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院前急救创伤评分方法对院前急救患者诊治效果的影响

2022-11-26叶家朋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32期
关键词:成功率病情评估

叶家朋

(厦门市医疗急救中心医务科,福建 厦门 361021)

院前急救作为医疗救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患者发病急骤、病情错综复杂且进展迅速、危险程度不一等因素的影响,其救治效率与救治效果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然而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生理指标及血生化指标、影像学诊断虽作为反映患者病情的客观指标,但大多数患者生理指标的恶化多滞后于患者实际病情的变化速度,加之部分血生化指标、影像学诊断结果耗时较长,不能快速的对患者病情做出判断[1]。因此在院前急救中需通过灵敏度更高、综合反应更迅速的评估系统以指导患者院前急救工作,以提高救治效果[2]。院前急救创伤评分(简称CRAMS评分)是从呼吸、循环、胸腹、运动、语言5个方面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量化评估的系统工具,根据评估结果高效识别潜在危重病患者,从而指导医护人员开展针对性的救治干预措施,提高救治效果和效率[3]。本研究主要探讨CRAMS评分的应用方法及其在院前急救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本研究方向回顾性选择于我院急救中心诊治的120例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收集时间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病例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者。②年龄18~75岁。③符合创伤或多发创伤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合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②合并严重精神类疾病者。③合并恶性肿瘤疾病者。根据患者院前急救方法,将其分为C组(60例)和CRAMS组(60例)。最后对C组、CRAMS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呈一致性(P>0.05),如表1。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表1 C组和CRAMS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C自60例患者开始常规院前急救,即于急救电话接通后,对患者基本信息进行初步了解,指导家属开展一般性体位及体征保护干预;在到达现场后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检测,了解创伤部位、创伤原因及严重程度,对创伤病情的发展进行初步判断后,在现场开展可操作性的急救处置;再将患者转运至医院,转运途中告知医护人员开展整治准备,并持续患者体征监护及常规救治干预。CRAMS组60例患者于院前急救中开展CRAMS评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1.2.1 接诊 于急救电话接通后所开展的干预方法同C组,到达现场予以患者基本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意识等)了解后,采用简易五步法对患者伤情进行初步检查[4]。然后采用CRAMS评分对患者创伤严重程度进行评估。①呼吸。2分:频率正常;1分:频率>35次/分,0分:无自主呼吸。②循环。2分:收缩压≥99.75 mm Hg,毛细血管充盈度良好;1分:收缩压<99.75 mm Hg,毛细血管充盈度不佳;0分:收缩压<99.75 mm Hg,毛细血管充盈度差。③胸腹。2分:无触痛症状;1分:有压痛;0分:血胸、连枷胸等。④运动。2分:更根据指示做动作;1分:仅对疼痛能做出反应;0分:不能做出任何反应。⑤言语。2分:正常;1分:言语表达不清晰;0分:不能言语。CRAMS总分≤7分,提示为中重度创伤;CRAMS总分>7分,提示为轻度创伤[5]。轻度创伤者接诊时给予体征持续监测、外伤损伤常规处理,同时实施损伤发展预防性干预。而重度损伤者则需在基础处理的同时快速制订转诊救护方案,从患者生命体征、损伤原因、意识、呼吸状态、循环支持条件及转运时间进行全方位评估,确定转运分级及所需配备的人员和装备,以实现资源优化、安全转运。

1.2.2 转运 轻度损伤者实施常规转运预案,而重度损伤者实施降阶梯预案,即根据患者的病情走向评估可能出现的最高风险,按相应分级合理配置转运人员和装备,并选用充分有效的应对方法,以保证患者转运安全。同时,形成标准化的转运流程,即转运前根据分级标准,合理配置人、材、物;转运中,实时动态评估与监测,并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转运后,医务人员再次评估患者的病情及医疗措施,并进行评价,确保医疗护理的连续性及持续质量改进。另外,轻度损伤者转运途中取合理体位、损伤基础干预、循环稳定维护等。而重度损伤者保持呼吸道畅通,防止呼吸道阻塞,必要时实施机械通气;止血,补液,对胸腹伤口加压包扎,建立静脉通路,血管活性药物干预,液体复苏以防休克;抗生素抗感染,积极预防“三联征”[6]。此外,积极联系医院科室,汇报患者损伤原因、损伤程度、体征等,让科室做好诊治准备工作。

1.3 观察指标

1.3.1 转运效果和诊治效果 分别统计C组和CRAMS组患者转运时间、转运成功率和诊治成功率。

1.3.2 CRAMS组患者转运途中并发症与CRAMS评分的关系 即根据CRAMS组60例患者的转运途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将其分为有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分别统计两亚组患者的CRAMS评分。

1.3.3 CRAMS组患者危急症状与CRAMS评分的关系 即根据CRAMS组60例危急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低血压、休克、心房颤动等)的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分别统计两亚组患者的CRAMS评分。

