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加强生物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思考

2022-12-06胡晓玥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21期
关键词:实验室生物实验

裴 明,胡晓玥

(1.太原市卫生学校,山西 太原 030012;2.山西医科大学,山西 晋中 030600)

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指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条件和状态不低于容许水平,可避免实验室人员、来访人员、社区及环境受到不可接受的损害,符合相关法规、标准等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的要求。根据不同实验室的操作内容和危害程度,应在不同等级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开展实验活动[1]。作为一名从事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教学和科研的教师,在实验室做实验或课题研究过程中,如何加强学生实验室安全意识培养,避免生物毒性因子的暴露、有毒化学药品的泄露,有效阻止其向周围环境和人群扩散,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笔者拟从实验前、实验中、实验结束后几方面谈谈对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思考。

1 实验前加强实验安全意识教育

1.1 加强新生入学安全教育

为打造平安和谐的校园,每年新生入学教育的安全教育课程中,都将实验室安全列入其中,这也是新生进入实验室的第一课。教师通过介绍国内外高校发生的实验室安全事故,使学生认识到出现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违反实验操作规程或实验操作不当,应引起高度关注。实验室安全事故中爆炸与火灾占比最高,第二是化学有毒药品的泄露,第三是生物安全,第四是中毒。这些事故离我们很近,时刻都有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因此学生要把实验室安全意识扎根心中。

1.2 认真学习实验室安全知识,严格实验室准入制度

大多数学生进入实验室前未经过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缺乏必要的实验室安全知识。学生进入实验室前,要了解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如《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等,由于实验课时的限制,这部分内容可在课前自学[2]。进入实验室后,要认真学习相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规定、实验室的注意事项等。做实验前组织考核,可以通过学习通App、问卷星等,以选择题方式进行测试,合格者方可进入实验室做实验。通过学习和考核,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大大增强。

另外,严格实验室准入制度。在仪容仪表上,首先要穿实验服,摘除首饰,不留长指甲,长发应扎好,避免在实验过程中长发遮盖眼睛,用手整理时引发危险或使用酒精灯时烧着头发;在实验室不穿露脚趾的鞋,防止试剂直接滴洒在皮肤上;进行特殊实验时要求学生穿隔离衣并戴口罩、护目镜、防毒面具。在行为规范上,在实验室不吸烟、不吃零食、不化妆打扮、不戴隐形眼镜等;实验台上不放书包、衣服等与实验无关的物品。

1.3 实验教师要不断提升个人素质

实验教师作为实验室的第一责任人,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及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具有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能力[3]。学校要鼓励和组织实验教师参加有关实验室生物安全的交流、培训活动,不断更新实验教师的实验室安全知识,提高综合业务素养。实验教师在实验室建设、管理、合理使用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也是保证学生实验安全的重要力量。

2 实验中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范

2.1 根据实验教学大纲合理安排实验内容

学校根据实验室和学生实际情况安排实验教学,既要保证实验课的开出率,又要考虑到学生实验的安全性。教研室授课教师和实验教师集体备课,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采取逐层递进原则,首先设置一些基本的验证性实验,其次设置综合性实验,最后设置创新设计性实验,在保证学生掌握实验室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验规范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开设的验证性实验包括细菌的形态结构检查法、培养基的配制、细菌的分离与培养、药敏试验等;综合性实验主要是细菌的生化实验和鉴定;设计性实验在实验材料选择上尽量选择容易得到的、安全性能高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流程,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验积极性,还能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如在人体天然防御功能实验中,可选择学生自己的唾液作为实验材料,做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实验。对一些操作时间长、难度大的实验,可以选取部分内容对学生进行示范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前做更多准备工作和预实验,也可选择一些认真负责的学生参与进来和实验教师共同完成,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对实验教师来说也减轻了工作量。对有可能造成学生感染的实验,可以采用录像教学或虚拟实验方式,不但弥补了实验课时的不足,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2.2 在实验中培养无菌操作意识

