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埋线治疗在男科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2022-11-28郑小挺马玲李军良陈胜辉姚文亮张明亮张端军熊奇熊涌南昌市生殖医院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生殖医院江西南昌330001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2年4期
关键词:男科病机经络

郑小挺,马玲,李军良,陈胜辉,姚文亮,张明亮,张端军,熊奇,熊涌(南昌市生殖医院/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生殖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1)

基于传统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穴位埋线是采用传统针灸疗法联合现代医疗技术为一体的医疗技术方法,将特殊的线植入到特定的穴位,刺激局部相应穴位,激发经络之气,畅调人体各机能,进而达到治病防病的一种治疗手段。该疗法可以说是针灸学疗法的发展和延伸,是一种融合穴位封闭、留针、组织疗法、针刺、放血等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疗法,初为机械刺激,后为生物学和化学刺激,具有速效和续效两种作用[1]。归纳总结,主要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节脏腑、平衡阴阳和补虚泻实、扶正祛邪、提高免疫力等作用[2]。近年来因其固有的特点被应用于男科疾病中,尤其是前列腺疾病、勃起功能障碍疾病及男性不育症等疾病中。报道如下。

1 前列腺疾病

在古代,本无前列腺疾病之说,中医所说的“淋浊”、“精浊”及“阴痛”等与之类似。前列腺疾病主要有急、慢性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结核及前列腺癌等。其病因病机复杂多变,病机归纳总结为本虚标实,标实可因湿热、气滞血瘀,本虚可因肾虚、气血亏虚等致病。而非一个单一的病症,多为一个虚实夹杂的症状群,其中认为瘀血伴随着前列腺病的始终,病程缠绵不断,病程日久从而呈现虚实夹杂的病理变化。该类疾病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对该类疾病治疗分类不断细化,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选择用药或者手术治疗,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而穴位埋线治疗该病不失为非手术疗法的一个亮点。穴位埋线选穴多以局部为主,如腹部任脉之中级穴、前列腺局部会阴穴及膀胱经的次髎穴等,针刺埋线一方面可调节支配前列腺血液循环,有效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而达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另一方面可整合支配前列腺局部的神经,缓解盆腔盆底痉挛,松弛局部肌肉,有助于腺管的通畅,达到解除前列腺不适症状,进而达到治疗效果[3]。

1.1 慢性前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科疾病中常见病及疑难病之一,其主要以排尿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尿等待、尿滴白等)、局部疼痛症状(下腹、盆腔、会阴及肛门周围等坠胀不适)及生活质量下降(性欲减退、阳痿、早泄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病因复杂多变,临床上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该病的治疗疗效始终未能得到满意。该病的特点是病位较深及患者病程日久,“久病入络”,当以局部治疗为主,根据局部埋线治疗可调补元气,疏通经络,行气解郁,通利膀胱兼以活血化瘀,达到行气通络,化瘀利水,止痛的目的[4-5]。贾天鹏[6-7]认为穴位埋线可最大限度地改善局部的微循环,激活兴奋神经经穴,调整脏腑,提高机体免疫力,进而消除前列腺炎症。李强等[8]研究取穴关元、气海、中极、三阴交、肾俞、膀胱俞、水分、水道、阴陵泉,诸穴合用改善前列腺血液循环,增强白细胞吞噬功能,得到抗菌消炎作用,可促进渗出物吸收,减轻局部炎症,达到解痉止痛,减少分泌物,改善前列腺症状。马永等[9]取穴曲骨、秩边、会阴、三阴交、肾俞研究认为治疗男性盆腔疼痛综合征能够缓解改善患者焦虑状态,增加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数目改善患者血浆中的P物质及血浆β内啡肽低于正常值,治疗后血浆P物质降低,β内啡肽升高,进而达到治疗目的。凌楠等[10]研究认为穴位埋线能疏通经络,消除及减轻局部充血水肿,降低兴奋性,解除其功能性尿道梗阻而达到治疗目的。

1.2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增生症以排尿异常(尿频、尿不尽、尿潴留等)及局部症状(少腹、会阴部疼痛不适等)等为症状为主,属于中医学“淋症”、“癃闭”的范畴,其病因均由肾气不足,肝郁气滞,膀胱气化无力所致。因其特殊的解剖学特殊位置,该病的埋线治疗以下腹部和腰部穴位为主。刺激这些经络穴位,具有疏通经络,行气解郁,通利膀胱,活血化瘀,达到行气利水及通络止痛的效果[11]。有关学者研究认为穴位埋线具有神经调解作用,能改善前列腺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腺管平滑肌收缩和炎症的吸收,可有效调整膀胱功能,使之气化有权,小便通畅,并改善腺体的微循环,加快组织代谢过程,有效地抑制前列腺的增生,进而达到治疗效果[12-14]。

