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腔内修复术治疗中、高危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优势

2022-11-26刘泓男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32期
关键词:开腹组间动脉

刘泓男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0)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属于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动脉扩张性疾病,其主要是指患者的腹主动脉管壁呈瘤样扩张,且其扩张直径超过1/2[1]。影响该疾病的主要因素包括患者长期吸烟、患有高血压、肥胖症等疾病,并伴随动脉粥样硬化现象,如果不给予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安全[2]。目前,临床治疗中针对中、高危AAA患者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为主,但是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大、显露手术视野面积过大的特点[3],并且治疗中针对合并多脏器功能受损的患者具有较高的手术风险。相关医学研究专家表示,可以采用腔内修复术对患者进行治疗[4]。本文通过对中、高危AAA患者在临床中采用腔内修复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现将主要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为选取50例本院在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患有中、高危AAA的患者,根据患者的治疗意愿将其进行随机分组,每组患者25例。常规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最小年龄为38岁,最大年龄为72岁;平均年龄(55.50±4.50)岁;肿瘤直径平均为(6.50±1.50)cm;其中10例患者患有吸烟史,7例患者患有高血压,3例患者患有心血管疾病,4例患者患有糖尿病,1例患者患有慢性肺部疾病。试验组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2例;肿瘤直径平均为(6.40±1.50)cm;其中10例患者患有吸烟史,8例患者患有高血压,2例患者患有心血管疾病,3例患者患有糖尿病,2例患者患有慢性肺部疾病。两组患者均按照风险程度分级参考腹主动脉瘤危险分级[5]标准进行划分,其中男性患者为0分,女性患者为4分;年龄区间在75岁以下患者为1分,在75~80岁的患者为6分,在80岁以上的患者为11分;总分在3分以下的患者划分为低风险阶段,总分在3~11分的患者划分为中风险阶段,总分在11分以上的患者划分为高风险阶段。两组患者的分组情况均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进行批准,且两组患者的基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6]:①患有精神类疾病以及沟通障碍的患者。②行过多次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③病史资料不全且治疗依从性较差的患者。④患有严重心、肺功能不适合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⑤对于此次研究分析拒绝签字确认的患者。⑥AAA破裂或者既需要进行急诊救治的患者。纳入标准[7]:①符合风险程度分级参考腹主动脉瘤危险分级划分且分数在3分以上的患者。②血管瘤直径在4 cm且腹主动脉瘤未破裂的患者。④精神疾病和沟通障碍的患者。④病史资料齐全且治疗依从性较高的患者。⑤对于此次研究分析已经同意并进行签字确认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1.2.1 对常规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给予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以后取其腹部正中位置行纵向切口,切口长度按照患者的剑突下缘到耻骨连接处进行开腹手术,之后显露患者的肿瘤将其附近的动脉血管进行避开后,将肿瘤切开,之后清除患者的肿瘤腔内血栓,选择合适的人工血管进行腹主动脉、双髂动脉的吻合,当恢复患者的血流情况观察其吻合口未出现漏血现象之后,将人工血管与动脉瘤的囊壁进行包裹缝合,最后关腹,术闭。

1.2.2 对试验组患者采用腔内修复术治疗,对患者进行碘过敏试验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全身麻醉或者局部麻醉后建立穿刺股动脉入路。采用动脉造影技术充分测量患者的肿瘤实际情况,之后利用股动脉放入输送器,通过X线将支架放在肿瘤位置进行扩张球囊;针对放置分叉状支架的患者,需要经对侧股动脉放入另一单支覆膜支架并且与主干相接,当支架释放后观察患者的腹主动脉瘤被封闭和有无内漏和供血情况,之后对患者的股动脉进行修复,将切口关闭以后进行加压包扎,完成手术。

1.3 评价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8]:针对两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进行观察记录,其中主要分为术中失血量、ICU观察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和术中输血量,数据较低的一组患者证明其治疗效果较好;对两组患者出院后随访12个月统计分析其死亡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内漏情况,发生率较低的一组患者表示其术后恢复情况较为显著。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相关手术指标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ICU观察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和术中输血量等常规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相关手术指标比较()

表1 两组相关手术指标比较()

2.2 两组术后随访结果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院外病死率(4.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00%)以及内漏发生率(0.00%)均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的院外病死率(24.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00%)以及内漏发生率(16.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随访结果比较[n(%)]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以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致使AAA疾病的发病率在逐渐增高。该疾病的总发病率约占据主动脉肿瘤疾病的60%~80%,属于高发疾病[9]。临床中主要以中老年人群为主,中青年多与感染有关,如衣原体感染、梅毒感染等均会破坏患者的血管壁使其逐渐变薄弱,继而出现动脉瘤[10-11]。其次,创伤、高血压、糖尿病、长期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和疾病均会导致患者的血管瘤壁增大,最终发生AAA[12-15]。AAA患者在最初发病时的临床症状较为隐匿且病情发展缓慢,但是一旦出现腹主动脉破裂将会直接导致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状态,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16-17]。开腹手术是治疗该疾病的一种传统治疗方式。但相关研究显示,该种方式治疗过程中的手术创伤较大并且住院时间较长,不益于患者的后期身体康复[18-19]。

本次经过针对AAA患者分别进行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和腔内修复术治疗后的临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得出: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明显,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ICU观察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和术中输血量等常规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院外病死率(4.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00%)以及内漏发生率(0.00%)均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的院外病死率(24.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00%)以及内漏发生率(16.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结果得知,腔内修复术针对腹AAA患者进行治疗具有一定的手术治疗优势。该种手术方式属于一种新型的手术,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大医院,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并且不需要阻断患者主动脉的优点,适用于合并多种脏器并发症以及老年或者中、高危患者的治疗中。在手术过程中,由于腔内修复术治疗对于患者的机体循环系统干扰较小,所以患者的术中失血量以及术中输血量均显著少于开腹手术治疗。另外,在患者治疗出院以后,腔内修复术治疗患者的术后随访情况也均显著优于传统开腹手术,说明腔内修复术可以很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同时提高整体治疗效果[20]。但传统开腹手术作为治疗AAA患者的最基本治疗方法,仍然不可进行替代。

综上所述,腔内修复手术在对于AAA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主要具有微创、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较快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的优点,更加适用于中、高危患者,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也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相关术中以及术后指标。该种手术治疗方法显著优于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但是仍然需要进行一步开展前瞻性足够量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充分论证。

猜你喜欢

开腹组间动脉
以横动脉及趾底动脉为蒂的Flowthrough游离皮瓣修复指掌侧软组织缺损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上颌动脉终末支参与眼球血供1例
单侧“腋深动脉”变异1例
高龄孕妇临床妊娠常见状况分析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