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性格探索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运用

2022-12-02武荔涵

人才资源开发 2022年15期
关键词:特质职业生涯性格

□敖 晶 武荔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和普及,我国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多,新时代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让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自我探索,准确了解自己的性格特质,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是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性格探索可以帮助他们在人生职业生涯中更清楚地自我认知,发挥性格优势进而成长成才。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综述

“生涯”在《辞海》中被定义为“指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通过对自我认知的了解和外部环境的探索,为自己确立职业方向,并结合自身情况确立学习目标、发展计划,最后进行职业决策和采取职业行动的过程。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的扩招和普及,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剧增,就业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如何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各个高校的重要课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能简单等同于“找工作”和高校完成的就业率。职业生涯规划是“从生涯规划觉知―生涯规划自我认知―社会职业探索―职业选择决策―职业决策行动―生涯规划再评估―再回到生涯规划觉知”的一个循环的过程,是一个人对一生的工作、生活、家庭等目标所做的妥善规划,是用来追求梦想人生的一种方式方法。对于大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是在一个最具活力的人生阶段中,怀揣着对未来无限憧憬建立起清晰的对职业生涯的倾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就是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大学生不断了解自我,探寻外部社会职业环境,提升个人的知识技能。

二、性格探索的阐释

“性格”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描述或判断一个人特质时运用广泛的一个词语,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性”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性质或性能的意思,“格”是规格、标准的意思。“性格”作为心理名词解释为“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每个人的性格形成会受生理遗传、学习历经、成长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是社会生活和个体生物学影响等相互作用的结果。性格的差异本身并没有优劣好坏之分,性格探索是一个不断深入了解自我内在的过程,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自我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理解自己的性格倾向,发现自己擅长的方面,根据不同类型的性格特征在现实情境中表现出的特质,探寻与其相契合的职业方向,为职业决策奠定基础,有助于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

三、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家庭教育和环境差异影响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一部分大学生对自身的专业选择和职业选择受家长、亲戚等外部影响较大,职业生涯的选择可能是出于对相关专业的理想化或长辈的期盼。完全不考量个人的兴趣和性格倾向,随大流追求“吃香专业”,对自己的规划目标不明确,定位出现偏差,只是按照被动选择的道路走走看。这种情况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个人与职业生涯规划的不匹配。一小部分同学对自己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根据个人的意愿选择专业,有明确的职业选择,在校期间相较其他普通同学表现得更加积极,目标性较强地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对专业成绩要求很高,对未来即将从事的职业有相对清晰的职业价值认同。

2007 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中要求各高等院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系统和具有特色的教学大纲,将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作为公共课,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促使大学生理性规划自身未来,提高职业生涯管理能力。目前,部分高校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设置为公共必修课,从各个高校开展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来看,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大学生就业指导为主的实务派,强调就业求职知识、技巧,分析就业形势,侧重于帮助学生找“好工作”为目标;另一方面是以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的职业生涯课程,侧重学生个人人格和长远的生涯发展。各高校授课的老师主体不同,一些学校组织班主任、辅导员进行简单培训后直接授课,教研组织不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师资力量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职业种类和类型也日益多样化,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受大学环境和专业不同的影响,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不了解,在大学期间存在“重专业、轻公共课程”的思想。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足,仅限于完成课程任务,修完学校要求的公共课程学分阶段,因此,这部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够,不配合教学,难以获取有效信息以达到教学预期,以帮助大学生建立一个符合个人性格倾向和适应时代要求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四、性格探索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运用

性格探索是职业生涯自我认知中重要的构成部分,性格本身并没有优劣好坏之分,性格偏好与职业选择的最佳人-职匹配会使人们更高效地工作。目前,人们常常用MBTI(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九型人格(性格型态学)、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等作为工具,了解大学生的个性,探索大学生的职业性格偏好,最终用来帮助大学生与职业进行匹配。本文以MBTI 量表为例,浅析性格探索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运用。MBTI 是美国作家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和她的母亲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以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划分的8 种心理类型为基础,共同制定的一种四维八极的人格类型理论模型。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运用MBTI 性格量表对学生的性格特质和性格偏好进行调查,调查前通过案例、视频、故事等方式给学生展现性格理解活动,并告知学生“大部分的人同时具有一个维度两个倾向的特点,而不是只有其中一个倾向的特点。每个人在某一维度上,会表现出对某种倾向的一定偏好”,让学生放松心态根据自己性格偏好作出自己最真实的选择,指导学生通过MBTI 量表的测试,对自己的想法进行比较、结果进行分析。当量表测试结果和自我认知出现较大的偏差的时候,对原因进行探讨分析。从而明确个人的性格特质和偏好。

通过MBTI 性格调查后,基本能够掌握学生的性格特质和性格偏好,根据每个人的性格类型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差异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具有针对性,结合学生所学的相关专业,引导学生理解性格与职业生涯的关系,职业生涯与性格偏好结合在一起时,人们往往会表现得精力充沛,工作起来更有效率,但不能简单给学生贴上职业性格标签,避免绝对化。对学生的了解也不能完全局限于MBTI 性格测试,尤其是当学生反馈MBTI 测试的性格类型与自身实际情况严重不符合的时候,可以提供多个测试量表或其他方式给学生探索自己的性格特质和偏好。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论面对什么性格偏好的学生,都应当具有对其进行自我觉醒、自我探索、自我提升的能力。当代的大学生面临的是一个数字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时代,思想活跃、特立独行,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在生活学习实践中,每个学生对世界都会有不同的认知,不同性格的学生会探索出形态各异的道路,通过MBTI 性格测试,学生对自己的性格偏好和特质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性格的优势和劣势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探索,不断提升完善自己的综合素质,实现职业和性格最佳匹配。

猜你喜欢

特质职业生涯性格
论宋韵文化的精神特质及生成原因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猫的性格爪知道
好校长应该具备的三大特质——兼谈校长培训的几点思考
曼巴传奇 KOBE20
Kobe Bryant beats Michael Jordan’s career points
性格描绘词
喜欢独处与性格孤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