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域下外科护理课程育人实践探析
——以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为例

2022-12-06曹文元林艳红王会宁卢灿娘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21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外科育人

康 萍,曹文元,林艳红,王会宁,卢灿娘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龙岩 36402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1]。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校实施“三全育人”,我们在外科护理课程中进行课程育人实践探索。

1 外科护理课程育人的意义

1.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外科护理课程蕴含丰富的育人资源,结合课程内容,将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红医精神”等融入课程教学,强调传授知识与德育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作用,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生活观、职业观和发展观。

1.2 形成协同效应,提升专业课教学质量

每个专业、每门课程都具有精神重塑和价值启蒙功能,各类课程和思政理论课要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以外科护理课程为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外科护理课程有机结合,加深学生对护理岗位的认识,激发其学习热情,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

1.3 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外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还要进行劳动教育、生活教育、安全教育等,引导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和服务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 外科护理课程育人整体思路

2.1 学习研讨,更新理念

在外科护理课程教学中进行课程育人,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无关,只需把专业课教好,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由思政课教师负责[3]。教师要转变观念,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构建知识技能学习和职业价值观形成相统一的课程体系,实现知识育人和立德树人相统一的育人目标[4]。教师要积极学习与职教、“三全育人”、课程思政相关的政策和文件等,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和育人能力,形成协同育人意识。

2.2 课程设计思路

外科护理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应用外科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外科疾病患者健康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外科临床思维能力和素养[5]。课程团队深入各级医疗机构进行调研,结合不同模块的知识确定课程育人内容,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采取“教—学—做—悟”模式,进行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以及理实一体化教学。以就业为导向,以外科技能培养为主线、综合素质提升为核心,把德育与智育、生活教育、劳动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3 修订课程标准

修订专业技能与“三全育人”相结合的外科护理课程标准,突出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教学目标从4方面设立,即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和思政目标。改革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挖掘育人元素,并在教学设计中融入育人活动,在课内课外、理论和实训教学、校内和校外实践环节,依托信息化技术实施课程育人。教学评价由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部分组成,理论部分通过学习通平台进行评价,实践部分通过技能考核、案例分析进行评价,全面考查学生综合能力。

2.4 寻找育人切入点

课程教学中,若仅采取说教形式进行课程育人,学生会产生抵触心理,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方式进行课程育人。如开学第一课,采用专题形式进行专业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在学生对护理专业起源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讲述福建省以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姜小鹰和李红为代表的护理前辈的事迹,培养学生运用专业技能为社会做贡献的职业使命感。在学习肿瘤患者护理章节中患者的心理护理时,采用主题讨论的方式进行死亡教育,引导学生珍惜、珍爱生命,积极、努力、乐观地生活,尊重患者的生命,关心体贴患者。在学习烧伤患者的护理时,课前导入问题“生活中被开水烫伤、被锅中飞溅的油烫伤,你是如何处理的”。让学生总结生活中轻度烧伤的处理方式,查找烧伤后不当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资料,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在期中和期末考试前夕,提醒学生遵守考场纪律,进行诚信教育。育人要因时、因势而为,在合适的时机适时切入,不仅能达成教学目标,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外科护理课程育人教学实践

3.1 教学内容

外科护理包括外科护理基础知识、神经外科、心胸外科、腹部外科、泌尿外科及骨科六大模块。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属于神经外科模块,以该模块为例,介绍外科护理课程育人教学实践。该模块对应的教学内容是颅内高压患者的护理、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和颅内肿瘤患者的护理,理论教学6学时,实训2学时。

3.2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职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生活经验,对颅脑损伤的性质和程度、病情观察及护理重点有学习兴趣,但不能很好地将知识内化,容易机械性记忆。

3.3 教学目标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求和神经外科岗位工作需要确定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熟悉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的病因及处理原则。技能目标:能熟练进行脑室外引流护理操作。素质目标: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政目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民族自豪感;开展安全教育、生活教育和劳动教育,形成遵守职业规范意识;具有科学精神,能认真细致观察病情,关心、尊重患者。教学重点: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教学难点:识别颅内压增高、脑疝及脑损伤,并能及时采取正确的救治措施。

3.4 教学策略

3.4.1 基于案例的任务驱动教学 明确的学习任务有利于学习。课前,教师将导学案上传学习通平台,布置学习任务。课中,导入案例,按照工作任务开展教学。课后,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学习情况,布置拓展任务。以任务为驱动,学生在问题驱动下进行自主探究、体验探究,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乐趣。

3.4.2 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由于我院学生来自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专业基础不同,选择护理专业的动机不同,因此在设计导学案及工作任务时,可增加一些有难度的拓展题,兼顾不同基础的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有目的、有计划地自主学习,夯实外科护理知识和技能基础。

3.4.3 寓思政教育于教学 外科护理教学中,以专业课程为载体,融入思政教育、劳动教育与生活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等,也能为抽象的护理学知识注入新的意义与活力[6],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行价值引领,最终实现课程育人、立德树人。

