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药临床应用探析*

2022-11-27任存霞

西部中医药 2022年1期
关键词:过敏性疾病临床

任存霞

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教研室,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9

“风为百病之长”,致病极为广泛。风有内风、外风之分,内风旋动、病变中出现动摇眩晕的一类病症,导致或震颤,或眩晕,或抽搐,或中风等;外风常兼夹寒、湿、热邪为病,形成或感冒,或风疹,或痹症,或水肿。风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祛除疏散外风或平熄搜剔内风,《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中提出:“凡药之质轻而气盛者,皆属风药。”具有“味辛性轻,辛散透达”特性的一类药物。归在解表药、动物药、祛风湿药及部分活血药中。如防风、羌活、独活、柴胡、葛根、升麻、水蛭、地龙、威灵仙、川芎等均可归为风药范畴。风药功效多重而复杂,临床应用广泛。内外妇儿各科均有涉及,历代名老中医对风药的妙用各有特色,现代中医对风药的认识也更加深入。笔者认为风药的功效不仅可治风或解表,而且在调节人体脏腑经络、畅通气血津液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1 风药性能及作用机制概说

宋代《扁鹊心书》首载“风药”之名。张元素《医学启源》中取法天地五运之象归纳的“风升生”类味薄之药,可谓后世风药之滥觞;李杲《脾胃论》和《兰室秘藏》中创立了大量含有“风药”的方剂,至今应用于临床;清代医家龙之章《蠢子医》中指出:“治病风药断不可少”;当代名医颜德馨认为在多种疾病中“使用风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古代多认为风药为一类味薄之药,禀有风木属性,如春气之生发,风性之轻扬,性升浮发散,具有疏散风邪、升发肝胆阳气的作用;风药现代基本指中药分类中的解表药、平肝熄风药、祛风湿药以及兼有治风作用的一些药物。风药味辛,主向上、向外,俱风性,升、散、行即是其基本特性,其功用“辛以通其气,升以发其阳,散以致其津,行以去其闭”,在方剂配伍应用中有宣散透邪、辛散通络、升举清阳、行气开郁、发散郁热、散瘀和血、引经报使、助肺宣发、助脾升阳、助肝解郁、助肾气化等功用。《周礼》云:“风者,气也。”[1]临床风药可助肺宣发而调气、化水饮、祛痰浊及宣发外邪;风药能升发脾阳而调理升降,能升发肝胆而疏肝调肝,有固肾气助气化作用,能畅行经脉,调和气血。

2 风药临床应用举隅

风药运用不仅局限于风药祛风散邪的功效,而是根据风药胜湿、风药辛散、风药通肝、风药行瘀、风药升阳、风药引经开窍等特性广泛应用于肾病、过敏性疾病、妇科疾病、心血管疾病、脾胃疾病、杂症类等诸多病症中。

2.1 升阳胜湿治水肿风药在慢性肾炎、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泌尿系统疾病中治疗优势明显。风邪与肾脏疾病关系密切,是肾脏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病因。风邪易兼夹寒、热、湿、毒之邪侵袭机体,致肺、脾、肾3 脏功能失调,水液代谢障碍而发生水肿。

急性肾炎部分属中医“风水”范畴。经方善治风水。风水表实者小青龙汤加减宣肺散寒,发汗消肿。风水表虚者常以防己黄芪汤益气固表,祛风行水。风邪夹湿毒者常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祛风解毒,利湿消肿。《金匮要略》曰“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通过发汗解表方法恢复肺的宣降功能,表邪解,三焦气化恢复,水气自散。

