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化中医药名词术语翻译问题例析
——以自建小型语料库为例*

2022-11-27周开林

西部中医药 2022年1期
关键词:语料术语英译

王 曦,赵 霞,吴 青,周开林

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北京 100029

现代化中医药名词术语是在中医药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随着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逐渐融入中医学研究,一些展现学科进步的术语相应产生,如“中医妇科学”“中医伦理学”等。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开始尝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分析中药成分,尝试新的诊疗方法,形成一些术语,如“灵芝多糖”“大蒜直流液导入法”等。许多新的中药产品、中医药保健食品和中医药科技产品也随之出现,如“复方丹参注射液”“猴菇饼干”“红景天幼白面膜”等。

中西医结合、多学科研究促使现代化中医药名词术语出现多维度发展趋势,中医术语的复合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英译难度,加之对概念理解的偏差,致使一些术语译文显得不得当,甚至有荒诞不经之嫌。例如:“阿斯匹林白虎汤”被直接翻译为“aspirin white tiger decoction”会使译文读者误认为药材里有白色老虎;“药材气息调养”被翻译成“Drugs breath aftercare”,“aftercare”一词有“人患疾病治疗后调养”的意思,容易让人误会药材出了问题[1]。可见现代化中医药名词术语英译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而且该领域相关研究匮乏,公开发表的期刊论文和专著译著有限。现代化中医药名词术语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中医术语类别之一,规范其译法对当代中医学发展和对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教材、词典、论文、专著和医药产品的包装或使用说明书中收集语料,自建小型双语语料库,希望借助语料库对翻译中的问题进行归类、统计分析,以期对中医药术语翻译的规范及中医药国际化工作提供参考。

1 现代化中医药名词术语双语语料库特征

近年来,中医翻译语料库建设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2],对本研究起到了很好的启示作用。本研究语料库相关翻译研究的目的是考察原文和译文之间的对应关系,或是探究翻译语言自身的特质,例如普遍性特征[3]。选取的语料是否具有代表性直接关系到语料库翻译研究的可靠性和普遍性[4]。因此选取语料来源分布较广,涵盖教材、词典、论文、专著和医药产品包装或使用说明书,能代表各重要领域使用的现代化中医药名词术语英译。此外,医学英语本身具有漫长的历史,其语言特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5]。本研究选取语料来源时间跨度达30 年,能反映每5 年在6 个不同时期翻译方法和特点。所收集的语料均为中外译者公开发表的文字,最大限度保证所收集语料符合当今现代化中医药名词术语英译实际使用情况。并且,真实语料的整理与统计有助于对比发现错译、漏译和一词多译,统计翻译方法策略的差异及使用频率趋势[5]。本研究基于语料库全面分析现代化中医药相关的各种名词术语英译版本错误问题的普遍特征,归类并寻找术语译法策略的使用趋势,有助于为规范现代化中医药名词术语翻译的基本译法策略提供参考。

2 现代化中医药名词术语英译问题分析

据获得的相关资料建立的语料库数据显示,错译、漏译、一词多义等不规范现象较突出,阻碍了中医药国际交流。在此通过实例分析如下。

2.1 错译在现代化中医药名词术语英译问题中,错译现象最为普遍且最易对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造成影响。一方面,由于译者对中医药文化认识不到位,无法准确理解把握中医药基本概念的实际内涵,翻译出现错误导致跨文化休克。例如:“舒心平血功”被翻译为“Exercise for regulating heart and calming blood circulation”。该太极导引养生气功意在通过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通畅以起到舒缓心脏功能的作用。而“regulate”是调节的意思,“calm”是使平缓的意思,译文反映出的意思是调节心脏、平缓血液流动,与原文意思相反。可见,该名称术语译文不能帮助外国读者正确理解这项气功的作用机理,盲目练习易导致不良后果。再如:在民间中医“割耳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割耳敷药法”是用手术刀或瓷碗片在耳廓穴位上划破皮肤放血再敷药的疗法。被翻译为“application method on the cutting the ear”。“application method”是应用方式的意思,此处无法体现出中医局部敷药的涵义,容易被理解为没有科学根据的巫医治疗法,应翻译为earcutting and topical application therapy。另一方面,由于译者对英语语言文化缺乏了解,不恰当使用词汇也常出现错误翻译。例如:“中药”不少术语如“中药漱口剂gargle of Chinese drugs”“中药超声雾化吸入疗法Chinese drugs ultrasonic atomization inhalation”被翻译成“Chinese drugs”,“drug”一词在英语中多用于麻药和毒品,此处选用易导致译文语义所指混乱,应译为Chinese medicinal。再如:“气功外气麻醉法”被翻译为“out-goingQianesthesia”,“outgoing”一词在英语中多用来形容人的性格外向、活泼,而“气功外气”是指受低频涨落调制的红外辐射,是独特的中医医疗文化词汇,所以“外”这里应翻译为external,“气功外气麻醉法”可以翻译为Qigong external anesthesia。

