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在学生高质量就业中的作用提升

2022-12-02张凯丽

人才资源开发 2022年15期
关键词:作用力就业率本科生

□张凯丽

“高教大计、本科为本”“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在“以本为本”的教育理念下,高校本科生就业质量就是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直观考量,是对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答卷,也是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效果反馈。辅导员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与人生导师,让辅导员发挥正向、深层次的作用力,促进本科生高质量就业,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本文从本科生就业质量的内涵与标准厘定出发,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剖析了影响本科生就业质量的因素,进而以辅导员作用力的微观视角,提供优化本科生就业质量的思路,为辅导员作用力发挥与本科生高质量就业建构理论联结。

一、高质量:本科生就业质量的内涵与影响因素界定

(一)本科生就业质量的内涵与标准厘定

本文对于本科生就业质量“优质化”的定性标准涵盖“理性”“匹配”“价值”三个内核。无论是选择性失业、消极性就业还是结构性失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可归因于三层掣肘。一层是就业认知偏差,择业观、就业观在现实情境中的“不理性”;二层是就业能力薄弱,技能、素质在现实竞争中的“未匹配”;三层是就业可持续性不足,在某一岗位中的自我价值“难实现”。可操作化的定量视角下,本科生就业质量解构为“就业率”“升学率”“签约率”三个指标。“就业率”时间纵轴上分为“一次性就业率”和“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方向横轴上分为升学、就业、创业等集合人数所占总人数比值;“升学率”包括国内读研、国内考研以及国(境)外升学人数所占总人数比值;“签约率”是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并领取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就业人数占总人数比值。统筹定性与定量标准,本科生就业优质化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在多元因素影响下向上发展的良性状态,可以被跟踪与评估。

(二)本科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解析

从宏观层面,影响本科生就业质量的因素主要缘起三对矛盾: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与优质教育资源匮乏之间的矛盾,经济增长新常态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与优质人才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城市、区域发展不平衡与大学生逐利驱动之间的矛盾。三对矛盾阻碍了本科生顺利就业与高质量就业。从微观层面,就业力是影响本科生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国内外学术界对“就业力”的研究经过不断演化、淬炼成了三种典型模式:USEM 就业力模式、CareerEDGE 就业力模式、心理-社会建构性就业力模式。其中,紧扣国内大学育人特点,基于USEM 模型探究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的相关研究更广更深。USEM 模型也为本文提供逻辑支撑,对专职辅导员作用力发挥具有较强解释力。在USEM 模式中,就业力被拆解为:学科理解力(Understanding)、综合技能(Skills)、个人素质(Efficacybeliefs)和元认知(Metacognition)。

二、作用力:专职辅导员主体作用发挥的实效性评估

(一)从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的主体作用定位

在工具理性的驱动下,片面追求效率,相关利益主体会通过博弈将压力下沉,例如将毕业生就业率和高校教育质量评价硬性挂钩。在指挥棒下,专职辅导员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拼”就业率,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就业意向与动向。二级学院承担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与学校之间、与用人单位之间搭建桥梁,在学生培养、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往往是“顺势而为”难以“主动作为”。学校则将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作为年度工作的“重头戏”。辅导员天然是学生生涯规划的责任主体,应成为提升就业率的最后一公里。从工具理性出发,容易忽视专职辅导员作为“管理者”“教育者”的人性化色彩,将过程评估简单化、效率化,只求压实责任,不求协同合作。相反,价值理性驱动下,高校更关注就业率数字背后专职辅导员的作用发挥所占比重,关注辅导员作用力发挥与就业率单位增长之间是否成正相关。辅导员的作用力发挥是本科生就业率上升的必要条件,因此,从单纯追求就业率结果转向关注如何激活和保障辅导员作用力发挥势在必然。

(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评估专职辅导员的作用力

基于价值理性,专职辅导员与本科生的联结是全程、全方位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辅导员帮助学生拥有获得感、幸福感和成就感,最终实现就业优质化。以江苏省S 市某高校的管理学院为例,辅导员以心为灯,做大学生的有效陪伴者。在新生入学前到第一学期的适应阶段,辅导员作为照明灯为学生扫盲区、明道理,照亮每个角落,让学生能够适应大学生活,完成从“考生”到“学生”的转变,建立起彼此的信任。在第二学期到第四学期的提升阶段,针对学生“忙碌”“茫然”“盲目”的状态,辅导员作为提示灯,唤醒大家对自我的探索和能力的提升。在第五学期到第七学期的发力阶段,辅导员作为引航灯,帮助学生聚焦发力,克服困难,到达各自的理想彼岸。第八学期到毕业后半年的挑战阶段,辅导员作为守护灯,不管学生状态如何,都是他们坚强的后盾。由此,评估辅导员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提升学生就业力从而推动就业率增长,要由学生进行主客观评价,而非由学校仅凭就业率论断。

三、微观视角:辅导员何以促进本科生高质量就业

(一)基于USEM 模型分析辅导员作用发挥的着力点

从可监测与可操作的角度出发,将就业力与辅导员职责对应,形成二维分析框架,为辅导员发挥主体责任找准发力点。《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3 号)列出辅导员具有九项主要工作职责,这些职责涵盖了对辅导员工作态度、能力、行为的具体要求。九项职责中“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与学生就业联系最为紧密,除“校园危机事件应对”以外的其他职责也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下,与学生就业产生直接或间接联系。辅导员队伍修炼专业化、职业化素质,强化理论与实践研究对撬动学生优质就业具有基础性作用。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帮助学生研判形势、把准方向。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在源头上为学生拨开阴霾、拥抱阳光、塑造健全人格。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亦是从供给侧为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发展、优质就业保驾护航。

(二)以辅导员日常工作“三化”助推本科生高质量就业

围绕辅导员日常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系统化开展,有针对性地创新与突破,提升本科生就业推进工作的成效,帮助学生真正实现就业优质化。规范化强调事事有章可循的“法治”化管理,所有行为不是心血来潮、随意、想当然的,而是以制度的形式予以界定;力求全员参与,让每一个辅导员都参与规则的制定过程,以保证其理解、认同和支持;确保体系完整,有完整的思想理论,对学生工作的方法进行整合和协调,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流程规范化。精细化则是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根据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目标制订可实现、可量化、可操作、可调整、可持续的培养方案,使学生心中有底气、行动有方向、实践有步骤、成果有体现。“精细化”意味着对同一发展方向也要分不同的层次,让学生在学校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教育机会与教育资源。系统化实施PDCA 循环机制,聚焦学生的获得感、幸福感、成就感,从发展目标的分析和计划(Plan)、培养方案实施(Do)、培养效果评估(Check)到评估结果反馈(Action),推动人才培养循环持续进行、动态调整、形成闭环。

猜你喜欢

作用力就业率本科生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本科生论文流于形式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高专超本科
分析、概括法在牛顿第三定律中的应用
高考中微粒间作用力大小与物质性质的考查
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考点精析
“物体的平衡,单元训练(一)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