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首善标准赋能和谐宜居之都
——国网北京电力持续深化世界一流企业建设

2022-11-25余璇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李俊李博

中国电业与能源 2022年10期
关键词:供电北京服务

■本刊记者 余璇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李俊 李博

流光溢彩,京华大地盛景非凡;回首十年,电力事业乘风破浪。

作为国家电网公司在京服务窗口单位,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电力”)坚持首善标准,牢记嘱托,着力打造一流坚强智能电网,奋力描绘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美丽画卷。

以“首善标准”之担当托起供电保障之重任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坐落于北京西郊的香山革命纪念馆松苍柏翠,游人如织。作为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的首站,北京供电企业有记载的第一次政治供电任务便从这里开始。在随后的70 余年间,陆续为国家重大活动提供可靠电力供应、保障首都安全稳定用电,成为北京电力彰显政治底色、牢记国企使命的重要体现。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保障重要场所供电、圆满完成开国大典供电保障任务,到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简单的工作流程、20世纪90 年代设立政治供电处,再到21世纪初建立完整的重大活动保电体系,首都电力人逐步将重大活动保电工作由最初的临时性、突击性工作,转变为常态性、系统性工作。

2012年,将保障工作细分为方案制定、排查评估、整改提高、演练冲刺和保障实战5个阶段,配套制定100项重点目标,圆满完成党的十八大保电任务。

2017 年,以站、线、客户为单位组建多专业融合的287 个保障团队,形成“整体指挥、专业协同、团队合作”的作战模式,实现党的十九大供电保障“设备零故障、客户零闪动、工作零失误、服务零投诉”目标。

2021 年,设立供电保障总指挥部、3 个现场指挥部和27个分指挥部的三级指挥模式,22786名保电铁军克服困难、全情投入,各项任务分解到天、责任落实到人、标准细化到岗,有力保障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电力安全可靠供应。

2022 年,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汇聚全球目光。赛场之内,参赛选手竭力展现冰雪运动之美;赛场之外,首都电力人不折不扣落实“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全力保障北京冬奥会可靠供电。

7年秣马厉兵,建成投运13项配套电网工程;70天决战决胜,构筑起严密的“城市+赛事”双重防线和温暖的“冬奥保电家园”;4 场开闭幕式、32座场馆、441场赛事供电万无一失……北京电力遵循着“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四大理念,在奥运史上首次实现所有场馆全绿电供应,以最高标准、最强组织、最严要求、最实措施、最佳状态,圆满完成了供电保障任务。

无论是重大保电还是疫情防控,北京电力始终坚持政府主导、政企联动、专业处置、突出重点、全面兼顾,在全力做好自身疫情防控的基础上,针对疫情防控定点医院、集中隔离场所、核酸检测点、封控小区等九大类客户,重点强化用电安全保障和服务工作。疫情期间,超过百万户居民享受“欠费不停电”服务、60 多家商场享受缓交电费政策;编制“复工复产电力指数”,为全市准确研判疫情、科学决策提供支撑。3 年来,北京电力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服务首都疫情防控大局,以担当之为彰显国企之责。

北京城区供电公司员工在崇文供电服务中心帮助客户快速办理交费业务。(林峰 摄)

以“大国重器”为己任赋能首都经济社会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电力立足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建设环北京特高压环网,推动形成“500千伏扩大双环网、220千伏分区运行、110千伏链式接线”的网架结构,着力打造一流坚强智能电网。

2016 年5 月27 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工作。新的功能定位,让通州新城蓄势崛起。2019 年1 月,北京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城市副中心。北京电力在行政办公区建设高可靠的高端智能配电网,创建世界一流配网网架结构,供电可靠率达到国际领先标准。打造智慧型综合管廊电力舱,设计“零闪动”低压配电系统,构建配网运行全息指挥与无人化状态检修新模式。

2021年9月,位于文化旅游区的北京环球影城主题公园盛大开园。北京电力在网架侧、台区侧、用户侧发力,建设高弹性的能源互联数字电网,支撑文化旅游区电网运行的柔韧性、灵活性与经济性。同时,聚焦源网荷储协同互动,在北京环球影城主题公园建成目前亚洲最大的智慧有序充电站,试点交直流柔性台区、多策略综合能源服务等场景。

如果说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是首都发展相连的“两翼”,那么宛若凤凰展翅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恰似明珠般镶嵌其间。

