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坤根运用柴胡桂枝汤经验探要

2022-12-06王茹一李秋芬王坤根

浙江中医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王师夏枯草桂枝汤

王茹一 孙 洁 李秋芬 王坤根

1 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53

2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5

3 杭州市中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7

4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6

王坤根教授系首届全国名中医,第四、第五、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悬壶六十载,精研古籍,巧用经方,临证应用柴胡桂枝汤见解独到。王师认为柴胡桂枝汤乃“和剂之总方”“解郁之要方”,广泛应用于脾胃、肺系、情志、妇科及各种疑难杂症,每获良效。笔者有幸随师侍诊,聆听教诲,故总结王师运用柴胡桂枝汤经验,以飧同道。

1 条文认识

柴胡桂枝汤首见于《伤寒论》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用于治疗太阳外受风寒,逾日未解,内陷少阳,太少并病之轻证,为太少双解之剂。《金匮要略》中用柴胡桂枝汤治疗“心腹卒中痛”。寒邪侵袭,脏腑气机不利,营卫气血运行不畅,取柴胡桂枝汤行气通阳止痛之功,为治疗胃脘痛及胸腹部突发疼痛提供了依据。《伤寒论·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发汗多,亡阳谵语者,不可下,与柴胡桂枝汤,和其荣卫,以通津液,后自愈。”当今用柴胡桂枝汤治疗情志病皆源于此。

2 应用新解

2.1 和剂之总方:柴胡桂枝汤为仲景经方合用的代表,然细察其方药组成,又不仅是两方简单相合。从药味组成分析,其中还暗含黄芩汤和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之义。取小柴胡汤中苦寒之黄芩,桂枝汤中酸敛之芍药,酸苦相济,合以调和中州之甘草、大枣,即为清少阳郁火下迫大肠、传化失常之黄芩汤,能坚阴止利而治下。若兼有呕吐,则以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和胃降逆止呕,在清泄胆热基础上,兼治其上,上下并调谓之和。小柴胡汤和黄芩汤皆为和解少阳之剂,但各有侧重,合方而用,则更为周全。汪昂于《医方集解》中将黄芩汤列入和解之剂,真乃灼见[1]。若取桂枝汤中之桂枝,小柴胡汤之人参,两方皆用之甘草,已寓桂枝人参汤之义。虽无干姜、白术,但有方中生姜、大枣之襄助,亦能担当外散表寒,内扶心脾阳气之责。综观该方取小柴胡汤之和解表里[2],桂枝汤之调和营卫,两方合之,既可平调寒热,又可消补兼施,更兼燮理阴阳,暗含有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和其上下,桂枝人参汤和其内外,集诸和法于一方,故王师谓该方当为“和剂之总方”。

2.2 解郁之要方:著名经方大家刘渡舟认为:“少阳多郁,郁则气机升降出入之机失于活泼。”少阳主手少阳三焦和足少阳胆。《难经》云:“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三焦为气机升降出入的通路,主持诸气、司气化,全身气机通过三焦输布至五脏六腑,充养周身。三焦又为周身水液运行的通路,《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具有沟通人体内外气血津液的功能。足少阳胆亦可调节枢机进而影响气机升降及脏腑功能。《素问·六节脏象论》:“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也。”胆气条达,脏腑十二经气化有度,气机调畅而不病。三焦失畅,胆气失和,气化失司,气血水不归常道,则诸症叠起。如水停则为饮为湿,皆可致郁。水凝为痰则生痰郁。痰饮水湿内停,气机阻遏,必致气郁。气郁行血功能怠惰则为血郁。气郁日久化火可致火郁,所谓“气有余便是火”是也。三焦司全身气机,少阳气郁,肝木之气疏泄不及,木不疏土,脾胃升降失司,中州壅滞不通,则生食郁。

从柴胡桂枝汤的组方分析,柴胡疏肝解郁,条达肝气,气郁得舒;黄芩苦寒清三焦之火,火郁可清;半夏燥湿化痰,消痞散结,湿郁痰郁并消;芍药苦平,“除血痹,破坚积”[3],血郁必散;桂枝配芍药则调和营卫,配生姜则通阳利水,配人参可温补脾阳,更有参、枣、草三味,培补中州,健胃和中,食郁可消。柴胡配芍药即是有疏肝鼻祖之称的四逆散之君臣两药,两者疏柔相配,气血同调,诸郁可解。正如朱丹溪所言“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气疏血畅,何郁之有?综观该方,既消六郁之症,又治六郁之源。仲景创柴胡桂枝汤示人以解郁之法,丹溪创越鞠丸示人以解郁之方。国医大师张志远感言:元代朱丹溪组建越鞠丸,未有青睐柴胡,实属憾事,为之扼腕[4]。柴胡桂枝汤和解少阳,调和营卫,转运枢机,通利三焦,宣通上下内外,使阴阳得和。气化有度,六郁自解。故王师称其为“解郁之要方”。

