、穿衣、翻身、平衡坐立、进食等日常生活进行训练,由易到难,由简到繁,30~40 min/次, 1次/d。对于关节活动能力较差者,由小到大,患者可耐受的四肢关节活动训练,30 min/次,2次/d;对于存在语言障碍者,根据患者的障碍类型给予对应的语言训练,20 min/次,1~2次/d;对于日常生活存在障碍者,指导其上下楼梯,在医师指导下穿衣、洗漱,40 min/次,1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选取患者足三里、下关、地仓等穴位,采用0.3 mm×40 mm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62200970)点刺治疗,于得气后行针3 min,而后留针30 min,1次/周。对于有吞咽障碍、言语障碍者,点刺穴位选取金津、承浆;对于肢体存在障碍者,点刺穴位选取足三里、神门;对于排尿困难者,点刺穴位选取水道、中极。点刺治疗注意事项:①严格进行针灸针消毒,正规操作;②在患者过度疲劳、过度饭饱或饥饿时不可进行针,患者选取舒适体位,避免患者晕针现象;③皮肤存在感染、溃疡等部位不可进行局部点刺治疗。均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4]中的疗效判定标准,基本治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减少 > 90%,且患者肢体偏瘫、语言障碍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显著进步:50% < NIHSS评分减少 ≤ 90%,且患者肢体偏瘫、语言障碍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进步:20% < NIHSS评分减少 ≤ 50%,且患者肢体偏瘫、语言障碍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NIHSS评分减少 ≤ 20%,且患者肢体偏瘫、语言障碍等临床症状未见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基本治愈率+显著进步率。②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5]、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6]、改良Barthel指数(MBI)[7]各项评分,其中MoCA评分总分为3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认知能力越好; FMA评分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运动功能越好; MBI评分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能力越强。③脑部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脑血管功能检测仪(上海神州美景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沪械注准20212070191,型号: GT-3000)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双侧大脑动脉中的动态阻力(DR)、外周阻力(Rv)、平均血流量(Qm)、平均血流速度(Vm)。④血管新生指标: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患者3~5 mL的空腹静脉血,静止放置1.5 h,分离血清,转速3 500 r/min,离心时间15 min,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MMP-9、bFGF、VEGF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临床总有效率)以[ 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MoCA、FMA、MBI评分,血流动力学,血清MMP-9、bFGF、VEGF)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以(±s)表示,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MoCA、FMA、MBI评分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MoCA、FMA、MBI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MoCA、FMA、MBI评分比较( ±s ,分)

表2 两组患者MoCA、FMA、MBI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治疗前比,*P<0.05。MoCA: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FMA: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MBI:改良Barthel指数。

组别 例数MoCA评分 FMA评分 MBI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1 17.03±3.17 23.43±3.07* 14.67±5.42 40.07±6.03* 29.76±9.43 49.83±9.63*观察组 51 17.06±3.15 27.21±1.02* 14.69±5.40 73.16±3.42* 29.80±9.45 79.17±8.97*t值 0.048 8.345 0.019 34.088 0.021 15.92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脑部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双侧大脑动脉中的DR、Rv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而Qm、Vm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脑部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脑部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P<0.05。DR:动态阻力;Qm:平均血流量;Vm:平均血流速度;Rv:外周阻力。

