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实践

2022-12-04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齐德小学邹晴晴

家长 2022年32期
关键词:民间艺术家风法治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齐德小学 邹晴晴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该学科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日常一些不适宜的行为言语进行纠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同时了解到将其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性,以此加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本文对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以及目的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渗透措施,旨在进一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同时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小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认知不足,且当下信息时代快速发展,各类信息繁杂,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他们并不能对相关信息产生正确的认识,若不加以引导,容易出现认知上的偏差。像当下的一些利己主义思想、拜金主义思想等,容易使小学生受到误导,导致其未来发展受到不利影响。而传统文化中不仅存在着较多正确的价值观,也存在着较多良好的道德规范,将其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周围事物、物质以及金钱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必要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在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追求真善美,避免其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

(二)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德育效果

德育教学能够有效帮助小学生正确认识到周围的事物,对学生未来健康发展极为重要。且该教学内容与德育教学之间也密不可分,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力,能够有效地为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做出贡献,这对小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竞争是非常重要的。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也能进一步地在社会中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较多道德文化素养故事与文化,将这些内容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能够将相关文化作为教学媒介,进一步促进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养成,同时促进德育效果的提升。

(三)丰富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

道德法治中所涉及的内容与小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且这些知识都是为学生未来的生活所服务,其中有较多的内容也是来自实际生活的。而这一点与传统文化有着较多的关联,传统文化中同样有较多涉及学生生活且与道德法治有关的内容,将两者进行融合,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该门课中的知识点,同时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四)与现代教育形成对比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文化知识,这些文化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同时反映了当下社会发展的趋向。在社会生活发展过程中,优秀的历史文化能够有效促进我国进一步的提升。传统文化在当下依然有着借鉴作用,甚至对我国当下发展依然适用。从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角度来进行思考,传统文化中涉及的教育手段以及方法等,依然对我国当下教育有着促进作用。例如,宋代诗人陆游所写下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其中涉及的实践性依然是当下教学中要关注的重点所在。再如,孔子所提倡的生活与教育相结合的理念,也常常被应用于教学改革中。将传统文化中涉及的教育理念与现代化教育进行对比分析,能够更轻松地找到更合适的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内容,从而促进小学生道德理念的提升。整体来讲,传统文化中涉及的丰富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对于当下教育依然有着良好的影响,将两者结合开展教育,能有效促进小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的吸收。所以,教师可以适当地将传统文化当作教学媒介,进一步促进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渗透目的

(一)建构强烈的爱国意识

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中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为学生选取较为合适的传统文化融入课堂学习中。其中在这些传统文化中爱国教育是最主要的重点之一,我国历史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较多的动荡与不安,像一些爱国人士,例如文天祥、郑成功等,他们对于推动我国进一步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教师可以在讲解爱国主义内容时,将相关事迹对学生进行阐述,让小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我国发展的不易,同时树立坚定的爱国主义核心理念。再者,除了这些爱国人士,还有郑和、王安石等人也对我国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在讲课过程中充分利用相关典故,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二)建立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我国当下生活中并未将传统文化完全抛弃,有些传统生活方式至今存留着,在我国当代发展中继续发挥着其作用。所以,传统文化依然是教育的一部分,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有着较大的影响。首先,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较多的思想道德追求,这些追求通常体现在一些文化活动中。例如,我国依然保留着的剪纸艺术、农业生产活动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我国的文化生活,同时也体现着我国民众对生活和谐、安宁的追求。这些传统文化活动包含着人们对生活的期待,同时能够有效体现出人们的道德文化素养。将其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能有效促进小学生对传统文化魅力的感知,同时也能让小学生认识到我国民众的智慧,从而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认知,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以及道德素养基础。

(三)集体意识的继承与发扬

自古以来,人们多是以群居为主,所以悠久的历史文化形成过程中,离不开集体活动。直到如今,人们依然注重集体意识,该意识也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甚至有些集体意识发展成为人们的道德规范,并对人们平时的行为言语进行了约束,例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这些集体意识同样是小学生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过程中,将这些集体意识融入教学中,能够有效规范约束小学生的行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不断地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素养理念,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策略

