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嘉琳学术经验述要*

2022-12-06赵宏利何嘉琳指导杭州市中医院浙江杭州310007

浙江中医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何氏妇科

褚 蕴 赵宏利 何嘉琳(指导)杭州市中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7

何嘉琳临证近60年,家学深厚,尽得何子淮、何少山二老真传,集浙江何氏妇科大成,加之她勤于钻研岐黄之术,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将何氏妇科学术流派推向新的高峰。兹介绍其学术经验如下。

1 名师简介

何嘉琳,浙江何氏妇科第四代代表性传人,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浙江省第二届国医名师,全国中医妇科名师,第三、第四、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第二批中医学术流派建设项目“浙江何氏妇科流派传承工作室”负责人,浙江省名中医,杭州市中医院终身学术导师;曾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最美中医”“最美杭州人”“杭州工匠”“杭州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主持的课题获得多次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浙江省科学技术创新奖、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等。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流派传承分会顾问,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妇科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妇科流派分会顾问,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浙江省中医妇科联盟顾问,杭州市中医药协会妇科专业委员会顾问等。

2 学术观点

何嘉琳在临床诊治中继承了伯父何子淮辨证细腻准确、用药胆大灵活的特色,同时也继承了父亲何少山独创的温通疏补法治疗流产后继发不孕及善用温阳法治疗崩漏等学术经验。

2.1 整体观念,注重气化:何老在学术上十分强调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并认为这都源于《内经》《伤寒》中的气化运气理论。人与自然界,以及人体内部各脏腑、经络之间是一个统一体,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必须准确把握整体,分析自然气候、生活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以及个体的禀赋差异等不同,然后因人、因时、因地施方用药,才能取得较好疗效。

2.2 阴血为本,阳气为重:何老强调女子生理基础是以阴血为本,病理上常见阴血不足,治法上应注意时时固护阴血。但何氏妇科并不受限于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论,而是同样重视张景岳“阳常不足,阴本无余”及“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的观点。何氏妇科强调阳气的重要性,在治疗上强调要把握“阴平阳秘”“以平为期”这个原则。赞同李中梓“气血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上;阴阳并需,而养阳在滋阴之上”的观点。

2.3 肝肾为要,共为先天:何老在妇科治疗中,重视整体观念,强调脏腑功能的协调,尤其是肝肾的协调。何老认为,男子以精为本,肾为先天;女子以血为本,肾肝共为先天。肾藏精,主生殖;肝藏血,主疏泄。肾为水火之脏,肝则体阴用阳。肾藏真阴而寓元阳,肝体阴柔而势刚健。肾受五脏六腑之精,故妇科虚证,常责之于肾水,宜用补肾滋肾之法。何氏妇科补肾每兼补肝,母能令子实。“肝为五脏六腑之贼”,故妇科实证,多责之肝木,宜用清肝泻肝之术。何氏妇科善用清肝,但避免香燥劫阴,故清肝常合滋肾,滋水涵木,以敛肝阳。使阴血得守,郁火得平,肝木条达而诸症得愈。只要谨守病机,定能运用自如。

2.4 重视奇经,通调冲任:何老十分重视奇经八脉与女性生理病理的关系。女子在解剖上有胞宫,生理上有经孕产乳,只有冲任之气通畅,精血充盈,八脉调和,方得经调体健,嗣育有机,故在妇科疾患的辨证用药上当究奇经。其中主要有冲任督带四脉,而冲任与经候关系尤为密切。何老认为奇经病变可分虚实二端,虚者脉络失养,治当补养;实者脉络不通,治宜宣通。宗叶氏“奇经之结实者,古人用苦辛芳香以通脉络,其虚者必辛甘温补,佐以疏行脉络,务在气血之调和,病必痊愈”之说,主张以通为原则,虚则通补,实则通宣,通补结合。补则多应用血肉有情之品,以填精壮奇经,通则常用芳香辛润之品,以宣闭疏达。

