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2022-12-04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城关小学李晓萍

家长 2022年32期
关键词:小学生情境思维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城关小学 李晓萍

没有问题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学习,没有学习就没有知识。因此,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质疑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应在讲解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质疑思维的培养。但是具体应如何做,教师在当前环境下仍然没有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工作方案。基于该情况,加强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策略的探究势在必行。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分析

(一)让学生明确什么是问题

基于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小学生质疑能力这一策略分析,需让学生明确什么是问题,只有理解了问题内涵,学生才能准确提出质疑并从中获得收获。反之,若学生根本没有理解问题本质,那么在参与课程活动时,他们就会极易提出不科学、没有探讨价值和研究意义的问题,这不仅无法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还会造成时间的浪费,在无形中削弱教师讲解基础知识的有效性。然而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后者所提及的现象明显存在,大多数学生都不了解问题特点,不理解有助于提高质疑能力的提问方法。对此,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他们什么是问题、怎样质疑,再结合课程知识提出问题,向学生示范提问方法,启发他们分析自身问题的思维。通过该过程,学生逐渐建立起正确的提问意识,能够模仿教师思维进行思考和提问,其质疑能力自然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二)将生活融入教学指导中

生活是数学知识的起源,具有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和知识理解等功能。将其运用在对小学生数学质疑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有助于增强培养效果。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可以将生活材料运用在教学指导环节,在生活中寻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现象材料,再在课堂上还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展示相关材料,引导学生对现象展开观察、对材料展开分析。随着观察和分析的逐渐深入,学生能够自主发现生活与数学之间存在的某些联系并产生一些困惑,从而基于自身不理解的内容提出问题。这一提问的过程就是质疑的过程,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对应能力。但是在现阶段,大多数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都没有主动将生活与教学指导结合在一起,他们一味地基于教材指导学生探究知识,学生长时间面对教材会感到枯燥、沉闷,不仅难以提出有效的质疑问题,甚至还会降低对学科知识的探究热情。针对该情况,教师必须调整自身教学理念,主动在分析教材知识时思考教材与生活的关系,并搜集、准备能够促进学生质疑的生活化学习材料。在课堂上,不断将学生的思考方向向生活方面引导,先培养学生生活化学习习惯,再启发他们在生活现象、材料支持下进行数学提问。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把生活中的数学理解得更加深刻、对质疑方向形成更清晰的把握,其思考与分析更加贴近知识内涵,能力自然可以在对应过程中得到提高。

(三)对情境展开多元化设计

1.趣味情境

趣味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情境教学方式,在情境中添加趣味内容,能够提高课程活动与学生心理需求和思维结构之间的一致性,从而促进小学生对质疑相关学习活动的参与。为更好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应积极构建良好的趣味情境,在组织课程活动时灵活运用大量符合小学生兴趣指向的趣味元素,指导他们对趣味数学开展质疑学习。然而就目前来看,一些教师虽然形成了设计多元情境以促进学生质疑的意识,但并未真正设计出有趣、生动的情境,学生看似是在情境支持下进行自主学习,实际上并未真正形成活跃的思维。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应以培养小学生数学质疑能力为目标,对班级学生兴趣点开展调查,再加强对智慧白板等信息化教学工具的运用,以多种形式如图片、动画、视频等将学生感兴趣的数学内容进行呈现。趣味数学有序进入学生视野,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活跃,学生思维灵活性增强,并且受趣味内容吸引集中注意力进行思考,自然而然地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疑问,最终通过该过程提升自身质疑能力。

2.纠错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质疑能力,错题资源的合理运用可以发挥十分积极的作用。也就是说,基于多元情境设计培养小学生数学质疑能力,教师还可以运用错题资源构建纠错情境,引导学生围绕错误进行提问。通过提问发现错误,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质疑能力,还能在后续学习中有意识地规避类似错误。但不容否认的是,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情境设计中,大部分教师都暴露出了对错题资源应用价值缺乏正确认识的问题,不仅没有积极引导学生围绕错误提问,甚至还会对学生在知识理解和运用方面出现的错误提出严厉批评,这一方面阻碍了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伤害了他们的数学学习自信。教师对此做出改变,既可以将总结学生在日常学习活动中出现的解题错误,将学生错题进行展示,引导他们提出关于“题目错在了哪里?如何改正?”的疑问,又可以有意设计错题资源,在讲解知识时有意说错解题步骤或理论概念,引导学生质疑教师所讲解概念的准确性和解题步骤的合理性。随着错题资源的不断丰富、纠错情境的不断优化,小学生数学提问范围越来越广泛,收获逐渐增加,其质疑能力必然提高。

(四)教授方法使其学会质疑

质疑能力可以让一个人打破常规,以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会拥有深度的思考能力,会有理性的批判精神,会勇于探索现象背后的本质。小学生思维活跃,在一节课中会提出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有些问题是与课堂知识有关的,每个教师都会极力解答;而有些问题是与课堂知识无关的,部分教师就会为了课堂的顺利进行而将问题搁置,这种情况会将学生对知识的质疑能力扼杀在摇篮中。为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高质量教学,教师应以教授方法使学生学会质疑为切入点,从而使学生学会提问。

