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产地直销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优化策略研究

2022-12-07刘丽娟赵娜娜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流通农户供应链

□ 刘丽娟,赵娜娜

(贵州大学 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大背景下,农村互联网得到大范围普及,各类信息在农村的流通速度加快,使得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越来越受重视,农产品供应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紧跟“互联网+”的时代潮流,搭乘电商便车,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建设与发展成为了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重要途径。互联网+电商时代改变了消费者的传统消费模式以及消费习惯,由于网上购物的便利性及价格优惠性,使消费者逐步向网上购物倾斜。因此,为适应消费市场的改变,解决传统农产品供应链中小农经济模式下小农户和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以及产品流通模式普遍面临的困境,本文基于“互联网+”的背景,探讨了现今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分析了互联网发展为其带来的时代机遇以及为如何更好的利用互联网对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进行优化提出了一些建议。

1.2 绿色供应链

绿色供应链是一种考虑环境保护以及资源使用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以绿色制造理论为基础,依托供应链管理技术,将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即供应商、生产厂、销售商和用户连接起来,对产品生产加工以及销售全过程进行全方面把控,以达到在整个产品流通过程中,资源效率最高、成本相对最小的目的。

1.3 产地直销

产地直销是指产品产出后在产地直接销售或在产地经过加工包装等处理后从产地运至消费者手中的销售模式。对于农产品的供应链而言,与非产地直销模式相比,产地直销与消费端对接,不再经过生产者—批发商—分销商—消费者这一流通路径,而是直接从生产端的生产者流向消费端的消费者,大大地缩短了产品的供应链。

2 “互联网+”时代背景给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带来的机遇

2.1 更为便捷的信息流通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信息流通速度加快,获取途径也日益增多,生产者获取有效的消费者信息成为可能。互联网促进了供应链中信息流的快速流通与传递,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不对称性程度得以降低。一方面,利用互联网提供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剖析农产品订货及销售数据,对消费者需求进行进一步的预测,合理规划农产品的生产计划。另一方面,互联网平台为农户、农产品供应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便利,促进了供需的精准匹配,解决了农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供需失衡的问题。

2.2 搭乘电商便车,使供应链缩短

在互联网+电商背景下,利用电商平台,将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上的农户、农产品批发商、分销商以及消费者等信息整合并聚集起来,从而建立供应链上的多方联系与协同互惠模式。该模式下,电商平台可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以及不同农产品供应商之间的供应条件确定最佳的购买及配送方案,从而对农产品的供给机制进行优化,缩短农产品的流通环节,提高供给效率。同时通过供应链的缩短,降低产品在流通环节中的损耗,保证产品品质。

2.3 实时物流信息追踪,降低不确定带来的风险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加持,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对于一般性的物流企业而言,可以利用电商平台的信息匹配实现加快供应链各环节信息流、资金流以及物流的全方面管理及监控,消除供应链系统内部存在的不确定性,在可控范围内进行业务作业,降低作业过程中因不确定因素构成的风险成本。此外,对于供应链末端的消费者而言,电商平台以及信息系统提供的物流跟踪服务,可以对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信息追踪,使得产品流转信息透明化,消除消费者购物心理负担,从而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以及忠诚度。

2.4 产品规模化,提升农户议价能力

通过对互联网的运用,利用低成本高效率的信息工具,使得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建设具有数据的支持。传统供应链下,农户对于农产品的生产以及供应基本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与销售活动,整体呈现出规模小且抗风险能力弱的态势。而“互联网+”时代下,电商平台的出现以及普及,使得农户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弱势地位以及参与互联网电商平台的必要性。通过电商品台的信息优化,同一地区的农户开始进行资源整合,入驻京东生鲜、多多买菜等电商平台,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集聚,共同创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根据消费以及市场需求生产及供应高品质产品,充分接触直接市场,发展农产品直销渠道,进一步实现普惠共赢农产品市场展望。

3 农产品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信息不对称程度高

虽然互联网时代下,生产者对于市场信息获取的可能性大大提升,但由于农村固有的限制条件,使得我国农业的信息化以及组织化程度处于较低的水平,在农产品的销售方面,供给与需求之间信息传递与交流较难实现。同时,这也会使得生产端的农户难以掌握消费端的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基本处于经验式的盲目生产,导致生产出的产品在质量和种类上无法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出现农户“所求非我所有”,消费者“所有非我所求”的矛盾局面。此外,由于农产品的供应链涉及众多环节,因此信息的不对称是造成农户销售利益缩水的罪魁祸首之一。首先,农产品会由一级的批发商直接对接各分散的农户,收购农产品,而后再销售给农产品的分销商或者加工企业,最终经过加工或包装销售给消费者,利益被一层层收割,到达农户手中的利润远低于直接连接市场时所获得的利润。整个供应链上,参与者众多,且规模较小,各环节成员分散程度高,决策分散,无法统一地进行供应链优化,实现资源共享,互惠共利。

