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云港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电商海外仓建设研究*

2022-12-07张得银徐羽燕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连云港试验区跨境

□ 张得银,徐羽燕

(江苏海洋大学 商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5)

自2020年8月25日连云港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电商体验中心正式启动以来,随着小视频、直播带货等新型销售模式的兴起,连云港市水晶行业等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过这些新型销售模式创造了较大的收益,成为其跨境电商行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基于跨境电商发展规律——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发展,在连云港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建设海外仓,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的政策优势,既可以为国外跨境物流业务提供物流节点及相关服务,助推连云港跨境电商行业的腾飞,又可以为国内跨境电商企业提供出口储存仓库,为连云港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试点开拓思路,助力连云港经济在质与量同步提升的基础上实现高质发展、后发先至。

1 连云港跨境电商发展基本情况

2020年,连云港市出台《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在政策推动下,连云港市充分利用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政策优势,以政策为基础,以跨境电商平台建设、跨境电商物流体系建设为保障大力发展连云港市跨境电商行业,不断扩大连云港市跨境电商主体,鼓励连云港市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利用综合保税区的优势,开展网购保税进口+实体“新零售”业务。在政策的不断支持下,连云港不断加强跨境物流基础建设,“一体两翼”组合大港加速成型,连云港区30万吨级航道建成通航,通达150多个国家地区,连云港港成为全国主枢纽港,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连云港市电商产业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产品种类丰富、细分行业全国领先的电商产业格局[1]。2019年电商交易总额为282.18亿元,上涨90.16%,电商销售合计为207.44亿元,较2018年增长111.16亿元。从境外销售来看,2019年境外销售合计8.55亿元,近四年均呈上升趋势。从连云港港口来看,近十年港口货物吞吐量持续上涨,2019年达24432万吨,港口吞吐能力不断提升,进出口货物总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其中 2019年港口货物出口较2018年增加740万吨,达15612万吨,上涨了4.98%,货物出口较2018年增加了132万吨,达到8820万吨,上涨了1.52%。

连云港素有“世界水晶之都”的美称,以天然地理优势坐拥国内最大的水晶交易市场和交易集散地,其水晶种类齐全,聚集了东海县、河南、云南以及缅甸、越南、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的多品类水晶及其制品。2019年通过跨境电商平台,以主播带货销售方式销往美、加、澳等国,水晶销售模式不断创新,开拓了水晶线上销售的主渠道。东海县仅2019年就拥有超过500家企业开展水晶进出口业务,交易额达130亿元。

2 连云港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外仓模式创新

紧抓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机遇,在区内创新海外仓发展模式及主要功能,利用政策优势和产业、行业发展机遇建设满足当下及今后一段时期内跨境电商业务发展需要的新型“海外仓”是当前连云港跨境电商业务实现突破性发展的重点方向和措施之一。

2.1 连云港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外仓建设的积极作用

第一,促进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发展。协同发展要求协调多个不同的主体或者个体之间的关系,在共同目标的导向下实现各方收益,促进共同发展。协同发展理论早在1971年便已经被创立了,然后在1976年由哈肯进一步进行了系统的阐述[2]。就连云港而言,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及信息技术实现物流及其他信息的共享共通,提高跨境物流效率,保障各节点高效率协作,以跨境物流促进跨境电商发展,以跨境电商带动跨境物流增长,为整个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

第二,提升跨境电商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建设并拓展海外仓功能,将保税功能融入海外仓功能之中。一方面,基于亚马逊海外仓运作模式,将海外仓建设成为国内外跨境电商平台的物流中转节点,既提高国外跨境电商企业的物流服务效率,又加快国内跨境电商企业的货物流转速率,满足618、双11、黑色星期五等国内外大型购物节的备货需求,发挥规模效应,提升物流效率。另一方面,针对本地跨境电商(如东海水晶跨境电商)“消费者通过跨境电商平台下单—付款—跨境电商企业根据订单出货—出口”的传统物流模式,将保税、加工等功能纳入海外仓功能范畴,实现跨境电商企业接单后,工厂直接在海外仓内加工、包装、出口,减少物流环节、简化物流流程,降低物流成本。

