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文明礼仪教育的渗透

2022-12-04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中华路小学杨倩

家长 2022年32期
关键词:文明礼仪双减语文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中华路小学 杨倩

文明礼仪是人个性发展的必要要求,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处的最主要手段,对个人个性发挥、人际沟通以及对人类社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都有着重要意义。建设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人们就更需要互帮互助、礼仪谦和。文明礼仪的教育,更应该从小入手,从源头上入手,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中要通过不断地渗透文明礼仪教育,为社会培养思想健全、文明讲理的全面人才。尤其是在“双减”政策下,将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到小学阶段语文课堂中,成为学校研讨的重点。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的优势

(一)能激发学生实践文明礼仪的思想情感

《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在学校内进行社会主义文明礼仪的教育活动,要进一步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学校德育的全过程,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语文课程中多姿多彩的文明礼仪活动,不仅可以给学习者提供优秀的礼仪教育情境,还可以宣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礼仪思想感情。例如,一首简短而质朴的儿童诗《我多么想看到它》表达了母亲和儿子渴望去首都观看国旗升起的爱国主义情感;《我们成功了》则描写了北京申奥胜利后中国人的幸福,浓郁的民族豪情油然而生。大量语文的学习可以强烈激发学生浓厚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而在此基础上,他们也就自然而然形成了实现这种强烈爱国主义情感的文明礼仪行动。例如,在升旗仪式时,在高唱国歌时,以及在各种重大活动中都表现得行为得体,知礼懂礼。

(二)是渗透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阵地

《纲要》指出要充分发挥课程的主渠道和关键地位作用,在各课程中突出文明礼仪的内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在培养和造就新一代中发挥重要作用”“语文课程还应当通过对先进文化的陶冶与影响,培养学生的思维道德修养与审美趣味,逐步形成良好的人格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语文教育作为学校最主要的教学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文明礼仪教育的渗透方面优势突出,所以,语文教学同时是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与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阵地。

(三)为文明礼仪教育提供思想基础

思想道德需要通过礼仪来表达。文章是用来说明道理或学说的,而语文课文经过精挑细选,更具丰富的思想内涵。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明礼仪教育和思想教育密切相关。例如,每周星期一早上升国旗时,每名学生由于爱国思想和爱国情感的驱使,会虔诚地向国旗敬礼。总而言之,文明礼仪需要思想支撑,这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的优势之一。

二、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育中,必须把各种知识和经验密切相关的要素整合在一起,使它们相互支持、相互提高。只有通过优化教学,才能让小学生对自身知识和经验充分消化和吸收,进而达到身心全面发展、和谐提升的目的。所以,应该重视把集体活动教育和学生日常活动、自由游戏、礼仪活动等不同行为方式的养成教育有机的结合。这不仅是“显性”的教育,也是小学生可能获得的“隐性”教育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适应能力。

(二)生活化原则

小学课堂最基本的特点是生活化,它不但反映在所选课的教学内容上,而且反映在组织的实践教学中。所以,教师在选用课程教学内容时,应当注重联系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把语文教育和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使语文教学更加合理化、生活化。在语文教学的组织中,文明礼仪教学融于学生的生活中,例如,学生走路和站立的姿势、在陌生人面前自我介绍、升起国旗和唱国歌等都与语文教学中文明礼仪教育息息相关。

三、“双减”政策下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策略

在“双减”政策下教师要明确理解其内涵,并且严格要求自身的教学行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时,要让学生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同时体会到愉悦感和幸福感,在寓教于乐的课堂氛围下学习和成长。教师要不断总结成功方法,反思失败教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用实际行动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文明礼仪,增强自身的素养。

(一)选择恰当文明礼仪的教育内容

教育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学生的素养,因此在教学时,教师有意识地落实这个目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在传递语文教育内容时,要认识到语文教育工作的特殊性,语文课程中存在文明礼仪的内容,但是在教学时却难以将教材中的文明礼仪内容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提高学生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若语文教材中的文明礼仪教育内容不具备教学价值时,应果断删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内容时,关键点不在于学生如何解读文章内容,而在于学生在学校、课堂上的表现,通过多方面的观察,了解学生对文明礼仪内容的掌握情况,并以此为目标编写教育内容,确保文明礼仪教育内容的适应性。例如,部分学生喜欢在学校墙壁上乱涂乱画、破坏公物等,教师必须遏制这种行为,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可加入这部分内容的文明礼仪教学。

