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后滴漏综合征证治体会

2022-12-06梅文雅

浙江中医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胆经胆南星流涕

梅文雅

1 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53

2 临海市中医院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 浙江 台州 317000

鼻后滴漏综合征是指鼻腔或鼻窦的慢性炎症对其本身的刺激,以及其炎症分泌物经鼻腔向咽部倒流,长期刺激咽部所导致的一系列咽部症状,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及咽异物感。笔者通过梳理中医典籍中对鼻、咽生理、病理的认识,结合个人证治体会,试从胆入手分析,以丹溪方为底加味,自拟“辛芥加味汤”治疗鼻后滴漏综合征,现将其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1 颃颡为介,鼻病及咽

鼻后滴漏综合征实质在于鼻病和咽病的两病相合,可继发于鼻窦炎、鼻窦囊肿、变应性鼻炎、鼻息肉等疾病,但在中医上并无明确对应病名,若以主诉来看,可有“鼻渊”“鼻鼽”合并“咳嗽”“梅核气”等。中医解剖很早就认识到了鼻咽之间的紧密联系,所提出的“颃颡”正是交通鼻咽之门户,《灵枢·忧恚无言》曰:“颃颡者,腭之上腔,口鼻之气及涕唾从此相通。”由此可见,无论清涕、浊涕,如果经颃颡下行,都会累及咽喉甚至食管,引发咳嗽、咽异物感甚至咽痒疼痛等临床表现。

2 喜清恶浊,以通为用

鼻、咽均为头面之窍,喜清而恶浊,且都具有御邪毒、司呼吸、助语声等功能。鼻道清虚,可见于《医学入门·卷四》中“鼻乃清气出入之道。清气者,鼻中生发之气也”[1]的描述,此外鼻窍内血液充盛,实为多气多血之窍。至于咽,它位于脾胃清阳上通脑络之要塞,且有生发清气的功效,故咽亦可归为头面清窍之一。

鼻、咽喜清恶浊的特性决定两者清则空畅,浊则壅塞,以“通”为用。胆被称为清净之腑,胆之清气上通于脑,性状清净,主司相火,在正常情况下可升发少阳,调达三焦,枢利荣卫,升清降浊,清利鼻咽,祛痰除热。而胆之经脉从脑走颈,经咽喉至缺盆,与咽喉直接交通,《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指出:“夫咽门者,应五脏六腑,往还神气,阴阳通塞之道也。……咽门者,肝胆之候也。”[2]可见鼻、咽的生理特性、循经走向都与胆高度相关,鼻、咽合病或可从胆论治。

3 邪从热化,循入胆经

鼻、咽作为脏腑外卫,疾病初期、发作期多由外感邪气,尽管外感可有寒热之分,但病情进展往往化热。其原因一是在于鼻窍多血多气的特点使得外感病邪易从热化,部分寒邪在鼻道内就已经化热。二是在于鼻后滴漏综合征的病变部位已由鼻窍蔓延到了咽部,当邪气下行,咽部门户失司,往往会循经络传入胆经,壅于胆腑。邪入胆经后,可有进一步郁而化热,甚至上冲的表现,进而阻遏清窍,阻塞鼻道,形成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痰热凝聚,阻于鼻咽的局面。病邪入胆经后,会在鼻后滴漏综合征中造成恶性循环。若患者平素喜饮酒,好厚味,或常年情绪不佳,恚怒失节,则更容易导致胆腑气机遏阻化火,循经上犯以致清窍气滞痰凝,加重症状。

