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凡十年铸就“光明印记”
——国网冀北电力十年高质量发展构建新格局

2022-11-25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高会杰金雍奥

中国电业与能源 2022年10期
关键词:冀北张北工程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高会杰 金雍奥

十年回眸,沧桑巨变。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冀北电力”)成立以来的十年,恰逢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跨入新时代的十年。十年间,冀北电力与祖国同心同脉,与时代同向同行,传承光明的非凡足迹,印刻在非凡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也印刻在沧桑巨变的京冀大地上。

秦皇岛供电公司杜庄供电所员工为农户提供用电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史文全 摄)

心怀国之大者走出一条敢于担当的非凡之路

2012 年2 月9 日,冀北电力正式挂牌独立运作。新公司、老家底,“悠久而年轻”的独特历史沿革,“一省两公司、一公司多省”的独特地缘环境,赋予了冀北电力“一保两服务”的特殊职责使命。

冀北电力护航运维环京万余千米输电大通道,首都70%以上的电力供应由冀北网架输入。十年间,冀北电力圆满完成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九大、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 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等数十次重大政治保电任务,将责任央企的忠诚与担当化作璀璨光芒,照亮了京畿大地的每一个地方。

“企业的服务好不好、能不能到位,最终反映就在我们营销专业。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从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人民的角度,去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国家电网公司首席专家、冀北营销服务中心业务管控部稽查监控室主管张艳丽说。

凭借对“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执着追求,张艳丽成为国家电网系统为民服务的“一面旗”。而“张艳丽们”的十年奋斗,也让冀北电力营商环境大幅跃升。

十年间,冀北电力客户满意度显著提升,电力营商环境指数达到99.93%;95598 工单接派单及时率保持在99%以上,客户诉求一次解决率达到95%;累计建成五星级供电所31个、四星级供电所155 个、三星级供电所203 个,供电所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冀北电力牢记“服务国家新能源发展”职责使命,赶赴时代之约,彰显成长之美。

张北坝上,风光无限。在这里,冀北电力建设运营着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工程是我国在新能源领域风光储多能互补的开山之作,它把风机、光伏、储能的多种发电形式首次进行互补,证明了这种技术路线的可行性。”冀北张家口风光储输新能源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牛虎介绍说。

十年间,冀北电力服务新能源发展一路领跑、高歌猛进: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荣获第四届中国工业大奖、全国质量奖卓越项目奖;截至2022年9 月底,冀北电网新能源装机容量由2012 年年初的427 万千瓦增至3576.5 万千瓦,翻了三番;新能源统调装机占比由33.83%增长到70.1%,实现翻一番。

“一保两服务”的职责使命,也让冀北电力成为承接国家重大战略落地实施的典型样板。

“这十年,我们年平均投资达到111 亿元,国家发展改革委给我们核定的投资能力每年是55亿元,我们用55 亿元的投资能力承担了111 亿元的投资需求。这里有将近50%是冬奥保电、能源转型等重大政治任务的投资,可以说,我们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巨大的职责使命,有力支撑了国家战略实施。”冀北电力财务部本部财务处处长刘晓雪表示。

十年间,冀北电力充分发挥电网企业优势和新能源资源优势,积极服务雄安新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支撑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和国家电网公司新型电力系统地区级示范区建设,助力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服务绿色冬奥、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坚持先立后破成就一批敢为人先的非凡之举

当前,“双碳”目标成为国家意志,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热潮蓬勃兴起。而早在十年前,冀北电力成立之初,围绕新能源发展调整电力系统的探索与实践,就已经全方位悄然开始了,冀北电力人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和胆识攻坚突破,将创新融入血脉,让创新在开拓中闪光。

全国人大代表、国网冀北承德供电公司安全总监、安全监察部(保卫部)主任祁春风一直热衷于创新创效。早在十年之前,承德供电便成立了“祁春风劳模创新工作室”。在祁春风的带领下,该公司创新骨干围绕电力生产中的难点、重点进行技术研讨、经验交流、创新研发,广大员工集思广益、攻坚克难,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近年来,该工作室累计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7 项、创新成果奖17项。

在冀北电力,像祁春风一样的创新先锋不断涌现,他们不仅夯实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基础,更增强了勇闯技术“无人区”的底气。

十年间,冀北电力充分发挥资源、人员等优势,在科技创新上持续发力,先后建成虚拟同步发电机、柔性变电站、虚拟电厂示范工程、低碳冬奥的等多个国际领先的科技示范工程,揭牌运营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能源大数据中心,打造大规模新能源开发利用的“试验田”和“样板间”。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 项、省部级科技奖270项,主导发起《虚拟电厂用例》等2 项国际标准编制,在大容量风光储联合发电运行、风电智能运维、交直流柔性配电网、新能源主动支撑等关键技术应用上实现新突破,攻克了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难题,科技研发能力和攻关实力实现质的提升。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亮相国家科技创新成就展,成了国家电网公司科技创新领域的靓丽名片。