慢性肾病久病迁延,或肺失通调、或脾失运化、或肾气化失常、三焦决渎失职,水液代谢失常,导致水湿内停而出现水肿。病机特点往往是本虚标实。《景岳全书》曰:“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3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故治疗水肿除治本补益肺、脾、肾扶正外,祛邪必当治湿,而治湿不离风药。但风药胜湿与利水渗湿迥异:《脾胃论》云:“诸风药皆能胜湿。”而利水渗湿药为渗利之品,多为阴药,东垣曰“皆行阴道以泻阳道”,易损伤脾胃之阳气,慢性肾病患者脾肾阳虚者居多。而风药宣开肺气,即而通调水道;散肝疏脾,令脾运得健,亦使水湿之邪得除;激越肾气之气化使湿气升腾温化。风药胜湿利水,能够健脾益气、滋阴养肾、活血化瘀而用于治疗慢性肾病。肾性水肿配合风药治疗可开通玄府、宣通气液,祛除瘀滞,起温补命门、健脾益肾、活血化瘀、利水排毒的作用[2-3]。

2.2 宣散透邪疗过敏祖国医学中虽无“过敏性疾病”之称,但对该类病证的诊治却早有认识。《金匮要略·果实菜谷禁忌并治》有“正月勿食生葱,令人面生游风”为食物所致“游风”的论述;《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言:“风强则为瘾疹,身体为痒。”过敏性疾病几乎见于临床各科,常见疾病包括变态反应性鼻炎、荨麻疹、支气管哮喘、消化系统变态反应、过敏性紫癜等。笔者临证发现该病多兼“风”邪为患。风为百病之长,风是过敏性疾病形成的首要因素。过敏性疾病多以外感为初期表现,如过敏性鼻炎出现鼻塞喷嚏,过敏性哮喘出现胸闷咳嗽、恶风寒等,为风邪侵袭肺卫;临床表现与风病相似,多起病急,发病、传变迅速,“善行而数变”;病变反复发作,时发时止,遇“邪”即发;部位多变、走窜不定、搔痒难耐或痒感不断等,是“善行数变、走窜无定”的典型反映。如荨麻疹以皮肤突然出现风团,时起时消,来去无定踪,瘙痒异常,风团时隐时现,故亦名“瘾疹”。中医认为当属典型风证的“风无定所”。

痒自风来,止痒必要疏风,多从风邪论治过敏性疾病。研究治疗过敏性鼻炎的40 首古方发现33 首运用了风药,占82.5%[4-5]。尹璐运用祛敏煎方(荆芥、蝉蜕、白鲜皮、地肤子、蛇床子等)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紫癜等,取得满意疗效[6]。近年研究证明风药可疏风脱敏,祛风可阻断或拮抗组织胺等生物活性物质的产生,降解、排出该类物质。风药虽疏散,但与他药配伍又能御风固表,比如玉屏风散。

2.3 疏肝解郁调经带《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古代医家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指出“风气”与“肝”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当医家需要调节“肝”的功能时,必要时可以考虑应用“风药”辅助治疗,借风药轻灵透散之性彰显肝木升发之象。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主升发,喜条达而恶抑郁。女子以肝为本,经、带、胎、产、乳皆有赖于肝血濡养。肝藏一身之血,主疏泄,能调节情志,促进气血运行。妇人之病,常责之于肝。“木郁则达之”,柴胡疏肝散、逍遥散中柴胡入肝经,升发肝气,调达情志,即是此理。祛风药辛香宣散、清轻升散、顺应肝气喜条达恶抑郁之性,调理气机,升阳祛湿,可解肝木之郁、湿困脾土之滞。《傅青主女科》在调经、治带、安胎及催生、产后等妇科疾病中常配升麻、柴胡、葛根、荆芥、桑叶等数十种风药,配伍恰当严谨,运用娴熟巧妙,实为应用风药治疗妇科疾病之典范[7]。特别是治疗带下症方面,《傅青主女科》提出“夫带下俱是湿证”的理论。女之带下证,不论白带、黄带、赤带,湿均为重要的致病因素,故治疗总难离开治湿。在治疗带证的过程中,傅氏遵循“使风木不闭塞于地中,则地气自升腾于天上,脾气健而湿气消,自无白带之患矣。”佐以风药荆芥穗、柴胡升清阳之气,除湿浊之滞,疏肝木之郁,畅脾土之运,带下自除。