4 从胆着手,随证加减

笔者认为,在治疗鼻后滴漏综合征时可试将解胆经郁热作为核心,以利胆、清热、化痰、通窍等诸法立法,由此使得痰热消解,鼻咽得宣,清窍得通。对于胆热之证,笔者发现朱丹溪早在《丹溪心法》中就已经提出用南星、半夏、苍术、白芷、神曲、酒芩、辛夷、荆芥治疗鼻渊[3],方中南星、黄芩便是胆经要药,能解胆络阻滞、清窍闭塞、痰火郁结等诸多证候;配伍半夏、苍术进一步化痰祛湿,辛夷、荆芥、白芷引药上行,达咽入鼻,达表祛邪;神曲可健胃和中。全方共奏清胆化痰、通利鼻咽之效。此方相对龙肝泻肝汤更为平和中正,无损脾之害。《本草汇言》中记载郁金为“清气化痰,散瘀血之药也,其性轻物,能散郁滞,顺逆气,上达高巅”[4],是鼻、咽不适之良药。《医宗金鉴》中描述“奇授藿香丸”(即藿香连枝叶)清胆热,连服数月或可根治鼻渊[5],故笔者自拟辛芥加味汤,是在奇授藿香丸及辛夷荆芥散的基础上加入郁金,以此治疗胆热痰扰型鼻后滴漏综合征。方以胆南星、郁金为君药,以藿香叶、黄芩为臣,以姜半夏、炒苍术为佐助,以焦六曲为佐制,辛夷、荆芥、白芷为引,助他药直达病所,发挥药效。若见患者舌苔黄腻,兼有食欲不振,恶心欲吐,甚至口泛清水,则为胆经湿重,可酌加少量茵陈;若见患者舌红、苔薄,甚至少津干裂,兼有口干口臭,甚至口苦、发热,则为胆经热重,可易姜半夏为姜竹茹,或倍用黄芩。若患者兼有情志不畅,烦躁易怒,脉弦,可调理气机,适当使用行气化痰及通经活络之药以助胆气清明通达,其中化痰可加化橘红、竹茹;通经活络可加赤芍,或增加郁金的用量;情志不畅可加香附;胸胁疼痛可加川楝子。若见患者脾胃受损之象,如大便溏结不爽、胃痞、纳差等,可加白术、党参运脾建中。

5 临证验案

案例1:患儿,男,6岁。2021年4月20日初诊。主诉:慢性咳嗽5月余。患儿2020年秋季感冒,经西医治疗后发热、咳嗽症状消失,但时有清涕、鼻塞感,期间未予治疗。后患者鼻塞、流涕症状好转,但经家长描述,时能听闻患儿倒吸涕的声音,同时伴有咳嗽,晨起时最为严重。刻下闻诊患者咳声重浊,明显含痰,嘱其倒吸涕将痰液咳出,见痰色黄稠。患儿胃口不佳,喜凉怕热,出汗黏腻,大便较硬,两日一行,小便如常。舌质稍红、苔黄腻,舌下脉络偏紫,脉弦滑。诊断:咳嗽(鼻后滴漏综合征)。治法:清热利胆,化痰止咳,健脾消食。治以辛芥加味汤加减:胆南星、辛夷、化橘红、姜竹茹各6g,郁金8g,炒黄芩、荆芥、藿香叶、炒苍术、白芷各5g,六神曲、生白术、炒党参、炒鸡内金各9g。7剂。水煎,早晚分服。2021年4月27日二诊:患儿倒吸涕情况好转,咳嗽减少,大便亦稍通畅,但胃口仍欠佳,舌黄腻有所好转,脉同前。原方去化橘红、姜竹茹,加炒谷芽、炒麦芽各6g。7剂。2021年5月4日三诊:患儿倒吸涕、咳嗽继续好转,胃口也有所改善,上方胆南星减至4g,郁金减至6g。7剂。持续调理近3月后,未再出现咳嗽、倒吸涕症状。