2019 年9 月17 日下午,新航城500 千伏输变电工程及配套送出工程全部投产,世界上最先进的机场配套电网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建成。为保障新机场及周边地区电力供应安全可靠,北京电力配套规划建设1 座500 千伏变电站,2 座220 千伏变电站和4 座110 千伏变电站,再依托500 千伏安定变电站,为新机场及周边地区提供双方向电源,确保新机场电力供应安全、电能质量可靠。2020年12月29日,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自贸区创新服务中心,两座“多站合一”综合能源站竣工投运。在这里,以电为中心,电、气、热、冷等综合能源灵活转换、互通互联、和谐共进,绘就出大兴机场临空区色彩斑斓的创新图景,“绿色低碳、安全可靠、协同共享、智慧友好”的国际一流综合能源服务示范区浮现眼前。

高质量智能电网建设,不仅有城市副中心、新机场这样的“大手笔”,也有类似核心区架空线入地这样的“精细活”。

2017 年—2018 年,北京电力累计完成137 条129.33 千米电力架空线和375 条225 千米路灯架空线入地任务,拆除导线268.65 千米,拔除电杆6262 基,新建路灯9741 盏,基本实现核心区主次干路架空线入地目标。期间,广大员工克服选线选址困难、有效工期短等不利因素,全方位规范工作标准,强化安全文明施工,有效缩短建设周期,注重设备融入环境,降低对百姓交通出行的影响,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

东城区史家胡同居民张迎星用100 多幅画,记录了架空线入地给北京带来的显著改变。头顶的“蜘蛛网”不见了,胡同变得更宽敞。10年间,电网深度融入城市肌理,更好展现了老北京的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

以“为民服务”为宗旨确保百姓满意放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构建首都新型电力系统是保障首都电网安全的必然途径,也是服务“双碳”战略、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必然举措。

电力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

水穿街巷过,鱼游庭院家。北京电力正在打造的高韧性智慧配电网和“清洁低碳”街区智慧用能体系,让新型电力系统街区的轮廓更加清晰,也让老胡同焕发出绿色、低碳、清洁、宜居的新生机。

“十三五”以来,北京电力以“服务大局、应为有为,消减存量、转变增量,聚力挖潜、夯实基础”为原则,以电代煤治理散煤污染,以电代油促进绿色出行,以网调电推进可再生能源消纳。

2020 年,北京电力在国家电网系统成功实施首个市场化碳资产增值业务,探索了一条契合电网运营特点和节能管理经验的碳资产增值业务路径。2021年PM2.5年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较2013 年下降63.1%,清洁电能助力北京空气质量全面达标已经成为常态。

建设首善之区,离不开打造新型电力系统街区样板,同样离不开一流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2018 年,北京电力在全国率先推出小微企业“三零”(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服务,通过将低压接电容量由100千瓦提升至160千瓦、表箱及以上配电网新(改)建工程由电力公司投资建设等举措,助力我国“获得电力”指标在世界银行排名由第98 名大幅提升至第12 名;2019 年又创新推出10 千伏高压临时用电省力、省时、省钱“三省”服务。4年来,北京电力对标全球“获得电力”最优做法,因地制宜推进“阳光业扩”服务落地,精准打造用电营商环境优化系统工程,着力构建全新“三零+”服务生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2021年,在“三零”服务基础上推出了低压“三零+”服务,服务对象惠及疫情防控、电动出行、全电餐饮、乡村振兴等更多客户;2022年,落地高压电力接入工程“投资到红线+非禁免批”等举措,推进办电流程更优、效率更高,推动稳经济、促增长。目前,北京电力“三零”服务惠及小微企业超过5万户,推动以“获得电力”等为代表的北京营商环境指标正不断迈向国际一流水平,赋能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如果说“三零”业务实实在在普惠了小微企业,那么“网上国网”平台则切切实实让普通居民感受到了便捷。

6 月29 日,北京电力依托“网上国网”APP 推出的居民客户新装办电业务“刷脸办电”功能正式上线。居民可以使用人脸识别功能顺利获取房产信息,完成新装办电业务申请。“刷一下脸就能办理业务,真是太方便了!”丰台区居民曹英杰说。

智能用电带来美好生活。2011 年,智能电表开始在北京推广。如今,智能电表已在北京实现全覆盖,同时,广大市民也逐渐习惯了通过“网上国网”APP 进行线上购电的便捷方式。北京电力真正迎来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在实现“用好电”的征程上不断前进。

千年古都迎来新气象。北京,这个超大城市正以崭新的姿态迈向未来,电力将一如既往在新时代首都发展中发挥基础保障作用,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北京篇章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猜你喜欢

供电北京服务
超高层建筑供电分析
战洪魔保供电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红军与供电人的故事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北京,北京