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师工作室“5i”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茂名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12-02张加薇

人才资源开发 2022年15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校企实训

□梁 燕 张加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认为,受多种因素影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的问题仍客观存在,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衔接,是当前推进高素质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需求。高校教师工作室恰好是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衔接的重要载体。自2015 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推动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切实增强职业院校技术技能积累能力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以来,高校教师工作室建设如雨后春笋,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上都迅速壮大,针对高职院校工作室教学改革的研究也日益丰富。

一、高校教师工作室研究和发展建设的现状

国内面向高校工作室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以专业为背景的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溯源、优势以及优化路径等方面入手,探索专业发展方向,促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优化;以问题导向为背景的工作室建设研究,主要分析工作室发挥的重要作用,探索工作方法和成效、具体工作内容与发展方向;以工作室为载体的教学模式探索,以企业项目为依托,以教学模式为主要研究方向,针对有专业背景的工作室当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探讨其该如何良性建设与发展;以辅导员工作为背景的工作室模式研究,探索高校辅导员队伍发展的新型工作模式,为辅导员队伍提供理论指导和交流培训平台,提高辅导员工作水平。

2021 年11 月-2022 年2 月期间,笔者面向来自广东湛江、广州、茂名,黑龙江齐齐哈尔,辽宁大连等5 个城市的11 所高校教师工作室开展了《高校教师工作室发展建设现状调研》工作,主要从运作模式、人数规模、工作任务、组织框架、合作单位、合作方式、团队建设等几个方面展开调研。一是运作模式和规模。目前高校教师工作室的运作模式多以师生共同运作、教师带领学生开展项目为主,10 人以内规模的工作室居多,30人以内规模为辅,超过30 人规模的工作室较少。二是工作任务。以项目开发、技能竞赛和教学科研为主要工作内容,其中校内项目、实训项目和企业项目居多,技能竞赛为辅。三是组织框架。以按项目组分工为主,按部门分工和按工作任务分工为辅。四是合作单位。开展合作的单位以企业为主,高校、行业协会、政府单位、个体户、事业单位为辅。五是合作方式。以项目合作和人才输送为主,技术支持为辅助。六是团队建设。以工作室内部交流和专项技能培训为主,参加技能大赛和外出参观交流为辅,个别工作室会开展户外团建活动以增强团队凝聚力。

二、高校教师工作室人才培养优势及存在问题

(一)人才培养优势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指出,要“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应用型高校要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增强社会适应性,建设好普职融通、产教融合等“立交桥”。高校教师工作室是当前形势下高校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之一,是各高校开展创新强校工作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平台,在人才培养方面相较传统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

一是有助于学生及早树立职业目标和方向。加入教师工作室的学生,通过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及早发现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专业技术领域,从而及早树立职业目标和方向。二是有助于学生提前熟悉企业实际工作需求和积累项目的实战经验。高校教师工作室多数与政府、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保持密切联系与合作,工作室具有较浓厚的企业工作氛围,学生有较多机会接触真实企业项目,了解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积累项目实战经验。三是为学生提供专业的交流平台和技术支撑。高校教师工作室既有教师团队,也有学生团队,学生团队成员可能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城市,有着各自擅长的技术领域,日常工作中可以相互学习和交流,同时也可以寻求指导老师的帮助,为项目顺利开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高校教师工作室的目的及意义在于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寻求一种新颖的、提高学生兴趣的、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教学模式,对各专业学科的实践教学改革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存在问题

一是日常经费不足。教师工作室普遍没有专项经费,大部分依靠教师自筹经费,或者带领学生参与校外项目赚取经费,将一部分用于维持工作室日常开销。二是场地和设备不足。许多高校都存在教学场地不足的情况,对于教师工作室的场地更是无法满足。一部分工科类工作室涉及专用设备,如:单反相机、摄像机、录音设备、3D打印机等,这些专用设备往往价格不菲,部分工作室设备是高校实训室设备,部分是师生自购。三是教师团队人手不足。高校教师普遍忙于教学、科研,并没有充足的时间投入到对工作室学生的指导。四是团队管理松散。首先是管理模式方面,部分教师工作室缺乏完善及明确的管理制度和组织框架,属于内部松散管理状态;其次是由于工作分配等问题导致的团队成员之间关系问题。五是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受合作单位规模和需求的限制,多数校企合作的形式比较单一,目前多以委托项目开发、推荐实习生或开设讲座为主要形式。

三、高校教师工作室“5i”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i”是integration的首字母,意为“整合”,“5i”即为5 个整合:整合优势资源、整合师生团队、整合培养目标、整合工作任务、整合组织架构。通过探索搭建校、企、政、行四方平台,畅通平台资源共享渠道;形成优化工作室师生团队的有效方案,使其更具竞争力;协调企业项目、课程实训、技能大赛之间的关系;形成项目组和部门设置的优化方案;探索学生科学树立职业目标的途径等方面的实践,旨在全面把握高校教师工作室发展建设的方向,为学生提供优势平台和资源,提高学生参与项目和大赛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让学生真正树立职业目标,增强职业自信。