2.4 活血通络止心痛“风药”因其具有“辛、散、透、窜、行、动”等特性,能对人体内瘀血产生走散通行、通利血脉、促进血行等作用,故有一定的“活血”功效。早在《神农本草经》就记载“风药”活血的作用,其中“麻黄破癥坚积聚”“刺蒺藜主恶血”“川芎主中风入脑,妇人血闭无子”“荆芥主寒热……下瘀血”“白芷主血闭”等。之后,古今医家对具有活血作用的“风药”作了大量补充,将“风药”配伍用于血瘀证的治疗。现代学者黄淑芬教授提出“风药活血”理论,认为“在血瘀证的治疗中,适当运用“风药”,常能明显增强活血化瘀效果,其中的某些作用非活血化瘀药所能代替。”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诸病源候论·心痛病诸候》曰:“心痛者,风冷气乘于心也”。风邪客于心,导致心络阻滞或痉挛可猝发心痛。周学海《读书准记》说:“病久气血难行不利。血络之中,必有痰凝,故致病气缠延不去,疏其血络,而病气可尽也”。病机多属玄府闭塞,气滞血瘀,而致心失所养,迁延反复。常规活血化瘀药物只针对病理产物,用“风药”开通玄府、解郁行滞,方能治本。张元素《医学启源药类法象》云风药“味薄则通,阴中之阳”“风药”振奋人体气化作用,善于行气通阳,通络行经,故能通阳,化瘀血。叶天士曰:“络以辛为泄”“风药”辛窜,具散结通络之功。故风药温通走窜、推动气血、幵通玄府,消除瘀血。祝谌予教授创制的治疗冠心病的“葛红汤”,方中选用葛根、菊花、羌活等风药行气活血[8]。吴以岭教授以虫类风药为主组成通心络胶囊治疗心绞痛,发现其缓解心绞痛、改善心功能疗效显著[9]。笔者治疗胸痹心痛痰湿型常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血虚寒瘀型常用当归四逆汤加减,其中天麻、桂枝、细辛常为主药。

2.5 升发脾阳止泄泻临床常见脾气不升、湿浊下注而致飧泄。飧泄即风泄,临床特征是泻而伴有肠鸣,中医学认为腹中雷鸣为风行地中之象。《黄帝内经》曰:“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泄。”李东垣指出“清气在阴者,乃人之脾气衰,不能升发阳气,故用升麻、柴胡助辛甘之味,以引元气上升,不令飧泄也。”东垣“培土松根”之法常用防风、羌活、升麻等风药升清阳助运化。并且脾胃的升清功能正常与否取决于肝胆的疏达与否。而肝胆的疏达,可以用风药的升提疏散作用来实现。治疗肝旺脾虚泄泻的痛泻要方中的防风即是此意。宗前人之说,笔者治疗多种泄泻,方中加入风药,收效满意。

2.6 引经开窍疗耳疾耳科疾病因其部位居上,药物不易上达,治疗效果往往不佳。清代医家汪昂《医方集解》:“以巅顶之上,唯风药可到也。”中医学认为寒湿、湿热、瘀血等导致耳中玄府郁闭,气机不通,神机失运,是耳科疾病的重要病机。风药味薄气轻、药性升浮,其性清扬,载药上行,可达高巅孔窍,升阳胜湿、能通能行又发挥引经作用。王明杰教授等认为风药通过开通玄府的独特性能,在与清热泻火药、行气解郁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补气健脾药甚至补肾益精药等多种药物的配伍应用中可产生增效作用[10]。

3 小结

风药在临床各科中的应用确有很多独特功效,风药的多种功用显然与其具辛味及有升、散、行、窜等特性分不开。临床合理且灵活运用风药可治疗更多的难治性疾病。

猜你喜欢

过敏性疾病临床
初春山羊疾病早预防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复合妊娠32例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久坐可致多种疾病
感冒
——鼻炎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玉屏风散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