1.3.4 CRAMS组患者急诊后去向与CRAMS评分的关系 即根据CRAMS组60例患者接诊后的去向,将其分为急诊后离院组、急诊后收住专科病房组和急诊后收住ICU组,对比三亚组患者的CRAMS评分。

1.3.5 CRAMS组患者预后与CRAMS评分的关系 即根据CRAMS组60例患者的临床预后,将其分为治愈组、伤残组和死亡组,分别统计三亚组患者的CRAMS评分。同时,统计CRAMS评分轻度组和中重度组患者的病死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转运效果和诊治效果 CRAMS组转运成功率、诊治成功率分别为91.67%、85.00%,均高于C组的76.67%、66.67%(P<0.05)。见表2。

表2 C组和CRAMS组患者转运效果和诊治效果比较[n(%)]

2.2 CRAMS组患者转运途中并发症与CRAMS评分的关系 CRAMS组发生并发症的患者CRAMS评分低于无并发症组(P<0.05)。见表3。

表3 CRAMS组患者转运途中并发症与CRAMS评分的关系()

表3 CRAMS组患者转运途中并发症与CRAMS评分的关系()

2.3 CRAMS组患者危急症状与CRAMS评分的关系 CRAMS组发生呼吸困难、低血压、休克、心房颤动者CRAMS评分均低于未合并组(P<0.05)。见表4。

表4 CRAMS组患者危急症状与CRAMS评分的关系()

表4 CRAMS组患者危急症状与CRAMS评分的关系()

2.4 CRAMS组患者急诊后去向与CRAMS评分的关系 CRAMS组急诊后离院组患者CRAMS评分>急诊后收住专科病房组>急诊后收住ICU组(P<0.05)。见表5。

表5 CRAMS组患者急诊后去向与CRAMS评分的关系()

表5 CRAMS组患者急诊后去向与CRAMS评分的关系()

2.5 CRAMS组患者预后与CRAMS评分的关系 在CRAMS评分方面,CRAMS组治愈者>伤残者>死亡者(P<0.05)。见表6。

表6 CRAMS组患者预后与CRAMS评分的关系()

表6 CRAMS组患者预后与CRAMS评分的关系()

3 讨 论

院前急救是患者在进入医院之前的各种时间、各种空间,针对各种急性危重症以及突发灾难性事故进行紧急医疗救援[7]。近年来,随着医疗救治体系的日益完善,院前急救作为一门独立的临床医学学科,医院急救中心作为医疗阵地的最前沿,院前急救水平是衡量医院医疗水平及城市社会保障能力的重要指标[8]。而在实际急救工作中,因不同患者创伤病情及急诊急救需求不同,在快速且准确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急救干预是提高急救效率及效果的关键。CRAMS评分最先是于1982年由Gormican等学者研制,以呼吸、循环、胸腹、运动、语言5项生理指标对患者损伤部位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的创伤评估法,同时也是目前临床上公认且广泛应用的院前急救创伤评分[9-10]。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在急救医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院前急救中通过CRAMS评分法的应用能有效提高转运成功率、诊治成功率。本研究中,CRAMS组转运成功率、诊治成功率分别为91.67%、85.00%,均高于C组的76.67%、66.67%(P<0.05)。CRAMS评分主要监测的生理指标包括呼吸、循环、胸腹、运动、语言,该5项内容均是鉴别患者损伤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在实践应用中可操作性强,减少了医护人员在急救工作中完全靠个人经验进行主观性判断所造成的偏差,准确识别潜在危重病患者,促进医护人员在数分钟之内甚至更短时间内实现快速、准确的预警分级,甄别患者的轻重缓急,进而开展针对性的急救干预,避免常规模式下的盲目性,从而提高转运成功率[11-12];并在宝贵的救治时间窗内维护患者生理功能,为患者院内诊治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以提高诊治成功率[13]。

院前急救中通过CRAMS评分法的应用能有效评估患者转运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危急症状发生风险、急诊后去向及预后。本研究中在CRAMS评分上,CRAMS组发生并发症的患者CRAMS评分低于无并发症组(P<0.05),CRAMS组发生呼吸困难、低血压、休克、心房颤动者CRAMS评分均低于未合并组(P<0.05),CRAMS组急诊后离院组患者CRAMS评分>急诊后收住专科病房组>急诊后收住ICU组(P<0.05),CRAMS组治愈者>伤残者>死亡者(P<0.05)。即CRAMS评分越低,患者转运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越高,危急症状发生率越高,急诊后住ICU率更高,预后越差,CRAMS评分能有效反映创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风险,并为预后的评估提供参考[14]。因此,在院前急救中通过患者CRAMS评分的统计,针对低分者应提高警惕,密切观察患者严重并发症的前兆症状,及时做出反应,预防并延缓并发症的进展速度,以控制病情,改善预后[15-16]。

综上,CRAMS评分与院前急救患者转运途中并发症、危急症状、急诊后去向及临床预后密切相关,通过院前急救CRAMS评分系统的构建,为急诊患者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方法,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改善临床预后。在该系统的指导下,针对急危重症患者实行流程优化,更早更快地启动急救及转运程序,提高急性高危患者的抢救效率,为患者赢得生命。总体而言,于创伤患者院前急救中通过CRAMS评分方法的指导制定针对性的急救干预,对提高患者诊治效果及预后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成功率病情评估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研究发现:面试排第四,成功率最高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