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沟通技巧应用于儿科输液护理中对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的改善作用

2022-11-26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32期
关键词:输液依从性家属

孙 丹

(沈阳市儿童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

在临床中,静脉输液方法是现阶段最为常用的一种给药方法。但在具体静脉输液过程中需要注意,因为人体内的静脉血管相对较为细小,且管壁相对较为薄弱,儿科门诊患儿又因为年龄较小,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均较差,对于静脉输液抱有畏惧、抗拒的情绪,输液时总的依从性不佳,导致了静脉输液的难度增加,医疗纠纷的总发生率也因此提高[1]。针对这类问题,临床中实施有效的护理沟通,不仅能够有效的改善患儿及其家属的治疗的总依从性,还能够降低医疗纠纷的总发生率[2]。对此,护理人员应该掌握正确的护理沟通技巧,以更为良好的与患儿、患儿家属间进行沟通与交流[3]。本文主要研究将护理沟通技巧应用于儿科输液患儿中的改善作用与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接收并进行护理的儿科输液患儿中,选取11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共56例,行常规护理,本组男性37例、女性19例;年龄为6个月~6岁,平均(3.17±1.82)岁;体质量为7~23 kg,平均(15.31±5.83)kg;疾病种类:呼吸道感染、肺炎、腹泻、发热患儿依次是13例、13例、15例、15例。另行护理沟通技巧干预的56例作为观察组,本组男性38例、女性18例;年龄为7个月~5岁,平均(2.99±1.73)岁;体质量为6~24 kg,平均(15.82±6.10)kg;疾病种类:呼吸道感染、肺炎、腹泻、发热患儿依次是12例、12例、16例、16例。此研究开展之前已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授权及批准,在对两组儿童年龄、性别等基础数据比较之后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意义。全部患者已知情同意,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临床确诊,所有患儿均符合儿童输液的相关指征;临床症状均为程度不同的发热、咳嗽以及呼吸困难;部分患儿有食欲下降、嗜睡、腹泻等表现;所有患儿自愿参与研究,且已得到患儿家属的同意。排除标准:患儿有中毒性肠麻痹;患儿存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或肾衰竭;患儿因其他病变出现咳嗽或发热;患儿存在其他呼吸系统病变。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随时检测、观察患儿的病情,如心率、脉搏、体温等;在对患儿进行静脉滴注、肌内注射期间,需要对其进行皮肤、管道、穿刺等方面的护理。

观察组施予护理沟通技巧。①接待时沟通:在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患儿及其家属间进行沟通,并在第一时间对患儿家属介绍输液室规定、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帮助患儿及其家属尽早熟悉医院的环境,缓解其紧张感、畏惧感,并告知患儿家属输液的相关方法和目的等,叮嘱其注意事项。另外,护理人员还可以通过玩玩具、讲故事、放动画片等方面帮助患儿减轻负面的心理情绪,提高其治疗的总依从性。②技术性沟通:当患儿的年龄在2岁以内时,护理人员有时对其采取头皮部位穿刺输液,当患儿年龄在2岁及以上时,一般都需要对其实施四肢静脉穿刺方法。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儿的实际身体情况对其实施有效的静脉穿刺方法,期间需要注意要确保一次性穿刺的总成功率,争取一次成功,以减少患儿穿刺时的痛苦。③护理时注意沟通技巧:良好交流有利于护患双方构建和谐、良好的关系,而负面语气为护患纠纷引发关键原因。故此,在与患儿及其家属交流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注意下述几点技巧:第一,在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沟通的时候,护理人员应尽可能将语速放慢,适当压低语气和语调,表现出语速恰当、语调平和的感觉,以增强护患之间交流的融洽度。在接待患儿及其家属的时候,护理人员说话语气应尽可能温柔,在向患儿及其家属介绍相关事项的时候,应尽量轻声细语,以防语气过硬对患儿及其家属自尊心起到伤害,而引起不必要纠纷,最终导致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表现出不信任的感觉。第二,护患在交流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应用一些保护性的语言,有意识保护患儿的隐私,就患儿及其家属不愿意提及的事物而言,护理人员切记逼问,以免对护患之间的关系产生不良影响。第三,护患在交流的时候,护理人员应注重自身表达的方式,尽可能保证交谈内容针对性强,切记随意交流和疾病不相关的话题。需要注意的是,在交流的时候,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及其家属的年龄、文化程度,选择有效的交流语言。就年龄较小患儿而言,在交流时需以一种疼爱的语气进行,以增加彼此的信任感。就年龄较大患儿而言,在交流时需以尊重的态度进行,语言易懂、简洁既可。此外,倘若患儿及其家属存在疑问,护理人员应耐心进行解答,不可应用粗暴方式予以敷衍回应。④加强对肢体语言的重视:在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可通过有效肢体语言,来促进护患双方交流质量的提升。如在交谈的时候,护理人员眼睛应平视、缓和,存在眼神的交流和回应。在患儿及其家属说话的时候,护理人员应应用点头方式给予回应。若患儿年龄较小,可通过搀扶年长者、轻轻抚触等方式,让其感受无微不至关心,以此提高其对护理总体的满意度。

