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捕捉时机 催生亮点
——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技巧

2022-12-04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工农学校龚惠萍

家长 2022年32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知识点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工农学校 龚惠萍

随着新课标的全面推行,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发生了较多变化,要求教师积极引入新型教学理念与技巧。在这种背景下,较多教师开始使用课堂提问模式,并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降低课堂教学的难度。但是课堂提问模式在具体应用时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基础能力,同时还要深耕课堂教学内容。目前部分教师在这方面还存在欠缺,导致课堂提问模式并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结合实践教学情况,探索课堂提问模式的应用措施。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问法的应用意义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灵活使用课堂提问法具有较为显著的现实意义。第一,教师引入课堂提问法可以较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并让学生跟教师一起探索学科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第二,教师在引入课堂提问法以后,能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堂教学关键内容设计为问题,让学生结合学科内容思考这些问题,显著降低了课堂教学难度,有效提高了学科教学效率。第三,课堂提问法的应用可以起到较好的创新效果。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引入这种教学方法后,可以顺势开展问题情境法、问题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逐步改变课堂教学的整体格局,使课堂教学创新活动取得较好效果。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问技巧的实施策略

(一)全面引入生活元素,增强问题的趣味性

鉴于当前部分小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的被动学习态势,以及一些学生对学科失去兴趣等情况,道德与法治教师后续应该在课堂环境中积极引入生活元素,使小学生可以借助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学习学科知识。教师在引入课堂提问法的时候,也应该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设计问题,同时还要保证问题的趣味性,使最终设计的问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讨论中。这也要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在平时多了解小学生的生活场景,同时还要结合学科教学知识点提取生活元素,依托于此设计课堂提问内容。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考虑让学生参与到趣味生活问题的设计活动中。即教师结合课程教学知识点面向学生询问一些他们生活中遇到的趣味问题,或者是他们好奇的问题。这样以后,教师在课堂中设计的问题就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拉近学生与课堂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在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学路上”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学生上学路上的真实场景。这里教师可以在课前拍摄一些小学生放学以后走在路上的场景,同时也可以让班上学生提供一些上学路上的小视频。在课堂环境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视频,在课堂中询问学生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做法是不正确的。结合这些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拉近课堂教学内容跟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学生对这些内容都有较好了解以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上学路上的安全注意事项。比如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在过马路的时候怎样做才是最安全的?”学生此时就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回答。在学生回答完毕以后,教师就可以顺势进行“过马路安全歌”的教学,让学生通过歌谣来提高安全过马路的意识。这样以后,课堂教学氛围就可以通过这些趣味性问题和歌谣,得到较好的优化与调整,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对学科产生较强的兴趣。

(二)灵活把握提问时机,保证教学的顺畅性

课堂提问法要求教师掌握较强的技巧,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来说,选择合适的提问时机是非常关键的,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综合效果。如果教师选择的提问时机过早,就会因为学生对教材知识了解与掌握不到位,很难回答教师的问题而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如果教师选择的提问时机过晚,就会导致问题内容已经被教材知识所解释,使课堂提问法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选择合适的提问时机。通常来说,教师可以考虑在知识过渡阶段进行提问,使学生能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旧知识思考新问题。特别是在新旧知识出现冲突和矛盾的时候,教师适时进行提问可以让学生结合新旧知识点思考学科内容,避免他们的学科思维进入误区。除此之外,教师选择提问时机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发散学生的思维,同时还要保证课堂教学的连贯性。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既可以在课堂导入阶段结合旧知识进行提问,也可以在课堂核心知识点教学阶段进行提问。这些提问时机的选择都是比较合理的,能较好保证课堂教学的顺畅性,并促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学科知识。

在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安全记心上”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在课堂环境中引入以前关于安全出行的教学内容,比如一年级的“上学路上”等。通过这些旧知识的导入,让学生尽快熟悉教学内容。在课前导入阶段,教师还可以结合我国道路安全事故教育专项视频等资源,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安全出行的重要性。结合本节课的内容与特点来看,教师选择的提问时机最好是在进行了居家安全、校园安全、交通安全、户外安全等内容以后,面向学生提问不同场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在发生安全事故的时候应该选择拨打“119”“110”“120”等哪些电话。这是因为在这个阶段,学生对安全知识点已经有了较好的掌握,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可以较好巩固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同时也能教会他们识别安全隐患和正确拨打救助电话。在这项课堂提问活动结束以后,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中营造的线下场景,组织学生在课堂环境中进行演练,将课堂中学习到安全知识应用到实践场景中。

(三)设计层次问题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深度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环境中应该设计层次性问题,通过课堂提问法显著提高课堂教学的深度。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层次本身就非常有限,想要直接理解学科教学知识点也是非常困难的。与此同时,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不集中,想要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需要教师使用一些提问技巧。基于这些考量,教师可以在课前时间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深层次研读与分析,实现教学任务的分解,划分不同课堂阶段的教学任务。在此基础上,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秉承“从易到难”的原则设计课堂提问问题。即在课堂教学刚开始的时候,使用一些简单的趣味性问题导入课堂教学内容。随着课堂教学的推进,教师再提出一些跟教学核心知识点联系非常紧密的教学问题。这类教学问题应具有一定深度,能引发学生结合教学核心知识点进行深层次思考。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使用课堂提问法较好提高学生对核心知识点的了解与掌握水平,并逐步发散学生的学科思维,有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综合提升。