(一)整合平台资源——发挥四方联动作用

以高校为依托,搭建校、企、政、行四方平台,畅通平台资源共享渠道,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及校企沟通的桥梁,行业协会、产业商会提供推广渠道,企事业单位提供项目需求和项目资金,将多方平台资源进行优势整合,充分发挥四方联动作用。通过运用四方平台资源整合,有效缓解工作室日常经费问题、设备问题和场地问题。

(二)整合师生团队——挖掘优秀资源

工作室教师团队除了高校教师外,还可以充分挖掘已毕业的优秀校友资源与政府、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产业商会等专家资源,成立校、企、政、行“四方联动”共同参与合作的工作室教师团队,教师团队成员人数配置控制在6-10 人为宜,尽可能形成多元化的教师团队结构,优质的师资是工作室运行的支撑力量。通过开展线下讲座、参观交流、线上交流等方式,面向学生团队开展指导,既可以有效缓解高校教师团队人数不足的问题,还可以为学生拓宽多元化的职业视野。不断吸纳和挖掘具备一定专业能力的学生加入工作室,开展以老带新,让技术成熟的学生带领新加入的学生,实现学生梯队可持续发展。同时设置“大咖”分享会,学生团队中的每个人,无论新老成员都可以参与分享,形成互相激励、互相促进的学习交流氛围。

(三)整合工作任务——增强职业竞争力

高校教师工作室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团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化思维,增强职业竞争力。高校教师工作室主要开展的工作任务包括:课程实训、技能大赛、校企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其中,课程实训与技能大赛结合,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传统模式,也被称为“以赛促教、赛教融合”,但往往实训成果无法推广实践,或与实际应用脱节。高校教师工作室作为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是校、企、政、行“四方联动”的桥梁,应该在课程实训、技能大赛、校企项目之间寻找平衡点和最优策略,尽可能地实现资源互换和成果转化,将技能大赛的参赛项目作为课程实训的成果,学生完成课程实训的同时,还可以收获技能大赛证书;技能大赛证书+实训成果作为校企项目的基石;校企项目的开展又可以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研究基础。四者之间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一方面,校企项目既能够为课程实训提供实训内容,为技能大赛提供实践经验,还能够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研究基础;另一方面,课程实训能够为校企项目提供专业技术支撑,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项目也能够为校企项目提供优势竞争条件。教师工作室的工作任务将平面教学立体化、经济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工作状态,学习热情高涨,逐渐确定就业方向。

(四)整合组织框架——提高工作效率和团队积极性

组织框架是工作室的运行基础,它包含规范的流程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有效的组织框架,将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团队积极性。各高校教师工作室可模拟企业工作氛围和管理模式,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和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项目组和工作部门。项目组可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企业委托项目、技能大赛等,设置专项项目小组;工作部门可结合企业实际工作岗位需求设置,进行结构化管理。每位同学分别依据自身的性格、能力、专业方向、兴趣爱好,加入不同的项目组和工作部门,每位同学又分别归属于一个项目组和一个部门。

(五)整合培养目标——提前树立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

将学生所学专业或兴趣爱好与企业实际工作的需求目标结合起来,通过带领工作室学生前往行业协会、产业商会、企事业单位等地参观学习交流,让每位学生通过参与项目运作,了解企业实际工作的需求,专业技术和综合能力得以快速成长。学生结合自身所学专业或兴趣爱好,不断探索尝试,科学树立适合自身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提前做好职业规划路径,为服务地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四、教师工作室人才培养工作成效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粤西地区一所高职院校,与省内发达地区的高校相比,师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生源质量也比较低,各种平台资源都相对缺乏。近几年,该校教师陆续创办了新媒体工作室、沈大旺教师工作室、web 前端开发工作室、万皆媒创新创业工作室等多个教师工作室,几年中通过运用“5i”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分别成立了“智慧宿管”“茂职帮帮”“趣绘茂旅”“茂职生活圈”等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与茂名市委组织部、茂名市委党史研究室、茂名市公安局新闻中心、茂名市文化传媒集团、广东英菲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茂名青廷科技有限公司、广东豪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深入合作,开展横向课题和专业实训室项目建设、委托开发项目合作等,同时推荐优秀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实习,此外还在工作室内选拔优秀学生参加web 应用软件开发、区块链技术应用、小程序设计开发等职业技能大赛或专业竞赛,斩获多个奖项。高校教师工作室作为中转站,为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输送发挥了双重作用。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校企实训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综合指数法在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中的应用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基于OBE理念的工程造价实训课程教学探索
高校教师团队知识共享的保障机制研究——以南审国际贸易学专业团队为例
高校教师岗位聘任制改革问题与对策探讨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