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示范在草原畜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2022-12-07万玛吉丁考仁青李鹏霞马登录刘汉丽毛红霞才让闹日石红梅

畜牧兽医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饲草料甘南州技术规程

万玛吉,丁考仁青 ,李鹏霞,马登录,刘汉丽,毛红霞,赵 君,才让闹日,*,石红梅,2,*

(1.甘南藏族自治州畜牧工作站,甘肃 合作 747000;2.甘肃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才让闹日(1978-),男,甘肃卓尼,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科研推广工作。E-mail:747145733@qq.com。

甘南州是甘肃省乃至全国的主要牧区之一,地方优良畜种甘南牦牛、藏羊(欧拉型、甘加型、乔科型)是主体畜种,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畜产品(牦牛肉、藏羊肉、蕨麻猪肉、牦牛乳等)是优势畜产品。全州天然草场总面积为272.27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70.28%,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256.53万hm2,80%的天然草场联片集中,是青藏高原天然草场中自然载畜能力较强、耐放牧性最大的草场。全州牧区县牧民群众收入的80%来源于畜牧业。在畜牧业生产中,科学技术在生产各个环节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品种40%、营养饲料20%、疾病防治15%、繁殖与行为 10%、环境与设备10%、其他 5%。甘南州地处偏远,饲养品种原始,饲草料来源单一,经济落后,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低,科学技术发展缓慢。近些年,甘南州畜牧部门和科研人员加大了畜牧科研的关注度,在品种、营养饲料和疾病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推动草原畜牧业的高效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 甘南州畜牧业概况

2020年甘南州各类牲畜存栏351.23万头只,各类牲畜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分别达到44.09%、63.73%、58.77%,分别较2015年同期提高10.64、16.52和17.8个百分点。全年肉类总产量9.74万t,牛奶11.87万t,水产品65t,较2015年同期增长34.9%、44.76%和17t;生猪存栏19.41万头,出栏22.88万头,处于甘肃省第一方阵。2020年甘南州畜牧业完成增加值32.10亿元,占农牧业增加值的72.8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4.65%。以上数据表明,畜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农牧民的经济收入,是农牧村经济繁荣和基层社会治理长治久安的物质基础保障,是甘南州创建“五无甘南”,实现绿色崛起的支撑点。

2 科技示范在畜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2.1 品种保护与改良

2.1.1 本品种选育 实施“牦牛藏羊良种繁育及健康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和“牦牛选育改良及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时,在玛曲县、碌曲县建成甘南牦牛三级良种繁育体系,开展本品种选育,为甘南牦牛的本品种选育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建立欧拉羊、甘加羊、合作猪保种选育基地开展本品种选育,提高本地品种的生产性能和品种质量。目前,甘南牦牛已被列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牛志》(2011年)和《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欧拉羊2018年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被列入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玛曲牦牛”“欧拉羊”获批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2.1.2 提纯复壮 主要通过州县市实施的畜种改良和其他项目,引进大通牦牛和野血牦牛对甘南牦牛进行提纯复壮,含3/8野血牦牛基因犊牛初生重分别比本地牦牛犊提高17.08%和15.93%,含1/4野血牦牛基因犊牛初生重分别比本地牦牛犊提高11.31%、9.40%,且后期生长发育优于甘南牦牛。

《甘南牦牛》《欧拉羊》《甘加羊》《乔科羊》《蕨麻猪》《甘南牦牛、藏羊、蕨麻猪选育技术规程》《甘南牦牛种牛鉴定技术规程》等行业标准和甘肃省地方标准,为畜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2.2 杂交利用

2.2.1 二元杂交 甘南牦牛杂交改良的品种选用过黑白花、海福特、安格斯、西门塔尔、草原红牛、娟珊牛等品种,杂交方式主要是自然交配和人工授精;藏羊主要是引进中国美利奴羊、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萨福克、波德代、贾洛羊、半血野生盘羊、湖羊等自然交配。均取得了显著的杂交优势,经济效益显著。但由于种畜不适应高海拔气候,配种能力弱,利用年限短。近几年引进的娟珊牛、安格斯牛和湖羊等种畜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目前,州县畜牧技术推广部门通过引进品种与本地品种二元杂交后横交固定、胚胎移植等技术繁育适合高海拔气候的良种种畜,目前已初步取得了成效。