2.5 重视后天,固护脾胃:健脾气、护胃气是何氏妇科学术思想中一个极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受仲景启迪。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气血是经、带、胎、产、乳等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脾主升,有统摄之功。若素体虚弱,或饮食不节,或劳倦、思虑过度,则可导致脾虚而产生妇科疾病。何老认为,在患病之初,体尚壮实,强调祛邪即是保胃气,邪气一除,胃气自能通畅。对于久病正衰,主张“大积大聚,衰其大半则止”。在疾病调理上尤重食疗,认为药物多系草木金石,其性本偏,使用稍有不当,不伤阳即伤阴,胃气首当其冲,胃气一绝,危殆立至。何老的处方中,60%以上必用参、术、芪,深具仲景、东垣之意。

2.6 病证结合,中西汇通:历代何氏传人均具开放包容之精神,既不囿于中医流派门户之争,更不阻隔中西之汇通,认为中西医药皆为救人而设,殊途而同归,因此努力践行中西医互补,取彼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吸纳新知,学习西医生理病理知识、诊断方法、治疗措施,衷中参西。主张辨证与辨病结合,分期与分型结合,中医病因病机与西医生理病理变化结合,中药传统疗效与现代实验研究结合,精中通西,取各之所长,互补互用,追求临床实效。

2.7 传承流派,多有发挥:何氏妇科流派先后提出了“调冲十法”“调补奇经八法”“调肝八法”“安胎五法”“治带四法”“育麟四法”“解郁三法”“治崩三法”等诊治特色技术。近年来,不断继承梳理,总结凝炼,结合现代疾病谱及诊断技术的变化,何老在临床传承中有所补充和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原有的治则治法,提出了“调补奇经九法”“安胎七法”“育麟五法”等有效指导临床辨证施治的流派特色诊疗技术。

3 验方医案

3.1 何氏定呕饮:组成:煅石决明、炒白芍、桑叶、焦白术、黄芩、当归身、绿萼梅、砂仁、苏梗、陈皮。方解:方中君以煅石决明,清肝平肝、潜阳降逆,清代沈金鳌称其“大补肝阴,肝经不足者,断不可少”,近贤张锡纯更赞其“为凉肝镇肝之要药”。当归身、白芍养血柔肝,白术健脾,调和肝脾共为臣药;砂仁、陈皮、苏梗理气安胎,配白术健脾而不滞,和胃而能降气;绿萼梅疏肝和胃、桑叶清肝凉血,黄芩清热安胎。诸药配伍,共奏清肝和胃、定呕安胎之效。主治:妊娠恶阻,以及一切妇科疾患,证属肝胃不和之虚阳上越或胃火冲逆者。服法:浓煎100ml,日2~3次服用,或少量徐徐频服。加减:呕吐多痰涎者可酌情加用姜半夏、姜竹茹;伴腰酸者加炒杜仲、川断;神疲倦怠、精神萎靡者,加西洋参10g,煎汤代茶,频频含服;伴呕吐伤阴甚者,宜加石斛,石斛滋养肾中真阴、悦脾益胃生津,具有“强阴益精,厚肠胃,补内绝不足”之功效,可与西洋参同时煎煮,少量频服,加强益气养阴功能,促进肝胃调和,气阴健复。

