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复合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模式探讨

2022-12-07谢友财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工科实验室课程体系

□ 谢友财

(广州华商学院 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1300)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主动适应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产业革命,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规划,教育部积极推进并部署新工科的发展。新工科是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跨学科,综合全面,创新能力强,面向未来,能适应并引领产业不断发展升级的新人才为目标[1]。而物流作为传统服务行业,连接生产和消费的必要环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称为企业“第三利润源泉”。因此,如何在新工科理念下;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面向未来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是相关从业者、高校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新工科的理念下,很多学者结合相关专业实际情况,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姚琨[2]、赵慧玲等[3]、结合新工科的背景,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及实践研究。李周密等[4]通过对工程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得出,新工科背景下的工程科学人才培养需吸取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构建多模块的交叉科学课程体系等实践经验。张颖慧等[5]针对人工智能专业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工科理念,提出了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建设、师资培养、实践考核等教学改革措施和方案。

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及实践方面,许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的探索研究。代燕等[6]从当前高校物流专业培养现状出发,对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进行了探索。李想等[7]对大数据背景下的物流管理专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薛刚等[8]针对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现状,对如何应用智慧物流推动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研究。程晋石等[9]从当前物流人才培养问题出发,构建了全渠道的高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张云丰等[10]以专业评估为导向构建起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实践验证。

综合上述研究可以看出,新工科理念已经被许多学者所采纳并应用于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中。在物流管理专业方面,许多学者及从业者也意识到传统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如何培养与时俱进的新型物流管理人才是行业及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结合新工科理念,对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模式进行探讨。

1 当前物流管理专业培养存在的问题

从1993年我国开始招收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以来,物流专业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培养了数十万的物流人员,形成了完善的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模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革,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足以满足时代发展需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物流管理课程体系落后

当前,我国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以管理学、统计学、经济学为选修课程,以仓储与运输管理、库存管理、物流设施与设备、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等为核心课程,以物流成本管理、采购管理、供应链绩效管理等为辅修课程。课程体系设置已经基本固化、模式化,课程知识体系老旧,大部分是沿用欧美国家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课程知识体系,未能根据物流发展现状进行更新,缺乏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先进理念和技术的融合。其次,由于现有课程体系采取的是分割式模式,只教授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缺乏其他学科知识体系的引入,导致课程知识体系的广度不足,使得学生在学习课程过程中,认知范围有限、思维僵化。最终培养出的物流管理专业人员只掌握陈旧的基础理论,缺乏国际视野,对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的接受程度不足,理解能力不够,以致难以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满足不了当前物流行业发展的需要,进而面临转行的窘境,进一步扩大了专业物流管理人才缺口。

1.2 专业实践实习形式化,内容单一化

在各高校设立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实习中普遍包含以下几种:认识实习、社会实习、毕业实习。认知实习主要是参观相关企业,了解物流相关内容,包括设施设备、业务流程等;社会实习主要是进入企业实际岗位进行实际操作,以了解物流管理业务;毕业实习主要是为毕业论文做准备。在这三种专业实践实习中,大部分主要是以了解物流基本内容为主,即使上岗实际操作,也是从事最基础的业务,难以深入了解当前物流管理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其次,专业实习实践内容单一化,执行流程化。对学生专业实习实践的考核主要是实习报告,并没有制定出具体可量化的实习实践考核标准,导致学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缺乏目标,更多是以敷衍的态度完成实习实践;最后,在专业实习实践的安排上,对学生缺乏有效的进阶训练计划,因此导致专业实习实践仅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未能培养出学生在实习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物流实验室建设滞后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物流实验室承担着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作用,本应在高校里受到重视,然而在实际情况中,虽然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物流实验室,但由于缺乏相关配套资金的投入,没有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导致物流实验室的设施设备老旧、规模小,只能简单模拟物流行业的某一具体作业流程。大部分高校尚未建立模拟物流全过程实验室,加之实验室管理混乱,使得高校物流实验室处于流于形式、疏于管理的状态;其次,由于在课程体系设置中过多强调理论课的教授,不重视实验室在教-学-研中的作用,以致实验模拟课课时不足,实验室利用率较低,进而导致高校的物流实验室处于“有而不用,用而不专”的状态,不能真正发挥实验室实践教学、科研创新的作用,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全面应用知识理论的能力,不利于促进物流技术的创新。