第三,助力跨境电商市场精准定位,打响特色产品品牌。随着海外仓的不断建设与运行,以海外仓信息系统为基础,引入大数据分析快速准确获得各类不同商品的销售数据,能够为跨境电商的销售计划提供依据,对市场需求实现精准定位,提前预测并准确备货,减少货物压仓,同时为消费者提供了退换货的场地。与此同时,依托跨境电商企业和各大跨境电商平台,以海外仓为节点将连云港特色产品(如东海水晶、灌云特色服饰、灌云豆丹等)打入海外市场,树立并打响连云港特色产品品牌,为连云港对外发展与国际交流树立更多的城市名片。

2.2 连云港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外仓构建与模式创新

立足连云港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区内建立功能强大、内涵丰富的新型海外仓运行模式,既是连云港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需要,又是充分利用国家级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的政策优势,牢牢把握连云港跨境电商高速发展机遇,践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政策创新思路,为国家自由贸易区建设与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与参考。

将连云港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外仓建设为公共型海外仓,实现“海外仓”与“保税仓”功能融为一体,使海外仓兼具保税性质。一方面,为国外跨境电商企业及跨境电商业务提供保税仓储服务、提前备货服务等多种物流服务。另一方面,为国内跨境电商提供出口仓储服务,在海外仓内完成商品包装、流通加工、出口等流程,缩短跨境物流流程,实现连云港市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的协同发展。

基于此,连云港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外仓建设必须分三步走,具体如下:

第一步,建立并完善海外仓基础设施。参考传统的海外仓建设经验,完善并扩充海外仓业务内容。鉴于海外仓投资建设资金较大,建议采取由政府牵头引导,本地区龙头企业主导,其他有意向有跨境电商业务的企业参与共建的方式,坚持共建共享原则,在完善海外仓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持续完善海外仓的保税功能。

第二步,落实并完善海外仓核心功能。国外跨境电商企业通过头程运输提前将货物运输至连云港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外仓内,通过海外仓完成境内仓储,当国内消费者下单之后,从海外仓快速发货,通过本地化物流服务将商品快速送到消费者手中。国内跨境电商企业在出口商品时可以将商品或者原材料提前储存到海外仓内,在订单下达时,从海外仓直接发货或者在海外仓内完成流通加工、包装等基本业务操作并快速出口,简化物流环节、提升物流效率并降低物流成本。

第三步,丰富并完善海外仓信息平台。在不断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外仓基础设施和核心功能的基础上,持续丰富并完善海外仓信息平台,运用高效的信息系统和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结合海外仓内的数据信息为国内外跨境电商企业提供货物储备、市场预测与分析等信息化服务,实时掌握商品库存以及物流信息,大大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3 连云港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外仓建设SWOT分析

3.1 优势分析

①区位优势显著:连云港位于黄海之滨,与韩国、朝鲜隔海相望且靠近日本。据2019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国家分布数据,我国从日韩网络进口零售占比高达31.5%。同时,连云港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点城市,拥有通畅的海陆空交通运输网络和良好的港口优势。

②基础设施完善:“十三五”期间,连云港已经针对港口物流信息平台、互联网等技术进行大量投资,以国际运输为主的海陆空纵横交错的物流运输网络日臻完善,为跨境电商物流服务的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③政策环境优越:自连云港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以来,国务院发布设立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对连云港跨境电商的发展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同时,连云港市政府重点投资建设主要国际交通枢纽、开通跨境电商专线、实施港航地方行政事业性项目“零收费”等政策。

3.2 劣势分析

①整体经济水平不高:近年来,连云港GDP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但是与省内兄弟城市相比仍处劣势。如连云港主城区常住人口较少、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位居国内第19位,省内第6位(居苏州、南通、镇江、泰州、南京之后)。

②物流信息系统有待完善:海外仓建设与功能发挥要求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相匹配,其信息技术复杂,建设难度较大,连云港目前仍未建成完善且满足海外仓发展要求的物流信息系统,以“港港通”等为代表的企业型港口物流信息平台正处于发展中,仍未形成强有力的系统支撑。

③专业人才短缺:从高校来看,连云港本科院校较少,本土人才输出较少且人才净流出明显,与海外仓发展要求大量高学历、专业型仓储、物流以及信息技术人才不相一致。

3.3 机遇分析

①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连云港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为海外仓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供了可期待的政策支持。处于摸索建设阶段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与跨境电商之间形成了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内在关系,为创新海外仓建设与运行模式提供了灵活的监管制度,为开放、积极的发展政策提供了机遇。