2.2 漏译在现代化中医药名词术语英译问题中,漏译现象也较突出。据统计,大部分漏译源于部分期刊文章在英文摘要中回避使用现代化中医术语英译词汇,省略或使用简单词汇如“element(元素)”“equipment(仪器)”等模糊替代表达。还有部分漏译源于译者的无意,其译文能大致表达出原文意思,但是由于翻译过程中漏掉了重要信息,导致译文不完善。一种类型是译文意思基本正确,但过于省略的表达导致与原文含义有所偏差。例如:“玫瑰精油皂”被翻译成“rose oil soap”。“oil”一词只表示普通油脂,漏掉“精”的译文在此无法准确表达中医“精油”的涵义,即经过萃取得到的含有中药有效成分的精华,应翻译为essential oil。还有“胶油丸”实际是软胶囊,应翻译为“soft capsule”,时常被漏译成“capsule”硬胶囊。另一种类型是译文意思无偏差,但回译时会与其他接近的术语混淆,例如:“中医伦理学”被翻译成“Ethics of TCM”,其学科性质关键信息漏译,应该译为Study of TCM Ethics。这个术语翻译正确,但是如果把“中医伦理”和“中医伦理学”都翻译成“Ethics of TCM”,回译后无法看出两者区别。包括“中药鉴定学”“中医康复学”等现代化中医交叉学科名称。还有的漏译源于字对字的直译,难以向译文读者表达术语的关键意思。例如:“海螵蛸摩擦术”被翻译为“Cuttlebone rubbing”。因该疗法较新颖,海外读者对其缺乏了解,如无上下文具体介绍,仅通过术语译文难以得知用海螵蛸摩擦哪里、治疗什么疾病,译为Cuttlebone rubbing for trachoma 可补全漏掉的关键信息。比如“大蒜液直流电导入法”“水罐疗法”等现代化中医诊疗方法名称的翻译。

2.3 一词多译在收集到的现代化中医药名词术语双语语料库中,一词多译现象普遍存在,主要出现在现代化中药方剂名称英译以及现代化中医诊疗方法名称英译方面。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颁布以前,现代化中药方剂名称英译多使用意译法,进行药物功效和成分的释意性翻译,《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颁布后改为音译法。例如:“丹参舒心胶囊”早期被翻译为“salvia miltiorrhizabunge capsule”,后被翻译为“Danshen Shuxin Jiaonang”。再如:“复方丹参片”早期被翻译为“compound salvia miltiorrhiabunge tablet”,后被翻译为“Fufang Danshen Pian”。有学者提出为达到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应遵循“同一性原则”,做到“一词一意一译”[6]。音译法是现代化中药方剂名称英译的最适翻译方法,即能突出方剂的中医文化特色,又可避免许多误解。例如:“新雪丹”的主要成分是磁石、石膏、牛黄、穿心莲、珍珠层粉、寒水石、龙脑、沉香、滑石、竹叶卷心、栀子、天麻、硝石、芒硝,被翻译为New snow powder,既无法介绍药物主要成分,又无法体现药物形态和功效,还容易被术语译文读者误解,以为药里有雪或样子像雪。比如“小青龙颗粒”“玉屏风散”等的直译或意译未规范统一,容易造成译文读者的误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采用的音译法为现代化中药方剂名称英译起到了示范作用。

在现代化中医诊疗方法名称英译方面一词多译较普遍,主要由中医病名的翻译策略选择不同导致。有些归化策略下的翻译直接借用西医病名,异化策略下的翻译采取音译或直译。例如:“消渴降糖法”被翻译为“reducing blood-sugar for diabetes”和“reducing blood-sugar for wasting and thirst disorder”。直接借用西医术语的翻译方法相对简单,长期以来使用较多,但存在一些问题。中医病名术语内涵丰富,过度西化的翻译难以体现出中医文化特色,也未充分尊重现有中医翻译原则“民族性原则”[7],译文追求国际性却难以突显民族性。此外,很多中医病症与西医病症无法等同,例如:中医“消渴”包含“上消、中消、下消”,而直接借用西医病名“糖尿病”无法将其分类予以准确表达[8]。有研究指出中医术语借用西医词汇容易导致内涵和外延扩大、缩小、表意程度偏差等误译[9],比如“风眩病”“肠痈”等一些应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诊疗的中医疾病名称。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的WH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erminologie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以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推出的《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提出中医病名“双译法”,即直译的同时标明对应的英文西医病名,对于规范中医药名词术语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部分词条有过度标准化翻译之嫌[10]。且由于此法不够简洁,尚未被医药产品的包装或说明书广泛采纳使用。

3 结语

上述错译、漏译、一词多义的不规范问题反映出现代化中医药名词术语英译的困难。一些词典的出版对现代化中医药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起到了规范作用,但部分问题尚需要批判性分析对待。正确的翻译需要译者具备较好的中医药文化知识、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和中医翻译思辨能力,需要坚守中医翻译的基本理论原则。现代化中医药名词术语随科技的进步仍在不断扩充,对其进行翻译产生的问题也会继续出现,术语英译标准化工作迫在眉睫。建立专门的现代化中医药名词术语双语语料库研究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对有时代代表性的真实语料进行分析,有助于推进中医药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工作。

猜你喜欢

语料术语英译
海量标注语料库智能构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浅谈视频语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可比语料库构建与可比度计算研究综述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文学术语词典中的“经典”:艾布拉姆斯的《文学术语汇编》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论语》英译的转喻分析
英语教学中真实语料的运用
“小”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