3 临证加减

王师运用该方不拘于原方原量,而是据其临证表现,灵活加减。若肝木乘脾致腹痛腹泻者,则合痛泻要方抑木扶土。若痰浊上扰清窍,昼日头昏困乏者,则合清震汤升清阳,化痰浊。若后颈、两肩等太少两经循行处酸胀不适者,可加用葛根、姜黄舒筋通络,活血止痛。肝血不足所致虚劳虚烦不得眠者,合用酸枣仁汤可养血补肝,宁心安神。若脏阴不足,虚热躁扰所致脏躁,则合用甘麦大枣汤养心缓肝,和中安神。若阴虚阳亢致夜不能寐者,合用龙骨入肝以安魂,牡蛎入肺以安魄。若患者中焦脾滞,需慎用参、枣、草三味,恐药物甘壅滞气以留邪。王师强调,临证加减有画龙点睛之妙。临床运用时,须谨守病机,切不可主次颠倒,犯喧宾夺主之忌。

4 医案举隅

王某,女,62岁。2021年3月16日初诊:主诉:头晕、夜间寐劣3月余。刻诊:患者大椎穴遇风即易外感,后背凉感,头晕头痛。因丧孙情绪悲痛,寐劣易醒。因眼角异物服用龙胆泻肝丸,后背凉感加剧。常易口苦。大便干结,胃纳欠佳。舌淡胖嫩、苔薄黄,脉弦滑。西医诊断:焦虑状态。中医诊断:郁病(肝郁内热,卫表失固,三焦通利失司)。治法:调营卫,畅三焦,和枢机,解郁结。处方:柴胡、姜半夏、川芎各9g,黄芩、桂枝、赤芍各12g,甘草6g,酸枣仁24g,知母10g,葛根30g,太子参、茯神、姜黄、夏枯草、桑叶各15g。7剂,水煎,去渣取汁,早晚温服。2021年3月23日二诊:患者头晕、后背凉感较前缓解,食欲渐增。大便不硬,口苦亦缓。舌脉同前。患者药后诸症显减,故予原方,黄芩加至15g,姜半夏、知母均加至12g,7剂,煎服法同前。2021年3月30日三诊:患者头痛口苦已消,背膂冷感稍有,偶有晨起心慌胸闷。再拟前方,减苦寒之桑叶、夏枯草,复入麦冬12g,五味子3g。7剂,煎服法同前。

按:该患者曾多处就医,服偏凉药则背膂畏寒加剧,服偏温药则头昏头胀骤增,焦躁不安而来王师处就医。王师诊后曰:此乃太少并病。太阳卫外失固,遇风即易外感。经气运行受阻,故头痛、后背凉感。少阳经脉过眼角,少阳为病,胆热上扰,出现眼角异物感。胆受邪而热,其气上溢,故口苦,上扰清窍,清窍不利则头晕。少阳胆腑气机不畅,阳明、太阴里气升降、纳化失常,故大便干结、胃纳欠佳。丧孙情绪悲痛,肝郁化火扰神,故夜间寐劣。患者病机总属肝郁内热,卫表失固,三焦通利失司。治用柴胡桂枝汤调营卫,畅三焦,和枢机,解郁结。大便干结,故改人参为太子参,养阴润肠。大枣甘壅滞气,故去之不用。患者太阳经脉不利,葛根、姜黄可行气活血,舒筋通络。夏枯草、桑叶可清肝安神助眠。其中,夏枯草、姜半夏为二夏汤,夏枯草得阳而长,半夏得阴而生,顺应天地自然阴阳盛衰规律,交通人体阴阳以安神明。酸枣仁汤为养血除烦而设。二诊时患者诸症皆较前缓解,为巩固疗效,故黄芩、知母、姜半夏稍加量,增强清热和胃之力。三诊时患者诸症显减,唯晨起心慌胸闷,故去桑叶、夏枯草,复入麦冬、五味子合而为生脉饮,益气养阴。三诊后随访已愈十之八九。

5 结语

王师应用柴胡桂枝汤不拘泥于病名的不同,着重窥探病机的契合,随兼夹症状各异,灵活化裁。凡辨证病机为阴阳失调、三焦失司、营卫失和,或伴太少两经循行所过之处不适感,或伴肝胆、脾胃功能失调者,皆可随机应用,无往不宜。该方气血阴阳表里兼顾、虚实寒热并调,脏腑气化有度,当为“和剂之总方”“解郁之要方”,实乃经方应用之圆机活法。

猜你喜欢

王师夏枯草桂枝汤
中秋前读余光中《乡愁》
乡间良药——夏枯草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HPLC法同时测定柴胡桂枝汤中6种成分
他谱写了人生最壮美的华章
——琐忆王富仁先生
贵州夏枯草的抗结核化学成分研究
从脾胃论桂枝汤的解肌思想
从桂枝汤论经方活用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