(二)教师完善教学理念,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文明礼仪的渗透教育已成为语文课程进一步深化的内容,对教师的课程理念、教学方法和专业素质都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因此,教师应正确抓住时代发展的趋势,丰富教育理念和提高学科素质,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提高小学生语文核心素质。教师应避开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要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准确理解和掌握我国语文教育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及学生综合发展的特点,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基础理论知识传授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课堂教学中文明礼仪的挖掘,实现对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意识与行为态度的全面训练,并以此带动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提高。教师还应注意提高自己的学科素质和历史文化底蕴,文明礼仪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步产生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明的体现。所以,教师只有形成良好的健全的知识体系和专业素养,才能更为深入地开展文明礼仪的认知与挖掘工作,才能更为高效地开展文明礼仪的渗透教学工作,进而推动文明礼仪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三)利用日常节日,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利用传统节日、谚语等渗透文明礼仪教育,以促使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例如,新年时要与父母团聚、吃饺子;“三八”妇女节时要向母亲说一声节日快乐;清明节重点是祭奠先辈,小学生要尊敬长辈,缅怀革命先烈;在教师节要祝愿教师节日快乐,尊敬教师。运用上述重要的文化节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有助于小学生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除此之外,还可利用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格言俗语引导小学生,培育学生的文明意识和健康的心灵。如可以用“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焰高”这一俗语告诫学生:大家都属于同一个班集体,要彼此团结。在学习动物园的有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录像材料或是图画,让学生了解一些在公共场合的礼仪守则,比如,不能摘花、不能丢废弃物等,提高学生对公共场合环境的保护意识。可见,文明礼仪随处可见。如果教师运用这种朗朗上口、蕴含生命智慧的谚语资源,对学生开展适当的文明礼仪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举办文明礼仪主题活动,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材里,除了一些介绍型文章外,还有一些是说理文章,其中内容多以文明礼仪为主。在教学完一单元或两单元后,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开展文明礼仪主题教学活动。在举办文明礼仪主题活动时,可以以讨论和表演为主。例如,开展40分钟的文明礼仪主题活动,前20 分钟以表演为主,中间10 分钟以讨论为主,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讲述实际生活中发生的有关文明礼仪方面的故事,或者讲述书本上有关文明礼仪的内容,最后10 分钟,可开展类似“真心话”游戏,要求每个学生在纸上写下一个真实发生的文明礼仪案例,然后统一收集提交,由班干部对此部分内容进行整理,选出优秀的前三名学生进行奖励。通过定期开展文明礼仪主题活动,在活动中确保学生能有效运用所学的文明礼仪知识,达到文明礼仪教育的效果。

(五)设立评比激励活动,帮助学生培养文明礼仪习惯

正确的评价可以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在培养性教学工作中,以课堂评语为主要手段,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可以更有效地对学生的成绩做出评价,鼓励学生踊跃地展示自身的优点,从而促进学生形成强烈的荣誉感,增强学生的自控力、表现力、积极性。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通过话语或行为来肯定、鼓励学生,辅之一些评价活动。例如,通过学生的成绩来评选“五星少年”,期末在班级和年级内评定“优秀少先队员”“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文明礼仪标兵”等。通过评比评选活动在学生中选出标杆,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地展示自身优秀的行为习惯。例如,在文明礼仪的教育中,各班级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文明之星”评比的活动,以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掌握社会主义文明礼仪,培养学生优秀的行为准则。另外,还可以组织全体师生开展文明礼仪知识竞赛、优秀文明班级开放日等活动,使学生共同掌握文明礼仪知识,努力成为文明礼仪的传承者和宣传者。通过评选等活动,使学生把文明礼仪落实到日常活动当中,从而真情实感地领悟文明礼仪的含义与价值。

(六)通过故事教学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可采取故事教学方式,在教学中通过引用和介绍相应的故事,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文明礼仪教育方式多种多样,故事教学是较为优秀的方式之一。例如,教师在七年级语文下册《二十四孝》的教学中,可以运用《亲尝汤药》故事来教学生孝顺父母。故事的主角是西汉文帝刘恒,刘恒是由薄姬所生,在未成为皇帝时,刘恒被封为晋王,在刘恒成为西汉文帝后,虽说薄太后身旁不缺乏宫女服侍,但是西汉文帝刘恒仍旧同以往一样孝顺母亲,特别是有次薄太后生病长达三年之久,西汉文帝刘恒除了每日上朝、处理国家大事外,剩余时间都在照顾母亲,日夜不停,就算是困了也只是在母亲床边小憩一会,每次宫女煎药后西汉文帝刘恒都要亲自品尝,确保药物煎到位,然后才会喂药给母亲,为此,西汉文帝刘恒的这种仁孝传遍了天下。教师可以利用该故事向学生传达“百善孝为先”的道德理念,引导学生孝顺父母,敬爱长辈。

四、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小学开展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本质和道德法治教育课或文明礼仪教育课存在差异性。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其目的在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意识,通过教育提高学生语言能力,训练语感、发展逻辑思维,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确保学生具备识字能力、读写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语文课程教学还可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先进文化,确保学生和谐发展,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社会品格。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先完成“工具性”功能,才能发挥其“人文性”效果。但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渗透文明礼仪教育时,要懂得适可而止,文明礼仪教育并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首要目标,否则会背离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无法正确发挥出语文课堂教学的真正价值。

五、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为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构建和谐社会、为满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为给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提供保障,提高文明礼仪教育水平迫在眉睫。由于小学语文课堂能够激发学生实践文明礼仪的思想情感,是渗透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阵地以及为文明礼仪教育提供思想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教学必不可少。同时在“双减”的方针下,对语文教学中进行文明礼仪教学已经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文明礼仪教学的新形式呈现多元化。因此,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进一步发挥语文专业的优点,通过故事教学、利用日常节日、举办文明礼仪主题活动等渗透文明礼仪教育,使文明礼仪教学与语文教育有机融合,更有效地培育学生的语言能力。

猜你喜欢

文明礼仪双减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在活动中养成良好文明礼仪习惯
不懂礼节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文明礼仪的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