病原生物实验室与其他生物实验室有很大不同,有微生物培养,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如在进行细菌培养过程中,接种前要对接种环进行烧灼灭菌处理(有可能被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接种过细菌的接种环一定要再次烧灼灭菌后再放回接种环架(避免接种环上残留的细菌污染环境)。虽然实验室一般选取的菌种标本是安全的,但学生在操作时可能由于不熟练导致菌种被污染,而实验中的标本和培养物均有可能具有传染性,要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实验室所有用过的样本、培养物和废弃物应假定有传染性,要以安全方式进行处理。任何使形成气溶胶的危险性上升的操作都必须在生物安全柜里进行,尽可能使气溶胶或气雾的形成控制在最小限度,有害气溶胶不得直接排放[4]。尽量避免使用尖锐物品(如一次性手术刀、针头、玻璃等),使用后的利器应放入利器盒中,不能随意丢弃。

2.3 培养严谨的实验态度,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实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减少实验事故的有力保障[5]。科学实验都是非常严谨细致的,容不得半点马虎,实验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

在使用水电的时候一定不要离开,万一要离开,应请其他人帮忙照看;实验过程中要按实验步骤逐步完成,不要为了省时省事而同时进行几项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随身带上记号笔,养成随时做记录的好习惯,每次记录的数据不能随意乱放,要及时分析;新配制好的试剂一定要及时做好标记,加入试剂前一定要混匀,以免放置时间过长试剂浓度不均,影响实验结果;在使用天平进行测量时,不能直接把测量的药品放在托盘里,应该在托盘里放上滤纸,再把药品放在滤纸上;使用移液器移取溶液时要用洗耳球,禁止用口吹吸,不能甩移液管,防止移液管中的酸或碱等液体甩出伤到自己或他人;玻璃管冷凝管上套胶塞时一定要小心,不要用力过猛导致冷凝管破碎,扎伤皮肤。

使用有机高危溶剂或盐酸等有刺激性气味的物品时,一定要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期间要开排风扇或开窗通风;硫酸、硝酸等氧化性酸若不小心滴在身上,要用清水清洗,然后用碳酸氢钠液洗涤,不要因为浓度低而忽视,因为随着水分的蒸发硫酸的浓度会增高,会使原来的稀硫酸变成浓硫酸[6]。

加热试管一定不能集中加热,试管口不得对准人,严防液体过热而冲出试管[7];未经处理的有害微生物或有害化学品,不能直接向下水道排放,有可能污染周围环境;用移液枪头吸完后,应当及时取下来,以免忙乱时又用同一枪头吸取其他试剂;移液枪千万不能用于挥发性有机溶剂的吸取。

在进行革兰氏染色过程中,每一步染色步骤都有严格的时间规定,时间不能延长也不能缩短,否则会出现错误的实验结果。染色过程中使用的载玻片、盖玻片要先放入消毒液里消毒处理,不能直接在水龙头下冲洗,不能直接丢入生活垃圾中,防止有活的微生物存在污染环境。实验中使用过的玻璃器皿要及时浸泡、清洗、晾干,为下次实验做好准备。

实验结束后,要将实验台上的实验试剂统一放回原来的位置。对工作台面进行清洁消毒,脱去手套后用液体肥皂和流动水按七步洗手法洗手,脱去实验服,确保水、电、门窗全都关好后方可锁门离开实验室。这些看起来都微不足道,但一旦出现事故可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对于高素质人才培养非常重要,不仅可以避免很多意外事故的发生,还会对以后的生活、工作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受益终身[8]。

