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文化融入中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2022-12-03高俊杰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理论课中华

薛 原,高俊杰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中医文化范畴广泛,包括文学、历史、哲学、数学、儒学、道教等[1],因此想要真正掌握中医文化,要从深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开始[2]。儒家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儒家思想中,最高道德标准为“仁”,医术是一种为病患减轻痛苦、改善身体状况的手段,医乃仁术与儒家“仁义”思想不谋而合。中医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应在学生学习古代中医和中国医学史的过程中,通过中华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观念,加强中医院校学生医德教育,提升学生责任感,培养学生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这是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必经之路。

1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政策

2013年,习近平同志在山东考察时强调,“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高等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出中华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坚持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明确在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以及制度自信的同时,文化自信是根本所在[3]。

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将中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进入思想政治教育,明确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挖掘丰富的包含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扩充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传承工程实施的重点任务之一为将中华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度融入德育、美育、体育、文化教育以及社会实践教育等各个方面。这是党在历史上首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规划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到非常重要的战略任务的高度[4]。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再次发文,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切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实施中华文化的传承工程,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等先进文化,进一步推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中去。

近年来,相关部门不断出台文件,旨在将中华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因此高校要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深入研究相关问题,弘扬中华传统文化[5],找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这不光是国家的任务和使命,更是高校的责任[6-7]。

2 中医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

2.1 生命至上、以人为本的理念契合

开展医学研究的最初起点与最终目标都是提升人类健康水平。从古至今,中医文化一直借鉴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中医文化中的“仁心、仁术”便是由儒家文化的精华“仁者,人也”“仁者,爱人”思想转化而成[8]。《黄帝内经》所载:“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孙思邈《千金要方》所述:“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可以看出,中医文化一直强调“尊重生命”的人本思想,深度契合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倡导的以人为本思想政治观念。

早期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社会价值,忽略个人价值;强调政治目标,忽略全面发展;强调科学性,忽略人性化。我们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观念,明确教育的最终价值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9]。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医都肩负着“治病救人”的重任,中医是为了减轻人们身体的痛苦,思想政治教育是医治人们思想上的问题。古代有对患者恻隐之心、至亲之想的思想,如今发展成为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挽救生命,救助伤者,贯彻人道主义精神,可以说中医文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遵循人的本性,坚持全面、全方位育人,教育工作者要尊重、了解、关心、帮助受教育者,成为他们正确思想的引导者,切实给予其人文关怀[10]。

2.2 整体思维、系统考虑的观念契合

《黄帝内经》提到的“天人合一”是在强调整体观念,《灵枢·刺节真邪》中载明:“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从一个可以理解为人体以心、肝、脾、肺、肾五脏作为主体,形成有机统一整体;看得见的各器官、肌肉、骨骼与看不见的精、气、神之间亦组成有机统一整体。从另一个角度看,人与自然构成一个整体,人也与社会联系成为一个整体,据此整体系统论,人类所患疾病皆是由于人、自然与社会所形成的整体平衡遭到破坏,发生紊乱而导致的。所以中医一贯主张“辨证施治”,辨证即要从整体出发,将望闻问切所获得的所有症状、体征与资料联系起来,结合人体内在联系、疾病进展共同分析,辨清病因、性质与患病部位,从而判断疾病;施治就是根据辨证出来的具体结果确定有针对性的诊疗方法,整个诊断与治疗过程要跳过局部看整体[10]。

这种中医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全面把握、系统分析的思维方式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深度吻合。思想政治教育从横向角度看,它覆盖社会的各个方面;从纵向角度看,它关注受教育者的整体成长发展历程。因此,想要获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必须从大局出发,系统思考。然而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从根本上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主要为现阶段社会着重发展经济建设,优先考虑经济建设相关事项,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影响了社会群众的思想观念与道德水平;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薄弱,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未能密切合作;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信息传播快,人们信息甄别能力不足等,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面对这些问题,必须从全局出发,创新教学方法,加快教育团队建设,拓展育人方式,以期达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中医文化重视身心互动,认为人的客观身体与主观意识之间密切相关,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教育内容的完整性与系统性以及思想品德教育,亦要关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衍生的社会心理问题,加大心理疏导与心理健康教育力度。

2.3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法论契合

中医文化一直强调“治未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载明:“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东汉张仲景在其著作《伤寒杂病论》一书中,丰富完善了预防为主理论,中医文化中的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理论,这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预防、预警理念相吻合。

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预防为主体现的是做好思想引领,在不正确的思想还没产生前就将其扼杀在摇篮中,从根本上杜绝不合理行为的产生,这种预防教育法在现代社会中现实意义重大。影响人们思想的因素逐渐增多,思想问题层出不穷,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有正确的思想预测,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人们思想行为的变化规律,在事前即做好干预,化被动为主动,在发生问题前增强人们的思想“免疫力”[11],使思想上的问题不产生或在细微状态就得以解决,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解决问题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预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主动、保持敏感、善于发现问题,贯彻有病尽早治疗、无病尽早预防的原则,从细微处着手,不忽视任何细节问题,防患于未然,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2.4 道德高尚、品行优良的主体标准契合