3.4.4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外科疾病具有突发性和病情急、危、重的特点,需要护士细致观察,求真务实,对于疑难护理问题要有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同时,外科护理实践性强,教学中,要将护理学知识讲授、生活教育、劳动教育、安全教育联系起来,全方位育人,促使学生成长为“接地气”的技能型人才。

3.4.5 教学资源与手段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微课、视频、临床案例、导学案、护考链接;教学手段包括实训教学、学习通平台辅助教学。

3.5 教学实施

3.5.1 结合时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021年11月8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既定任务,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教师及时与学生分享,从神舟十三号发射成功到宇航员圆满完成出舱任务,中国航天总是在不断超越,一点一点实现技术突破,我们的综合国力也在不断提升,所有进步都凝聚为民族自豪感。作为护生,我们在为祖国的强大感到自豪的同时也要学习“航天人”的勇敢与担当,自强不息,用汗水和智慧建设伟大祖国。

3.5.2 课程教学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 讲授脑室外引流和冬眠低温疗法护理时,利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观看往届学生的操作视频,指出操作中的错误,将职业素质教育与知识教育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脑室外引流和冬眠低温疗法护理的同时,对神经外科护理岗位职责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到高度责任心、细致护理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精益求精、脚踏实地、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结合抗击疫情医务人员的英雄事迹,引导学生对护理责任、护理意义、医者初心进行思考,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将自我价值与职业价值、社会价值相联系,做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甘于奉献、勇于承担的“护理人”。

3.5.3 培养科学精神 讲授颅内压增高患者出现库欣反应时,介绍库欣反应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成功离不开坚持、探索与尝试。在讲授意识和瞳孔的观察时,引导学生围绕“颅脑损伤观察意识和瞳孔的重要性”进行探索,在资料查询、知识总结、合作探讨中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培养学生务实、严谨、探索、实践、合作的科学精神。

3.5.4 融入生活教育和劳动教育 头皮血肿是常见颅脑损伤,教学时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头皮血肿的处理方式,将护理知识应用于实践,对患者的疾病感同身受。外科护理实训操作时,将实训操作及物品准备、整理要求融入劳动教育,使学生学会合理安排实训操作步骤,勤于练习,团队合作,有条不紊地完成实训操作及操作后物品、实训室整理。

3.5.5 融入安全教育 颅脑损伤发生率仅次于四肢损伤,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学习颅脑损伤的健康教育内容时,展示过马路、骑共享单车、使用电器及接触传染物品时,不按要求做好防护的图片,将安全教育融入教学,培养学生安全意识,使其认识到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要遵守规则,保证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

4 教学成效

外科护理教学改革将专业知识讲授与课程育人相结合,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营造了愉悦、和谐、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氛围,学生的知识结构不断完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时,思路更开阔,能用更积极的方式解决困难,临床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均得到提高;实训操作时,人文意识、沟通能力、动手能力明显增强。学期结束后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学生普遍反馈“喜欢这种上课方式”“学习有目标就会有动力”“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更能体现祖国的强大和医护人员的担当”“生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使专业知识更加生活化,并且可用于解决日常的健康问题”。用人单位反馈学生理论基础扎实,操作技术熟练,肯干、能干,有较强的岗位胜任力,部分学生实习结束后即被医院录用。

5 总结与反思

5.1 更新理念,达成育人目标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指出,高职院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专业课教学中若不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生活教育和劳动教育,易使学生只重视专业知识学习,而忽视良好道德品质和劳动意识的形成。教师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开阔思路,在教学设计中融入思政元素,坚持“适度、够用”原则[7],不仅充实课堂,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更要达成“三全育人”目标。

5.2 自然融入,润物无声

授课时,各种思政元素的融入要顺势而为,自然而然,可以通过课前导入、课中分析、课后查阅融入,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头脑风暴、讲述故事、专题讲授融入,寓道于教[8],既能激起学生共鸣,又能达到教学目标。轻松、愉悦的氛围弥漫在师生中间,使课堂成为有温度的课堂,学生成为有温度的学生。要重视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专业课教师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丰富的专业知识、关爱学生的举动,以及课后参与学生活动时的言谈举止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信任、亲近教师,进而亲其师而信其道。

5.3 教研结合,促进创新

教学要与时俱进,要想在专业课教学中育人,就要建立长效育人机制,优化教学模式。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了解国家政策及学校建设目标,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充分调研,了解行业需求,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习需求,把握好专业课教学的育人导向,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革新教学内容和教法,及时进行教学评价,总结教学成果,进行教学反思,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手段。

6 结语

外科护理教学中,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融入生活教育、劳动教育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不断增强专业课教学的思想性和育人功能,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外科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临床外科杂志》2021年重点内容预告
《临床外科杂志》2021年重点内容预告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英文)》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