2.2.2 三元杂交 甘南州犏雌牛的利用,2018年以前都是用牦牛公牛和本地黄牛公牛自然交配生产牦渣子和尕力巴牛的三元杂交模式。2014年以前牦渣子和尕力巴牛出生后直接出售做犊牛肉,利用率很低;2014年实施尕力巴犊牛培育和育肥试验项目后,群众看到了饲养尕力巴牛的经济效益,逐渐开始饲养尕力巴牛;2018年用安格斯牛冻精授配犏雌牛生产安尕力巴牛,其初生体重大、生长发育快,经培育2岁体重可达200 kg以上,2020年出生后一月龄犊牛可售2 500元/头,发挥了较好的杂交优势和经济效益;2019年结合牦牛的人工授精,开始推广娟珊牛冻精授配甘南牦牛生产娟犏牛,娟犏雌牛或本地犏雌牛用安格斯牛冻精授配生产安尕力巴的三元杂交模式,群众认可度较高,杂交后代生长发育快,售价高。

2.3 营养调控方面

甘南牦牛、藏羊生长发育慢、性成熟晚、繁殖率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营养供应不均衡造成的。通过动物营养调控方面科研项目的实施及科技成果的示范推广,引导群众种植饲草料、外购精粗饲料、营养舔砖等,在枯草季节对妊娠母畜、仔畜、体弱畜进行补饲和错峰育肥出栏,通过营养调控提高繁殖率,减少冷季死损,缩短养殖周期;针对牦牛藏羊不同生产阶段的营养需求,配制不同的饲料配方,提高生产性能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4 饲草料加工调制方面

甘南州饲料资源匮乏,利用率低,相关畜牧部门和科研人员通过“高寒牧区青贮微贮氨化饲料利用试验示范推广”“新型高效牛羊微量元素舔砖和缓释剂的研制与推广”“蒸汽压片玉米对牦牛、犏牛生产性能影响研究与示范”等科技示范项目的实施,总结出了一系列适用于高原牧区饲草料加工调制技术,并进行示范推广,对现有的饲草料资源进行加工调制或外购适合甘南牦牛生产的饲草料,通过实验室分析和饲喂试验,筛选出科学合理、适宜甘南牦牛、藏羊生产的饲料来源和加工调制方法,解决了饲草料短缺和高效利用的问题。

2.5 畜产品加工方面

甘南州畜牧技术推广部门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了“冷却分割牦牛肉排酸嫩化及保鲜关键技术研究应用”“甘南牦牛肉用品质、分味及成熟机理研究”、不同屠宰年龄和不同育肥方式对牦牛、藏羊、蕨麻猪肉品质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制定了《牦牛肉生产成熟技术规程》《甘南生鲜牦牛乳生产技术规程》《甘南生鲜牦牛乳》《甘南牦牛酸奶》《甘南酥油》等甘肃省地方标准 。为牦牛肉产品的加工和适时出栏时间提供了理论依据。

2.6 疫病防治方面

在疫病防控方面,开展了“甘南牦牛和藏羊绦虫病防治试验”“牦牛犊空肠弯曲杆菌调查及犊牛腹泻防治”和“家畜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技术推广”等方面的研究。制定了《甘南牦牛寄生虫病防治技术规范》《甘南州牛皮蝇蛆病防治技术规程》甘肃省地方标准。研究成果与标准的示范推广,有效降低了牦牛藏羊的发病率,提高了养殖效益。