2 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复合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建议

2.1 构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学科交叉融合的物流管理课程体系

新工科背景下要求“问需求建专业”,加大调研力度,通过对国内外相关行业、产业的充分调研,在充分听取相关从业者对物流管理人才建议的基础上,把握物流行业发展趋势,了解物流行业人才需求的偏向性、能力的侧重性,结合实际情况为课程设置大纲;其次在学科交叉融合方面,要打破学科界限,在把握物流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适度降低基础理论课程设置比例,提高人工智能、信息技术、人机工程等交叉性学科课程设置比例。打破传统的分割式培养体系,建立各学科交叉融合培养体系,以求构建出能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认知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课程体系;再次,要结合物流发展方向及前沿,对物流管理专业进行细化,设置具有特色的专业方向。针对不同专业方向,在课程设置时要具有侧重性,比如物流管理+智能技术、物流管理+人机工程、物流管理+云供应链等,不能搞传统的机械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各专业方向的选择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情况,在详细介绍各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选拔学生进入该专业方向进行学习培养,以期培养复合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最后,要建立课程体系动态评价及更新机制。以四年为周期,对课程体系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合物流行业、物流技术发展新动态,对所设置的物流管理课程体系进行及时更新与调整,以此保障所设置的课程体系与时代发展、行业发展一致,真正做到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物流管理课程体系,这样才能培养出具备融合交叉学科知识的,适应产业需要、满足行业需求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

2.2 构建项目或课题式的进阶专业实习实践体系

新工科的另一特点是综合全面,创新能力突出。对于高校来讲,专业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在专业实习实践环节中,高校要构建出进阶的专业实习实践体系,提高实习实践环节学分比例及重要性。针对不同年级的专业实习实践,设置不同的实习实践目标,比如在大一年级要求学生进行认知实习,带领学生到国内知名的物流企业进行交流学习,以达到了解当前物流发展趋势的目的;大二年级,让学生选择某一企业或行业进行课题调研,通过设定调研主题,明确调研成果考核标准,让学生充分发挥已学知识,完成课题调研工作,以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大三年级,通过校企合作,了解企业实际存在的问题,商定专业实习实践项目,明确项目考核标准,让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完成项目内容,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四年级,通过毕业实习,在提前定好论文题目的前提下,深入企业收集论文所需数据,并撰写论文,以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专业实习实践中,强化学生所学知识,构建课题或项目式的专业实习实践环节,明确可量化考核目标,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全面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创新能力的提高。

2.3 加大实验室投入力度,建设物流全过程模拟仿真实验室

在新工科的内涵中有一项为面向未来,主动布局,意味着要高瞻远瞩。面对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产业革命,要积极把握主动权。对于高校来说,实验室具有科技创新、实践教学的双重作用。因此,需要加大物流实验室的投入力度,通过引进技术领先的物流仿真设备,建设出高标准、全领域、先进性的物流全过程模拟仿真实验室,对于物流管理专业来说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科技创新,掌握物流领域最新技术,并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相关物流教师来说,有利于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取得重要的科研成果;其次,在实验室管理方面,要采取“共享实验室”管理机制,不能将资源集中在某个专业领域,而应该采取开放式,面向所有相关专业。这样有利于促进跨学科交流,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真正发挥实验室引领科技创新的作用;最后,要增加学生实验课课时,建立学生实验课考核标准,使实验室真正发挥实践教学作用,而不是停留在表面。通过建立物流全过程模拟仿真实验室,促进教-学-研协同融合发展,才能真正促进物流技术创新,把握物流发展新动态,在未来物流发展中掌握主动权、提前布局,进而促进新工科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3 结语

物流行业作为传统的服务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物流管理是企业降低成本、缩短交易时间、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如何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为物流行业培养出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是物流从业者及高校物流专业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随着新工科理念的逐步推广和深入,高校物流专业相关人员应及时贯彻新工科理念,并将其融入到物流管理课程体系设置、专业实习实践、实验室建设等诸多专业环节中。把握物流发展新趋势、新动态,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新工科背景下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以满足产业需要、行业需求,进而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工科实验室课程体系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