(一)联系生活,搭建传统文化桥梁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有所不足,不过根据其心理发展特点来讲,他们对于生活中的事情会记忆得更加深刻。所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要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适当地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以便加强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部编版小学四年级教学过程中学到“我们当地的风俗”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让小学生自由地说出自己所见到过的风俗文化,在课堂中积极讨论。对于小学生来讲,节日风俗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据较大的比例,教师可以在这一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例如春节中涉及的贴春联、挂灯笼等。这一方式能够让小学生更深切地了解到家乡的风俗文化,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二)自主探究,实践传统文化精神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中涉及较多的传统文化,教师可以适当地对其进行挖掘,抓住教学机会,将书中所拥有的知识点与传统文化内涵相结合,帮助学生深入认识优秀传统文化背后的意义,同时促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这一课时,教学要求小学生充分认识到各种各样的民间艺术,同时帮助小学生充分理解其中存在的内涵以及价值意义,以此来帮助小学生对其加深理解,进一步对其产生兴趣,加强对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性,首先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帮助学生去了解相应的民间艺术;其次,可以在这一基础上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准备各种民间艺术资料,将其分别写在卡片中,让学生按照民间艺术的技艺、特色等进行分类,以此对民间艺术进行充分了解。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民间艺术组织,让其近距离地感受民间艺术的存在,进而更深切地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民间艺术中蕴含着我国丰富的文化价值,组织小学生对其进行了解和认识,有助于呼吁学生对其进行保护。

(三)传承发展,实现传统文化对接

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能够有效促进其文化对接,进行文化传承,同时对我国传统美德加以传扬,进一步促进小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弘扬优秀家风”这一课时,教师要将重点放在对传统家风文化的了解上,并从家风这一方面为学生传递传统文化。此外,还要尽量帮助学生理解到家风背后所存在的精神力量。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过视频来对家风进行了解,以此提出自己家中所拥有的家风。并通过讨论,让学生意识到家风的含义,同时对家风的含义进行延伸,让学生认识到家训以及家风的由来。在这一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再通过教材去学习《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一些优秀的家训。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分享和讨论自己家风的故事,以此来对优秀的家风加以学习和理解。这一教学方式,能有效地让学生了解到优秀的家风文化,并将此进行传承和发展。

(四)拓展文化延伸,积极阅读课外文化读物

在以往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多将注意力放在教材中,针对教材内容对课堂进行设计,这一教学方式下涉及的教学内容虽然具有一定的多样性,但难免会有所缺失,仅仅针对教材开展教学,对小学生发展是不利的。教师不仅要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还要对其普及更多的道德与文化标准。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扩展教学体系,从文化以及教学内容等多方面进行教学延伸,以此来帮助小学生从多方面了解德育教学,同时可以选取较多的传统文化书籍让学生阅读理解。对于小学生而言,不同的课程有助于其形成不同的文化认知,教师要在教学中选取合适的读物,以此帮助小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例如,在五年级学习“美丽文字民族瑰宝”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相应的课外读物,像《千字文》等,帮助学生认识到文字中所蕴含的丰富意蕴,帮助学生形成最初的文化印象,让学生认识到文化中存在的美感。之后为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便能更轻松地让学生吸收相应的文化知识。阅读对于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养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文化的认知,促进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养成。课外读物能够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同时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增添更多的可能性。让小学生在多元化、全面化的教学体系中学习理解文化,有助于其全方位地理解文化知识,提高其道德与法治意识。

(五)借助信息技术,创设趣味性教学

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一方面能够增添教学趣味性,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下进行学习,帮助其更深地把握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同时在这一教学形式下可以提高其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相关的传统文化素材进行分析,通过网络技术找到相关资料,最终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风采,同时加深对道德法治的认识。例如,在学习“我们神圣的国土”这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我国的疆土,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收集相关资料,也可以找一些相应的纪录片为学生进行播放,通过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对其加深印象,同时直观地感受到我国国土的魅力所在,加深小学生对我国的认同感,同时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

(六)围绕传统文化知识组织合作探究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加深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所以这一教学方式可以适当地应用于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来帮助学生确定学习方向,同时也要围绕传统文化内容进行交流学习,以便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13 课“说话要算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同时让学生自主推举出组长,让学生在小组内开一个“诚信故事会”,通过讲一讲“言必信,行必果”的故事,演一演《立木为信》《曾子杀猪》的故事,读一读名人说话算话的故事,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懂得“人无信不立”的道理,从而愿意做一个“说话算话的人”。在五年级上册第5 课“古代科技耀我中华”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分享蔡伦造纸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由此展开,纵观我国的四大发明,以及这些发明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由此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我们应以祖国的繁荣为最大的光荣,以国家的衰落为最大的耻辱,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培养学生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学生在中华文明的历史画卷里,感受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用汗水和智慧创造的光辉业绩,也因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德育更加生动活泼。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形成爱国主义思想,提升道德修养,规范自身行为。所以教师要不断地促进传统文化的融入,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民间艺术家风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民间艺术篇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家风伴我成长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