3.2 供应链效率低,成本过高

目前农产品的供应者整体上具有散、小、杂等特点,使得整个供应链中各层次的标准化程度不高,且由于各层级之间的衔接不紧密,从而导致农产品供应链效率低下,无法实现高效率运转。首先,整个农产品供应链过于冗长是当前最值得注意、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产品流通过程中,由于供应链上各环节参与主体的标准化程度低,彼此间的契约性不强,使得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被逐级加价,最终到达消费端的产品普遍呈现出“价超所值”的状况。其次,由于供给端无法充分利用电商等供应平台进行统一的可视化管理,农产品物流的盲目性程度依旧较高,存在的无效流通现状间接地增加了农产品的物流成本。最后,由于缺乏供需交流平台的有效资源整合,使得供应链中信息流通阻力大,组织化程度低,契约性程度低,难以形成有机的合作体。

3.3 缺乏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

农产品供应链的建设中,物流基础设施是最为基础的部分,同时它也是维持农产品供应链正常运作的前提。但目前我国农村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依旧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供应链上不同的物流参与个体各自经营,物流信息不共享,构成了一个庞杂的农村物流体系。部分生鲜农产品由于自身产品特性,对于冷链物流需求较高,当前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冷链物流建设中各自为营、标准不一、服务单一、覆盖范围小,无法满足标准冷链物流服务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农产品产于偏远地区,交通便捷程度低,无形中增加了农产品的物流成本,限制了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

4 基于存在问题的优化建议

4.1 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展订单农业

在“互联网+”的技术背景下,发展订单农业是解决生产端与消费端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农产品市场匹配度的行之有效的方式。由于大部分农产品的生产具有季节性的特点,普遍呈现出生产周期长、供给弹性弱的状况,无法对消费需求做出及时的反应,传统农业生产以及销售模式,无法有效地解决生产与销售信息滞后这一问题,而“互联网+”时代下的大数据技术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由中介组织平台或是消费者直接跟农户对接,签订采购合同,以需定产,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可以解决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下的生产盲目性这一问题。在此供应链模式下,对于农户而言,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及变化,从而提升了其对于农产品生产的种类、品质以及需求数量等关键指标的控制力,告别盲目生产,做到更加自信地生产。对于消费者而言,通过互联网平台,直接对接农产品生产端表达自身消费需求,能购买到自己满意且喜爱的农产品,在保障自己需求的前提下提升了自己的消费体验。

4.2 构建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

在农产品的供应链中,信息流一直是其关键,因此,“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供应链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构建完善的信息管理是其进行优化管理的必要途径。首先,通过构建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将农产品供应链上的各个分散且不相关的参与者联系起来,进行信息整合并进行信息资源共享,从而降低农产品供应流通中的随机性,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其次,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提升了供应链在运作中的灵活性,为生产端的农户进行定制化的生产方式来满足消费端消费者日益变化且个性化的需求提供了前期信息条件支持。再者,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对消费者以及生产者信息进行收集再进行数据分析,能够更加准确地预测消费者需求以及调整生产者生产安排,提高供需配比率,缩小农产品产与销之间的差异。最后,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进一步对农产品的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整合,根据大数据对物流流通进行优化,可降低农产品在流通配送环节的盲目性,通过就近配送、联合配送等方式,相较于传统的生产与销售流通模式,大大地降低了物流成本。

4.3 加强物流设施建设,建立完善的物流网络

物流是打通农产品供应链的基础,它决定了能否保障产品品质以及能否提升供应链效率。因此,建立完善的物流网络是实现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必经途径。首先,“要致富,先修路”,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是必要前提,要加强对农村道路建设的人力、物力投入,完善农村交通条件。其次,在交通便利的基础上,为确保农产品品质、降低损耗,还应加强对产品运输以及仓储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在产品流通中的各个环节对其进行质检,以确保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可以做到追根溯源、有据可依地追究责任,从而提升物流网络上每个环节对农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降低农产品在消费端出现质量不合格问题的可能性。最后,通过完善的物流网络,确保物流各环节间的无缝衔接,降低无效流转,减少物流成本,提高收益。

4.4 发展观光农业

随着消费者对于体验式消费需求的增加,观光农业的发展理念也为农村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发展观光农业,以自身产业为依托,吸引消费端消费者直接到生产地进行体验式消费,直接将此农产品供应链缩至最短的两端直接对接,不经过任何中间商,实现最低交易成本交易。同时,通过发展观光农业,还能带动区域性的餐饮、住宿等经济形式的发展,实现产业一体化发展。

5 结语

“互联网+”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发展带来很多契机,拓宽了需求市场,提供了可交易的平台以及便捷的信息交流。因此,为解决我国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的绿色供应链的效率以及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在农产品供应链的建设与管理中,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订单农业、构建供应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完善的物流网络以及发展观光农业。只有解决了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发展与优化中面临的这些问题,才能真正满足消费者对于优质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从而才能使得生产端的农户实现生产增收,进而达到国家乡村振兴的终极目标。

猜你喜欢

流通农户供应链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良法”“善治”为粮食流通保驾护航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