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长期渗透下,中医文化体现出非常强烈的伦理学特征,也明确了较高层次的道德追求,“医乃仁术”可以说是中医文化的最高概括[12]。李时珍在其著作《本草纲目》中提到,“夫医之为道,君子用之于卫生,而推之以济世,故称仁术”。裴一中在《言医》中提出,“医何以仁术称?仁,即天之理、生之源,通物我于无间也”“医以活人为心,视人之病,犹己之病”。这都体现出了医生的第一社会责任就是治疗疾病、挽救患者,医者行医应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因此对于医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要求较高,必须具备人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中医文化中对医生的道德要求非常高,这点也值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学习。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承担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责任,是教育的主体,可以说,他们是思想政治教育成败的关键。第一,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最基本的教师道德,无德无以为师,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到陶行知所说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第二,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引导下要形成价值观,这显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道德要求较高,既要具备优秀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又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拥有健康的心理与良好的身体素质[13]。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的教育工作者,才能引导和帮助受教育者。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发自内心地真正喜欢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关心、爱护每一个受教育者,愿意且能够运用自身过硬的专业技能与强大的人格魅力来影响他们,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坚定积极向上的理想与信念,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

3 运用中医文化丰富中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习近平主席说过,“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文化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自己独特的一套科学体系和价值体系,也呈现出自有的自然观、道德观与哲学观[3]。中医文化包含着促进人类不断进步的宝藏、资源与智慧,将中医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文化自信。

3.1 加强中医文化基础教育,培养医学生文化自觉

中医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在理论基础和思维方式上都有很多共通之处,传统的中医理论体系大多建立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论基础上。比如中医的“气”“阴阳”“五行”等学说,强调阴阳平衡、调和致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以人为本、悬壶济世等思想,这些都是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整体观与系统论中发展而来;大医精诚、仁心仁术等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医文化的理论概念与中医的治疗原理也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因此,在中医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要让学生领悟中医文化的理论基础、基本内容,从而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第一,引导中医院校学生认识中医文化的“美”。第二,在多元文明共存的现代文明理念下,指导中医院校学生领会中医文化的实用价值,将中医文化与其他各民族医学文化融会贯通。第三,让中医院校学生传承中医文化,理解中医文化倡导的思想理念,用一种开放、创新的态度去关注中医文化的发展趋势,培育民族责任感与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以期更好地继承与发扬中医文化。

3.2 加强中医文化价值教育,培养医学生文化自信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医文化的哲学理论基础,中医文化中包含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尤其是大医精诚、仁心仁术这样的核心思想,有助于塑造坚定的精神意志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医乃仁术思想可体现出以德为医、以德为崇、以诚为美等理念,这些思想深度契合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吻合。因此,我们可以将中医文化中上医医国的家国意识、致中尚和的价值取向应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中医院校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继承中医文明的崇高使命感和无上光荣感。运用中医文化中仁、和、精、诚的核心理念,引导中医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淡泊名利、仁心仁德、诚实守信精神。中医院校学生应以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为训,努力提升自身职业素养。

4 中医文化融入中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4.1 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全面落实道德建设基本任务、贯彻党的教育政策的主要途径,旨在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中医院校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加重要,因为医疗行业对职业道德要求极高,中医院校应将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根据学者调研显示,全国各中医院校目前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高校应将思想政治教学机构独立出来,并保障思想政治教师的进修培训,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果[14]。

4.2 提升中医院校教师的医学人文素养

一方面提高中医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的文化素养,培育其医学思维;另一方面鼓励医学专科教师研究和探索医学专业课程中所包含的人文内涵,并将其渗透到医学教育中,在医学教育的全过程中将技能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培育德艺双馨的医学中高级人才。

4.3 合理增加人文社科类课程占比

教育理念最终得以实现的落脚点为课程建设,因此,有必要改进医学人才培养方案,一是适度增加人文社科类课程的占比,把中医文化特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达到医学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互相融合、同步提高的目的[15],形成具有鲜明中医院校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模式;二是改革医学相关人文社科类课程的教学方法、模式与内容,将课程设置为必修课以获得师生重视,线上线下多渠道开展学习讨论与专题交流活动,深度学习《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难经》《神农本草经》等著作,领会张仲景、孙思邈、华佗、李时珍等历代名医的思想精华,营造富有中医院校特色的人文知识学习氛围。

4.4 开展具有中医院校特色的思想政治教学活动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将其与大学生所学专业有机结合。中医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智慧、生活哲学,同时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中医文化的内容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有很多相似之处,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合中医文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学习积极性,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还能增强中医院校学生的职业自信,有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学习,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性与时代性。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理论课中华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牢记使命 勇于担当
——浅析如何成为一名党校教育工作者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