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基础教育成果推广之巴蜀落地转化实施路径“学习共同体”

2022-11-25彭丽君

新作文·教育故事 2022年3期
关键词:巴蜀学习共同体共同体

彭丽君

“让我们来看看,经过上个月在巴蜀小学分享的语文学科基于‘两课四环的师生共创课堂学习后,我们石家庄国际城小学的教师们,是如何将巴蜀语文对学生核心素养‘会母语,会阅读,会思考,会表达变成他们自己的校本化表达的……”

五月第三周周四下午2:00的腾讯会议室,巴蜀“学科+”成果推广应用示范校的一位语文老师正在与全国6个省7个市区的“学习共同体”伙伴们,分享着他们的课程、课堂,展现“双新”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样态。

在早已数不清多少次的国家基础教育成果推广活动中,这不过是其中一个小小的画面;生动、互动、灵动的讲座吸引着来宾们,这里的主角,不仅仅是巴蜀人,更是每一个使用巴蜀研究成果,并转化为自己经验的教育人,会场充盈的是全场教育人对学习的不断感悟,流淌的是全场教育人共同的教育热情。

巴蜀人一直在思索,作为“基于学科育人功能的课程综合化实施与评价”这一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的持有方,在推广过程中,我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我们又能通过反哺获得什么?

最终,巴蜀选择了“探索成果背后激发内生动力和创新的活力一体化的生发机制,找到教育高质量永续发展的源头活水”,具体的落地转化实施路径就是对“学科+”在研究推广中的二次开发,凝练成果物化,寻求工具支撑,与其他成果持有单位、推广示范区组成“学习共同体”,加入第三方协同共力,联动成果应用方共识共行、实施共创。

“学习共同体”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仅定位在合作,而且是聚焦教育高质量合作,以机制创设来推动,从认知成长走向生命成长。

就像在“学习共同体”的成立仪式上,我们共同承诺的一样:“巴蜀和共同体成员将按照共同规划的行动目标和思路,自我更新和超越,促进进一步内涵发展;巴蜀和共同体成员以持续的公益行动,将教育部和市区教委要求,落细落小落实,发挥一所学校和教学成果的作用;巴蜀和共同体成员始终坚持研究与深化,成事与成人,学校老师的荣誉感、专业性进一步得到提升和彰显;巴蜀和共同体成员带动一方,学校的办学活力得到了进一步激发,呈现了学生灵动,蓬勃发展的教育场。”

基于对成果推广的认识,聚焦课程主场,知行合一,做好常态优质,在继承与发展中坚守的常态优质——就是对成果的最好深化和推廣应用。“学习共同体”对“学科+”的再深化、再创造,彼此关联,互相成就。

打铁还要自身硬,对内持续深化即推广

你瞧,在巴蜀的每位老师卷入中华名项目成果再研究,基于课堂,基于学科课程或实践课程,拟定基于学校成果深化的重要课题清单,进行课题申报与研究,这是深化现场灵动的画面;暑期将至,巴蜀人却久久地驻足校园,不愿离去,他们在研究“学·教小助手”的迭代升级,打造属于巴蜀人的“中央厨房式”课程博览馆,将“学科+”系列成果通过全校教师的再研究、再梳理、再创造,服务校内全体教师的共享使用,也面向社会免费开放。深化研究是对后国奖时代最好的回应。巴蜀园中,处处可见巴蜀老师们的教学研讨,这就是巴蜀特有的“成果应用中持续完善—教师教研改革”。在这样的改革中,抓取现场的优秀经验,先行者积极分享,大家各抒己见,不断地丰厚自己,站在时代的巅峰。

于是在“做的哲学”观照下,巴蜀结合“学科+”成果的推广应用实践经验,从常态优质中凝练出四点:一是把每一位师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用成果的推广应用来为学校教育赋能活力,形成长续的、常态的教育研究与实践;二是始终站在一所学校整体的视角,以系统的思维进行研究,进行整体方案推广应用;三是开放地、包容地打开校园,用每年举办的学术年会、小学教育巴蜀峰会,用学术方式与外界对话,卷入更多“学习共同体”,使成果辐射他人;四是坚守教育是做的哲学,旗帜鲜明地将“学科教学新形态”的探索,作为新一轮课改深化的逻辑起点和着力点,用问题驱动研究,用研究引领实践。

现场引领现场,一起做,做出来,持续做。现在不仅仅是巴蜀人,更有在网络另一端的同行人,这样的成果分享现场数以百计,这样的现场研讨,将会是推广时代最珍贵的画面,最具魅力的流动风景线。

学习携手做起来,对外推广即研究

巴蜀人一直践行着“教育是做的哲学”,成果推广是持续深化后的再研究,也是应用方及其他合作方的已有经验再观照与再研究,推广即研究。

在连续三年的中国教育学会分论、微论、访谈中,我们的“学习共同体”展示着自己的观点,发出基础教育变革者的声音;在教博会、主题峰会,巴蜀人从不同的角度演绎着自己的研究成果,脚踏实地,不骄不躁。不仅巴蜀人的足迹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北京、上海、广州、贵州、四川凉山……课堂、讲座、工作坊、会议……交流推广,成果“回溯”,示范推广,应用推广,研究推广……近两年来,巴蜀人实践探索,形成了不同深度的推广范式,搭建了多样化的推广平台,组建了不同的推广共同体,发布了系列推广再研究的物化成果。

同时各地区的“学习共同体”对于优秀成果的推广应用决不是照搬照套,而是结合实际进行创新实践,坚守儿童立场,为儿童健康成长,向着儿童出发,借力巴蜀探路“学科+”的清晰地图,用理念引领,践行行动哲学,做得各有特色。

时光荏苒,成果推广这几年携手走过的历程,可以用“共享、共建、共创”来总结。巴蜀毫无保留,将“学科+”进行再研究与重构,教学成果各板块实现课程化,从理论到实践分步骤展示,结合应用校情况,通过推荐、自选与定制相结合的课程规划,可以概况为最具重庆特色的——“火锅自助餐式推广应用课程”,供推广示范区(试点校)选用,做到“全面共享”。巴蜀始终尊重不同的发展目标与愿景,课程采用工作坊式,力争一区一案、一校一案,满足各自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发展需求,实现了成果的落地应用和本土化改造,达成“个性共建”。巴蜀借助对内教研方式升级,将成果与示范区(实验校)日常教育教学有机融合,联动教研,提炼并形成创造性、个性化的成果应用策略和操作办法,真正“携手共创”。

1932年,《巴蜀建校宣言》提到,“教育要扶植思想,趋合时代,发扬文化”,教育若加上时间观念,永没有成功的一天。

2022年,我们一起携手,从容而坚定,走在成果推广的路上,路上繁花似锦,共同期待基础教育高质量的发展。

猜你喜欢

巴蜀学习共同体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川渝两地携手共建“巴蜀电影联盟” 联合打造巴蜀特色电影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清代巴蜀詩話待訪書目考
宋代巴蜀书法综述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