针对质疑方法,教师可从四个角度进行综合考量。第一,在课题中寻找问题。以“圆的认识”教学为例,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研读课题并进行思考:“在看到这个课题后,大家想了解什么?”学生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假设问题:“圆与之前学过的图形有何不同?该从哪些角度认识圆?”经过这样的方式,以课题为导向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第二,在现有知识点中寻找问题。以“梯形面积”教学为例,当学生掌握梯形面积推导公式时,学生可结合有知识点进行质疑:“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是否也可推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呢?”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进一步探究分析,通过质疑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迁移,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第三,在知识的难点处寻找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以基础知识讲授为主,其中不少概念法则较为相近,这对学生来说是不小的考验。因此,为使学生及时理清概念,教师可引导学生质疑引发深层次的探究。以“长方形正方形”教学为例,在课程结束后教师鼓励学生结合本课知识难点提出质疑:“正方形与长方形之间有什么区别?如何计算两个图形的周长面积?”通过这样的问题能够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第四,在结论处寻找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可以从教材中所给定的论点进行思考,并提出质疑,通过进一步探究思考后证实这一论点。以“倒数”教学为例,教材在本章结尾总结到:“除0 外,任何一个数都有倒数。”学生证可依据这一论点提出质疑:“为什么除0 外?0 有倒数吗?”以此作为疑问进一步进行分析,在分析后得知0 乘任何数都得0,分母不能为0,所以0 没有倒数。通过以上几个角度使学生掌握质疑方法,并在质疑中解决问题、感悟新知。

(五)用小组合作促学生质疑

培养小学生数学质疑能力的过程,说到底是一个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而课堂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思维碰撞的机会,对学生的质疑思维、能力的发展大有裨益。这提醒了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可以优化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将学生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小组,让他们在组内、组间进行质疑学习。然而调查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活动,可以发现,由于对小组合作学习价值认识不清晰,大部分教师都没有在课堂上积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讨论,也没有引导他们相互质疑,学生的质疑学习存在局限,能力发展自然会受到影响。此外,还有一些教师虽然尝试设计了小组合作质疑学习活动,但由于经验不足,在分组和学生交流指导方面做得并不是很好,也在无形中影响了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

基于上述不足,教师可以尝试将“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理念运用于教学中,将学生按照能力水平差异进行分组,保证每组组内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水平存在差异、让组与组之前的综合能力处于同一层次。紧接着,引导他们分组讨论同一知识。在组内,由于个人能力不同,每一名成员提出的疑问都是不一样的,这能够为其他成员带来启发,直接促进了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在组间,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结果对其他小组的知识分析结论提出疑问,知识思考和讨论情绪更加高涨,不仅有助于学生质疑能力和数学思维的提高,还能使他们对所探究数学知识形成更全面的理解。

以解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比例”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进行探讨和分析,通过观察找出上述式子中的特点,说出什么是比例。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加以补充,让学生知晓两个比值相等就是比例,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可以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那么一定会有两个比,并且比值相等。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对比例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知,可以根据给出的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

(六)以鼓励与肯定评价学生

小学生提高数学质疑能力,除需要“会问”、知道问什么之外,还需要“敢问”、敢于向教师提出问题。而让学生“敢问”,离不开教师对他们的肯定和鼓励。但是观察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教师不注意鼓励学生的现象比比皆是,甚至还有一些教师为推进教学进度,在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存在应付心理,不仅不会肯定学生提出的创新问题并对其提出鼓励,甚至还会忽略学生的疑问,自顾自地继续讲解新知。久而久之,学生无法从教师方面获得关于质疑的积极反馈,其提问热情被削弱,主动质疑意识受到影响,对应能力的发展受阻。因此,为更好地培养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质疑能力,教师一定要在教学评价环节表达对学生质疑的肯定,加强对他们的鼓励。如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说“这个问题提得很好,非常具有讨论价值”“你这个想法很有新意,学数学就是要敢于多想多做”等。学生在教师的肯定、鼓励下获得成就感,从而更积极地进行质疑学习,能力必然能够逐渐达成质的飞跃。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需要注意的其他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其一,预留给学生提问的时间不应太长。应该将更多时间放在对学生质疑的解答上,防止压缩学生讨论问题的时间;其二,加强对质疑范围的控制,以课内内容为主,适当向课外进行拓展,防止小学生在天马行空的思维影响下提出与数学学习无关的问题;其三,教师需要适当地为学生制造认知冲突,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明确数学概念。

以解析六年级下册教材内容“百分数(二)”为例,教师在讲解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可以以小雨和爸爸在商店购买打折产品的具体情境,引出商品的折后的价格以及便宜了多少钱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解题的过程中知晓实际问题就是求出一个数的百分数比例。在此基础上教师为学生出示以下问题:1.一件衣服的原价是100 元,现在销售的价格是原价的80%,那么这件衣服现在的价格是80 元吗?2.一支钢笔的原价是10 元,现在降价10%进行销售,那么现在这支钢笔卖8 元吗?通过学生对问题2 的解答和分析可以发现题中存在的错误答案,应该是10×10%=1,10-1=9,现在这支钢笔的售价应该是9元。在计算出正确答案后,教师需要让学生针对上述出现的错误进行讨论和分析,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内心想法,加深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百分数与数字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关系,以此完善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思维,不仅是为了丰富数学教学内容,更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深化其学习能力,这同时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而实现该培养目标,教师需让学生明确什么是问题、什么是质疑,再积极运用生活、情境、合作等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质疑。同时,对其有效的质疑思考表示肯定,发挥鼓励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更主动地在数学课堂上进行质疑学习。

猜你喜欢

小学生情境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