组别 例数DR(kPa) Rv(kPa·s/m) Qm(cm3/s) Vm(cm/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1 50.02±10.43 45.52±8.04*118.73±25.43 98.42±23.56* 6.25±1.30 8.26±1.36* 10.24±2.05 13.01±2.43*观察组 51 50.00±10.42 31.46±9.27*120.06±25.40 69.98±20.41* 6.27±1.31 10.82±1.40* 10.27±2.02 19.15±2.17*t值 0.010 8.183 0.264 6.516 0.077 9.367 0.074 13.45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患者血管新生指标水平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MP-9、bFGF、VEGF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血管新生指标水平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血管新生指标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P<0.05。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9;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组别 例数MMP-9(ng/mL) bFGF(pg/mL) VEGF(p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1 33.65±5.43 43.28±6.19* 10.62±2.03 12.83±1.69* 232.44±30.03 308.71±43.55*观察组 51 33.69±5.46 58.76±6.47* 10.59±2.05 22.55±2.41* 231.86±30.00 383.41±41.62*t值 0.037 12.346 0.074 23.582 0.098 8.85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脑梗死属于较为常见的急危重症疾病,患者脑血流速度、脑血流动力学异常是导致该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相关研究表明,对于脑梗死的治疗应侧重于侧支循环的建立和血运重建[8]。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常规康复治疗,以改善患者偏瘫、语言障碍等临床症状,但其仅是简单对患者生活能力、语言功能等进行训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患者脑部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甚微[9]。故为改善疾病本身造成的机体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等的损伤,需采取更为有效的方式进行治疗,以改善患者脑部神经功能,为临床治疗脑梗死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中医认为,脑梗死病因为阴阳失调,气血瘀阻,致脑脉不通、气血亏虚,时有外界侵扰,亏虚加重,终致中风症也[10]。中医针灸治疗主要以“益血活血化瘀”作为治疗的基本原则,可通过刺激足三里穴,行补中益气、通经活络之功效;点刺下关穴、地仓穴,行理气止痛、舒筋活络、开窍启语之功效;刺激金津穴,行清泻热邪、生津止渴之功效;刺激承浆穴,行生津敛液、舒筋活络之功效;刺激神门穴,行补益心气、安定心神之功效;刺激水道穴,行利水消肿之功效;刺激中极穴,行益肾兴阳、通经止带之功效,对诸穴位进行点刺治疗,具有散寒温经、醒脑提神、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功效[11-12]。DR、Rv、Qm、Vm作为脑血管功能相关指标,当患者脑部血液供应中断或阻塞时,会造成DR、Rv异常升高,Qm、Vm异常降低,表示患者脑血管受损严重[13]。对脑梗死患者机体的穴位进行刺激,可疏通血管,促进神经元兴奋,以调节机体神经通路,可有效减少对脑部神经的伤害,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从而调节脑部血流供应[14-15]。本研究中,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及双侧大脑动脉中的Qm、Vm均升高,MoCA、FMA、MBI评分及双侧大脑动脉中的DR、Rv均降低,提示针灸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应用于脑梗死患者中,可以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改善认知、神经、运动功能,提升生活质量,调节脑部血流动 力学。

MMP-9、bFGF、VEGF属于机体内重要的血管新生相关因子,其中MMP-9主要是由中性粒细胞与梗死区域的内皮细胞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当脑梗死患者梗死区域扩大或侧支循环发生异常时,其水平降低,加重患者神经功能损伤 ;bFGF属于一种大量存在于机体内的多肽类生长因子,脑梗死患者受血管堵塞的影响,会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减少钙结合蛋白与自由基清除酶的分泌,导致血清bFGF水平降低 ;VEGF属于一种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促血管新生因子,脑梗死患者脑部半暗带区域的新生血管发生异常,会加重脑部缺血性损伤,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破坏血管通透性,降低血清VEGF水平,使患者病情加重[16-17]。针灸治疗通过对患者的足三里、下关等穴位进行点刺,可调节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血管的收缩,以加快血管再通的时间,调节脑部神经因子的分泌,在改善脑部神经功能的同时也可减少机体局部血流再灌注损伤的发生[18]。此外,点刺穴位还对机体内炎症因子的分泌进行调节,减少炎症因子释放,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加快神经功能恢复[19]。本研究中,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血清MMP-9、bFGF、VEGF水平升高,提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脑梗死患者,可以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起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效果,进而加快病情恢复。

综上,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脑梗死患者,可提升其临床效果,通过调节脑部血流动力学,促进新生血管生成,改善认知、神经、运动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脑部针灸血流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脑部三维核磁共振图像分析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12400年前“木乃伊狗”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俄国现12400年前“木乃伊狗” 大脑保存完好
压抑食欲使人笨
段血流胶囊治疗上环后月经过多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