2.4 实验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处理

(1)在生物实验室中经常要注意水、火、电的安全,水龙头不能有滴漏现象,不能用湿手碰触电器。在明火周围不能放易燃易爆物品,在使用电炉加热配制培养基时烧杯、烧瓶一定要垫上石棉网,防止容器破碎液体外流引起火灾,加热容器中的液面不得超过2/3,防止液体喷出,电炉短路。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不得离开,直至加热完毕关闭电源电炉丝冷却后方可离开。冰箱中不能放置易挥发的溶剂,否则有爆炸的风险。实验室突发火灾(酒精灯里的酒精着火、电炉着火)的处理办法,可以通过消防演练形式让学生熟悉。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时,要检查锅内水量是否达到标准,防止烧干,加热前检查锅盖是否密封良好,还要定期检查压力阀门是否堵塞。干烤箱消完毒后一定要温度降下来方可打开箱门,并带上厚手套防止烫伤,取出所需物品后及时关好箱门。在使用离心机时,要选择重量相等的离心管,对称放置;离心的液体不得超过离心体积的2/3,防止液体泄漏腐蚀转头,发生危险;离心机工作过程中有异常声响时立刻切断电源,等离心机停止运转后再靠近。这些常识可以小视频或Flash动画形式发送给学生,让学生提前观看,课堂上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实验过程中如有试剂溅出、有明显或潜在的暴露感染性材料,应及时报告实验教师,不要擅作主张自行处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消毒或立即按照意外事故应急预案的程序处理。

2.5 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规范化

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必须有专人管理,仪器负责人在使用前需经专门培训,考核合格方可操作使用,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准私自操作运行。仪器使用过程中不得私自离开,当仪器出现报警时能熟练处理,能做到安全断电、断水、断气,彻底消除因仪器故障出现的安全隐患。仪器使用完要按正确操作关机,切断电源。实验结束后将实验仪器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将仪器内的样品及时取出进行安全处理,严禁在仪器内存留实验样品。定期对实验仪器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教师以演示方式边操作边讲解,学生操作时一定要有教师在旁边指导。

3 实验结束后废弃物的处理

实验室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环保意识,熟悉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对医疗废物可按《医疗废物分类目录(2021年版)》处理。严格执行国家环保制度,对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进行环保方面的安全教育,使其熟悉废弃物处理的原则和规定[9]。每次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室废弃物的特点,做到分类收集、存放,集中处理,处理方法应简单、易操作,处理效率高,不需要很多投资。

(1)废弃的消毒液,有毒、有害、有腐蚀性的试剂,过期或废弃的药品等,不能随意倒入水池中,应放在指定的地点分类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于含有高浓度有机溶剂的废液应回收再用。对于某些数量较少、浓度较高的有毒有机物,可通入燃烧炉中供给充分的氧气,使其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对高浓度废酸、废碱液要经中和至中性时排放。少量有毒气体可通过通风设备排出室外,通风管道应有一定的高度,使排出的气体能让空气稀释。产生毒气量大时,必须经过吸收处理才能排出。如氮、硫、磷等酸性氧化物气体可用导管通入碱液中,使其被吸收后排出[10]。自己处理不了的废弃物可收集后交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医疗废物处置单位或危险废物处置单位进行处置。

(2)感染性废物,如废弃的细菌病毒标本、培养使用后的细菌、细胞、病毒,病原体培养基和污染的试管,菌种和毒种保存液及其容器,应及时使用压力蒸汽灭菌锅进行消毒灭菌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于符合环保规定的医疗废物包装袋中,运送至专门的处理地进行焚烧或深埋。

(3)实验动物严禁带出实验室,如狗、兔子等不能作为宠物被领养,坚决制止实验人员食用经无害化实验的实验动物,活体动物如小白鼠、青蛙、蟾蜍等实验后要妥善保管组织标本,废弃的动物尸体、组织器官必须统一收集、集中存放、统一及时进行处理,不得积压在室内乱放。不得将动物尸体或器官随意丢弃,应由专人负责收集于符合国家标准的医疗废物包装袋中,作为医疗废弃物交由具有相关资质的环保部门统一处理。

(4)损伤性废物指能够刺伤或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如废弃的金属类锐器针头、探针、解剖刀、手术刀,玻璃类的载玻片、盖玻片,应收集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容器和警示标志标准》(HJ421)的利器盒中,利器盒达到3/4满时,应当封闭严密,按流程运送、贮存[11]。

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导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强调,必须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12]。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要将实验室安全教育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全过程,加强培养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实验室安全操作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生物安全素养[13],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患者。

猜你喜欢

实验室生物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第12话 完美生物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