在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家是最温暖的地方”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层次性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认识父母的爱。小学生的情感经历比较单一,可能很难正确理解父母的爱。特别是部分父母对孩子比较严厉,导致学生在平时很难感知父母的爱。因此在课堂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设备导入一些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温馨画面,并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的相似场景。在提问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学生生活中父母给自己购买礼物等场景,让学生在课堂上跟其他学生分享。在课堂教学进入中期阶段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父母平时让自己难以理解的行为,然后在课堂环境中跟其他学生一起讨论。比如,“父母平时只想着挣钱,一点也不关心我。”又如,“父母对自己总是很严厉,在自己取得好成绩的时候也不会表扬我。”这些其实是父母爱意的一种体现,但小学生人生阅历不够,很难理解家长的做法。教师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敞开心扉讨论这些内容,可以使他们更理解家长的行为,使学生跟家长之间的情感传达变得更和谐。

(四)积极进行反思质疑,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反思质疑,提高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这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问题的时候加入一些反问句,让学生积极进行反思质疑。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质疑。在学生发出质疑的时候,无论他们的质疑内容是否正确,教师都应该先提出正面鼓励。如果学生的质疑内容正确,那么教师应该引导班上学生共同思考质疑内容,发散学生的学科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果学生的质疑内容不正确,那么就应该引导学生自行探索,让他们在发现自己错误的同时也能较好掌握学科知识。此时如果班上学生嘲笑发出错误质疑的学生,教师应该当场制止,并强化对学生质疑行为的鼓励。这里教师可以让学生知道想法错误不可怕,不敢想、不去想才可怕。这样以后班上学生参与课堂反思指引的积极性就会显著提升,同时也在反思质疑中变得更加勇敢。

在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我很诚实”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质疑反思,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成效。比如,教师在讲解到诚实守信是交友的重要品质和敲门砖的时候,部分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看法。特别是当前部分家长为了孩子的安全,给孩子灌输了“做人不能太老实,过于诚实会伤害自己”等理念。这些理念并不是不对,但这是家长在社会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社会经验,在小学阶段并不适用。不仅如此,从交友的角度来看,一旦这些行为暴露,将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更多伤害。因此教师在学生提出交友诚实的质疑以后,不要直接否定他们,而应该让学生设身处地思考,当自己面临不诚信行为时的想法。特别是一些做出不诚信行为的学生,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知识点进行反思,并试着给不诚信行为带来困扰的学生道歉。通过这些质疑反思活动,小学生对诚信交友的认识就会得到显著提升,并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五)充分关注学生反馈,保障提问教学效果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具体使用课堂提问法的时候,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反馈情况,并依托于反馈内容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优化与调整。新课标已经指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深入考量学生的真实感受。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关于课堂知识的认识有所差异,最终设计出来的课堂提问问题可能引发学生的不适。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的时候,一定要观察学生的表现,明确各个学生参与课堂提问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总结课堂提问活动对小学生的吸引力,并通过这些元素来归纳课堂提问法在实践应用中存在的不足。除此之外,在课堂教学结束以后,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说出自己对课堂提问法的感知情况,并表达自己对提问的看法。为了保证每个小学生可以结合课堂提问法的应用效果畅所欲言,教师可以采取匿名评价的方式,让小学生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写到纸条中。教师在课下时间里通过收集与整理纸条中的内容,再结合自己对课堂提问法的应用评价活动,可以立足学生和教师的角度明确课堂提问法的欠缺,在后续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改善与调整。

在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为父母分担”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进行过程中,观察各个学生在课堂提问活动中的具体表现。这里教师可以重点观察那些明显对课堂提问表现不积极的学生,并在课堂提问结束以后询问这些学生对课堂提问问题的看法。这里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交谈语气,跟学生站在平等位置上沟通,不能出现责备学生的情况。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的时候,教师还要带领学生一起进行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教学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对本节课教学的感受,并积极运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方式,梳理自己在课堂提问教学中的收获。通过这种生生互动环节,学生可以相互分享课堂提问法所传输的知识元素,进一步增强课堂提问法的教学效果。在此之后,学生还要将自己对教师的评价和对课堂提问法的评价写在匿名纸条中,使教师可以结合这些内容对课堂提问法的应用进行调整。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入课堂提问法可以较好地增强教学效果,改变课堂教学的格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加强自身对课堂提问法的认知水平和掌握熟练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融入其中。这要求教师在课前时间里做好课堂教学内容的深耕与探索,设计好课堂提问的相关教学方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层次性问题,使课堂教学知识点可以实现层层推进,促使学生逐步掌握学科教学知识点。这样教师可以较好发挥课堂提问法的价值,使课堂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知识点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一张图知识点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