宋某某,女,31岁。已婚。2021年3月17日初诊。患者孕45天,恶心呕吐1周,并渐加重,汤水难入,食入即吐,呕吐酸苦水夹血丝3天,伴胸满胁痛,烦渴口苦,大便数日未行,舌红、苔微黄,脉弦滑。3月17日尿常规提示酮体+++,并排除其他内外科相关疾病。中医诊断:恶阻(肝胃不和);西医诊断:妊娠剧吐。分析:肝气郁结,则两胁胀痛,郁而化热,横克脾胃,胃气上逆,则胸满呕逆,肝与胆相表里,胆热液泄,故呕吐酸水或苦水,烦渴口苦。苔微黄,脉弦滑,为肝胃不和之象。治以清肝和胃,降逆止呕。医嘱:住院补液2000ml/日。方药以何氏定呕饮加减。方药:煅石决明18g,瓜蒌仁15g,桑叶、黄芩、姜竹茹、生白芍各10g,苏叶5g,黄连、砂仁(后下)各3g,绿萼梅、陈皮各6g。3剂。2021年3月20日二诊:用药3天后,症状较前好转,能少量进食,查尿酮体转阴,停止补液,继予黄连2g,苏叶、砂仁、豆蔻各3g,泡茶饮,少量频服,出院善后。孕三月复诊,饮食如常,体重增加。早孕超声提示:宫内孕,单活胎,符合孕周,颈后透明带扫描(NT)检查在正常范围。

3.2 育麟方:组成:菟丝子、党参、仙灵脾、覆盆子、枸杞子、当归、川芎、熟地黄、巴戟天、肉苁蓉、香附、蛇床子、防风、炙甘草。主治月经失调、绝经前后诸证及不孕不育疾病,证属肾虚精亏,气血虚弱,冲任不足者。方解:由《济阴纲目》苁蓉菟丝子丸加减化裁而成,全方既温养先天肾气以生精,又培补后天脾胃以生血,并佐以调和血脉之品,共奏补肾益精、养血调冲之功效。方中仙灵脾、菟丝子为君药,菟丝子其味辛、甘,性平,归肾、肝、脾经,既可补阳,又能益阴,温而不燥,守而能走,补而不滞,平补肾中阴阳;仙灵脾又名淫羊藿,性温,味辛、甘,归肾、肝经,具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的功效。巴戟天、肉苁蓉、枸杞子、覆盆子为臣药,补肝肾,益精血,固肾气。枸杞子、覆盆子与君药菟丝子同用,取“五子衍宗丸”之意,具有温肾壮阳、涩肠敛精之功。当归、川芎、熟地、党参、蛇床子、防风、香附共为佐药,其中当归、川芎、熟地养血和血、补血调经,党参健脾益气,蛇床子味辛、苦,性温,归肾经,益肾壮阳,防风为风药鼓动,共同促进卵泡发育、促使卵子排出。炙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与党参合用,寓“四君”之意,不但调和诸药,更是顾护脾胃。全方重在补肾阳,佐以养精血,精血互生,使血充精足,胞宫得以温养,月经恢复正常,易于摄精成孕。功效:补肾填精,益气养血,调经助孕。主治:不孕症、月经失调、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等疾病,证属肾虚精亏,血少阳馁,冲任不足者。加减:肾阳虚者可加用鹿角片、韭菜子、紫河车等;肾阴虚者,可去巴戟天、淫羊藿、蛇床子,酌加天花粉、石斛、生地、天冬、麦冬、柏子仁等补肾阴,养精血;脾虚便溏者可加山药、白术、扁豆;肝气郁结加八月札、绿梅花、香附疏肝柔肝;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瘀滞胞宫时,加炙甲片、三棱、莪术活血通络,化瘀消癥,红藤、败酱草清热解毒;素体肥胖等痰湿阻滞者加姜半夏、陈胆星、炙鸡内金、白芥子理气化痰。