按:该案例病情、病机较为明确,是感冒遗留的鼻腔炎症导致鼻腔分泌物异常增多,向后滴漏至咽喉部,刺激咽部黏膜而引发咳嗽。夜间鼻内分泌物积聚,晨起因重力下落,故咳嗽以早间为剧。患者四诊均可见痰热证候,结合脉弦,位在鼻、咽,诊断为胆火上行,痰热阻窍,处方以胆经药物为主,包括清热、降火、通窍、行气之品,以辛芥加味汤加减,因小儿便秘,易焦六曲为生六曲,另加入白术、党参以健脾气,炒鸡内金消食和胃,共奏利胆通窍、健脾通便之效。二诊诸症有所缓解,故守方,因舌苔黄腻好转,提示痰热减轻,去化橘红、姜竹茹,胃口欠佳故加入炒谷芽、炒麦芽醒脾调中,升发胃气。三诊患者症状继续改善,故减轻胆南星、郁金的用量,谨防损伤患儿脾胃。

案例2:患者,女,25岁。2021年6月8日初诊。主诉:咽异物感近1年余。咽喉镜检查提示慢性咽炎,淋巴滤泡增生。询问其有无倒流涕等症状,患者回忆起3年前以及今年春季都曾因“鼻塞数月”就诊于耳鼻喉科,查鼻内镜无殊,后症状自行好转,遂未予重视。建议患者行鼻窦CT检查,结果提示右鼻窦有一囊肿,但未破坏周围骨质;鼻窦炎症。患者要求中医治疗,诉咽部异物感与情绪似有相关,平素爱思虑,时而忧郁,时而急躁,伴随有倒流涕症状,若将倒流涕咳出,一般为白色,但晨起时咳出为黄色,小便较黄,大便溏结,夜间难以入睡,睡则多梦,时有潮热感,易出汗。舌质稍红、苔薄白,脉沉细滑、左关稍弦、左寸稍弱。诊断:梅核气(鼻后滴漏综合征)。治法:清热化痰,疏肝利胆,兼以宁心安神。治以辛芥加味汤加减:胆南星、辛夷各12g,荆芥、白芷、炒黄芩、炒苍术各9g,藿香叶、化橘红各10g,焦六曲、郁金、生白术各15g,姜竹茹8g,太子参、大枣各20g,淮小麦30g,炙甘草6g。7剂,水煎,早晚分服。2021年6月15日二诊:患者诉服药最后3日并未出现咽部异物感,夜寐好转,但仍有倒流涕症状,怕热出汗也仍未缓解,自觉怕热以夜间为重,晨起身凉。谨守病机,上方加玫瑰花8g,青蒿10g。10剂。2021年6月29日三诊:患者症状有所反复,再次出现咽部异物感,考虑情绪相关,怕热稍有好转。上方加香附10g。10剂。2021年7月13号四诊:患者咽异物感、怕热出汗、夜间入睡情况好转,偶有倒流涕,大便偏软,小便正常,脉细弦。上方易姜竹茹为姜半夏,去青蒿、化橘红。10剂。用药3月余,已很少出现咽部不适及倒流涕症状。

按:咽异物感容易考虑痰气交阻,该患者诉曾在其他医院就诊,以半夏厚朴汤加减,疗效不著,可见痰气交阻并非患者根本病机。其虽有明确鼻窦囊肿、鼻窦炎、咽喉炎诊断,但从中医角度还须重视其情绪、睡眠问题,沉滑脉可见痰热在里,左关弦可见肝胆郁结,左寸脉弱及整体脉细可见气血有亏。故以疏肝利胆、清热化痰为主,合甘麦大枣汤补养气血、宁心安神。二诊因其有夜热早凉,已耗伤气阴,故用青蒿清透阴分伏热,玫瑰提升胆气,反佐郁金、胆南星舒畅胆腑气机。三诊用香附调节情志,疏肝解郁。

猜你喜欢

胆经胆南星流涕
鼻腔冲洗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塞、流涕的改善效果
胆南星炮制方法研究进展
胆南星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胆南星化学成分的研究
进补不如敲胆经
“大象腿”、“萝卜腿”常敲敲胆经
顺山倒
敲打胆经治失眠
肺脾气虚致流涕怎样调治
胆南星炮制及质量标准研究进展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