2 阳痿病

阳痿病是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难以完成正常的夫妻同房。本病与中医学所说的“阴痿”、“筋痿”类似。《素问·痿论篇》云:“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本病病因病机复杂,归纳总结主要病机为肝气郁结、命门火衰、肝经湿热、气滞血瘀等,其中肝郁、肾虚、湿热、血瘀为其病理变化之关键[15]。《灵枢·经筋》云:“足厥阴之筋,其病……阴器不用,伤于内则不起。”指出阳痿的病机为肾气不足及经络不通,而肝经之肝失疏泄、湿热、肝血瘀阻亦是阳痿常见的病机所在。患者的忧思、恼怒、郁闷、思虑等精神刺激是情志发病的主因,情志因素往往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而致宗筋失养而弛纵,最终出现阳痿[16]。杨冠军[17]研究运用补母泻子法穴位埋线治疗肝郁肾虚型阳痿52例观察对患者的勃起改善有明显的变化,其认为选穴,埋线具有疏肝解郁、补益肾气之功效,致使肝经条达,肾经充实,阳痿则愈。彭淑华等[18]运用穴位埋线加灸法治疗阳痿38例临床观察发现其临床有效率达84%,埋线结合灸疗并能发挥更打的治疗作用。

3 男性不育

在古代并无男性不育病名之说,古代文献记载的“无子”、“精寒”及“绝育”等与现代的男性不育病症相类似。中医学针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有着独到的见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其提示男性不育当属虚劳一类,以虚症为主要病机。陈士铎在《石室秘录·子嗣》提出:“男子不生子有六病,精冷、气衰、痰多、相火盛、精少、气郁也”。归纳总结,中医学基于肾藏精,主生殖的理论,认为治疗关键离不开肾[19]。从虚实论证,肾精不足、肾阳虚衰、气血亏虚、气滞血瘀、湿热下注或痰湿内阻,均可致男子不生育的问题。亦有人认为肾虚肝实是免疫性不育症的基本病机。故而男性不育症的针灸方面治疗主要采取益肾、助阳、健脾、生精和补益气血的取穴原则[20]。谢元平等[21]结合免疫性不育与肝脾肾虚相关的病机采用肝脾肾之俞募配穴埋线治疗本病,埋线疗法可能通过调节血清β-EP等神经递质水平,从而调节血清AsAb水平,抑制AsAb的产生,从多个环节发挥治疗作用,进而达到治疗免疫不育的作用。

4 讨论

4.1 穴位埋线 基础针灸疗法是传统医学的特色疗法之一,穴位埋线疗法是其拓展和延伸,是集合中医学、针灸学、现代医学成果、软组织外科学、周围神经受压理论等为理论基础的一种疗法[1]。是针灸学理论和现代物理学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中西医结合的丰硕成果。以针灸学中经络学说、腧穴学、刺法、灸法学及结合辨证论治、整体观念等作为指导。其治疗的原理是通过辨证论选择相关经络腧穴通过留针来延长针刺的时间,长效进行刺激,得气后以加强巩固达到治疗效果。《灵枢·终始》云:“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内而久留之”,《素问·离合真邪论》说:“静以久留”,这是埋线疗法产生的理论基础。

4.2 穴位埋线的机理 穴位埋线基于针刺的基础上,集针刺、腧穴及线之功能为一体,将线埋入组织内,产生酸、胀、麻及重等感觉,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达到协调脏腑,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补虚泻实等作用。具有调节力平衡、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环及加快炎症吸收而产生良性诱导,进而消除疾病的目的。在羊肠线埋入穴位,一段时间后线在体内进行软化、分解、液化及吸收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对穴位产生相应的生物化学刺激,时间较长,而其刺激感应维持的时间是针刺、留针[22]及埋针法等其他疗法所不能比拟的。那么男科疾病主要归纳为前列腺疾病、阳痿病、男性不育病等疾病,查阅古籍文献及结合临床问诊,发现男科疾病多因所愿不遂或纵欲过度或肝气郁滞或湿热下注或脾虚痰湿或肾虚血瘀等引起不适症状或者不生育,男科疾病属慢性疾病多见,疗程相对较长,而穴位埋线疗法可结合这一特点能发挥其特殊的疗效。

4.3 穴位埋线的现代研究 现代医学认为,将线埋入穴位内,使机体内部的一些微观组织结构会发生着相应的变态反应,能使淋巴组织致敏,相应细胞配合液体结合抗体和巨噬细胞液化分解代谢羊肠线,形成有利于机体的多态及氨基酸等,同时会产生多种淋巴因子,使肌肉代谢增高,分解代谢降低,致使肌蛋白及糖类合成增多,同时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加快,从而提高机体营养代谢,激发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抗病能力[1]。

5 小结

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集合多种疗法于一体的综合治疗方法,基于将羊肠线埋入体内进行长久的穴位刺激,达到长效治疗疾病的目的。男科疾病中前列腺疾病、阳痿病及不育病无疑是男科疾病中的慢性病,其主要采用一些药物或手术治疗,穴位埋线疗法被应用于男科疾病的治疗中可以达到长效治疗的目的,避免了长期口服药物的麻烦。由于埋线疗法的问世较晚,其治疗男科疾病的机制尚未得到公认,缺乏必要的基础研究,一般探讨多限于临床应用,在今后的研究中,须重视加强基础机理研究,为治疗男科疾病提供新的可靠的诊疗思路。

猜你喜欢

男科病机经络
世界中联男科专委会第十二届年学术会召开
身体出现这5个现象 说明体内的经络不通
以病机为主导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评价方法初探
中医男科基础理论新说浅析
男科: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为男性健康保驾护航的男科“三部曲”
《易经》养生法
经络养生
燥邪致泻说
糖尿病从脾论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