赵某,女,29岁。2020年7月2日初诊。患者性生活正常,未避孕未孕3年。末次月经为6月18日,色红,准期,量偏少,查血雌二醇(E2)38pg/ml,促卵泡生成素(FSH)10.9IU/L,促黄体生成素(LH)2.5IU/L。丈夫精液检查无殊。2020年2月行输卵管碘油造影术提示:双侧输卵管通畅。时觉心烦、腰酸乏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中医诊断:不孕证(肾虚型);西医诊断:原发性不孕;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治以补肾填精、养血调冲。处方:黄芪、泽泻、泽兰、肉苁蓉、香附、郁金、巴戟天各10g,当归、丹参、枸杞子、覆盆子、炒白芍各15g,太子参、黄精各20g,蛇床子6g,菟丝子30g。7剂。2020年7月9日二诊:诉口干、偶有燥热,带下偏多、色黄。治拟补肾益阴、清热利湿。在一诊方的基础上,去黄芪、太子参,加忍冬藤30g,乌贼骨、鲜石斛各12g,臭椿皮、麦冬各10g。2020年7月23日三诊:末次月经为7月20日,量色如常,但夜寐欠安。以一诊方去巴戟天,加入山萸肉、炒白术、熟地、合欢皮各10g,砂仁、五味子各5g,川断、夜交藤各15g。2020年8月20日,停经31天,自测尿妊娠试验阳性,查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升高。

3.3 血竭化癥汤:组成:血竭、五灵脂、制大黄、片姜黄、制没药、桃仁、干漆、穿山甲、炙甘草、参三七(吞服)。方解:干漆破血散瘀,能治日久凝结之瘀血;制大黄攻下行瘀,桃仁质润活血,合用善治女子经闭、癥瘕;制没药散血消肿;五灵脂行血中之气滞;穿山甲搜剔走窜,化瘀通络。以血竭为君者,其功虽“补血不及当归、地黄,破血不及桃仁、红花,止血不及蒲黄、三七”,然一药而功兼补血、破血、止血之用,能攻补兼施,散瘀生新,活血定痛。功效:活血散结,破瘀消癥。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不孕症、产后或人流后腹痛等属于中医血瘀阻滞类疾病。加减:经量多者,行经期去穿山甲、桃仁、制大黄,加炒蒲黄、大蓟、小蓟、马齿苋、贯仲等;月经过少者去三七,加丹参、皂角刺、地鳖虫、三棱、莪术等;行经腹痛剧烈者,寒凝为主,常用肉桂、吴茱萸、乌药、淡附片、乌头等温经散寒止痛;癥瘕较大者,可加象贝母、昆布、猫爪草、猫人参、半枝莲等软坚化结;带下色黄、少腹疼痛属于肝经湿热者加龙胆草、薏苡仁、蒲公英、蚤休等。

李某,女,36岁。职员。2020年10月22日初诊。体检发现右侧内异囊肿3月余。患者3月前体检时发现右卵巢囊肿,平素月经准期,量时多时少,无明显痛经,末次月经10月12日,腹痛不明显。10月18日经净后超声复查显示:右卵巢内膜异位囊肿,大小约5.2cm×3.3cm。平素左侧少腹吊引感,腰酸,无明显腹痛,舌淡、苔根腻,边瘀黯,脉弦细涩。中医诊断:癥瘕(血瘀证)。西医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治法:活血消癥。方药:以血竭化癥汤加减,猫人参、生山楂、红藤、败酱草、生贯众、白花、蛇舌草各30g,生黄芪、猫爪草各15g,三棱、莪术、山慈姑、焦白术、茯苓、炮山甲各10g,熟大黄9g,血竭、参三七(吞)各3g。10剂。2021年1月31日二诊:患者连续服用上方月余,复查报告右侧卵巢内异囊肿明显缩小,直径约1.5cm。腰酸瘥,小腹吊引感消失。诉经前后带多色黄,舌淡、苔根腻,边瘀黯,脉弦细涩。前方去红藤、败酱草、山慈姑、熟大黄、参三七。加海螵蛸、茜草根、炒赤芍各10g。治疗3个月后B超复查,右侧卵巢内异囊肿消失。

猜你喜欢

何氏妇科
辽宁何氏医学院
Effects of Fuke Qianjin Formula on hormone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metabonomics study in uterine fibroids model rats
秒懂妇科体检报告 这个可以有!
害羞的年
妇科手术后常见问题解答
妇科体检项目,你该怎么选?
何氏“十全大补粥”
介入治疗在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治疗效果
PBL教学模式在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