2019年12月11日,冀北电力虚拟电厂示范工程正式投入商业运营。通过“虚拟电厂”,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储能、可控负荷等资源被聚合起来,可以像传统发电厂一样,帮助电网调峰,促进清洁能源消纳,提升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我们不仅开创了‘虚拟电厂’新业态的先河,同时也为解决提升新型电力系统调节能力难题,提供了一种更经济、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冀北电力科技部主任王宣元说。

十年间,冀北电力一大批国际首创、国内首创、电网首创的创举,在电网发展的“无人区”创立了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破除了以火电为主力电源的制约与障碍。冀北电力先立后破,让新型电力系统雏形初现。

勇于压仓顶梁锻造一支敢打硬仗的非凡之师

冀北电力敢于担当、敢为人先的十年,也是冀北电力人面对“急、难、险、重”敢打硬仗的十年。在一场场高标准、高频次的大战大考中,冀北电力人锻造成了敢打必胜的“铁军”。广大干部职工“特别负责任、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以坚决有力的实际行动展现央企“大国重器”和“顶梁柱、顶得住”的责任担当。

2021 年7 月21日22 时,冀北电力连夜调派组建支援河南抗灾抢险第一批队伍,紧急赶往河南。“第二天6 点左右到达郑州,没有亮,没有光,路上没有能动的车。但就在那样的情况下,我们与郑州供电公司的兄弟们一道,克服了重重困难,为医院等重要场所接通了‘救命电’。”国网冀北廊坊供电公司二次检修中心二次变电运检一班班长程金强回忆说。

这是最紧迫的一次抢险。在历次抗灾保供的应急中,冀北电力人养成了闻令而动、忘我逆行的硬作风。2012年“7·21”暴雨,2012年7月台风“达维”,2012 年“11·3”暴雪……十年间,在自然灾害面前,冀北电力人充分发挥电网铁军精神,顺利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应急抢险任务。

“铁军”的品质也渗透在无数个电网建设的现场。“用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这句写在张北柔直工程施工现场的标语满含诗意,浪漫畅想的另一面则凝结着冀北建设者们日夜拼搏的智慧与汗水。

张北柔直工程途经张家口北部、承德西部等海拔较高的地区,70%的线路地处丘陵和山地,严寒、大风等恶劣天气较多,年有效施工期仅四五个月。工程建设时间紧、任务重。2018年2 月,工程正式开工建设。4 月,北京已是春光明媚,张北换流站站址的土还冻得铁打不动。冻胀性、膨胀性、强腐蚀性的复杂地质条件给了初到张北的工程管理和施工人员一个下马威。

冀北电力工程管理公司项目管理二部主任郭良介绍,当时,业主项目部迅速组织攻关,在全国范围内调研,大量查阅同类地质地勘报告,邀请知名大学实验室专家开展试验。最终难题在一个月内被破解。

进入10 月,坝上又开始上冻,随之而来的是北方特有的“白毛风”。寒风卷着雪粒呼啸而过,天地一片苍茫。2019 年春节前夕,坝上最冷的日子,工程施工进入了“极寒模式”。130吨的巨型吊车吊臂直冲云天,地面上还有2 台20 吨的吊车密切配合,12 支40 吨重的桥臂电抗器和12 支34 米高的避雷线塔正等待吊装。为了方便抓握工具、灵活操作,施工队员戴着单层手套、穿着薄工装作业,每20 分钟就要换一批人,再迟就有冻伤手指或耳朵的危险。换岗下来的队员裹上大衣围着生在铁桶里的火取暖,脸上的冰化成水缓缓流下。

这是最艰难的一项工程。在诸多困难前,冀北电力人一次次啃下了看似不可能啃动的“硬骨头”。

十年间,冀北电力积极克服工期紧、有效施工期短、施工难度大、自然条件恶劣等困难,先后完成锡盟—山东、扎鲁特—青州、张北—雄安等多项重大电网工程建设任务,让一条条银线在京畿大地纵横穿越,让一座座铁塔屹立于群峰之巅。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冀北电力在新时代坚守敢字当头的文化基因,在新征程上再创非凡之功。■

猜你喜欢

冀北张北工程
路边
嗨,我在这
保畅通
冀北小镇彰显新时代新气象
冀北崇礼区狮子沟1:5万“强化探异常”无矿体原因分析
冀北柳圹子沟一带坝的形成及演化探讨
子午工程
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