1.4 观察指标 护理后,对两组的治疗的总依从性、患儿家属总体满意度、患儿家属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一次性穿刺的总成功率进行分析、研究。①治疗的总依从性:完全依从表示患儿在输液的过程中表现积极、安静,一般依从表示患儿对输液治疗具有一定的抗拒,但是,在经过安抚后顺利完成输液治疗,不依从表示患儿在输液的过程中抗拒表现剧烈,输液难度高。②SAS评分、SDS评分:2个量表都具有20个项目,单一项目应用0~4级评分法,分数范围于0~80分,分数愈高会出现愈加严重的焦虑、抑郁。③患儿家属总体满意度:应用院方自制量表进行评估,分数范围在0~10分,其中,很满意:8~10分,较满意:6~7分,不满意:6分以下。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儿家属SAS评分、SDS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儿家属的SAS评分、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家属的SAS评分、SD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家属SAS评分、SDS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患儿家属SAS评分、SDS评分对比(分,)

2.2 两组治疗的总依从性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的完全依从32例,占比57.14%,一般依从22例,占比39.29%,不依从2例,占比3.57%,治疗的总依从性54例,占比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完全依从14例,占比25.00%,一般依从26例,占比46.43%,不依从16例,占比28.57%,治疗的总依从性40例,占比71.43%。可见,观察组、对照组治疗的总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对比两组患儿家属总体满意度 护理后,观察组的很满意36例,占比64.28%,较满意17例,占比30.36%,不满意3例,占比5.36%,患儿家属总体满意度53例,占比94.64%,显著高于对照组很满意23例,占比41.07%,较满意19例,占比33.93%,不满意14例,占比25.00%,患儿家属总体满意度42例,占比75.00%。两组患儿家属总体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一次性穿刺的总成功率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总数52例,占比92.86%,一次性没有穿刺成功总数4例,占比7.14%,一次性穿刺的总成功率52例,占比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总数39例,占比69.64%,一次性没有穿刺成功总数17例,占比30.36%,一次性穿刺的总成功率39例,占比69.64%。可见,观察组、对照组一次性穿刺的总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在儿科中,患儿的年龄较小,护理人员较难与其进行交流、沟通,所以,在对其进行护理期间,较其余科室具有更高的难度[4]。儿科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期间,需要更为关注患儿、患儿家属所给予的肯定、认可,这对于增强护理的效果、质量十分关键[5]。儿科护理人员在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沟通期间,应用更为温柔的言语、更为热情的态度、更具针对性的方法,对创建更为良好的住院环境、增强护患关系均是十分关键的[6]。

近年来,社会的不断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人们对于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7]。就以往临床工作而言,常规护理为儿科输液患儿护理主要方式,其更关注患儿疾病状况,而护理沟通技巧则与之不同,能够让患儿及其家属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善意与真诚,进而对护理人员更为信赖,让患者包裹在满满安全感中的同时,为护患之间关系的深化提供有利保障,进而有效提高患儿治疗的总依从性,为后续各项治疗、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8-9]。护理沟通技巧沟通方式极为丰富,护理人员能够对沟通技巧做到全方位掌握、合理运用,这不仅对良好护患关系建立极为有利,而且也符合当下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理念[10-11]。本次研究指出,护理后,观察组的患儿家属SAS评分、SDS评分依次是(41.46±4.08)分、(40.77±3.1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SAS评分、SDS评分(47.92±5.13)分、(46.85±3.24)分,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很满意36例,占比64.28%,较满意17例,占比30.36%,不满意3例,占比5.36%,患儿家属总体满意度53例,占比94.64%,显著高于对照组很满意23例,占比41.07%,较满意19例,占比33.93%,不满意14例,占比25.00%,患儿家属总体满意度42例,占比75.00%,观察组患儿家属总体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完全依从32例,占比57.14%,一般依从22例,占比39.29%,不依从2例,占比3.57%,治疗的总依从性54例,占比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完全依从14例,占比25.00%,一般依从26例,占比46.43%,不依从16例,占比28.57%,治疗的总依从性40例,占比71.43%,观察组治疗总依从性较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总数52例,占比92.86%,一次性没有穿刺成功总数4例,占比7.14%,一次性穿刺的总成功率52例,占比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总数39例,占比69.64%,一次性没有穿刺成功总数17例,占比30.36%,一次性穿刺的总成功率39例,占比69.64%,观察组的一次性穿刺的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从本次研究来看,在患儿静脉输液给药的过程之中,应用良好的沟通技巧,是提高患儿治疗总体配合度的关键,也是保证静脉输液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12-13]。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还可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降低医患纠纷的总发生率[14-15]。

综上所述,将护理沟通技巧应用到儿科输液护理工作中,可有效改善患儿治疗的总依从性,并提升患儿家属总体满意度,降低患儿家属SAS评分、SDS评分,提升一次性穿刺的总成功率,能够给临床中儿科输液方面的护理给予更多的参照。

猜你喜欢

输液依从性家属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