2.7 饲养管理方面

在饲养管理方面,开展了“尕力巴犊牛育肥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犏雌牛舍饲养殖技术试验研究”“合作地区牦牛杂交改良及综合配套技术示范推广”“牦牛选育改良及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方面的研究与示范推广,制定了《甘南牛羊养殖小区建设技术规程》《绿色食品 甘南牦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甘南牦牛育肥技术规程》《甘南犊牦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甘南牦牛繁育技术规程》等甘肃省地方标准通过技术示范推广,逐渐转变了农牧民靠天养畜的传统观念及粗放的管理模式,提高了饲养管理水平,发挥了科技示范在畜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3 甘南州畜牧业发展中还需解决的科技难题

虽然近几年,科学技术在甘南州畜牧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草原畜牧业的发展还存在很多的瓶颈和短板,需要科技工作者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来解决和提升,以便实现高效可持续发展。

3.1 科学合理的规划利用现有草地资源

草业系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系统,但长期以来,群众对其认识不足,在草地资源利用上长期处于掠夺式经营,使草地生物多样性失衡,毒杂草量增加,草场退化,草畜矛盾突出。因此如何借鉴农业测土配方的经验,根据草场的现状有针对性的改良草场和以草定畜,实现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甘南州畜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3.2 建立系统长效的保种选育体系,提高单畜产值

据统计,与上世纪70 年代相比,牦牛个体活重平均降低21.8%,产肉量平均下降了31.2%;欧拉羊个体活重平均降低16.7%,产肉量平均下降了18.3%。品种退化造成了牦牛藏羊生长发育缓慢、饲养周期长,周转慢,生产效益受到严重影响。如何建立系统长效的保种选育体系,提高单畜产值也是影响甘南藏族自治州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

3.3 研发实用有针对性的养殖设施

发展畜牧业走科学养殖之路,必须具备科学实用的基础设施、优良的种畜、优质的草料和先进技术等条件,才能发挥出最大效益。牦牛藏羊繁育、育肥所需要棚圈的条件不同,繁育户的棚圈主要目的是避风挡雪减少消耗,饲养量大,因此建筑面积要大,建筑材料对保温性能要求可降低;育肥户的暖棚主要目的是保暖增重,饲养量相对较少,但需要饲槽等基础设施,建筑材料保温性能要好。因此,需要具有针对性、目的性、低成本、实用的牦牛藏羊养殖基础设施。

3.4 没有专门针对牦牛藏羊的饲养标准,补饲、育肥无章可依

高寒牧区冷季漫长,饲草料来源匮乏。牦牛藏羊长年依赖天然放牧,畜牧业生产难以从根本上摆脱“夏壮、秋肥、冬瘦、春死亡”的恶性循环。没有科学合理的饲养标准,群众仅在3、4月“春乏期”,购买一些粗饲料对体弱牛羊进行保命式的补饲,不能有计划、有目标的进行补饲和组织生产。

3.5 缺乏实用和应用型人才,科技服务能力薄弱,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甘南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地处偏远,农牧村劳动力接受过学校教育的人数不多,劳动者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对新品种、新技术等接受能力差,养殖业生产方式落后;专业技术人才相对缺乏,掌握技术知识陈旧,不能完全适应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科学技术推广难度大,服务功能薄弱。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专业技术人员融入棚圈场社,服务产业发展具体措施有待完善。

3.6 产业化经营进程慢,发育程度低

由于甘南州畜牧业龙头企业较少而未发挥带动作用,畜产品加工企业与养殖户未形成有效连接机制,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环节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家庭式小生产带动力不强,不适应现代市场需求。这些现象表明畜牧业产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和牧工贸一体化经营的新型生产体制尚未形成。如何依托现有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村集体经济带动产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也是亟需解决难题。

猜你喜欢

饲草料甘南州技术规程
广西:审定通过4 项果品深加工技术规程
流苏树嫁接耐寒桂花技术规程
饲草料资源的利用途径
《饲草料收贮与加工》课程教学方法探究
饲草料加工调制方法及今后发展建议
民族地区盘活财政存量资金问题探析
新“国十条”背景下甘南州保险需求调查研究
Reflections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English Read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s
甘南州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木垒县青疙瘩饲草料基地开发建设和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