②“一带一路”经济优势:连云港作为国家“一带一路”重要支点城市,在“一带一路”政策支持下积极构建开放型自由贸易平台,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建设并创新海外仓运行模式,形成以“海外仓+保税仓”为特点的保税型海外物流仓储系统,是连云港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外仓发展的重大机遇[3]。

3.4 威胁分析

①海外仓建设投资较大,有资金链断裂风险。海外仓成本主要由建设成本、运输成本以及运营成本构成[4]。海外仓成本投资对于企业而言是较大的经济负担,时刻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且由于海外仓建设周期相对较长,实现海外仓仓库高使用率是保障海外仓收益的重要因素之一,这既是海外仓实现良好的投入产出的重要着力点,又是海外仓投资运营的重要风险之一。

②海外仓运营与业务规模化难度较大。海外仓运营包括海外仓货物的进出库、货物信息统计及增值服务的信息管理等,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先进的技术支持。连云港在海外仓运营管理方面的不成熟,使得其海外仓运营面临较大压力。再者,如何引导和鼓励跨境电商企业选择自由贸易试验区内海外仓物流模式,必须在海外仓的功能拓展、增值服务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经济的服务内容,这是新建海外仓拓展市场,实现业务规模化发展的关键。

4 推进连云港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外仓建设建议

4.1 加强连云港海外仓运行制度建设与政策供给

海外仓运营涉及业务内容众多,如仓储、物流信息系统、货物通关、检验检疫等,必须积极吸取国内外成熟海外仓运营经验,提前通过制度建设和政策供给规避海外仓偷税漏税等常见问题,实现海外仓“支持”与“监管”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借海外仓的制度创新助力连云港跨境电商业务发展,促进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业务拓展与制度创新实践;另一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海外仓运行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创新,以创新为抓手,以跨境电商业务为着力点推动连云港港跨境电商业务拓展,助力连云港经济后发先至。

4.2 促进连云港跨境物流资源的整合

有效整合连云港物流,尤其是跨境物流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强化海外仓与跨境电商的内在联系,实现连云港跨境物流与跨境电商有机协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以海外仓为节点构建跨境物流链,充分利用中欧班列之便利加快跨境电商市场业务范围的扩展,将货物贸易从沿海延伸至内陆国家和地区,通过优化连云港跨境物流资源配置与空间布局,持续完善其国际物流产业链条,以海外仓为突破口加速其跨境物流产业链转型升级,推动其对外经济加速发展。

4.3 内育外引人才助推连云港海外仓技术升级

海外仓建设、运行管理离不开人才与技术的支持,面对当前连云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尤其是涉及海外仓运行管理的专业人才数量短缺的现状,一方面必须加快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与供给,定向培养仓储、物流、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人才,补充物流及相关专业人才缺口;另一方面,学习粤浙等地从人才落户、住房、子女教育和工资待遇等多方面综合发力,制定并出台切实有效吸引外部高端、专业人才驻留港城工作、生活,扎根港城、奉献港城。在不断提高港城人才净流入比率的情况下,注重仓储、物流信息技术等海外仓运行管理技术水平的提升,保障并有效提升海外仓运营效率,充分发挥海外仓在跨境电商业务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人才在跨境电商业务中的生产力效率,借他山之石攻港城之玉。

4.4 构建完善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

在信息特征凸显的新时代经济环境下,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逐渐成为电商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多元化的信息服务能够给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就跨境电商企业而言,快速的市场反应必然离不开海外仓完善的物流系统的支持,如商品库存的种类、数量、地区分布和差异等均成为企业制定销售计划,博取更大收益的关键。就消费者而言,买方市场背景下消费者对购买商品物流信息掌握的精度、广度已成为电商企业下一次订单来源的主要渠道。构建完善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是跨境卖方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综合服务的原点,是跨境买方持续消费决策的“据”点。

猜你喜欢

连云港试验区跨境
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郁州海运新开辟连云港—邳州航线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跨境外币清算:从“走出去”到“连起来”
奇妙的连云港之旅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自贸试验区建设制度创新案例
今年前十个月连云港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92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